标题:星云大师:《心经》第12课04 内容: 星云大师讲《心经》第12课丨如何超越身心的限制? 04四、六根、六识与六尘《般若心经》里所说的空相,就是真空里没有眼耳鼻舌身意,没有色声香味触法。 在佛教里,眼耳鼻舌身意叫“六根”,也有叫“六识”。 同样的眼耳鼻舌身意,为什么又要叫“根”,又要叫“识”呢? 根等于现在医学界所说的神经系统,眼根就是视觉神经,耳根就是听觉神经。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神经,就叫作“六根”。 识和根不一样,识是心理作用,是意识作用,它有分辨的作用,是属于心理的,不光是生理的。 我们知道,五蕴的“蕴”是积聚的意思。 而五蕴又叫“五蕴山”,五蕴如山,这座山里面有很多的宝贝。 山也有盖覆、积聚的意思,因此,五蕴又称做“五阴”,“阴”就是盖覆的意思。 五阴、五蕴的内容都是色受想行识。 根,有增长的意思。 比方花怎么会开? 因为花有根。 树怎么会成长? 因为树有根。 识,是认识、了别。 眼根生起了,马上就经过眼识去分别。 色声香味触法叫“六尘”,“尘”有染污、动摇的意思。 好比空中好多的微尘,让家里布满了尘埃,让空气遭受到污染。 其实,在世间,所谓色声香味触法,哪一样不是像灰尘一样染污着我们的心呢? 所以就叫“六尘”。 根,是生理的作用;识,是心理的作用;尘,是物理的作用。 所以,六根,讲的是身体;六识,讲的是心理;六尘,讲的是物理。 六根是生理的,六识是心理的,六尘是物理的。 举个例子说明六根、六尘、六识之间的关系。 眼根同外面的尘境接触了,例如眼睛看到了花,那么这当中一定还要有一个认识作用,才能辨别这是红的花还是白的花。 有时候我们正在专心做事的时候,有人从旁边经过,我们并不知道那是什么人;有时候我们正在专注看书的时候,什么人经过了,也没有去注意。 所谓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为什么? 光是有根和尘的接触,没有起心识的分别,物我就不能产生一种认识和了知的作用。 六根和六尘摆在一起,叫“十二处”。 处,是一切法的分类、一切东西的分类。 例如,这是眼根、耳根、舌根,那是色尘、香尘、味尘;这个是男众,那个是女众;这是横梁,那是柱子;这是椅子,那是桌子。 有时候也把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叫“十八界”。 为什么从六到十二,又再从十二到十八呢? 界,就是一切种类的界限之意。 每一个东西都有它的界限,这是木头不是砖头,这是桌子不是椅子,它都有个界限。 六根、六尘、六识彼此是有界限的,不可混为一谈。 发布时间:2024-07-31 09:12:55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0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