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印良法师:永不颠倒的真理——佛学四谛之苦谛 内容: 永不颠倒的真理佛学四谛之苦谛春华秋实,我们在这个祥安和谐的时节,和大家陶冶在释迦经典的佛学宝藏中,我和大家一样感到温暖、自在。 充满法喜的日子真好! 当我们了解了自己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十二缘起)的原由之后,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佛学的四个真理四谛。 谛,就是真理。 这是释迦摩尼对佛学中心论点的概括。 四谛,就是四个真理: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佛学四谛是佛学的基本教理之一。 宣示着佛学对于凡尘以及修行的基本观念,代表着对我们万千世界的真理的看法和观念。 四谛文字虽短,却揽扩了佛法修行的四大阶段,因此成为谛,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 故也被称为四圣谛。 佛学,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的面貌,同时,也促使它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 从今天开始,我们于四谛的学习,大家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当前,佛学正在走向世界各地,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和了解,这就更有力的说明它有适应社会人心的层面,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必然需要。 你可以信仰,你也可以不信,但都应该宽容和理解,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和谐安宁美好的社会。 我们先来看这第一谛苦谛。 举个大家都了解的例子:婴儿离开了母亲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欣喜若狂,不是兴高采烈的高呼:啊! 你好。 美丽的人间,我来了! 。不是,是什么? 是放生大哭! 就像梅兰芳在京剧【玉堂春】里的那一声哭头,那声呐喊苦啊! 是呀,人生充满苦厄。 哪里都是个苦。 人生如同苦海泛舟。 佛学还把这种苦为我们进行了分类和量化。 世尊告诉我们说,苦有八种之多一、生苦:胎儿出生,皮肉细嫩,在接触和适应外界的过程中,充满痛苦。 妈妈的母体温暖如春,悠然自得。 一旦离开苦难便开始了。 二、老苦:人到老年,发白脱落、牙齿老化、嚼食困难、耳聋背驼、行走艰难,倍感痛苦。 无论是风光了一生还是穷困潦倒一辈子都难逃老之将近,何尝有苦尽甘来? 三、病苦:人要患各种疾病,造成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 这个苦是道不尽,说不完的。 四、死苦:人将临死,对死亡充满恐惧,弥恋现世的生活,感到痛苦。 谁也躲避了的苦。 五、怨憎会苦:与自己所讨厌的人不得已而相会、结合。 对自己憎恶的环境想脱离而又脱离不了。 不想遇到的事偏偏又遇到,令人苦恼不堪。 六、爱别离苦:与自己相爱的人别离,与自己所喜欢的人或环境分开也是痛苦的。 劳燕分飞,人各一方,自古就是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苦。 七、求不得苦:自己想做的事做不成,自己想追求的事或人得不到,精神上感到痛苦。 这样的苦谁也躲不开。 八、五盛荫苦:人生就是苦,人生是诸苦的集合体。 处处都是个苦,怎一个苦字了得啊。 八苦无所不包,无所不扩。 生命的现象呈现著迁流变化的情形,叫做诸行无常。 因为无常,所以没有一件事物不会毁坏,也没有永远的欢乐,当我们拥有的事物毁坏时,当欢乐远离悲伤来临时,自因沮丧、失望而痛苦,所以无常故苦,故依照苦的性质划分了上面的八苦。 种种的苦,像一条无形的锁练,紧紧的缠绕著身心,令人烦恼、无助、陷入无法自拔的痛苦深渊。 佛学蕴含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是佛法真正的核心思想,也是真实不虚的如来本意。 把苦摆出来叫世人去观想,去思索,去找寻脱离苦海的慈航。 需要强调的是:佛学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承认人自身的伟大,从人本身去寻求真知,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才使佛学几千年来生生不息,菩提之花开遍全世界。 发布时间:2024-08-12 11:20:38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0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