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四卷 第十一章 六根是一还是六?(下) 内容: 第四卷 第十一章 六根是一还是六? (下)《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由恬变等二种相参。 于妙圆中粘湛发尝。 尝精映味绞味成根。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因名舌体如初偃月。 浮根四尘流逸奔味。 由离合等二种相摩。 于妙圆中粘湛发觉。 觉精映触搏触成根。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因名身体如腰鼓颡。 浮根四尘流逸奔触。 由生灭等二种相续。 于妙圆中粘湛发知。 知精映法览法成根。 根元目为清净四大。 因名意思如幽室见。 浮根四尘流逸奔法。 阿难如是六根。 由彼觉明有明明觉。 失彼精了粘妄发光。 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 离动离静元无听质。 无通无塞嗅性不生。 非变非恬尝无所出。 不离不合觉触本无。 无灭无生了知安寄。 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暗明。 如是十二诸有为相。 随拔一根脱粘内伏。 伏归元真发本明耀。 耀性发明。 诸余五粘应拔圆脱。 不由前尘所起知见。 明不循根寄根明发。 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阿难汝岂不知。 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 跋难陀龙无耳而听。 殑伽神女非鼻闻香。 骄梵钵提异舌知味。 舜若多神无身有触。 如来光中映令暂现。 既为风质其体元无。 诸灭尽定得寂声闻。 如此会中摩诃迦叶。 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阿难今汝诸根若圆拔已内莹发光。 如是浮尘及器世间。 诸变化相如汤销冰。 应念化成无上知觉。 阿难如彼世人聚见于眼。 若令急合暗相现前。 六根黯然。 头足相类。 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 头足一辩知觉是同。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 则诸暗相永不能昏。 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由于你虚妄地产生了恬淡、变化两种不同的印象,在你本来清净圆满的菩提真心中,相互粘滞、相互缠缚,就形成了更加虚妄的尝味性,在尝味性中映照出各种滋味尘相,就进一步形成了色根,并且认为这个色根的根源,就是清净四大所构成,还把这个好像部分月亮一样的东西,就称作舌头的本体。 而在这个所谓的舌根之上,时刻都奔逸着各种虚妄的尘相,也就形成了酸甜苦辣地种种滋味。 这就是舌根的道理。 ”“由于你虚妄地产生了分离、解除两种不同的印象,在你本来清净圆满的菩提真心中,相互粘滞、相互缠缚,就形成了更加虚妄的触性,在触性中映照出各种接触状态的尘相,就进一步形成了色根,并且认为这个色根的根源,就是清净四大所构成,还把这个好像人形鼓一样的东西,就称作身体的本体。 而在这个所谓的身根之上,时刻都奔逸着各种虚妄的尘相,也就形成了痒痛滑涩地种种触觉。 这就是身根的道理。 ”“由于你虚妄地产生了出生、消亡两种不同的印象,在你本来清净圆满的菩提真心中,相互粘滞、相互缠缚,就形成了更加虚妄的知觉识别性,在知觉识别性中映照出各种念头想法的尘相,就进一步形成了色根,并且认为这个色根的根源,就是清净四大所构成,还把这个好像静室当中的认知一样的印象,就称作思维意识。 而在这个所谓的意根之上,时刻都奔逸着各种虚妄的尘相,也就形成了起伏不定地种种念头。 这就是意根的道理。 ”“阿难,所有的这六根,其实根源都在清明觉了之上,正是因为最初有了一个对这个‘清明觉了’状态的认知,也就随即建立起来了‘明’的概念;一旦‘明’被建立起来了,自然也就忘记了最本来的根源,甚至还会在这种妄想缠缚之上,产生了好像真的存在的‘光明’。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你离开了光明和黑暗的时候,根本就找不到一个真正存在着的见性的本体;当你离开了动态和静态的时候,根本就找不到一个真正存在着的听闻的本体;当你离开了通畅、拥塞的时候,根本就找不到一个真正存在着的嗅闻性;当你离开了恬淡和变化的时候,所谓的尝味性也就根本无从产生了;当你离开了分离和接触的时候,也就谈不上什么触觉的产生了;当已经没有了生灭现象的时候,你的知觉性又能够存在在什么地方呢? ”“阿难,只要你不再被动静、离合、恬变、通塞、生灭、明暗等十二种有为的、造作的、虚妄的尘相所左右,不再追随着这十二种尘相,随便你拔除了那一根的粘滞和缠缚,回归内在的根源,真正地了知内在的、本来的、清净的、原始的光明的话,原始的光明一旦显现了,其余的五根的粘滞和缠缚,也就一下子全然可以解脱了。 你也就不再会因为种种前尘之相而产生虚妄的知见,内在的光明不因为六根而受约束,仅仅只是通过六根而表现出来相应的作用而已。 到了这个时候,你的六根其实可以互相发挥作用的。 ”“阿难,难道你没有发觉,在今天的与会人员当中,阿那律陀就是一个没有了眼睛却仍然能够看见东西的人吗? ”关于阿那律陀的故事,前面我们也曾经简单提到过。 他是白饭王子,也是佛的堂弟。 因为贪睡,被佛喝斥,从此精进修行。 经过七日不眠不休地修行后,眼睛失明了。 佛知道后,就教给他修天眼的方法,让他关注“四大净色”,后来他就可以不用眼睛清清楚楚地看到东西了,看那三千世界,就好像看手中的水果一样。 所以说他是“无目能见”。 “跋难陀龙,就是一个没有了耳朵却可以听到种种声音的人。 ”跋难陀龙,龙王,是难陀龙王的弟弟。 兄弟二人都是保护摩竭陀国,让这个国土不要出现饥馑荒年的守护者。 《法华文句二》中有:“难陀名欢喜,跋名善,兄弟常护摩竭提。 雨泽以时,国无饥年。 瓶沙王年为一会,百姓闻皆欢喜,从此得名。 ”因为这个龙王能够不用耳朵听到声音,所以说他是“无耳而听”。 “殑伽神女,能够不用鼻子而嗅到各种香味。 ”殑伽神女,是一个河神,河从无热恼池南面银象口出,流入东印土。 她就可以不用鼻子而闻到种种的香气,因此说她是“无鼻闻香”。 “骄梵钵提,用不正常的舌头也可以品尝到各种滋味。 ”骄梵钵提,意思是“牛相”,在《大藏经》中有:“我有口业,于过去世轻弄沙门,世世生生有牛呞病。 ”牛在进食完毕之后,在休息的时候,会进行反刍,也就是将之前匆忙吞下去的食草,再次仔细咀嚼,以方便消化吸收。 骄梵钵提,也正是因为有嘴巴不停地嚼动的特殊举动,才被当时的人戏称为牛呞。 因为他能够用异于常人的舌头而能辨了人所食味,所以称他是“异舌知味”。 “舜若多神,在没有身体的情况下,还能够拥有触知。 ”舜若多神,舜若多,是虚空的意思,即他是主空之神。 因为他好像无色界众生一样,并没有肉质的身体,但是却可以拥有触知。 因此说他是“无身觉触”。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在自己本来的佛性光明当中,暂时性地令他们能够显现出这种功能而已,就好像空中风一样,本质上还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这还是属于虚妄的幻相,因为六根本来就不是真实存在的缘故。 ”“同样在座的已经证得四果灭尽定的寂静声闻阿罗汉,好像摩诃迦叶他们,已经在很久之前,就已经灭除了意根的执著,但是同样还可以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地知道一切。 也是他的这个知道,并不是通过心念思维而产生的。 ”“阿难,如果你现在的六根,能够全部拔除其虚妄性的话,你内在的圆满光明就会自然发出,而这个种种尘相构成的物质世界,以及物质世界的种种变化之相,全部都会像滚烫的热水浇到了冰块上面一样,冰块应声就会融化,而你的种种妄相,也会当下就化归本来无上的觉性。 ”“阿难,就好像普通的世间之人,都将自己能够看见的作用归结于眼睛,可是当让他立刻把眼睛闭上的时候,就只能在眼前看见一片黑暗的景象了。 这个时候,他连自己的六根和头和手自然也都会分不清楚了。 ”“可是,如果让这个人,用手去沿着身体的表面,去仔细地抚摸一遍自己的身体的话,他却能在摸到头部的时候知道这个就是头部,摸到脚的时候知道这个就是脚,虽然手根本没有视觉的作用,但是不靠眼睛,单靠抚摸,也是可以建立起来对身体的认知印象的,因为种种不同的见闻作用,其根源还都是同一个知觉性啊。 ”“再说明一下:之所以你能够看见东西,是因为光明存在的缘故;当光明不在,只有黑暗的时候,并不是看不见了,而是看见了黑暗的景象。 既然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也就是说在这个黑暗景象的作用下,根本是不能让你昏昧,你的根本的觉了之性,哪里来的任何变化呢? !既然根、尘都已经不能对你造成影响,根、尘好像都消亡了一样,这难道不是已经回归到了你最本来、最真实的圆满的觉了之性了吗? ” 发布时间:2024-08-25 09:46:57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0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