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刘素云:无量寿经_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36集) 内容: 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36集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 阿弥陀佛!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二品经文。 这品经文的题目是:【决证极果第二十二】这一品经文是给我们说明为什么能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 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真正达到了清净庄严。 就像经中所说的那样,都是住正定聚,决定在一生中证得圆满菩提,这才真正圆满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的大愿四十八愿,愿愿都究竟圆满。 题目中的〔极果〕,是表示究竟圆满的佛果,叫极果。 我们看这一段经文:【复次阿难。 彼佛国土。 无有昏暗火光。 日月星曜。 昼夜之象。 亦无岁月劫数之名。 复无住著家室。 于一切处。 既无标式名号。 亦无取舍分别。 唯受清净最上快乐。】看这几个词汇:〔标式名号〕:这个标式是标志;名是名称;号即是号数。 看下面五句经文:〖复次阿难。 彼佛国土。 无有昏暗火光。 日月星曜。 昼夜之象。 〗佛叫着当机者的名字,这是什么用意呢? 是提醒他注意,下面将有重要的开示。 以后我们在读经的时候,看到这个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是一真法界,没有生灭、变异之相。 我们这个世界,比如说,人是动物,所有的动物都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 总而言之,上面的现象都是生灭相。 另外,白天、晚上不断地交替,这也是生灭相。 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生灭相,为什么? 因为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是每个人身上放光,一切万物都是放光的。 这是一个光明的世界,就像经上所讲的大光明藏,不需要日月。 极乐世界确实是大光明藏,所以它没有夜晚,没有黑暗,没有昼夜之象。 看下面一句经文:〖亦无岁月劫数之名〗这一句经文表达的意思是,我们世间人有时间的概念,有空间的概念,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西方极乐世界是不生不灭的世界。 因此,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莲花化生。 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身体就跟阿弥陀佛一样,不需要像小孩那样一点一点慢慢长大。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清虚之身。 无极之体,是金刚那罗延身。 没有时间观念,是真的;有时间观念,是假的。 看下一句经文:〖复无住著家室〗这一句是说不执著居处的相状,就是不著相。 下几句:〖于一切处。 既无标式名号。 亦无取舍分别。 〗看这三句经文,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六种神通都统统具足,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 比如,我们执著我们距离西方极乐世界有十万亿佛国土,我们看,有距离。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看,没有距离,因为你动一个念头就现前了。 亦无取舍分别,这句话是教我们永离四相、四见,达到心境的一如。 《金刚经》前半部讲四相,是说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后半部的境界提升了,讲四见。 相是讲外表;见是讲内在。 如果还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就不是菩萨。 最低的标准要破四相,不能著相。 内心跟外境一如,对于一切境界,决定没有分别、执著。 真正做到不执著,解脱、自在,得大自在。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 看下面一句经文:〖唯受清净最上快乐〗心清净,身就清净。 身心清净,境界就清净。 心净则土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真正的条件。 如果心不清净,妄念很多,心里头还是人我是非,这样的人,念多少佛也往生不了西方极乐世界。 真正能往生的是心地清净。 什么是最大的快乐,心地清净是最大的快乐! 请大家看下一段经文:【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若已生。 若当生。 皆悉住于正定之聚。 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 若邪定聚。 及不定聚。 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先看下面的名词解释:〔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和我们平时说的善男子、善女人不一样,这里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就是具足善根、福德、因缘的男子和女人。 我再说一遍,什么叫善男子。 善女人? 就是具足善根、福德、因缘的男子、女人。 依照本经的标准,就是具足了信、愿、行三个条件的学佛的男子、女人,称为善男子、善女人。 〔若已生〕:是已经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人。 〔若当生〕:是具足了信、愿、行往生的条件,还没有往生的,将来一定往生,这叫若当生。 〔正定聚〕:聚即是类的意思。 正定之聚即修行所依据的理论、方法正确,决定证果,这叫正定之聚。 〔邪定聚〕指修行所依的理论、方法是错误的,决定不能证果,这叫邪定聚。 〔不定聚〕:不定聚就是跟着正定聚的善知识修行,就变成正定聚;跟着邪定聚的人修行,就变成邪定聚,故称不定聚。 〔彼因〕:指带业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 这一段经文可以说是四十八愿中的第二十九愿、第十二愿的成就。 第二十九愿是住正定聚,第十二愿是定成正觉。 这一品的标题决证极果,是夏莲居老居士拟定的。 〔极果〕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跟阿弥陀佛完全平等。 经里讲的〖善男子。 善女人。 〗这个善的标准是什么? 就本经而言,就是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 这三个条件不具足,就是男子、女人,那个善字就谈不上了。 具足信、愿、行三个条件,你决定能够往生。 〖若已生〗过去具足三个条件的已经往生了。 〖若当生〗现在具足的,这一生决定往生。 这里面就包括我们在内。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定是〖住于正定之聚〗聚就是类的意思。 佛将众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正定聚;第二类邪定聚;第三类不定聚。 用这三类把一切众生都包括在内了。 下面分别说说这三个大类。 第一类,正定聚。 修行的理论方法正确,决定证果。 不管修学哪个法门,所依据的理论方法正确,显教也好、密教也好,参禅也好、学教也好,念佛、持咒等无量法门,每一个法门都有理论、方法。 理论方法正确,没有错误,依正确的理论和方法修学,一定能够证果,不问证果的大小。 证阿罗汉果的,证须陀洹果的,菩萨果的,佛果的,这是果位的大小不同,但是有一条,决定证果。 这是正定聚。 第二类,邪定聚。 所依据的理论、方法是错误的,虽然修行勇猛精进,但是决定不能证果。 第三类,不定聚。 这一类众生,跟正定聚的一起修,就变成正定聚;跟邪定聚的一起修,就变成邪定聚,所以称为不定聚。 那就看他遇什么样的缘了。 西方极乐世界是正定中的正定,因为他的果报不是阿罗汉,也不是辟支佛,也不是菩萨,也不是法身大士,他成就的是圆满的佛果。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个个如此,因此能〖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 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样的智慧才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才是我们学佛的最高目的。 念佛法门为什么十方佛赞? 因为它的理论和方法达到了极处,完全没有障碍,不要断惑就能证真。 上哪去找这么便宜的事情? 所以这个法门就成为了难信之法最容易修,最难相信。 谁相信呢? 十方诸佛相信,所以十方诸佛赞叹。 菩萨中相信的就不多。 我们在经上看到,相信念佛法门的也不过是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弥勒。 其余相信这个法门的,提倡这个法门的,以这个法门劝导一切众生修学的,就很少。 玄奘大师说,这个法门是极难信法,不是假难。 下面几句:〖何以故〗即为什么? 〖若邪定聚。 及不定聚。 〗这两类人。 〖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这里的彼因是指什么? 是指带业往生,不退成佛。 这个奇妙的因果,邪定聚和不定聚的人他们不知道。 我们依这一部经典修学,一定成就,往生不退成佛。 有人这样说,我也没有啥文化,也不懂得什么理论方法,能修成吗? 我们不是知道谛闲老法师的弟子锅漏匠吗? 再近一点儿说,我们不是知道海贤老和尚吗? 你说他们懂不懂理论? 我说他们懂。 怎么懂的? 念佛念到了心地清净,一心不乱,理论自然贯通,豁然大悟,一切通达。 注意这三个词自然贯通、豁然大悟、一切通达。 再简单解释一下。 自然贯通就是自性现前了;豁然大悟就是一下子全都明白了;一切通达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锅漏匠达到了,海贤老和尚达到了。 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 他们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怎么不多住几年讲经说法度众生呢? 这个跟大家这样解释。 大家都知道,讲经说法要有法缘。 和众生没有缘,你讲得再好,没有人听。 这两位老人都是智慧之人,他们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 他们知道和这个世界没有太大的法缘。 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他们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理能讲,但是经文不认得。 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他们出生微贱,与一般人接触,大家瞧不起他。 这个我们看到,在佛经里证阿罗汉的人,世间人不认识他,鄙视他,瞧不起他。 结果是什么? 得恶报。 对阿弥陀佛得一心不乱的弟子,如果你存轻慢心,恶报不可思议。 锅漏匠知道,海贤老法师知道。 如果因为他们让众生存轻慢心,他会得到恶报的,而且这个恶报不可思议。 他们不忍心让众生受恶报,所以赶紧走,免得众生瞧不起他,讽刺甚至谩骂他而造作罪业。 这是菩萨的大慈大悲。 我这回讲,大家是否听明白了? 为什么他们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不留下来讲经说法而往生了? 这三点原因,我告诉大家了。 因为种种因缘,他们示现往生。 这个示现,度多少众生? 连我们自己不都被度了吗? 我们听到他们的故事,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一点儿怀疑都没有。 他们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现身说法。 他们有这样的成就,我们一定也能有这样的成就。 你说他们的往生是不是在度众生? 世尊当年说法是三转法轮。 第一,示转。 就是直截了当地指示我们。 一说,上上根的人一听就明白,就觉悟了,就接受了。 中等根性的人听了佛的开示,还没有想到这是佛对自己说的。 比如我们读这部经,听到佛叫阿难,我们可能就以为这是佛对阿难说的,不是对我说的。 那你这个想法,你就当面错过了。 你一定要想,佛不单是对阿难说的,而是对我们大家说的。 尤其你要认识到,佛是对我说的,这个认识就正确了。 这是第一示转。 第二,劝转。 这个劝哪就比较容易觉悟,原来对他们说的就是对我说的。 这一劝哪,有人就认识到这一点了。 认识到这一点,他就觉悟了,他就精进了。 第三,是证转。 劝之后有的还未必相信。 怎么办? 这才用证转,用证据来说话。 没有证据人家不相信嘛,所以那就拿出证据来。 锅漏匠、海贤老和尚、刘素青老居士,都是在做证转。 这是第二十二品经文决证极果,咱们就讲到这。 下面说说四个重点。 这一品经文为我们说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能够证得究竟圆满佛果的原因,就是为什么能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 第一个原因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地清净。 心清净,身就清净。 身心清净,境界就清净,所以能证得圆满佛果。 第二个原因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住于正定之聚。 他们修行所依据的理论、方法都是正确的,所以一定能证得圆满的佛果。 这就是为什么能证得圆满的佛果,两个原因。 第二个重点,明了《无量寿经》里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的标准是什么。 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是指具足了信、愿、行三个条件的人。 这三个条件不具足,就是男人、女人,谈不上那个善。 第三个重点,西方极乐世界是正定中的正定。 因为它的果报不是阿罗汉,不是辟支佛,不是菩萨,也不是法身大士。 它成就的是圆满的佛果。 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一定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第四个重点,念佛法门是十方佛赞的法门。 因为它的理论、方法达到了极处,没有障碍,不要断惑即能证真,真真实实是难信之法。 这是这一品经文的四个要点。 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十三品经文。 这一品经文的题目是:【十方佛赞第二十三】这一品经文是说,十方诸佛都共同宣扬赞叹这个殊胜的念佛法门。 阿弥陀佛在因地发愿,他愿自己成佛之后,十方诸佛都赞叹。 这一品经文就是告诉我们,阿弥陀佛为什么发这样的愿,要求一切诸佛都赞叹? 他这个要求一定是有深刻的道理。 弥陀的弘愿,如果没有十方诸佛的赞扬,他的愿就不能圆满。 为什么? 因为他的愿是帮助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愿。 这个愿力实在是太伟大! 这么伟大的愿力,十方一切诸佛都没有想到过,那一切众生呢,就更不知道这个事情了。 所以十方诸佛没有想到,十方众生不知道,那你说他这个愿力怎么样能达到呢? 他建立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帮助十方一切众生在一生中圆满成佛。 那十方众生怎么能知道这件事呢? 怎么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 这就得有人大力地宣扬、推荐、介绍。 阿弥陀佛虽然有这么好的设施,给众生建立这么好的修学的道场,但是大家不知道也是枉然哪。 没有诸佛来介绍,众生未必相信,必须靠十方诸佛来介绍。 唯佛与佛才有这个能力,才有资格跟大家介绍念佛法门。 这几句话非常重要,我再说一遍。 没有诸佛来介绍,众生未必能相信。 所以,必须靠十方诸佛来介绍,唯佛与佛才有这个能力,才有这个资格,跟大家介绍念佛法门。 阿弥陀佛在因地,他就想像到了这件事的难度之大,必须是十方诸佛同声赞叹,此愿才能兑现。 所以阿弥陀佛发愿之后,希望一切诸佛都赞叹。 看下面的经文:【复次阿难。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 一一界中如恒沙佛。 各出广长舌相。 放无量光。 说诚实言。 称赞无量寿佛。 不可思议功德。】看这几个词汇:〔广长舌相〕:这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 舌广而长,柔软红薄,出口能覆盖面部,一直到发际。 这是无量劫口业清净的果报。 我们看现在,张口就打妄语。 你的舌头伸出来能遮到哪儿? 我们现在的人如果有人舌头伸出来,能舔到你的鼻子尖,那都好不错了。 而佛呢? 他的舌头伸出来以后,能把整个面部、整个脸都盖上,一直到他的发际。 这个果报是怎么得来的? 是无量劫以来口业清净,所以说这个口业多么重要。 下面两句:〖复次阿难。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 〗这两句经文是比喻,举东方佛刹为例来说明,数量数之不尽,说之不尽。 下面一句经文:〖一一界中如恒沙佛〗每一个世界里有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诸佛,指佛的数量太多太多,没法计算。 下面一句经文:〖各出广长舌相〗刚才说了,广长舌这里是形容遍法界地宣扬。 它深刻的含义是这个。 广长舌是形容遍法界宣扬这部《无量寿经》、这个念佛法门。 〖放无量光〗光是智慧。 没有真实的智慧,对于念佛成佛的法门不会接受的,当然,更不会宣扬的。 所以必须有真实的智慧、有真实的善巧方便,你才能够接受这部《无量寿经》、这个念佛法门。 下三句经文:〖说诚实言。 称赞无量寿佛。 不可思议功德。 〗这句经文跟《阿弥陀经》上的经文完全相同。 《阿弥陀经》说的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诸佛怎么样赞叹,怎么样宣扬,怎么样劝说大众求生净土? 就是为大众讲解《无量寿经》,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称赞阿弥陀佛。 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一句说诚实言。 经里讲的话句句都是真实的,没有一句夸张。 这个说诚实言特别重要。 我们要认识西方极乐世界,怎么办? 就读《无量寿经》。 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全在《无量寿经》里,本经实在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你念到心地清净,信心清净,就有感动。 西方极乐世界会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你亲眼看到、亲耳听到阿弥陀佛与菩萨们表法。 这种情况古时候有。 佛讲这部经的时候,阿难与与会的大众都看到了。 佛讲《观无量寿佛经》时,韦提希夫人与五百宫女也都看到了。 一千年之后,佛法传到中国来,慧远大师一生见过三次,这不是假的。 我们相信,海贤老和尚也一定见到过,只是他老人家不说而已。 看下面一段经文:【南西北方。 恒沙世界。 诸佛称赞。 亦复如是。 四维上下。 恒沙世界。 诸佛称赞。 亦复如是。】南方、西方、北方就跟东方一样,也有数不清的诸佛世界。 每一个世界里有恒河沙数那样多的诸佛,跟东方的情况是相同的,也是出广长舌,说诚实言,放无量光,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 下面四句经文:〖四维上下。 恒沙世界。 诸佛称赞。 亦复如是。 〗〔四维〕是指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再加上四方,称为八方。 再加上上方、下方,就是十方。 这一段经文含义非常深远。 因为查遍《大藏经》,一切经中从来没有说十方诸佛称赞的。 一切诸佛都宣扬,一切诸佛都赞叹,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法门,值得每一尊佛都赞叹、宣扬,劝告大众呢? 这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这部经是一切诸佛宣扬的第一经! 善导大师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这个如来,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示现成佛。 弥陀本愿海就是这部《无量寿经》。 读到这里,听到这里,我们才真正明了黄念祖老居士注解《无量寿经》,引用古大德之说,本经是如来正说,称性极谈。 注意这八个字如来正说,称性极谈。 下面还举了个例子,说《华严》称性,《法华》称性,但是没有达到极处。 这就是和《无量寿经》的区别。 《无量寿经》是如来正说,称性极谈;而《华严》和《法华》虽然是称性,但没有达到极处。 而这部《无量寿经》达到了极处,是如来的正说,其他一切经典都是佛附带说的。 正说和附带说绝对不是一样的,附带说的不是正说,正说唯独此经,这是经文所含的深刻含义。 注意这段重要的经文。 请看下面一段经文:【何以故。 欲令他方所有众生。 闻彼佛名。 发清净心。 忆念受持。 归依供养。 乃至能发一念净信。 所有善根。 至心回向。 愿生彼国。 随愿皆生。 得不退转。 乃至无上正等菩提。】这一段经文又稍微长一点。 我们来看词汇:〔忆念受持〕:这个忆是忆佛的功德;念是念佛的名号;受持是信受、坚持、不间断。 〔归依〕是身心归向,依止不舍。 〔一念净信〕:一念是指心;一念净信是指信心相续,不杂余念。 〖何以故〗这句经文,就是为什么十方诸佛都赞叹? 下面几句经文:〖欲令他方所有众生。 闻彼佛名。 发清净心。 忆念受持。 归依供养。 〗这几句经文是什么意思呢? 是佛为一切众生宣扬这部《无量寿经》,劝导大众持名念佛的真义、深义,也是佛说这部经的目的所在。 目的是什么? 就是这几句经文,希望十方世界所有众生平等成佛。 这里讲的众生,包括九法界的有情,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平等得度,平等成佛。 这不可思议! 我们这部《无量寿经》,这个念佛法门,最最殊胜的地方就在平等二字。 不但平等得度,而且平等成佛,这真的不可思议! 往下看,阿弥陀佛度众生的方法善巧方便,实在是其他一切法门都不可以比拟的。 方法多么简单,就是执持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 《阿弥陀经》讲执持名号;《无量寿经》讲一向专念。 说法不同,意思完全相同。 这个方法有多么简单! 还有比这个方法更简单的方法吗? 没有了。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殊胜的方法,最神奇不可思议的方法。 这两句话: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殊胜的方法,最神奇不可思议的方法。 又回到那一句话大道至简。 等觉菩萨想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要用什么方法? 用这个执持名号的方法。 三恶道的众生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用什么方法? 也是用这个执持名号的方法。 所以我们又一次强调: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下一句经文闻彼佛名,这个名就是指名号,名号所含的内容就是《无量寿经》。 也可以这样来说,《无量寿经》就是这句阿弥陀佛佛号的注解。 下面两句经文忆念受持。 归依供养。 这两句经文,就是三辈往生中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如果不明了名号的功德,你这个心生不起来,这一句名号你也念不下去,这部经你也念不下去。 为什么? 如果我们简单笼统地说,就四个字业障深重。 因为业障深重,所以佛念不下去,经念不下去。 你不了解这名号功德的殊胜。 那如果说你光说业障深重,不太好理解,太广泛了,那咱们再具体点儿说。 具体点儿说,就是你对这句名号的功德不甚了解。 我们没说你不了解,是说你不甚了解。 什么意思? 就是你了解得不透彻、不全面。 对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你知道得太少。 这个困难呢,我们是可以克服的。 怎么克服? 我们要向大众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介绍名号功德的不可思议,这就非常重要了。 怎么介绍呢? 要把西方世界的理、事、因、果,依正庄严,一件一件地讲清楚、讲明白,大家听了才会相信。 不介绍,大家怎么能知道呢? 所以我们佛陀弟子,有义务把西方极乐世界介绍给一切大众听,让他们了解西方极乐世界,了解阿弥陀佛。 如果他听你讲了,他还有怀疑。 比如说,我现在在讲《无量寿经》,向大家介绍西方极乐世界。 可能有人说,你也没去过西方极乐世界,你也是听经上讲的,我怎么知道经上讲的都是真的呢? 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着急,要学会善巧方便。 换个方法嘛,你这么讲他不信,给他换个方法。 用什么方法呢? 可以给他讲故事,讲一些往生人的具体事例,越近的越好,大家亲眼所见的,让你不能不信,对吧? 人们不都说,我见着了我才信。 那怎么办呢? 给他讲故事,讲实际的例子。 最好将来如果你送往生,有这样的实例你带着他,让他亲自去看。 越近的越好,大家亲眼所见,让他不得不相信。 他相信了,这样就建立起信心了。 比如说,刘素青老菩萨往生的实例,可以那样说,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 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大众听,给大家看真实的光碟。 尽管有人不相信,但是我相信,多数人还是看明白了,还是能够相信的。 相信,他就得度了。 这种讲故事的方法呀,对中年以上,特别是对年岁大的人效果比较好。 使他觉悟,在晚年充满了希望,不至于过那种毫无希望、坐吃等死的生活。 现在退休老人的日子,真的是不好过。 如果身体再有点儿毛病,那就更不好过了。 如果我们把西方极乐世界介绍给这些老人们,让他们了解西方极乐世界。 告诉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人人有份。 只要你信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你会去西方极乐世界的。 这样呢,让老人们感到前途是光明的,他感到有奔头,他晚年把一切放下,专心念佛,他会有真正的乐趣的。 所以我在这里劝同修们,如果你们的家里有老人,一定要劝老人念佛。 这是做晚辈的最真正的孝顺。 忆念受持。 归依供养。 发心之后最重要的是修行,这八个字就是教我们怎么样修行。 忆念受持。 归依供养,这八个字是教我们怎么样修行。 大势至菩萨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教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这个忆就是心里想。 想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 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四十八愿。 你天天想,想久了,阿弥陀佛的本愿就变成了你自己的本愿。 我们的心愿跟阿弥陀佛的心愿完全相同了,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 受是接受。 佛在经典里讲的理论、方法、境界,我们完全接受,丝毫都不怀疑。 接受就是把它做到。 持是保持。 一定要把经典变成自己的生活行持。 按什么来行持? 按《无量寿经》。 这部经最大的功德利益就在这里。 它是十方诸佛所共同宣扬的,是如来度众生的第一法门。 看起来很浅显,实际上是浅人看得浅,深人看得深,妙就妙在这里,无比殊胜之处也在这里。 这几句话是非常重要的重点,就是说《无量寿经》它最大的功德利益是什么呢? 就是十方诸佛所共同宣扬的,是如来度众生的第一法门。 看起来很浅显,实际上是浅人看得浅,深人看得深。 大家仔细琢磨琢磨这两句话,说妙就妙在这里,无比殊胜之处也在这里。 归是回头;依是依靠。 我们从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回头,专依《无量寿经》。 以往我们一听到佛,就想到佛像;听到法,就想到经典;听到僧,就想到出家人,这完全是著相。 著相就见不到性。 真正修行人一定要离一切相,才能见一切性。 六祖惠能大师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 为什么这么说? 就是防止我们著相。 佛教我们从颠倒迷惑回头,依觉而不迷;从邪知邪见回头,依佛知佛见,是正知正见;从一切烦恼、染污回头,依清净心,是净而不染。 大觉正知真净是自性三德。 我再说一遍,大觉正知真净是自性的三德。 恢复了自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所以十方诸佛,赞叹这是真正的皈依处,念佛法门殊胜到了极处。 有人说,三皈依不知道从哪里做起。 讲皈依佛、法、僧,觉得有点儿虚无缥缈;讲皈依觉、正、净,稍微踏实一点儿,但是还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念佛法门把三皈依具体化了。 皈依佛,无量诸佛如来,我们皈依一尊阿弥陀佛;无量的经典法门,我们皈依《无量寿经》;皈依僧,我们皈依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这样,我们的三皈依就落实了。 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 我们供养诸佛如来,供养诸大菩萨,我们用什么来供养? 要用真正的修行来供养。 那我们供养一切众生,又用什么供养呢? 用《无量寿经》和念佛法门来供养。 这是普遍供养一切众生,这是上求下化。 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说诚实言。 称赞无量寿佛。 不可思议功德。 开经偈里说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的真实义就是这个。 所以也可以说,这一品经文就是愿解如来真实义的解释,它的意义是说不尽的。 看下面这几句经文:〖乃至能发一念净信。 所有善根。 至心回向。 愿生彼国。 随愿皆生。 得不退转。 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前面一段经文,专说皈依净土,皈依《无量寿经》的修学功德。 这一段经文的范围非常深广,不单是指《无量寿经》,只要能发一念净信,将所有善根。 至心回向,也能往生,就是三辈往生末后的一段,叫一心三辈。 这才显示出了《无量寿经》圆满到了极处,就是古大德所讲的圆中之圆,专中之专。 前面一段经文是讲专中之专,这一段经文是讲圆中之圆。 什么意思? 就是不管你修学哪个法门,无论依照哪一部经典修学,只要对阿弥陀佛、对极乐世界有一念净信,这就是求生西方的条件。 注意那四个字,特别重要一念净信。 我们大家都知道,印度的马鸣、龙树菩萨不是专修的。 中国的永明延寿大师是修禅的,到了晚年专修净土,成为净土宗的一代祖师。 禅宗有一位禅师叫彻悟禅师,他有一本《彻悟禅师语录》,语录的内容完全是劝人念佛的。 近代的虚云老和尚,他是禅宗的泰斗,他没有发愿求生净土,他与弥勒菩萨有缘,求生兜率天亲近弥勒菩萨。 虚云老和尚在最后的开示录里几乎百分之九十的开示,都是劝人念佛求生净土。 这是不是在给我们做榜样,在为我们表法? 以上说明,无论修学哪一宗、哪一个法门,只要发一念净信,将一生所修的善根至心回向,就是真心回向求生西方,没有一个不往生的,阿弥陀佛一样来接引。 念佛法门广大无边,专与不专都能往生。 这个专是指净土法门而言。 修学其他的法门也要专一。 如果不是专修净土念佛法门,关键在哪儿呢? 关键在那四个字一念净信。 只要你做到了一念净信,求生西方,阿弥陀佛照样来接引你往生。 随愿皆生。 得不退转。 这两句经文,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最大的好处,就是后面那四个字得不退转。 你只要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就不会再退转了。 如果说没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菩萨修到七地,就是七地菩萨还会退转。 你说这该有多难吧! 一定要修到八地,你才能保住不退。 八地称作不动地。 下面一句经文乃至无上正等菩提,这一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这是究竟的果报,一生中必定证圆教的佛果。 这一品经文就说到这里。 这两品经文都非常重要。 下面我说说,第二十三品经文的几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这一品经文是说十方诸佛都共同宣扬、赞叹这个殊胜的念佛法门。 第二个要点,阿弥陀佛为什么在因地发愿,愿自己成佛之后,要求一切诸佛都赞叹? 有三点原因:第一个,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的大愿,是帮助一切众生平等成佛。 这样伟大的愿力,十方一切诸佛连想都没有想到过。 诸佛没有想过,十方众生怎么能知道这件事儿呢? 概括起来说就是,诸佛没想过,众生不知道。 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阿弥陀佛的愿力,怎么样能够让众生知道? 就得有人大力来推荐、介绍、宣传。 谁来做这个工作最合适? 当然是诸佛最合适。 没有诸佛来介绍,众生未必能相信。 所以必须靠十方诸佛来介绍。 唯佛与佛才有这个能力,才有资格跟大家介绍这个法门。 第三个原因,阿弥陀佛在因地就知道,这个法门实在是难信之法,如果推动力度不够,这件事情难度很大,必须十方诸佛同赞叹,阿弥陀佛的大愿才能够兑现。 一佛出世,千佛拥护。 这是第二个要点。 第三个要点,诸佛怎样赞叹,怎样宣扬,怎样劝说大众求生净土? 就是为大众讲解《无量寿经》,劝念阿弥陀佛,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赞叹阿弥陀佛。 这是第三个要点。 第四个要点,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我们要明了,这个如来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示现成佛,弥陀本愿海就是这部《无量寿经》。 本经是如来正说,称性极谈。 第五个要点,我们三皈依从哪里入手? 念佛法门把三皈依具体化了。 皈依佛,我们皈依阿弥陀佛;皈依法,我们皈依《无量寿经》;皈依僧,我们皈依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第六个要点,三辈往生讲专中之专,一心三辈讲圆中之圆。 这充分显示出,《无量寿经》圆满到了极处,真正是古大德讲的圆中之圆,专中之专。 不管修哪个法门,无论依照哪一部经典修学,只要对阿弥陀佛、对极乐世界有一念净信,真心回向求生西方,阿弥陀佛同样接引,没有一个不往生的。 关键在一念净信。 今天的心得交流就到这里。 感恩大家! 阿弥陀佛! 发布时间:2024-08-31 12:09:11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0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