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蔡礼旭:中国远祖如何教导他的后裔(第六篇)人生不要被自己 内容: 对自己没信心会被打败我们今天思考一下五十年前我们父母那一代,他们在养育我们的时候的难度跟我们现在比,什么时候难? 那个时候养那么多的孩子,收入又很微薄,很不容易,他们过来了。 可是我们的父母有没有常常在我们面前说,当初养你们的时候可难了,有没有? 一句话都没有,为什么? 他觉得那是他应该做的,那是他的本分、天职。 人一觉得应该做的,就没有所谓的难了。 他只想着如何去做到,他绝对不报怨,他会越尽力越踏实。 现在想自己多了,吃点苦就发牢骚了,所以问题还是在自己的心境。 你说推展传统文化难不难? 我就不逼大家了。 难还难在我们肯不肯放下自我,肯不肯放下自己的退缩,勇于去承担,“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其实我们在每一个境界当中最重要的是,看到自己心态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只要从心态一调了,问题很快就解决掉了。 “正其本,万物理”。 本在哪? 心是本。 我们把退缩放下了,很多境界就跨过去了。 我们把没信心放下,一鼓作气就突破了。 所以在人生的过程当中,其实最难的就是被自己给打败了,任何人不可能打败得了我们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那为什么会被自己打败呢? 对自己没信心。 所以这个信心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其实我们读近代史都觉得,近代中国人这一、两百年非常地苦难,被那么多的列强欺负了,但是说实在的,会招来这样的民族危难根源在哪里? 在丧失民族自信心。 丧失民族自信心之后,又破坏自己的民族文化。 这个信心就好像一棵树的根一样,这个根被挖起来了,就没有办法吸收营养了。 所以当一个人对自己都没信心的时候,那再好的圣贤书、再好的善人来教导,都很难起到大的作用。 道义人生 爱敬存心那诸位朋友,我们了不了解自己? 对自己有没有信心? 我观察了一下,在这个时代要找到有信心的人几乎不大可能。 比方说,你觉得你对你太太很好的举手? 那个马上举手的人一定没有做到。 为什么呢? 真正为太太好的人,他是把太太当作一体的。 他所有的付出,他觉得是很自然的,他不会落印象的。 那个马上说:我对我太太很好。 那个“好”都记在心上。 不是发自内心地、自然地付出,这个都要善观我们自己的心态,是道义还是利害? 所感来的人生是完全不一样。 所以打个比喻,道义的人生就是把亲朋好友都视为自己一样,一体的。 所以这个身体,你看,左手跟右手是一体不可分的,而且这个身体的每一个器官他们都互相地感受彼此。 今天肚子痛了,全身都有感觉,是吧? 感同身受。 今天左手受伤了,在流血,这个右手会怎么做? 马上就知道痛了,还要不要左手发一个讯息,发一个E—mail给他? 不用,它马上就知道了,赶快去拿药来把它敷上。 而这个时候不只右手动作了,谁也动作了? 脚也动作了,眼睛也动作了,义啊,一体的,自然应该做的。 但是假如这个时候左手在那里流血,右手说,流血了吧,怎么样? 我帮你拿药,不过给我十元人民币。 这个右手说:要十块人民币。 这个眼睛说:我也不二价,得再给我十块。 假如这个身体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了,那这个人我看也活不了多久了。 整个身体是不分彼此在运作。 所以当一个家庭里面所有的人都是像一体一样,不分彼此,这个家哪有不和的道理? 把家里人都当一体了,他内化以后,他走出他的家门,对人都当作自己的长辈跟兄弟一样,所以一点都不勉强。 因为他这个心态已经内化了。 所以他能够“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做不到,根源问题都在家庭的孝悌没做好。 所以我们只要跟人相处有不愉快、有矛盾了,马上找源头,源头活水出问题。 所以问题都不在外,很可能在我们的内心,在我们自己家庭里面对父母、对兄弟、对亲人的态度就不对。 所以我们早上念《孝经》,“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 我们对人爱心不够,恭敬心不够,源头就是对父母的爱敬还没有完全提起来。 真的提起来了,爱敬是人本有善心,本有的,自然能够流露出来。 自信不是建立在别人的认同上所以我们刚刚讲到对自己有没有信心,那个很快就举手说:我很有信心的。 其实比较有可能是觉得自己比人家好,我有哪一些比人家高。 其实当人想去跟人比高下的时候,大部分都是自卑在作祟,希望透过哪一些能力的表现,让人家多看他一下,瞧得起他一下。 假如我们的自信是建立在别人的认同,那当别人不认同的时候,请问这个自信还在吗? 所以人的信心是不会因为任何的情况而改变的,这个才是真的信心。 我是比较没有信心的人,怎么又“比较”呢? 又把别人拉下水。 我是没有信心的人,为什么呢? 因为从小没什么才华,说实在的,也没参加过什么比赛,常常看到人家那个奖状贴得满墙壁,其实说实在的,父母把孩子的奖状贴得满墙壁,好不好? “对尊长,勿见能”。 贴出来了有一种炫耀的感觉,无形当中让孩子觉得自己很不错。 我的二姐是打从记忆以来她成绩就很好,都是名列前茅,我父母也从来没有把她的奖状贴上来,可能是爸爸考虑,这个儿子都没什么奖状,假如都贴出来会伤害儿子幼小的心灵。 这个倒是我要去跟我爸爸求证一下。 真的,我父亲一些不经意的话语,不经意跟别人讲的话语或者是我们听到的,对我的心灵都会有蛮大的震撼。 我的大姐她第一年没考上大学,结果她自己也不大想念,说,“那我去读专科好了”。 但我爸爸就很坚持,鼓励她一定要去补习考大学,后来我了解父亲为什么这么做呢? 因为我父亲考虑到,假如以后妹妹、弟弟都读了大学,怕她心理难受、不平衡。 哦,你看那父亲为子女都想得很远啊,可能我们在当下只在那想着,啊,我不想念了,算了算了。 所以为什么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父母、长辈他都是从比较深远的角度去给我们提意见,好像成长过程当中不参加一些比赛,信心很难起来。 那诸位朋友,假如都参加了比赛了,信心就增起来了吗? 参加越多比赛,没有好的引导,奖状贴越多,心里的傲慢就跟着起来。 人一不冷静,自己是在提升还是在下堕,都不知道。 发布时间:2024-09-01 13:45:17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0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