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一切众生,为什么有如来的智慧德相? 内容: 《大乘起信论浅释》◎马鸣菩萨造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1971年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已说立义分。 次说解释分。 解释分有三种。 云何为三。 一者显示正义。 二者对治邪执。 三者分别发趣道相。 ”在前边已经讲说这个立义分这个道理,那么现在再讲说这个解释分。 “解释分”,就是把立义再解释明白一点。 在这个解释分里又分出来三小科。 这个解释分有三,这就是标明了这个解释分有三种。 “云何为三”:云何为三呢? 这是征问词,征问说,怎么叫有三种呢? “一者显示正义”:这个第一种就是显示正义。 什么叫正义呢? 就是这个真如平等的心,这是正义。 “二者对治邪执”:什么是邪执呢? 邪就是不正当的执着。 那么有两种:第一是我邪执;第二呢,法邪执:执着我,执着法。 执着我的人,对我相就看不空;执着法的人,对法相也看不破,所以这叫邪执。 “三者分别发趣道相”:第三者,要分别这种发菩提心,趣向这个无相道果这种的相。 这第三种。 “显示正义者。 依一心法有二种门。 云何为二。 一者心真如门。 二者心生灭门。 是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法。 此义云何。 以是二门不相离故。 ”“显示正义者”:显示这个真正的这个义理。 “依一心法”:他依照这一种心法;这个心法也叫“法界”,也叫“真如”,也叫“如来藏”。 “依一心法。 有二种门”:在这一个心法,分别出来有两种门,这是总标,总起来标明了这两种门。 “云何为二”:这又征问了,说怎么叫有两种门? “一者”是“心真如门”:这第一就是心的真如门。 这个真如也叫如来藏性,也叫一真法界。 “二者心生灭门”:二者是这个心,随这个染缘就生灭,有生灭门。 随这个净缘,就是真如门。 “是二种门”:这两种门--无论你是真如门、是生灭门,这两种门“各总摄一切法”:那么一切法,都从这个二种门里头总摄着。 “总摄”,就是总包括在这一切法。 “此义云何”:这个道理是怎么样子呢? “以是二门不相离故”:因为这虽然说是两种门,但是还是一个。 真如和这个生灭他不相离故,不相舍离。 那么这个生灭,是依着真如来生存的,也就是在《楞严经》所说的一念不觉生三细 境界为缘长六粗在这个,本来是真如,真如什么样子? 真如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颜色,就是一念的真心。 那么本来是本觉,因为生了一念的无明,就变成有这个妄了;有妄就有生灭了。 所以虽然生灭,也没有离开这个真如;虽然真如,那么也包括里边有这个生灭。 这个生灭和真如不相离故:这两种的门是不相舍离的。 那么这个真如是随缘不变。 那么常随缘,他常不变;常不变又常随缘。 真如也就是如来藏。 这如来藏,可以这样讲,是这个藏(zang-4ㄗㄤˋ)字,可以当一个藏(cang-2ㄘㄤˊ)字讲。 藏(cang-2ㄘㄤˊ)就是隐藏起来了;隐藏起来,就是人看不见的。 人所看不见的,这叫隐藏起来。 什么隐藏起来呢? 这个如来隐藏起来。 如来怎么样隐藏? 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这个如来啊,隐藏到众生的心里去了,所以才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为什么有如来的智慧德相? 就因为这如来藏在众生的心里。 这个心里有一位如来在这儿藏起来,所以也就是如来的心。 如来藏,又可以叫如来的心,也可以叫如来的性。 这个具足一切的功德,具足一切的智慧。 这种功德是无穷无尽,这种智慧也是无穷无尽的。 功德和智慧,也就好像这个财宝一样。 这个如来藏也就是一个大宝藏。 这里边七宝都具足: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都在这个如来藏性里头所包含着。 所以我们这个心里头,具足一切的法宝,一切的僧宝,一切的佛宝。 所以,叫如来藏。 那么有的时候,你要修行,把这个如来藏性发掘出来。 这一位如来他藏不住了,现出来了。 这好像我们开矿,得到这个宝藏,得到金矿,得到银矿,得到琉璃的矿,得到啊这个赤珠、玛瑙这种种的矿,得到金刚钻的矿。 那么得到这个种种的矿,所以叫如来藏。 我们现在讲这个真如,也就属如来藏的别名。 这如来藏好像个大矿产似的,我们还没有发掘出来。 我们要发掘出来,证得这如来藏性,那时候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觉圆,万德备,所以就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就都现出来了。 那么现在我们为什么没有现出来呢? 为什么这个如来藏起来了? 就因为我们没有修行,没有用功修行,没有开这个矿;这个矿没有开,所以就有很多这个不干净的东西,在这个矿上边遮盖着,所以就有了生灭了。 有了生灭,你要是发现自己这个宝藏,把这种染污的沙泥土都拿到一边去了,那么现出你本有的这个智慧矿,你就证得如来的智慧德相了。 恭录自《大乘起信论》浅释 发布时间:2024-09-02 08:22:40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0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