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二卷 第四章 妄心生灭迷失本性之一 内容: 楞严经白话解 第二卷 第四章 妄心生灭迷失本性之一内容提要:能推寻之体不是你心。 丢失了本来清净元明之体,所以生灭轮转。 执着生灭妄想不成圣果。 一能推寻之体不是你心原文尔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憍怜。 所以多闻未得无漏。 不能折伏娑毗罗咒。 为彼所转,溺于淫舍。 当由不知真际所诣。 惟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 隳弥戾车。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钦闻示诲。 白话解这时,阿难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对佛说:“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对我慈爱,我虽然从佛出了家,但是还满身骄气。 虽然佛称赞我多闻,但我还未修得无漏,不能折服娑毘罗咒,被妖咒迷惑,陷于淫舍。 都怪我自己未修成真一实际的根本大道。 惟愿世尊大慈哀悯,为我们开示,怎样才能修入奢摩他路,让被恶见缠缚的人,能砸烂恶见之车,免堕恶道。 ”说完,五体投地。 全体会众,都渴望佛作开示,恭候示诲。 原文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 其光晃耀,如百千日。 普佛世界,六种震动1。 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 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2,种种颠倒,业种3自然,如恶叉聚4。 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5,及成外道诸天6,魔王及魔眷属7。 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 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云何二种。 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者。 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8。 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注】1六种震动会众大都是有修禅体验的大比丘和菩萨,因佛的神力作用,都会感觉到身体内气脉强烈的震动,有动、涌、震、击、吼、爆六种现象。 2无始时来影响人类生理和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包括先天遗传和后天感染,人类的遗传基因,对生理和心理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遗传基因,可以追溯到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的很远很远的远古时代,所以说是“无始时来”。 3业种做了一件事,说了一句话,都是造了一个业。 身体行为所造的名为身业;语言所造的名为口业;心里想的、贮存在心里的,包括现识和既有的所有认识都是业,名为意业。 这些业在心里形成了烙印,就是藏在心里的种子。 成为业种。 身业、口业、意业会形成种子,产生一中习惯势力,这种习惯势力就是业力。 业力严重障碍人们的修行,这种障碍称为业障。 大乘立烦恼障、所知障二种业障,或说事障、理障二种业障。 烦恼障指六根、六尘所引起的粗烦恼。 所知障,指因无始无明虚妄习气熏习而成的藏识作用,在三昧中显现的不思议变幻景象引起的妄想妄识。 这有别于前边说的粗烦恼,称为微细烦恼,或说是习烦恼。 4恶叉聚人们各依自己的标准分辨善恶是非,对顺心的生爱取之心,对逆意的生厌恶之心。 爱取之心、厌恶之心,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 印度有一种果子,一蒂三果,名恶叉聚,落地多聚在一起。 我国也有一种中药材,名苍耳子,果子有很多倒钩,混在一起,实在难解难分。 佛经说法常用恶叉聚比喻难解难分的事物。 用恶叉聚比喻人们心中的业障,的确十分贴切。 5声闻、缘觉修声闻乘的人,称为声闻,声闻乘修习四谛:知苦、断集、证灭、修道。 最高果位是阿罗汉。 修缘觉乘的人,称为缘觉。 缘觉乘观想十二因缘,从顺逆两种次序观察无明、行、识、名色、六处(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十二种心识转生的因缘,证得诸法虚妄,从而转生圣智。 修缘觉乘可证得辟支佛。 释迦牟尼先对弟子说声闻乘和缘觉乘,待弟子们信根淳熟后,再说菩萨乘,即如来乘。 声闻、缘觉合称二乘,相对于菩萨乘来说,二乘是小乘,菩萨乘是大乘。 到妄识灭尽时,再回过头来审视,便知小乘大乘都非乘。 《楞伽经》说:“诸天及梵乘,声闻缘觉乘,诸佛如来乘,我说此诸乘。 乃至有心转,诸乘非究竟,若彼心灭尽,无乘及乘者。 ”6堕入外道诸天在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内的修行法,属于世间法。 世间法修行,按不同层次分为二十八天。 “天”,即是修行的境界。 外道诸天,泛指一切外道修行的境界。 外道有两种:(1)非佛教的教派都称为外道;(2)佛教内与佛的观点公开对立的人,亦称为外道。 另外,还有一种打着佛教名号而宣扬邪道的称为附佛外道。 修行佛法的人,如果误入歧途,混同外道的认识境界,便说是堕入外道诸天。 7成魔王和魔眷属心存正法即是佛,心存邪法便成魔,佛法魔法都由心生。 满心邪法,还自立门户,扯起大旗,便是魔王。 与魔王同声同气,便成其眷属。 8菩提涅槃元清净体涅槃,是梵文Nirvana的音译,又译泥洹,《楞伽经》说:“妄想识灭,名为涅槃。 ”又说:涅槃自性是空事境界,非断非常,离坏离死,非舍非得。 菩提和涅槃都是在离生灭妄识的状态下,用清净本心才能体认的至理,所以说菩提涅槃元清净体。 白话解这时,世尊从面门放出种种光,光亮耀目,像百千个太阳。 众人强烈感觉到六种震动。 世尊以神力将十方无量多的世界合成一个世界,见无量菩萨各住本国,合掌承听。 佛告诉阿难:“众生无始时来,迷妄惑乱,造成业障,如恶叉聚,很多修行人修不成无上菩提。 有些人只修成声闻、缘觉,有些人堕入外道诸天,成魔王和魔眷属。 都由于这些人不知二种根本,或半途而废,或误入歧途。 犹如想把沙煮成美食佳肴,即使你花尽功夫,也煮不成。 阿难,是哪二种根本? 一种,无始生灭的根本。 你今时同世人一样,把攀缘心当作自性,其实,攀缘的自性,即是生灭根本。 另一种,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 但你以根尘为缘生出识相,却丢掉了本来清净的元明之体。 众生丢失了本来元明之体而不自觉,纵然终日修行,不免误入歧途,不得正觉。 ”原文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 今复问汝。 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 汝今见不。 阿难言见。 佛言:汝何所见。 阿难言。 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 佛言:汝将谁见。 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 白话解“阿难,你今希望找到修入奢摩他、出离生灭的正修行路,我再问你。 ”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指成拳,问阿难见不见。 阿难说见。 佛问:“你见到什么? ”阿难答:“我见如来举臂屈指成光明拳,耀我心目。 佛问:“你用什么见? ”阿难答:“我和大众都是用眼见。 ”原文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 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 阿难言:如来现今征心所在。 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 佛言:咄! 阿难,此非汝心1。 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 此非我心,当名何等。 【注】1此非汝心依前文意,说推寻之体,不是你的心。 正智与妄识,都从心生。 推寻之心,是染杂心,是妄心。 佛斥阿难,说:“推寻之体,不是你心。 ”是为了破除阿难对妄心的执着,引导阿难和大众离妄归真。 白话解佛问阿难:“你回答我,说你用眼见如来屈指成光明拳,耀你心目,你的心在哪里? ”阿难说:“如来征询心在何处,经过我用心反复推寻,我将这能够推寻之体看做我的心。 ”佛说:“咄! 这能推寻之体,不是你心。 ”阿难愕然,急忙起立合掌,对佛说:“这不是我的心,又是什么呢? ” 发布时间:2024-09-02 11:18:03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0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