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阿难明白这一点了,所以他知道他很快就要成佛了 内容: 阿难明白这一点了,  所以他知道他很快就要成佛了!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礼佛合掌,得未曾有,于如来前,说偈赞佛: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礼佛合掌,得未曾有”:就合起掌来,向佛叩头;这个法,是从来都没听见过的! 怪不得世界每一个人都欢喜人家赞叹自己、说自己好,佛的弟子也赞叹佛了! 所以这个世界好名的人,或者说:“你真好啊! 你是第一啊! ”喔,他抱着这个“第一”,就欢喜得不得了! 现在佛的弟子也赞佛,礼佛合掌;所以我的弟子赞叹我,我也欢喜! “于如来前,说偈赞佛”:在佛的面前,就作出几句偈颂,来赞叹佛。 这是阿难他又显露显露他的文学,他多闻,这个文学这么久都没有用着了,所以现在要说几句偈颂来赞叹佛了! 以下这两句偈颂,是阿难以他多闻的、非常的学问,做出来的偈颂。 这是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的。 “妙湛总持不动尊”:这一句是赞佛的。 “妙湛”,是赞佛的法身;佛的法身是遍满一切处的,“妙湛”这种的境界,就是这个法身的境界。 “总持”,就是赞佛的报身;佛的报身,是犹如陀罗尼。 梵语“陀罗尼”,此云“总持”,这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 佛的报身,是圆满的;因为这“圆满”的意思,就属于“总持”,所以总持就是赞佛的报身。 “不动”,是赞佛的应身。 说佛的应身,是应以什么身得度者,佛就现什么身去为他说法。 譬如应以佛身得度的,佛就现佛身,去度化这个众生;应以辟支佛身得度的,佛就现一个辟支佛身,去度这个众生;他这种因缘,应该以大富长者身得度的,佛就现大富长者身,去教化他。 可是虽然佛现出这么多的应身,但是本体是不动的;他不动道场,而教化众生,这是佛的应身。 “尊”,就是佛的一个名称,佛叫“世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首楞严王”,这一句是赞法的。 “世希有”,这三个字,是赞佛、赞法兼而有之。 佛也是世间希有的,这个法也是世界希有的,所以说“首楞严王”。 “首”,就是第一;首者头也,就是头一样。 第一义就是第一种,那么第一种究竟是什么呢? 楞严王嘛! 就是这个究竟坚固三昧之王的楞严大定。 “楞严”,就是究竟坚固;这个究竟坚固的定,在诸定之中为定王。 这个“定王”,并不是说国家的王叫“定王”,这就是我们修定力里边的一个王,王于三昧;这“三昧”就是正定正受。 这个楞严定,是在正定正受之中的一个法王,法中之王。 “世希有”,“世”,是世间;也就是“有情世间”和“器世间”。 楞严定在这个世间,最稀有不过了! 很少很少的。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衹获法身”“销我亿劫颠倒想”:“销”,就是消除了。 “亿劫”,百万曰亿。 这个“劫”,我前几天曾经讲过。 一个劫,就是十三万九千六百年;那么积到一千个十三万九千六百年,这算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算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 这个“亿劫”,就是从无始以来到现在,不知道有多长的时间了。 销我亿劫的什么东西啊? “颠倒想”。 这种颠倒想,不是从今天有的,也不是从昨天有的,是从什么时候有的? 从无量无量劫以前,一点一点地积累而成的。 所谓习气,就是颠倒想的一个母体。 这颠倒想,就是由习染而养成的,养成这种颠颠倒倒: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以黑做白,以白做黑。 譬如,我们这儿现在有个白文天,就叫他“老黑”,不叫他“老白”;这就是给他倒叫着,颠倒过来,这就叫“颠倒想”。 现在并没有这么个人,这是举出来这么个比喻,你就容易明白了。 人家想这样子,他一定想那样子;总要有一个特别样子,做一个特别的境界给人看,这样子就是颠倒想。 “不历僧衹获法身”:“历”,是经历。 “僧衹”是梵语,翻到中文叫“无量数”。 经过三大阿僧衹劫,才能修成佛。 由初发心到初地前,这算要经过一个阿僧衹劫这么长的时间;由初地再到七地,这又要经过一个阿僧衹劫的时间;由八地到妙觉──就是成佛了,这又要经过一个阿僧衹劫。 这三个阿僧衹劫,这三个无量数,究竟是多少呢? 这个数目啊,是一个大的数目! 那么阿难因为听见佛说这种微妙的法门、微妙的开示,就令阿难现在开悟了,开悟他不需要经历三大阿僧衹劫这么长的时间,就可以得到法身。 “获法身”的“获”,就是得到;这个“得到”,并不是“证得”,这是“悟得”,他是悟得了法身的理。 若是正式证得这个法身呢? 还要修去! 还要再往前去用功。 所以他说现在我“不历僧衹获法身”,他知道他不需要经历到三大阿僧衹劫那么长才成佛。 他现在明白这个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了,知道自己和所有这一切的外边色相,都是如来藏中那个妙明的心。 他明白这一点了,所以他知道他很快就要成佛了! 恭录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发布时间:2024-09-05 09:12:10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0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