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于凌波:唯识名词白话新解 自序 内容: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自序唯识名词白话辞典,是一部初学唯识者手边备用的工具书。 唯识学在佛学领域中,一向称为难治之学,它名相繁琐,辞意艰深,古人称此学文如钩锁,义若连环,字包千训,辞含万象。 由此可知这是一门甚深最甚深、微细最微细、难通达极难通达的学问;但相对的,它也是一门结构严谨,条理分明的理论,佛学中大部分的重要名词,都见之于唯识学中。 果然能通达了唯识学,则再读其他经典,名相问题既已解决,自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但通达唯识之学,谈何容易? 唯识学所依的典籍,由印度梵文翻译出来的,有六经十一论,一本十支之学,及揉杂十大论师释论译出的《成唯识论》,《成唯识论述记》以及注释识论、述记等许多注疏。 读唯识书,须于众多典籍中,综理出头绪;于繁琐名相间,分析其差别义。 因之诠释名相的辞书,就成为手边不可或缺的工具。 但许多唯识学名辞,并不具备于一般的佛学辞典中,这就不得不求之于本宗的专门辞书。 但本宗的专门辞书,据笔者知,民国建立迄今近百年间,唯有在民国初年,北京三时学会会员朱芾煌居士,曾编纂的一部《法相辞典》。 《法相辞典》,是朱芾煌居士参考了七十余种唯识经论,穷三年之力编纂完成的。 这部辞典,全书两百万言,汇集名词一万四千余条,是一部极珍贵的巨著。 但这部辞典,只是录而不释。 正如朱居士在序文中说:皆录原文,不加诠释,并标卷页,藉便检寻。 皆录原文,初学者多数看不懂;不加诠释,就失去辞书的功能了。 这只供研究高深的学者使用,而对于初学唯识的人帮助不大。 近数年来,笔者为教学所需,在研读唯识典籍时,于名相部分随手劄记,日积月累,积稿盈尺。 年来加以整理,得常用的唯识名词一千五百余条,以容易了解的白话文加以注解,按笔划顺序编辑成书,命名曰《唯识学名词白话辞典》。 以供初学唯识者置诸案头的参考。 唯识之学,所依经论浩繁,名相隐晦难解,笔者以个人研读所得,选录及诠释名相,缪误之处,在所难免,尚祈方家赐正,无任铭感。 中华民国九十二年十月 于凌波序于台中雪庐纪念讲堂 发布时间:2024-09-05 11:24:04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0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