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刘先和:两件大事 内容: 两件大事《金刚经》是一部在中华大地教内教外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佛经,其原因正如经中所说: “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许多读这部经的人对此产生疑问:无量无数的佛及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怎么都由此经而出? 此经哪来的如此功能? 也正是缘于众生根器有异,故释迦牟尼佛指出: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并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笔者学佛二十年,主学《金刚经》,日日结跏跌坐、心诵《金刚经》,自感此经浓缩了释迦牟尼佛数十年的教说,是佛学全部义理的精髓。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是求法、证法、弘法的一生,他数十年弘法所说被汇集成三藏十二部,他的证法是向一切众生演示成为一位觉者的事实和实践。 笔者感受,释迦牟尼一生弘法说的是两件大事:一是将世界真相告诉我们;二是指示通达真相的途径。 《金刚经》最为集中地体现了佛的旨意。 这就是该经在教内教外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根源,也是该经与众生不可思议的佛缘。 世界的真相是什么呢? 《金刚经》告诉三个要点:一是世界是一合相。 佛学从本质上认识世界,透视一切物质与现象的成、住、坏、空。 佛学认为一切事物与现象都没有属于其自身永远不变的本体,都是因缘和合而成。 经中说: “如来所说二千大干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何以故? 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 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佛学对世界本质有极透彻的认识。 二是一切相皆是虚妄。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一切受用都被我们看成是实有的。 由此我们便在这物欲的世界中不断地攀附,受色相所牵引,造下无以数说的业,这是众生始终陷入六道轮回不能自拔的根结。 佛学将世界所有相分为两种:即色相与空相。 并指出色相与空相都是虚妄。 佛在经中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三是世界本体如如不动。 对于世界的本体,佛学里叫法很多,比如:真如、实相、心、本性等等,都是方便而说。 世界的一切都来自于这个本体,是这个本体的变现,故有“三界唯心”之说。 如何通达这本体呢? 《金刚经》告诉三个要点:一是受持读诵此经。 因为经中告诉我们受持读诵此经,无论是“满三千大干世界七宝,以用布施”, “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干世界,以用布施”,还是“以恒河沙等生命布施”, “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到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等等,其功德都无法与之相比。 “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二是发大愿。 因为愿力是学佛修持的最大动力。 依《金刚经》修持就要发菩萨愿,什么是菩萨愿? 经中说: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人无余湟盘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何以故? 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 众生相相,寿者相 即非菩萨、”三足尢所住而生其心。 学佛人郡想成佛,然而不少学佛人是用色相去见,以音声去求,凡求都是向外,如此学佛是将自己与佛隔离开宋,这是二。 佛法是不二法门,什么是不二? 《六祖坛经》说: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金刚经》指出: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那么如何才能亲证世界,生命的真相呢? 经中说: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大师就是听此“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大悟佛法。 他在后来传法时说过: “自性迷即是众生。 自性觉即是佛。 慈悲即是观音。 喜舍名为势至。 能净即释迦。 平直即弥陀。 ”(《六祖坛经》下同)。 “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时值今日,有缘读《金刚经》的人与日俱增,这是当世殊胜因缘。 我们理应深解经义,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生命,解脱生命,成为一位觉者。 发布时间:2024-09-17 13:43:44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1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