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汉月法藏禅师悟道因缘 内容: 汉月法藏禅师悟道因缘苏州三峰汉月法藏禅师,密云圆悟禅师之法嗣,俗姓苏,号于密,江苏无锡人。 法藏禅师七岁时就乡校读书,一天,湖水暴涨,家人到处找他,不见踪影,以为他被洪水冲走了。 就在这个时候,他却乘着一只大龟,冲浪而来。 乡里人都非常惊诧,以为此子必为神器。 法藏禅师十五岁出家,十九岁受具足戒,一度究心教典,精析儒术。 他曾经告诉人说:十河九洛,象教总持,须从无文字处求之。 于是著《四书五经参同》。 一日,法藏禅师阅读古代尊宿之语录,怃然叹曰:宗乘中事,自问理会也理会得,说也说得,只是一事未在,敌他生死不得。 于是便在祖师像前烧香燃臂,自誓道:倘得彻悟,愿不惜身命,力弘祖道。 从此以后,法藏禅师开始行脚参方,遍扣名宿,时间长达八年之久。 法藏禅师曾经参究过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之公案,可是未能彻旨。 后来,他便隐居于虞山之三峰,虚檐罅壁,草屋萝墙,床下水流,庭前草没,麦麸豆滓,掬水补衣。 在隐居期间,法藏禅师奋志用功,夜不倒单,历尽了千辛万苦。 后来有一天,法藏禅师在庵中打坐,窗外有两位僧人正在编夹篱笆,将一棵大竹子折断,声若迅雷。 法藏禅师一听,当即豁然大悟。 为了做好保任的功夫,法藏禅师开始闭关。 在闭关期间,一日,法藏禅师推开窗子,恰好看见一只黄梅从树上掉落到地上。 他终于彻证了宗门妙旨。 从此以后,法藏禅师便在三峰开法接众,昼夜持着一个竹篦子,启发学人。 一时名重丛林,人称三峰罅鞴。 法藏禅师悟道后,并没有经过明眼大德的印证。 在接众期间,他也感觉到这样不太正规。 于是,他在天启甲子年(1624)秋天,前往金粟,礼谒密云圆悟禅师。 法藏禅师刚到金粟,正好赶上圆悟禅师上堂说法。 圆悟禅师举黄檗参百丈之因缘一日,百丈禅师升座,为大众举自己昔日参马祖之因缘,当时黄檗亦在场。 该因缘是这样的:有一天,百丈禅师入室参马祖,侍立在马祖身边。 马祖拿起绳床边的拂子,高高擎起。 百丈禅师问:即此用,离此用? 马祖将拂子放回原处。 过了一会儿,马祖道: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你今后开口说法,将如何教人)? 百丈禅师于是也擎起绳床边的拂子。 马祖道:即此用,离此用? 百丈禅师听了,也将拂子放回原地。 这时,马祖忽然振威一喝。 举完这则公案,百丈禅师告诉徒众道:佛法不是小事。 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 黄檗禅师一听,不觉吐舌。 百丈禅师看见他这种表现,便问道: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去么? 黄檗禅师道:不然。 今日因和尚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 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 百丈禅师赞叹道:如是,如是! 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子甚有超师之见。 黄檗禅师于是便礼拜。 举完这则因缘,圆悟禅师继续说道故临济三度问佛法大意,三度被打。 济后出世,惟以棒喝接人。 不得如何若何(意思是说,不得用言语文字作种种解说),只贵单刀直入。 刚说到这里,法藏禅师便从大众中走出,大喝一声。 圆悟禅师道:好喝。 法藏禅师于是又大喝一声。 圆悟禅师便道:汝试喝一喝看。 法藏禅师一听,便礼拜,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圆悟禅师接着又举赵州和尚的一则接众公案有僧问赵州:朗月当空时如何? 赵州和尚道:犹是阶下汉。 那僧便道:请师接上阶。 赵州和尚道:月落后相见。 举完这则公案,圆悟禅师便问:且道月落后,又如何相见? 法藏禅师一听,便径直走出法堂。 圆悟禅师当即便请他留在席下,充当首座和尚。 第二天,圆悟禅师又上堂说法。 法藏禅师便从大众中走出,问道:海众云从,慈霖普霪,现跃飞腾即不问,如何是驱雷掣电底句? 圆悟禅师大喝一声。 法藏禅师道:恁么则金粟花开,宝林果熟去也。 圆悟禅师又大喝一声。 法藏禅师于是便礼拜归位。 不久,圆悟禅师便将衣法和拂子传付给法藏禅师。 法藏禅师得法后,即归三峰,此后住持过净慈、北禅、龙山、锦树、真如、圣寿等道场,并复兴了邓尉圣恩祖庭。 法藏禅师圆寂于崇祯乙亥年(1635),生前著有《五宗原》一书,曾在丛林中引起过极大的争论。 临终前,法藏禅师上堂辞众云:心休不说法,骨瘦上堂艰。 分明都说尽,湖水洗山巅。 发布时间:2024-09-18 11:16:47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1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