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如何面对嗔心之一:了解嗔心 内容: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贪、嗔、痴烦恼随时可见,无所不在。 《入行论》当中讲的非常清楚:一刹那的强烈嗔恨,可以完全从根本上毁掉过去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积累的绝大多数善根。 就像一刹那的慈悲心或菩提心,也可以积累不可思议的功德与资粮一样。 大乘佛教认为,所有烦恼当中,最严重的是嗔恨心。 因为大乘佛教的基础和出发点就是慈悲心,与慈悲心直接对立的,就是嗔恨心。 大乘菩萨戒中讲,只要对任何一个人彻底放弃慈悲心,有了嗔恨心,菩萨戒的根本戒都破掉了,更无法发菩提心。 所有烦恼中,嗔恨心是最严重的。 嗔恨心的过患,实在是罄竹难书。 文殊菩萨等很多佛菩萨手里都持着宝剑等法器。 这些法器不是用来制服任何生命,而是用来杀灭贪、嗔、痴烦恼的。 学修任何法,就是为了面对、控制、断除烦恼。 这是佛弟子的任务和目标。 衡量修行好坏的标准,不是看谁念的咒语多,谁做的功德大,更不是看谁发财、健康、工作顺利,而是看烦恼有没有减少。 比如,当有人污辱我们的人格,或者是欺负、殴打我们的时候,看看我们的嗔恨心,是不是跟以前一样。 如果是一样,那我们的学佛就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当然,在没有证悟空性之前,还谈不上彻底断除烦恼,只能适当地控制。 学佛的方向非常重要。 如果身为佛弟子,不闻思修行,只是搞些形式上的活动,开法会、超度、火供、荟供、磕头、烧头香、烧高香、灌顶等等,哪怕非常虔诚,也会失去学佛的真正意义。 虽然正规的灌顶非常有用,但如果只有这些,却没有实质性的闻、思、修,佛陀的思想、佛陀的正法就无法弘扬起来的。 学佛者最终的目的,如果只是为了自己健康、长寿、发财、工作顺利、儿女考上大学、有好的工作等等,这样就得不到修法的实际效果,也无法真正走解脱道。 所谓的佛法,就失去了真正的核心价值。 嗔恨心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对有情众生的嗔恨心;第二种,是对无情物的嗔恨心;第三种,是对鬼神等非人的嗔恨心或恐惧。 控制嗔恨心的方法有两种:一、世俗谛的方法;二、胜义谛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4-09-21 11:07:53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1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