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到时候,便得到无价之宝 内容: 六度万行的法门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菩萨是半梵语,具足是菩提萨埵。 菩提译为觉,萨埵译为有情,就是觉有情。 觉是觉悟。 有情是众生。 凡是有血有气,有知觉有感情的动物,皆为有情众生。 无情众生是土木瓦石等。 菩萨能觉悟所有的有情众生,他教化我们所有的人,都能觉悟,也就是返本还原,恢复清净。 又可以说是有情觉。 菩萨是我们众生中一位觉悟者。 菩萨的心肠是慈悲的,只知有众生,不知有自己。 他能忍辱、能吃亏、能布施、能救苦,修行六度万行的法门。 六度就是①布施②持戒③忍辱④精进⑤禅定⑥般若。 万行就是无量无边的行门。 用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和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作为代表。 总而言之,菩萨是利益众生,只要对众生有好处,就是赴汤蹈火,义不容辞,心甘情愿去做,这就是牺牲小我而成全大我的精神。 现在将六度浅释于下:①布施:人家不能舍你能舍,所谓“大喜大舍济含识”。 含识就是众生。 舍出之后,绝不后悔。 菩萨的思想,只怕众生困难,不怕自己困难。 菩萨能舍人所不能舍,能忍人所不能忍,能让人所不能让,能受人所不能受。 谁能做到这种程度,谁就是菩萨。 菩萨又能外舍国城妻子,内舍头目脑髓,谁能做到这种程度,谁就是大菩萨。 ②持戒:菩萨持戒非常认真,不敢懈怠,脚踏实地去持戒,连杀的念头也不会生起。 今用“草系比丘”的公案,来说明持戒之认真! 从前有五六位比丘,到他处去弘法,经过深山,遇到强盗,强盗将比丘所有的行装,以及衣服,洗劫一空。 又恐比丘们去王处报案,共议之下,有的主张杀死比丘灭口,免去报告国王。 但其中有一强盗,明白比丘法,乃提议:“不必杀他们,只要用草系缚他们的手足,他们因为守戒,不会伤害草木,所以不能活动,就不能报案。 ”大家同意这个办法,于是将比丘——系在草上。 这时,正是日当中之时,这五六位比丘,为守戒律,站在炎日之下,而不活动。 到了晚上,又被蚊虫所咬,千千万万的蚊子来喝比丘身上的血。 他们便忍痛忍痒站在山上草地中,供养蚊虫。 为什么? 因为比丘连无情众生的生命都不会伤害,何况有情众生,更不会伤害。 所以蚊虫得到机会,大吃而特吃。 这时,其中有位老比丘,乃对大众说:“我们要知因果,因为我们在往昔时,曾经杀过众生,抢过东西,所以今天要受这种果报,才能把往昔的业障消尽。 ”年轻比丘们一听,认为有道理,于是忍耐又忍耐,忍耐到第二天早晨,仍然站在那里不动。 这时,国王来到山中打猎,发现他们裸体站在那里不动,远望疑为禽兽,近观是人,误为裸体外道在修苦行,走近面前,发现原来是比丘。 便问:“你们在做什么? 为何不穿衣服? 是不是发神经? ”老比丘将昨天遇到强盗之事,一一对国王说明,又说明不动的原因。 他们宁愿死,亦不可破戒。 各位! 要注意! 修行的重点在于此,能过这一关,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国王听后,大生欢喜,便说:“我的国家,尚有这样的大德高僧。 ”于是亲自为诸比丘解开生草系缚,比丘们才恢复自由。 国王对他们说:“从今以后,我发心供养你们。 ”乃令人取来新袈裟,并接入宫中供养,为众宣说佛法真实义。 由此可证,受戒律如何之重要。 ③忍辱:就是忍! 忍! 忍到不能忍的时候,还要忍,忍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人人能这样的忍,也就没有是非。 古人云;“忍则忍,饶则饶,忍字心上一把刀。 ”忍的时候,好像一把刀插在心上,虽疼也要忍,所谓“忍片刻,风平浪静”。 天下不幸的事,都是从不能忍而发生。 俗语说“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 ”这是经验之谈,可做宝鉴。 ④精进:就是不懒惰、不懈怠,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 ”我们修行人,每天一定要诵念四十二手眼,楞严咒早晚各诵一遍,大悲咒越多越有感应,有不可思议的境界。 其他的咒语,都有相当的灵验,一试便知。 修行人,精进再精进,功到自然成,到了炉火纯青的时候,便证得解脱。 那时候,出离三界,便到常寂光净土中。 ⑤禅定:就是静虑,也就是打坐入定。 禅定好像开采金矿一样,要努力寻找矿源,要用工人挖掘矿洞。 到时候,便得到无价之宝(明心见性),其宝的光(智慧之光),尽虚空,遍法界,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⑥般若:就是智慧。 人人的自性中,都有大智大慧,和诸佛是一样,无二无别,可是人人不晓得。 好像大地到处有黄金,无法寻找。 若想开金矿? 非得先学开金矿的学理和技术,否则,如同海底捞针,永远找不到金矿所在地。 恭录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十定品浅释 发布时间:2024-10-25 10:01:44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1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