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印光大师净土开示84题(四) 内容: 11. 净土法门有什么特点? 净土法门,谛理甚深。 唯佛与佛,乃能究尽。 由其大小不二,权实一如。 以故上自等觉菩萨,下至逆恶凡夫,皆须修持,皆得成办也。 末世众生,善根浅薄,匪仗佛力,将何所恃。 倘能仰信佛言,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 加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果能如是,万无有一不往生者。 净土经论,文义显明。 净土修持,随机自立。 既无幽深莫测之闷,亦无艰难困苦之烦。 且又不费钱财气力,不碍职业营生。 若能随分随力,常时忆念。 则神凝意净,业消智朗。 自然身心安乐,诸缘顺适。 其为乐也,何能名焉。 愿见闻者悉皆修持。 各怀自利利他之心,共发已立立人之愿。 恭敬受持,随缘倡导。 展转流通,令遍国界。 俾一切同伦,同沐佛恩,同生净土,实为大幸。 (文钞三编卷四印光法师嘉言录题辞二)12. 哪些人应该修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乃一代时教契理契机之特别法。 下自五逆十恶,上至等觉菩萨,皆当修习,皆可即生超凡入圣。 其余所有一切高深玄妙之法,多是契理,而绝不能普契上、中、下、三根之机。 我等从无始来,以至今生,尚在轮迥中流转。 皆因夙生,或以愚而不敢承当,或以狂而绝不信受之所致也。 (文钞续编卷上复翟智淳居士书)13. 为什么说念佛一法三根普被? 问念佛一法,何以见得三根普被。 答,五逆十恶极重罪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闻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念数声,即可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以其苦逼,发恳切心,故得成办。 不得以泛泛悠悠念者为比而生疑也。 此为下根。 若论上根,以初发心住,乃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须念佛回向往生,以圆满佛果。 由此言之,一切法门,皆以念佛为其归宿。 (文钞三编卷四净业社开示法语)14. 问,净土法门,既能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我佛当日,何以不专谈净土,俾万法归一,一路同归,竟尔兼谈各宗,反启后人多歧之惑,且失净土之实益乎。 (师于问辞中何以不专谈净土句旁、批云胡说巴道、)答,养人不止一谷,治病不止一药。 由有各法门,方显此法门之妙。 若止净土一法,何以能引彼一切机宜,同入佛法乎。 (文钞三编卷四答念佛居士问(即周孟由))15. 时当末法怎样提倡净土? 时当末法,欲极力提倡净土,当详于佛力、自力、之大小难易处发挥,并在章显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之所以然,庶不至欲劝人而反致人生谤毁也。 (文钞续编卷上与魏梅荪居士书十六)末世学佛所宜注重者,在知因果与修净土。 以知因果,则不敢自欺欺人,作伤天害理损人利己之事。 修净土,则虽是具缚凡夫,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诸余法门,皆须烦恼断尽,(三界内见思二惑、)方可了生脱死。 否则纵令大彻大悟,有大智慧,大辩才,晓得过去未来,要去就去,要来就来,尚不能了。 况具足烦恼者乎。 讲净土,要将净土为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下凡与上圣共修之道,末世众生不修此法,则但种未来之善根,绝难现生出轮回等道理详说。 (文钞三编卷二复郭汉儒居士书二)16. 净土法门妙在何处?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 于在家人,更为要紧。 以在家人,各有职业,不易参研宗教等法。 唯此念佛一法,最为契理契机。 老实头颛蒙念佛,念到业尽情空时,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如来藏妙真如性,悉皆觌体全彰。 待至临终,定登上品。 其或根机陋劣,未能业尽情空。 然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之诚,必能与佛感应道交,亲蒙接引,即得带业往生。 净土之妙,妙在于此。 不识此义,纵令参禅得髓,看教明心。 傥有丝毫惑业未尽,仍然生死轮迥不得出离。 且莫自恃,致令愚夫愚妇念佛求生西方,遂得带业往生者所怜悯。 呜呼,真利益多被极庸愚人得。 大聪明人,每每不能望其肩背者,多缘自恃聪明,纵有佛力不肯倚仗,卒致长劫轮转,了无出期,可不哀哉。 (文钞续编卷下净土篇序(民二十年))而如来欲令一切众生,同于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 下手易而成功高。 用力少而得效速。 以如来之万德洪名,熏自己之无明业识。 久而久之,习以成性。 则潜通佛智,暗合道妙。 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法门之妙,莫此为最。 (文钞三编卷一复陈飞青居士书三)17. 净土信心以什么为依据? 至于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 何必要问他人之效验。 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 以佛祖诚言可凭故。 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 便是偷心,便不济事。 英烈汉子,断不至舍佛言而取信人言。 自已中心无主,专欲以效验人言为前途导师,可不哀哉。 (增广文钞卷一六十之六六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发布时间:2024-11-15 13:03:00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2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