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慧律法师:《金刚经》讲解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内容: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经文:【须菩提。 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 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 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云何为人演说。 不取于相。 如如不动。 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 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 优婆塞优婆夷。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 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信受奉行。】【须菩提。 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 持用布施。】这个又是相跟无相的比较了。 用这么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发菩萨心者。 持于此经。 乃至四句偈等。 受持读诵。 为人演说。 其福胜彼。 云何为人演说。】要怎么演说呢? 要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发菩萨心者。 谓大乘最上乘种性人也。】【持于此经四句偈等受持读诵者。 七宝有竭。】七宝是生灭法,会用得尽,【四句无穷。】我们的心性是无穷的。 【悟达本心。 了无所得。 持于此经。 其福胜前七宝布施之功德也。】【云何为人演说者。 四大色身。 不解说法听法是你面前孤明历历。】这一段要加几个字,你才看得懂,不解前面加一个:若,解的旁边,叫作执着、住着。 如果不住着,说法底下加两个:之人,不住着说法之人,听法底下加:之人,那就很清楚了(加字后为:若不解说法之人听法之人)。 不执著有个说法的人,不执著有个听法的人,就在你面前,大彻大悟,你的心性马上显露出来,孤明历历。 不着一个说法的人,不着一个听法的人。 【通彻十方底。】上面就是心性通彻十方。 【解说解听。】一般世间人讲解,讲听,有说明、有听讲的。 【莫要记他语言。】只是为了要记住他的语言,【纵饶说得天花乱坠。 其心不曾增。】讲得这么的多,心不增。 【便摠不说。】便就是就算。 就算统统不说,心也不减。 【其心不曾减。】就是说法说得天花乱坠,说法说得无量无边的多,其心不增;就算不说,大智慧心性也不减。 【求著转远。】你用心求另外一个心,愈求愈远。 【学者转疏。】疏就是愈离愈远。 你想要学见性法,世间就是求。 我们要求学,愈求愈远。 所以,所知障是什么意思? 所知道的种种的观念,障碍我们的清净自性,把这个相,安排种种的相,落入观念再执著。 所以,学历愈高的人,所知障就愈重,世智辩聪愈强,这个人很聪明,这个道障碍愈大,世智辩聪,观念愈强,所知障,所知道的障碍清净自性,叫作所知障。 所知道的是假相,他不晓得要放下,所知道的世间的语言、文字、观念,统统障碍我们的清净自性,叫作所知障。 可是话讲过来,一个学历高的,一个很聪明的人,如果有一天让他学佛,不得了! 语言变成清净自性的工具,观念变成弘法的工具,正知正见思想,变成他的工具,所以学历愈高,愈聪明的人,只要一学佛一转过来,发挥的力量不可思议。 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障碍的本身就是解脱,但看你的心怎么运用。 【惟在默契悟者自知也。】你要契入这个真理,靠悟,自己体悟。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此谓悟达无心无相。】无可取之人,【可取之人。 若是有心。】如果是刻意的。 【不取于相。】还是相,如果悟达无心无相,是可取之人,在旁边写一个:应当赞叹,可取之人就是应当赞叹。 如果一个明心见性,无心无相,这个是值得赞叹的人。 【却是取相。】如果有的人刻意的不取于相,我不执著,刻意的我不执著,一直用讲的,却著相。 说放下,功夫还是不够,悟到六祖那一句话,都是真正的离相: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心本是空。 相亦是空。 人法俱空。 有何可取也。 真净文禅师云。 但无一切心。 自然合天道。 应用在临时。】临时就是时空,时间、空间的架构上,就看你怎么运用。 【莫言妙不妙。】【如如不动者。】不要说妙跟不妙,你只要如如不动。 【学人若谓我知也。】我知就是有所知。 【学得也。】你有所得啊! 【契悟也。】有所悟,统统有,【解脱也。】有解脱,【似此见解。 皆是有动心。】动心就是执著,【即是有生灭。】如果没有说:我在知、我在得、我在悟、我在解脱,如果没有这个念头,【若无此心。 即一切法。 皆摄不动。 不动即内外皆如。 故云如如不动也。】经文最后一句,世尊讲的太了不起了。 彻底的看破身心不实在,彻底放下,就是这一句,就是关键。 【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世尊、释迦牟尼佛,恐怕我们一直死执这个身心,叫我们彻底的看破,这一句就是叫你彻底看破,把生到死收摄在这一念。 记住! 一切有为的生灭法,跟做梦一样,我们人生、宇宙,统统在做梦,梦幻、水泡,水中泡,砰! 没了,砰! 没有,表示生命的脆弱。 影像不实在,梦是不实在,泡,很脆弱,影像是不实在。 如露亦如电,就像早上的朝露,太阳一出来,朝露就消失了,表示生死无常,刹那消失。 电就是闪电。 像闪电,没了! 生命就是这样,这么短暂。 意思就是:你要珍惜人身啊! 要好好的修行,在这么短暂的生命里面,这么快速的无常里面,你总要找到清净自性,要不然,就要彻底的赶快念佛。 何以故? 一切有为的生灭法,就像梦幻泡影一样不实在;就像露、朝露,太阳一照就没有了;就像闪电一样,一闪就过了,生命是如此的脆弱、短暂,如此的无常,赶快修行啊! 应作如是观,内心要有心理准备。 【一切有为法者。 生老病死。 贫富贵贱。 士农工商。 赤白青黄。 馨香臭秽。 有无虚实。 深浅高低。 皆是妄心起灭。】因为那个都是相,所有的相都是陷阱。 记住! 见所有的相,统统放下,见所有的相,都知道那是陷阱,不要落入进去,不要掉进相的陷阱里面,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不要掉进去,不要落入观念,不要在相上建立观念,拼死命的执著,没有这种东西。 【有为之法也。】【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者。 一切有为之法。 即是世间万事。 皆如梦幻泡影。 不得久长。】【梦者。 妄想也。 幻者。 幻化也。 泡者。 如水上之泡。 易生易灭也。 影者。 如身之影无所捉撮也。】撮就是取。 我们身体,光线一照,后面的影子你捉不到,那不是实在的。 灯光一照,后面的影子,你抓那个影子,怎么抓得到呢? 人生、宇宙就是心性的影现,没有实在的东西,赶快看开、放下。 【露者。 雾露之露。 不得久停也。 电者。】闪电,【雷电之电。 顷刻之光也。】刹那的闪电,生命是这样脆弱的。 所以用这个臭秽的色身,无常的色身,想要追求永恒的快乐,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 能出家的赶快出家呀! 我总不会说:还没结婚的赶快结婚喔! 不会这样子。 【应作如是观者。 有为无为皆由自己。 心常空寂。 湛然清净。 无纤毫停留罣碍。 自然无心。 如如不动。 应作如是观也。】【佛说是经已。 长老须菩提。 及诸比丘。 比丘尼。 优婆塞。 优婆夷。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 闻佛所说。 皆大欢喜。 信受奉行。】【夫至理无言。】真理是没办法说的。 【真空无相。 谓都寂默也。】寂静沉默。 【但不著言语。 不著知解。】知解:以前的人都讲知解,要用现在的人叫做观念。 所以,记得! 在座诸位法师,讲经说法的法师要注意,你要讲经弘法,要跟现代化接轨,要用现代的语言讲经,他才听得懂。 知解,有现代的语言,叫做观念。 千万不要著这个语言,千万不要落入观念。 【即是无言无相。】在座诸位很多的法师,你们将来要弘法利生,要跟现代化接轨,你总不能说,讲经的时候,像老和尚一样:打开《金刚经》,然后,眼睛闭上来,如如不动,不取于相。 我今天要讲(语速很轻,很慢)然后喝一口水,等两分钟。 生命比较短的,听不下去,生命短一点的,听不下去。 还没听完,往生了! (师笑)很慢嘛! 今天我们来讲老和尚,用这种方式讲经,一举例子:古早古早的更古早以前,都是这样讲的,现在是什么时代了? 古早古早,又翻过去那个古早,意思就是很早的意思。 一举例子:讲到那个三国时代,现在是什么时代了? (师笑)现在是辣妹时代了,三国时代? 头壳有问题! 【金刚经之旨趣。 本谓此也。 是以旋立旋破。】立一切法,当下叫你看破、放下,【止要诸人。】止,就是只的意思。 就是最主要的。 就是要你每一个人,止要诸人,最重要的,只要你,只要一切人,【乃至无有少法可得。 即不被一切诸境所惑。】因为你认为这个境界有所得,你就拼命追,拼命建立名相、语言、观念,拼死命的追,到最后就失望,撒手西归的时候,两个眼睛瞪得大大的,放不下。 为什么? 认为有啊! 不晓得生死是平等的。 哎呀! 师父! 我很怕死啊! 有的人问:要怎么转变这个观念? 转一下,全世界的人都要死,你要认同这一点,认同全世界的人都要死,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要死,恐惧感慢慢的下降。 【若得心地休歇。】旁边写一个:歇即菩提。 放下,就见性了,不要吵吵闹闹的过一生,要用本性过日子。 【即谓之清净心。 亦谓之本来心。 亦谓之到彼岸。 亦谓之涅槃。 亦谓之解脱。 其实一也。】就是同一个理。 你讲本心也对,本性也对,清净心也以,歇即是菩提也对,到彼岸也对,讲涅槃也可以,讲解脱也可以,其实是同一个道理。 【张无尽云。 傅大士。 庞居士。 岂无妻子哉。】有啊! 这个傅大士、庞蕴居士,难道没有妻子吗? 有啊! 有妻子就有男女啊! 【若也身处尘劳。】虽然身在五欲六尘,底下加一个:但,【心常清净。】但是,心一点都不执著,真的常常清净。 【便能转识为智。 犹如握土成金。】土抓到就成金,就是点石成金的意思。 一个明心见性的人,所到之处,统统化作智慧,统统化作净土,所以,古德有一句话,就是你的心要正,知见要正: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 正人,大彻大悟的,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 那个恶知见的人,把佛法拿来敛财骗色,佛教就变成搞这个世间的人,搞这个欺诳、欺诳世人。 所以,握土成金的意思就是:你只要见性,你所到之处,统统点石成金,这个在告诉你,开悟的可贵呀! 要不然你怎么修行? 头撞破了也不知道。 【一切烦恼。 皆是菩提。】烦恼本空。 【一切世法。 皆是佛法。 若能如是。 即是在家菩萨。 了事凡夫。 岂不韪欤。】即是就是就算你是在家菩萨,你只要大彻大悟,彻底的放下,你一样过你世间的生活,你身处尘劳,但是你心常清净。 你虽然是在家菩萨,怎么样? 了事凡夫,了事就是无事。 这个了事凡夫,他是用反面来讲的,无事的凡夫就是圣人。 凡夫是说,他身处这个五欲六尘,可是他生死已办,了事就是他真的悟道了,悟道的凡夫就是圣人,生死事大,了了生死事大的凡夫,就是圣人。 所以,了事凡夫,就是圣人,就是悟道的圣人,虽然是在家菩萨,还是圣人。 岂不韪欤,韪就是是。 (韪 音wěi)难道不是吗? 这一句话整句的意思就是说:难道不是这样吗? 只要你明心见性,难道在家居士,不也是圣人吗? 意思就是:只要你明心见性,不管出家、在家的身分,不在相,统统在见性论断。 哇! 阿弥陀佛! (师叹气合掌)我讲得不好,还在学习,今天有耽搁大家一点点时间,非常的抱歉,因为总是要有一个段落。 感谢诸位法师的护持,感谢诸位护法居士的随喜功德。 本辑讲座已圆满人身难得今已得。 佛法难闻今已闻。 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 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的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的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发布时间:2024-11-26 13:52:55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2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