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济群法师:第十大愿:普皆回向 内容: 第十大愿:普皆回向复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 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 欲行恶法,皆悉不成。 所修善业,皆速成就。 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 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 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每做一件事或修行之后,都要进行回向,并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如放生的回向偈,是放生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而修习净土法门的人,多以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作为回向。 所谓回向,是将我们所做的功德指向一个目标。 比如我们为达到某个目标而赚钱,回向,就是将每笔钱存储到指定的帐号。 如果赚钱很多却随手花掉,想用时就会囊中羞涩了,最终一事无成。 同样,修行所得功德也需有一明确目标。 或回向人天善果,或回向往生西方等等。 而最高的回向,是将功德回向一切众生。 或许有人会说,我花了这么多钱和精力做好事,若回向给一切众生岂不很亏? 更何况其中还有些众生是我们所讨厌的,如何甘愿让他们也分得一杯羹呢? 但我们要知道,我们也是众生之一,当我们发愿将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时,并不因回向众生而一无所获。 正相反,由于我们的发心无限,所获功德将百千倍、亿万倍地增长,绝非狭隘的发心所能比拟。 我们每天讲经最后所念的回向偈是: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也就是说,希望我们讲经和闻法的功德,使一切众生获得法益;希望我们与一切众生能于菩提道上早日成就,究竟解脱轮回之苦。 这种回向,就属于最高、最广大的回向。 那么,《行愿品》又是如何回向的呢? 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 行愿品的回向,乃普皆回向,将修行功德如甘霖般遍洒人间。 从本品最初的礼敬诸佛到第九愿的随顺众生,每修完一种之后,都应将修行功德回向尽虚空、遍法界的所有众生。 其核心在于,将一切功德回向一切有情。 回向的心有多大,最后成就的功德就有多大。 若我们只希望将功德回向于自己或亲人身上,如此狭隘的心又能装得下多少功德呢? 一个茶杯,只能装一杯水。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心狭隘,成就也必定狭隘。 所以,必须彻底打破我执设定的界限。 心本如虚空般浩瀚辽阔,无形无相。 只因我执及我所执的系缚,才被局限于有限的家庭或事业中。 修行,正是要去除一切人为设定的界限,使心回到清净无染的本然状态。 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 欲行恶法,皆悉不成。 所修善业,皆速成就。 我们发愿将一切功德回向众生,又该如何祝福他们呢? 我们要祝愿众生永远安详、快乐,远离色身病苦和心灵痛苦。 此外,我们还祝愿所有准备作恶的众生都无法如愿;愿所有准备行善的众生都能心想事成。 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 恶趣,即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 希望恶道之门早日关闭,所有众生都能生于人、天善道,并通过修行证得涅槃、断除烦恼、成就佛果。 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 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如果众生因造作恶业将遭受极大痛苦,我们发愿代其承担这份苦果。 更进一步,愿为天下众生承担所有痛苦。 祝愿他们早日离苦得乐,解脱生死,成就无上菩提。 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菩萨每做一件好事,哪怕是微小善行,都应如此回向,而这种回向是永不间断的。 当我们作如此回向时,等于将一滴水投入大海中,和大海融为一体,并因此获得恒久的力量。 因此,发心无限,所得无限;发心有限,所得亦有限。 发布时间:2024-12-08 12:07:10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2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