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圣严法师:禅门骊珠集 第四篇 马祖门下 百丈怀海 内容: 第四篇马祖门下 百丈怀海百丈怀海(西元七二○─八一四年)曹溪惠能──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百丈怀海唐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福州长乐人也。 早岁离尘,三学该练,属大寂阐化南康,乃倾心依附。 与西堂智藏禅师,同号入室,时二大士为角立焉。 (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六,《大正藏》五一. 二四九页中)师侍马祖行次,见一羣野鸭飞过,祖卅︰「是什麽?」师卅︰「野鸭子。」祖卅︰「甚处去也?」师卅︰「飞过去也。」祖遂回头,将师鼻一搊,负痛失声。 祖卅︰「又道飞过去也!」师於言下有省,却归侍者寮,哀哀大哭。 同事问卅︰「汝忆父母耶?」师卅︰「无。」卅︰「被人骂耶?」师卅︰「无。」卅︰「哭作什麽?」师卅︰「我鼻孔被大师搊得痛不彻。」同事卅︰「有甚因缘不契?」师卅︰「汝问取和尚去。」同事问大师卅︰「海侍者有何因缘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为某甲说。」大师卅︰「是伊会也,汝自问取他。」同事归寮卅︰「和尚道,汝会也,令我自问汝。」师乃呵呵大笑。 同事卅︰「适来哭,如今为甚却笑?」师卅︰「适来哭,如今笑。」同事罔然。 次日,马祖陞堂,众才集,师出卷却席,祖便下座。 师随至方丈。 祖卅︰「我适来未曾说话,汝为甚便卷却席?」师卅︰「昨日被和尚搊得鼻头痛。」祖卅︰「汝昨日向甚处留心?」师卅︰「鼻头今日又不痛也。」祖卅︰「汝深明昨日事。」师作礼而退。 师再参侍立次,祖目视绳床角拂子。 师卅︰「即此用,离此用。」祖卅︰「汝向後开两片皮,将何为人?」师取拂子竖起。 祖卅︰「即此用,离此用。」师挂拂子於旧处。 祖振威一喝,师直得三日耳聋。 自此,雷音将震,檀信请於洪州新吴界,住大雄山。 以居处岩峦峻极,故号百丈。 既处之,未期月,参玄之宾,四方至麏,沩山(灵佑)黄檗(希运),当其首。 (以上录自《百丈怀海语录》,《卍续藏》一一九. 八一八页下─八一九页上)以元和九年甲午岁(西元八一四年)正月十七日归寂,享年九十五矣。 (以上录自《宋高僧传》卷一○,《大正藏》五○. 七七一页上)附录:语录摘要(一)不循律制,别立禅居清规海且卅︰吾行大乘法,岂宜以诸部阿笈摩教为随行邪? 或卅︰《瑜伽论》、《璎珞经》,是大乘戒律,胡不依随乎? 海卅︰吾於大小乘中,博约折中,设规务归於善焉。 乃创意不循律制,别立禅居。 初自达摩传法,至六祖已来,得道眼者号长老,同西域道高腊长者,呼须菩提也,然多居律寺中,唯别院异耳。 又令不论高下,尽入僧堂,堂中设长连床,施椸袈,挂搭道具。 卧必斜枕床唇,谓之带刀睡,为其坐禅既久,略偃亚而已。 朝参夕聚,饮食随宜,示节俭也;行普请法,示上下均力也。 长老居方丈,同维那之一室也。 不立佛殿,唯树法堂,表法超言象也。 其诸制度,与毘尼师,一倍相翻,天下丛林,如风偃草,禅门独行,由海之始也。 (以上录自《宋高僧传》卷一○,《大正藏》五○. 七七○页下─七七一页上)置十务,谓之寮舍,每用首领一人,管多人营事,令各司其事(主饭者目为饭头,主菜者目为菜头,他皆仿此)。 或有假号窃形,混于清众,并别致喧挠之事,即堂维那,检举抽下本位挂搭,摈令出院者,贵安清众也。 或彼有所犯,即以拄杖杖之,集众烧衣鉢道具,遣逐从偏门而出者,示耻辱也。 详此一条,制有四益︰一,不污清众,生恭信故;二,不毁僧形,循佛制故;三,不扰公门,省狱讼故;四,不泄于外,护宗纲故。 (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六,《大正藏》五一. 二五一页上)(二)见与师齐,减师半德黄檗到师处,一旦辞云︰「欲礼拜马祖去。」师云︰「马祖已迁化也。」檗云︰「未审,马祖有何言句?」师遂举再参马祖,竖拂因缘言︰「佛法不是小事,老僧当时因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檗闻举,不觉吐舌。 师云︰「子已後莫承嗣马祖去麽?」檗云︰「不然,今日因师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後丧我儿孙。」师卅︰「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於师,方堪传授。 子甚有超师之见。」(以上录自《百丈怀海语录》,《卍续藏》一一九. 八一九页上)(三)并却咽喉唇吻道来师上堂云︰「并却咽喉唇吻,速道将来。」沩山云︰「某甲不道,请和尚道。」师云︰「不辞与汝道,久後丧我儿孙。」五峯云︰「和尚亦不须并却。」师云︰「无人处,斫额望汝。」云岩云︰「某甲有道处,请和尚举。」师云︰「并却咽喉唇吻,速道将来。」云岩卅︰「师今有也。」师卅︰「丧我儿孙。」(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六,《大正藏》五一. 二四九页下)(四)大乘顿悟法门僧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门?」师卅︰「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 心如木石,无所辩别,心无所行。 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俱歇。 一切攀缘,贪瞋爱取,垢净情尽。 对五欲八风,不被见闻觉知所缚,不被诸境所惑,自然具足神通妙用,是解脱人。 「对一切境,心无静乱,不摄不散;透一切声色,无有滞碍,名为道人。 但不被一切善恶垢净,有为世间,福智拘系,即名为佛慧。 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见总尽,不被系缚,处心自在,名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下略)(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六,《大正藏》五一. 二五○页上)(五)语录问︰「如何得自由?」答︰「如今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如木石,亦如香象截流而过,更无滞碍。 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也。」(下略)一日,有僧哭入法堂来,师卅︰「作麽?」卅︰「父母俱丧,请师选日。」师卅︰「明日来,一时埋却。」师谓众卅︰「我要一人传语西堂(智藏)阿谁去得?」五峯云︰「某甲去。」师云︰「作麽生传语?」五峯云︰「待见西堂即道。」师云︰「道什麽?」五峯云︰「却来说似和尚。」问︰「如何是佛?」师云︰「汝是阿谁?」僧云︰「某甲。」师云︰「汝识某甲否?」僧云︰「分明个。」师乃举起拂子云︰「汝还见麽?」僧云︰「见。」师乃不语。 问︰「依经解义,三世佛怨;离经一字,如同魔说如何?」师云︰「固守动静,三世佛怨;此外别求,即同魔说。」师谓众卅︰「有一人,长不吃饭,不道饥;有一人,终日吃饭,不道饱。」众皆无对。 云岩问︰「和尚每日驱驱为阿谁?」师云︰「有一人要。」岩云︰「因甚麽不教伊自作。」师卅︰「他无家活。」(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六,《大正藏》五一. 二四九页下─二五○页上) 发布时间:2024-12-18 13:37:18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2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