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宗法师:相信念佛决定往生 内容: 我们有些莲友参加过助念,助念往往形成一些瑞相,甚至有的人已经死了,他平时没有念过佛,死了之后,听师父、莲友的开示,通过助念,他还身体变得柔软。 我看到一则念佛感应的故事,很感人。 有个人得了癌症,在死亡前一个月听到别人讲念佛,但是他住在军队的医院里边,不便於听闻佛法,他去世的时候,也不便於在医院里助念,他家里的人就把他拉到殯仪馆冻起来了。 莲友就在家里设了一个灵塔,写上他的名字,对著灵位助念。 三天之后,从殯仪馆拉出来,身体柔软无比,红光满面──冻了三天,不要冻就硬梆梆的了。 你看看这个效果! 好像遥控一样。 这说明名号本身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你说他有什么功夫呢? 临终怎样的不颠倒? 怎样的正念? 人虽然死了,但神识还是存在著,有人為他助念,神识受到招感,也能听懂,听懂之后,自然往生极乐,身体也随之起了变化。 修学方针释迦牟尼佛在这部《阿弥陀经》里边明确说明:称念名号「专復专」是往生的道路,所以叫「佛说阿弥陀经」,其它种种修行,都属於随缘杂善。 我们懂得这一点的话,修学的方针就明确了。 惠施大利释迦牟尼佛讲完这一段之后,说: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 「我亲眼所见,这是利益眾生的大好事,所以讲了这部《阿弥陀经》。」「利」就是佛给我们的利益,佛惠施给我们的真实大利,不是靠我们自己去修行挣来的。 诸佛证诚释迦牟尼佛讲完之后,怕我们眾生的疑心太重,一佛所讲,怕我们怀疑,十方诸佛都异口同音,出广长舌相: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眾生,当信是『称讚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你们这些眾生,要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讲,我等一切诸佛都在护念。」护念谁? 护念念佛的人哪! 為什么呢? 你称念了弥陀名号,这句名号具有不可思议功德,所以叫「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 我们念佛的人,得到六字名号不可思议的功德、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怎么可能不往生呢? 当然决定往生了。 善导大师在《观经疏》中说:如果我们念佛,不能往生到西方净土去,那么,十方诸佛出广长舌就是虚假的(「广长舌」代表说话诚实、没有虚假),如果佛都讲假话欺骗我们,那么他们的舌头(这句话我初次看,很触目惊心)善导大师讲:如果罪恶生死凡夫,称念名号不能到净土去,十方诸佛所证诚的舌头,一伸出来,永不回还,自然坏烂。 就不能再缩回去了,坏掉了,烂掉了,為什么呢? 佛都讲假话骗我们,哪裡有资格叫「广长舌相」? 哪能称為「真语者、实语者」呢? 「自然坏烂」。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我们必然依照十方诸佛的证诚,可以到佛的净土去。 可是,我们往往口上虽然称念佛的名号,心里边却觉得往生不定,还要再去杂行杂修。 这不仅是怀疑释迦牟尼佛一佛所讲,也是怀疑十方诸佛的证诚,也是怀疑阿弥陀佛的本愿。 一个佛弟子,怀疑佛的誓愿,怀疑十方诸佛,这个罪过很大了。 说得再严重一点,等於说你拿一把刀,把十方诸佛的舌头割断了! 十方诸佛说「能往生」,你自己说「不能往生」,等於把十方诸佛的舌头割断了,割断法脉了,谤佛谤法了,这个不是讲话吓唬大家。 我们凡夫眾生的疑心确实特别重,一佛所说,恐怕我们不能相信,所以,十方诸佛都来劝导。 整部《阿弥陀经》,宗旨非常明朗,让我们走入专修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所以底下就说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 欢喜信受这部《阿弥陀经》从头到尾讲完了,舍利弗以及在场的诸大菩萨、一切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听到释迦牟尼佛宣讲这样一部妙典,大家都很欢喜,「欢喜信受」,相信了念佛决定往生,「受」就是接受,接受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功德,接受念佛这个殊胜的教法,接受弥陀的救度,那当然就是念佛了。 「作礼而去」,顶礼释迦牟尼佛。 大家听到了佛的讲法,走向一向专称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 「而去」,不是去向六道轮迴,而是去向西方净土;不是去向杂行杂修,而是去向专修专念。 这整部《阿弥陀经》,它的宗旨是很明朗的:一、关於「少善根福德因缘」。 不是叫我们去做杂行杂修,相反,我们所修行的一切,都属於「随缘杂善」,都属於「少善根福德因缘」,除了六字名号之外的一切,都属於少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往生,明确告诉你。 那么,怎样才能往生呢? 什么是多善根、大善根、殊胜的善根?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名号是我们往生的唯一。 二、关於「一心不乱」。 怎样称念名号? 「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即是专心念佛不杂乱。 「若一日,若七日」,也就是阿弥陀佛本愿里所讲的「乃至十念」,「乃至」是不确定的意思,乃至一念,乃至十念,乃至十天,乃至一辈子,善导大师解释说「上尽一形,下至十声」。 《阿弥陀经》是从少向多来说明的:若一日到若七日,底下到若一辈子;善导大师是从多到少来说明的:上尽一形,下到一声。 都是一个意思。 在这里,《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的宗旨就匯合起来了,不然大家觉得矛盾了:《无量寿经》说「乃至十念」,很容易往生;《阿弥陀经》说「一心不乱」,很难往生,好像佛讲的话很矛盾。 其实懂得经文的意义,就不矛盾了,「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正是「乃至十念」,「乃至十念」也正是《阿弥陀经》所讲的「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这样的念佛,必然往生净土。 三、关於「心不颠倒」。 平生专修念佛的人,临终自然佛来迎接;佛来迎接加持,然后心不颠倒,正念往生。 不是自己先能心不颠倒,佛才来迎接。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往生净土是靠弥陀的愿力,结果你不靠弥陀的愿力,你想靠自己修行的力量,这个叫颠倒眾生,你的心颠倒了,知见颠倒了,不在正法上面了。 往生净土本来是件很容易的一件事情,称念名号一定能往生的,专修念佛是百即百生的。 你想到净土去,结果你不专修念佛,去杂行杂修,这就颠倒了。 发布时间:2025-01-15 14:30:55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3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