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庸医公案,佛为了说明这种道理,举出一个譬喻 内容: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譬如良医,智慧聪达,明练方药,善治众病。 其人多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数,以有事缘,远至余国。 ”“譬如良医,智慧聪达,明练方药,善治众病”:佛为了说明这种道理,又举出一个譬喻,譬喻什么呢? 譬喻有个最好的医生,他能善治诸病。 糊涂人不能做医生,一定要很聪明的人,才能做医生;要不然,就会把人给治死,所以做医生是不容易的。 那么这个医生聪明有智慧,他明白怎样处理药方,知道用什么药可以治什么病,一切的病,他都可以治。 “其人多诸子息,若十、二十乃至百数”:这个医生有很多小孩子。 有多少呢? 或者有十个儿子,或者有二十个儿子,乃至一百个儿子。 “十”就表示十地菩萨。 “二十”就表示声闻、缘觉这二乘。 “百数”就表示十法界,也就表示十如是;这个十法界,变成百数了。 “以有事缘,远至余国”:这个最好的医生,因为有特别的缘故、有特别的事,他到其他的国家去;或者给人治病、或者去旅行,所以远至余国。 “诸子于后,饮他毒药,药发闷乱,宛转于地。 ”这一些个小孩子还很年幼,都没有长大,因为家里有很多的药品,这些小孩子就把毒药当作糖水给吃了、喝了。 喝下后就中毒了,毒药一发作,就闷乱,心里发狂了、发颠了,就在地上打滚;宛转,就是在地上滚来滚去的。 “是时,其父还来归家,诸子饮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遥见其父,皆大欢喜,拜跪问讯,善安隐归,我等愚痴,误服毒药,愿见救疗,更赐寿命。 ”“是时,其父还来归家”:这时候,他们的父亲,也就是这位最好的医生,在其他国里办完事,回到家里。 “诸子饮毒,或失本心,或不失者”:这所有的小孩子都饮了毒了,或者毒得糊涂了;毒得什么也不知道了,这叫“失本心”。 或者还有多少明白的。 “遥见其父,皆大欢喜”:很远就看见父亲回来了,这小孩子就都很欢喜。 “拜跪问讯,善安隐归”:欢迎父亲回来了,有的给父亲叩头,有的打问讯。 说,唉! 父亲您可平安回来了! 我们都很幸运的,还能看见父亲! 这一些个没有失心的小孩子就说了,“我等愚痴,误服毒药,愿见救疗,更赐寿命”:我们太愚痴了,我们也不知道这毒药这么厉害! 还以为是糖水,或者是什么苹果水、橘子水,或者可口可乐之类的──欢喜喝酒的,就以为这是酒;我们拿过来就喝,殊不知,竟然是毒药。 请父亲给我们救疗,治一治这个病,好令我们活命长寿。 这个良医是谁呢? 佛就譬如良医。 这些小孩子是谁呢? 就是一切众生。 在这个世界,佛未到我们这儿来,或者已经到这个世界来,又入涅槃到其他的世界去;这时候,因为我们没有真正智慧,所以就乱吃东西。 众生以食为天,所谓“食色性也”;小孩子一生出就会吃奶,什么也不懂,你给他东西,他就吃,又吃拳头,又吃手指头。 总而言之,有什么吃什么,这是他本性;我们众生也都像小孩子欢喜吃,这一吃,就吃了毒药了。 什么叫毒药? 旁门外道、那个邪道,讲的道理不彻底、不究竟,这都等于毒药一样。 这个毒药他吃了,若知道是毒药,还有一点办法可以救的;就怕他吃得太多了,根本就不知道是毒药了! 他以为这回可得到长生不老丹了,吃这个东西,这大约永远都不会死了! 可生天堂了! 到了天国乐园了! 为什么他吃毒都不知道呢? 就因为他迷得太深了,毒得太深了! 这种毒入到骨髓里头去了,所以就要失心;失心,就是不明白真理了。 不失的,有人给他一讲,他还可以懂,还可以明白真理了。 等这个最好的医生从他国回来了──这是佛出世了,这譬如佛在其他的世界教化众生完了之后,又到这个世界来教化众生;一看! 这一些个众生都喝旁门外道的毒汁,被毒得太深了,不容易救治了。 但是这一些个众生之中,还算聪明的,见着佛就很欢喜,向佛叩头顶礼、问讯,就说:“我们这一些个众生太愚痴了! 请佛慈悲,给我们一点药,救疗我们,把这个毒给解除去,令我们寿命再延长,不会毒死! ”所以佛看众生这么样可怜,就用种种药来解除众生的毒。 有欢喜服的,病就好了,这邪知邪见就没有了;有的不欢喜吃这个药,毒就不能解──不相信佛法的人,就等于不服这位最好的医生给的药一样。 现在讲的是良医,良医就是譬如佛。 我们再讲庸医,庸医就是杀人的,良医是救人的。 什么是庸医呢? 就是这一些个旁门外道,佛教不是佛教,道教不是道教,儒教不是儒教,婆罗门不是婆罗门;这些个九十六种外道,这都譬喻庸医。 我再讲“庸医”的一个公案,大家听一听! 有一次,阎罗王吃东西吃得太多了,就生出来一种跑肚的毛病;跑肚,就是到厕所去,左一次,右一次,大便很多次的。 阎罗王受不了,叫这个小鬼,说:“小鬼! 你快快去给我请个医生来! ”那小鬼说:“啊! 我不知道哪个医生好啊? 你要告诉我请哪一位医生啊! ”阎罗王说:“你到医生的门口,看一看,哪一个医生的门口鬼最少,你就请那个医生来! 鬼最少的那个医生,当然就是好的,所以冤鬼才少! ”这小鬼说:“这我知道了! ”他就到街上去请医生。 所有医生的诊所,他都到遍了,每一个诊所的门口,都有一千八百的鬼,不是三千、就是五千,再不就是三百、五百。 后来到一个医务所门口,一看,喔! 这个最少! 只有两个鬼在那地方哭,说这个医生用毒药把他们害死了。 这小鬼说:“啊! 这个医生是最好的! 把他请去给阎罗王治病去! ”请来了,阎罗王说:“医生! 你看看我是什么病? ”“不用看什么病,吃点药就好了! ”他说。 “你不看,怎么就给药吃呢? ”阎罗王说。 “我就是这么样个法门嘛! 你试试看,绝对没有错的! ”“你做医生做了好久啦? ”阎罗王说。 “我今天才开张,头一天做医生! ”这个医生说。 “喔! 你──”阎罗王就问这小鬼说:“他门口有没有怨鬼呀? ”小鬼说:“他门口只有两个。 ”阎罗王说:“哦! 你头一天做医生,就有两个怨鬼被你给治死了;你要是做久了,还得了! 好了! 现在你不用回去了! 我这个病,你给我治好了再回去;治不好,就留在这儿! ”就把这个医生给扣留起来,这个医生也变成鬼了! 这个医生有两个治死的鬼,连他自己,就变成三个鬼。 可见做医生也不容易的! “父见子等苦恼如是,依诸经方,求好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捣筛和合,与子令服。 而作是言: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 其诸子中,不失心者,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病尽除愈。 ”“父见子等,苦恼如是”:这位良医见着自己这一班小孩子都中毒了。 苦恼如是:所以就非常地苦恼,发狂了这个样子。 “依诸经方,求好药草”:于是依照药书上,药性这种诸经的方法,找一点最好的、可以解毒的药草。 “色香美味,皆悉具足”:这个药草的颜色非常好,味也不苦,也很美味、很甜的;看着也好看,滋味又甜,所以说色香美味具足。 “捣筛和合,与子令服”:就是把药材捣碎了,又用筛子筛一筛,然后给这一班小孩子,令他们吃这种药。 这是表示用种种的法,来教化这二乘的人,令他们都由阿含,经过方等、般若。 在般若的时候,这就等于“捣筛和合”。 “而作是言”:就说这种的话了。 “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这是最好的一种药,看着好看,味道又香、非常甜,这个药非常好! “汝等可服,速除苦恼,无复众患”:你们这些小孩子,快一点把这个药吃下去;你把这药吃了之后,病就好啦! 你这一切的痛苦就都解除了,没有了! “其诸子中,不失心者”:他这一班小孩子里边,还没有发狂,还清醒的人,“见此良药,色香俱好,即便服之”:见到这种良药,色也好、味道也好,即刻就把这个药吃了。 这个“筛簸”之后──在般若之后,就到了法华的时候;法华的妙法,这叫良药。 “病尽除愈”:这个病完全都好了,什么病也没有了! 这表示把见惑、思惑、无明惑都破了;破了之后,就开悟了,什么病都好了。 “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 所以者何? 毒气深入,失本心故,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 ”“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还有其他中毒中得深的、已经发了神经的这一类的小孩子,见到父亲回来了,虽然也很欢喜问讯他的父亲,也想要求父亲给他治病。 “然与其药,而不肯服”:可是父亲──这位良医,给他的药,他不肯吃。 这也就表示佛给他说《法华经》,他不肯信受奉行。 “所以者何”:是什么原因呢? “毒气深入,失本心故”:因为他毒气入得太深的缘故,把他本来清醒的心都失去了! 都糊涂了! “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对这种颜色又好、滋味又香的良药,他说:“这个药不好,吃了更糊涂了! ”所以他就不相信这个妙法。 佛也就像这位良医似的,给众生说法,用最妙的法来教化众生;众生若不相信,佛也没有办法一定使他相信的。 “父作是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 即作是言:汝等当知! 我今衰老,死时已至,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瘥。 作是教已,复至他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 ”“父作是念”:这父亲就作这样的想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这些中毒的小孩子太可怜了! 因为中毒中得太深了,所以心里就有一种颠倒,都不清楚了。 “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虽然他们见到我回来很欢喜,求我来给他们治病,可是我给他们选择这么好的药品,他们却不愿意服这种药。 “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我现在应该设出来一个方便法门,使令这一班中毒太深的小孩子,愿意服下我给他们所预备的药。 “即作是言”:所以他就这样讲了,“汝等当知! 我今衰老,死时已至”:你们应该知道,我现在年纪已经衰老了。 衰,就是没有力量了、衰败了;年纪老的人,这叫衰老。 我死的时候很快就到了。 “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瘥”:现在我给你们预备最好的药品,留在这个地方,你们这一班中毒的小孩子,可以去拿来吃。 你不要忧愁病不会完全好,只要你服下我这个药,你的病就会好的! “作是教已,复至他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对小孩子作这种的教诲之后,又到其他的国家去了。 然后故意派遣一个人,回来告诉这些小孩子说,你们的父亲现在已经死啰! 所以佛示现入涅槃,也就是这样子。 佛预备这一切的法,都是良药;因为看众生中的毒太深,不肯相信佛法,所以就设方便法门,说是佛入涅槃了。 实际上,在佛的境界上,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因为众生,所以就设出这么一个方法来,说是入涅槃。 “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 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 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香美味,即取服之,毒病皆愈。 ”“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在这时候,这中毒的小孩子,听见父亲在其他的国家丧亡了。 虽然他们把本心已经失去了,但是他还懂得父亲已经死了,所以心里非常地忧恼。 “而作是念”:于是作出这么一种的想念。 “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假使父亲在世,他会慈悲愍念我们,很疼爱我们的,对我们非常好;他能救护我们,令我们没有病。 “今者舍我,远丧他国”:现在父亲舍弃我们,在很远的其他国家死亡! “自惟孤露,无复恃怙”:自己想着,现在我们又孤独、又没有人来救护了! 再也没有人来作我们的依靠了! “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香美味”:心里就很悲伤、很感叹的。 因为有这种悲伤、有这种感叹,心就醒悟了! 醒悟什么呢? 才知道这个药是父亲在生的时候留下的,可以治病。 这个颜色也好、味也很香。 “即取服之,毒病皆愈”:于是乎就把这个药拿来吃了,所中毒的病就都痊愈了、都好了;这就表示不信外道法,而信佛法了! 一信佛法,这个毒病──这邪知邪见,就没有了,这叫病愈了。 “其父闻子悉已得瘥,寻便来归,咸使见之。 ”这个父亲本来没死,听见儿子们的病统统都好了,于是就从其他的国家回来了。 令所有这班中毒的小孩子,又都看见他的父亲了。 “诸善男子! 于意云何? 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不? 不也! 世尊! ”“诸善男子”:佛就叫一声,各位善男子,就是这一些个大菩萨,“于意云何”:你们意思里怎么样啊? 你想一想。 “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不”:或者会有这个人,他这样说:“这个良医尽打妄语、尽说假话,他有打妄语的罪吗? ”会不会有人这么样讲呢? “不也! 世尊”:请问佛的这一位菩萨就答复佛说:“不会的! 世尊! ”“佛言:我亦如是! 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 ”“佛言”:释迦牟尼佛说,“我亦如是”:我所说的法,也就是这样子。 首先说《阿含经》、然后说《方等经》、《般若经》,最后说《法华经》、《涅槃经》,也就是像这位良医的情况是一样的。 “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我自成佛到现在,已有没有数量、没有边际,百千万亿那么多那由他阿僧祇劫了! “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为了想要教化众生的缘故,用方便说法,“为实施权”这个道理,所以才对众生说:“哦! 我要灭度了! ”好像那位良医到其他的国家,说他已经死了,是一样的道理。 “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也不会有人这样说:“哦! 佛是打妄语呀! 佛也尽说虚假的话! ”没有人能说我有这种虚妄的过错! 恭录自《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浅释 发布时间:2025-01-23 11:08:15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3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