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人有真实的本性吗?(宣化上人) 内容: 人为万物之灵,借假修真,借四大假合的臭皮囊,来修本有自在如来大觉的佛性。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譬如河中水 湍流竞奔逝各各不相知 诸法亦如是觉首菩萨又举出许多譬喻来说明这种道理。 诸法实相虽然是空寂的,但可以用地水火风四大来说明诸法实相的道理:①用水来譬喻,因水有流注作用,故各不相知。 ②用火来譬喻,因火有起灭作用,故各不相知。 ③用风来譬喻,因风有动作,故各不相知。 ④用地来譬喻,因地有任持作用,故各不相知。 用这四种来譬喻诸法实相的道理。 ①水的流注:以流注的情形来譬喻诸法实相,有十种义理。 这十种义理是互不相知,虽然不相知,但是成就流注的道理。 第一种义理,在清凉国师所著华严经疏钞上说:“前流不自流,由后流排流,则前流无自性,故不知后。 ”前边的流,不是自己在流,而是被后边的流所推排的缘故,所以在流动。 因为前边的流,自己没有自性,所以不知道是被后边的流所推排它而流。 第二种义理,在疏钞上说:“后流虽排前,而不到于前流,故亦不相知。 ”后边的流,虽然推排前边的流,但是不能把前边的流推排没有了,而使它变成后边的流。 前流虽无自性自体,可是它的流,还是自己流。 后流不会到前流的前边去,因为这种缘故,所以前流和后流互相不知道。 第三种义理,在疏文上说:“后流不自流,由前流引故流,则后流无自性,故不能知前。 ”后边的流,也不是自己向前流,而是前边的流来摄引它而流。 因为这种缘故,所以后流也没有自性,也不知道自己是被前流所摄引而流。 第四种义理,在疏文上说:“前流虽引后,而不至后,故亦不相知。 ”前边的流,虽然摄引后边的流,但是各有自己的流,不会到后边的流去,所以前流和后流,也是互相不知道。 第五种义理,在疏文上说:“能排与所引无二,故不相知”。 后边的流,能推排前边的流;前边的流,能摄引后边的流,虽然是两个,可是不是两个,所以互相不知道。 第六种义理,在疏文上说:“能引与所排无二,故不相知”。 前边能引的流和后边所排的流,没有两个,分不出彼此。 在形式上来看,有前流和后流,在实际上来说,一个也没有,所以互相不知道。 第七种义理,在疏文上说:“能排与所排无二,故不相知”。 后边的流是能排,前边的流是所排。 能排和所排没有两个,也没有一个能排,也没有一个所排,所以互相不知道。 第八种义理:在疏文上说:“能引与所引亦无二,故不相知”。 前边的流是能引,后边的流是所引。 这个能引和所引也是无二,所以互相不知道。 第九种义理,在疏文上说:“能排与能引不得俱,故不相知”。 后边的流能排前边的流,前边的流能引后边的流,可是不是俱有的。 若有一个能排,就没有一个能引;若有一个能引,就没有一个能排。 不能互相有能,所以互相不知道。 第十种义理,在疏文上说:“能排与所引亦不得俱,故不相知”。 前边的流,是后边的流所推排的;后边的流,是前边的流所摄引的。 可是它们也不俱足,也不完全,所以互相不知道。 举出以上十种义理,来说明水流本来是空的,没有前流和后流的分别。 可是我们凡夫的知见,在没有分别中找分别,硬要分别出来一些道理。 诸法实相本空寂,空无一物。 所以六祖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切诸法实相,譬如河中的水,很湍急的流,驰逐竞奔而消逝。 后浪追前浪,前浪再追前浪;前浪引后浪,后浪再引后浪。 好像比赛一样,互相奔跑而消灭了。 可是前浪和后浪各不相知。 诸法实相的本体,也是这种道理。 火也是这种情形,风也是这种情形,地也是这种情形。 这四大有时候互相帮助;有时候互相敌对。 会善用它,四大便互相帮助;不会善用它,四大便互相克制。 我们的身体,就是地水火风四大所成就的。 身上的尿汗及血液等,属于水大的范围。 身上的温度,属于火大的范围。 身上呼吸器官,属于风大的范围。 身上的皮肉筋骨,属于地大范围之内。 这四大调和,身体就健康。 这四大失调,身体就生病。 生的时候,这四大就和合;死的时候,这四大就分张。 四大和合成为身,四大分张成为空;地大还于地,水大还于水,火大还于火,风大还于风,各还其所。 这时皮肉筋骨还于土,血尿汗涕等和水合而为一,体温和火合而为一,呼吸和风合而为一。 在虚空中也有四大。 白天太阳普照大地,发生热力,而有蒸汽,这是火大,尽虚空徧法界。 夜间月光徧照大地,发生寒力,而有露水,这是水大,尽虚空徧法界。 高气压流入低气压,因而成气。 在虚空中又有很多微尘,微尘属于地大,所以虚空也有地水火风四大。 这四大供给你使用,你活六十岁,就借给你用六十年。 活一百岁,就借给你用一百年。 等你死时,又各还本位。 人有真实的本性吗? 有的。 就是佛性,就是真如。 人为万物之灵,借假修真,借四大假合的臭皮囊,来修本有自在如来大觉的佛性。 所以一举一动,不要有个我,不要把我放在前边,认为我是第一、我是最大,或者着住在名上或利上——这都是虚妄! 只有本来的智慧光明才是真实不虚的。 释迦牟尼佛在二千六百年前,就把自性本有的智慧发现出来,研究明白,且很详细地记载于经藏里。 我们现在学佛法,志在研究本有自性天真佛,我们本来就是佛,因为从真起妄,就迷惑了,所以到现在还是众生。 依水有流注,譬喻依真妄想续。 就是真妄接接连连不断,从真起妄,说它是真的,又有点假的;说它是假的,又有点真的。 依火燄起灭,譬喻依真妄起灭。 就是真妄生起来又消灭。 妄生出来就现妄,妄灭了又现真,这是从真起妄。 依风有动作,譬喻妄用依真起,就是无明,所谓“一念不觉生三细”,是由无明所生出来,这是从真起妄。 依地有任持,譬喻妄为真所持。 妄还是在真的里边,好像手心和手背一样。 手背不离手心,手心不离手背。 所以说烦恼即是菩提,也就是这个道理。 烦恼没有离开菩提,另有一个烦恼;菩提没有离开烦恼,另有一个菩提。 它是一个的。 好像冰就是水,水就是冰。 冰化为水,水冻为冰。 有烦恼就是水成冰,无烦恼就是冰成水,就是烦恼化为菩提。 返本还原,就是返回我们本有的自性,不要使水冻成冰。 诸法本来是空寂的。 既然是空,为什么佛要说法? 因为众生有种种分别心。 说一切法是为对治一切分别心。 众生本来没有分别心,其本有的自性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的。 就因为被环境所转,无中生有,所以生出许多分别心来。 菩萨用种种理论来形容一切诸法,但是这些理论也是虚妄的;不过,目的是令众生知道一切有为法是虚妄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恭录自《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问明品 浅释 发布时间:2025-01-25 08:10:06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3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