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六)-海仁老法师(7) 内容: 二臂之前,应加其中或现四字,臂以能提携为用。 菩萨以权智手,提拔众生,出生死海,到涅槃岸。 二臂表权实二智,四臂表四智,即转八识所成之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及大圆镜智。 六臂表六波罗蜜,八臂表八正道,十臂表十力,十二臂表自行六度,及化他六道,十四臂表自行七觉支,及化他七觉菩提。 十六臂表自行八正道,及化他八正道。 十八臂表十八不共法,二十臂表十身十力,二十四臂表十八不共法,及六波罗蜜。 如是乃至,百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臂。 母陀罗译云宝印,菩萨口说法,手结印,与所说相应,故曰母陀罗臂。 二目之前,亦应加其中或现四字。 目能照物,二目如大士实智照理,权智照机。 三目表三智,四目表四智,九目表四智五眼。 如是乃至,一百八目,表百八智慧,千目万目,八万四千目,皆表般若波罗蜜。 菩萨所现之目,清净无瑕,微妙庄严,故曰清净宝目。 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此中或字,意取不定。 显菩萨所现之首、臂、及目、容貌不一定。 其首或慈容可亲,或威容可畏。 其臂或垂手提携,犹如慈母,或擎拳勇健,无限威严。 其目或慈眼眷顾,或威严怒目,或结印安静曰定,或摩顶授记曰慧,慈是仁爱相,威是雄勇相,定是寂静相,慧是开朗相。 菩萨之所以现种种相,目的无非是为救护一切众生,以众生根机不同,所现之相或慈、或威、亦不定,对苦恼众生,现慈爱相,令生欢喜,以护善根;对暴恶众生,现威勇相,以降其恶;对散乱众生,现定相,以护其散乱;对愚痴众生,现慧相,以救其昏迷。 任运示现,不假作意,而能成就救护众生,拔苦与乐,故曰得大自在。 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 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 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 寅二说咒不思议二者,是四不思议之第二。 初二句出所译体,次二句是喻,故我以下是显妙用。 我是观音大士自称,由于大士从闻思修,反观自性;外脱声尘,一尘既脱,六尘俱亡,故曰脱出六尘。 犹如音声,能度垣墙之外,垣墙不能为碍,故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菩萨现形诵咒,非为别事,目的为施与众生无畏,故曰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 由于实德普被,誉享十方,故不独娑婆世界,即十方微尘,诸佛国土,所有众生,皆称大士为施无畏者。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 寅三受供养不思议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是指耳根。 此耳根之性,清净本然,具足圆通常三真实曰本妙;为此土对机之根曰本根。 菩萨依此本根修行,诸妄皆尽,证入清净妙理,故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中珍宝,求菩萨慈悲,哀愍摄受。 菩萨智圆惑尽,当然无须享用,浊世财宝,不过菩萨所到之处,无不救度众生,拔苦与乐,众生感恩图报,故舍财宝而供养之。 此外或燃香、燃灯、燃指、燃臂,或舍身命,而供养之。 菩萨为令众生欢喜,亦欣然接受,然后转作佛事。 如法华经:即是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 是谓受供养不思议。 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 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 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寅四兴供不思议初二句述所证体,下明所起之用。 佛心即诸佛如来所证之妙觉明心,亦即如来密因,菩萨依此如来秘密因心。 而起了义修证,从耳门圆通,反闻照性,证得一切事究竟坚固之大定,故曰我得佛心,证于究竟。 菩萨本门是正法明如来,迹门示现位居等觉;虽未究竟,然已证同于佛。 故不独能以种种珍宝,上则供养十方诸佛,且能下惠六道众生,法界有情,凡有所求,无不应之。 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 三昧即定,定有世间禅,与出世禅之分,欲界以暖、气、识、为寿,三乘以空慧为寿,权教菩种以俗慧为寿,圆教菩萨以中道慧为寿,佛则以一切种智为寿。 梵语具云摩诃般涅槃,译云大寂灭,故大涅槃,是佛所证三德秘藏,而非小乘涅槃。 菩萨证得藏心,法性平等,故能生佛供养,财法二施,其无作妙力,实不可思议。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地,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壬二牒证结答前科是酬佛问,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今科是酬佛问,悟十八界,谁为圆通。 故云佛问圆通,据我观音所证,是从耳根,修习圆照三昧。 以空假中三观,照于闻性圆通常三真实,谓之圆照三昧。 亦即首楞严王大定。 自此缘心,外不为尘转,内不为根惑,依此耳根入流,不但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且闻所闻尽,觉所觉空,空所空灭,乃至忽然超越,世出世间,上合诸佛本觉妙心,成就佛果菩提,斯耳根最为第一。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 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海公谓此应另立一科。 名古佛印记】彼佛如来,即古佛观音如来。 自从古佛观音如来,教观音大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后,大士即秉承佛教,修习闻薰闻修金刚三昧;一超直入,顿超顿证。 故古佛观音如来,赞叹观音大士,善得圆通法门,遂于大会中,授记大士为观世音号。 据此,观世音,是由因中自利功德而立名。 因其师资相契,感应道交,故授记同名也。 由我观听以下,是释得名之由。 由于大土从耳根入手修证,旋闻照性,发本明耀,圆照法界事理,能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不特遍此娑婆世界,即十方世界佛土众生,无不知、不仰、不持名、不供养大士,故曰遍十方界。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 庚四放光现瑞总印尔时,即诸圣各述圆通竟时。 世尊,即本师释尊。 佛座名师子,显佛为法王,说法无所畏。 五体即首及四肢。 佛从五体,即全身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数如来,及其座下,诸法王子之顶。 佛全身放光,显六根皆圆通,灌顶显此圆通妙理,自他因果交彻,是最尊法。 佛光灌诸佛,是以自果彻他果;显诸佛所证,平等无二。 佛光灌十方佛座下法王子,是以自果彻他因;显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彼诸如来以下,是他佛亦于五体,同放宝光,灌本师释尊顶,与佛座下诸大菩萨,及大阿罗汉顶。 显佛佛道同,不但诸佛所证平等,即诸菩萨,及大阿罗汉,自述所证,无不圆通,此总印圆通总相。 以下是显圆通别相。 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 林木池沼,本属无情,今皆演奏,实相音,无畏音,十力音等,正显六尘皆具佛性,情与无情,同一真体。 交光相罗,如宝丝网,谓释尊放光灌他佛顶;他佛亦同放光,灌释尊顶。 光光相交,彼此罗织,犹如实网。 此显法性圆融,即同而异,即异而同,互遍互严。 是时在会诸众,目睹瑞光,耳闻法音,顶灌佛光,种种微妙境界,不特叹未曾有,且各各皆获金刚三昧。 金刚喻不生不灭之常住真心,众生迷之非失成失,今法会大众,睹佛瑞相,而悟一切事究竟坚固之理,即事即理,即相即性,非得似得,故曰一切普获。 此正显四科七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诸圣入门虽不同,而证理唯一无二。 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此娑婆界。 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即时谓此界他方,诸佛同放宝光之时。 诸佛现瑞,诸天欢喜,故雨百宝所成之莲华,以供诸佛胜众。 一时十方虚空,因宝花盈满,而变成七宝之色,而此娑婆世界,依报之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诸佛国土,合成一个世界,其中梵呗咏歌,自然敷扬演奏。 即诸天不独雨宝莲华,同时演奏天乐,赞叹诸佛,瑞相希有。 发布时间:2025-02-15 13:02:47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3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