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圆因法师:茅篷札记(选录) 内容: 圆因法师著述1. 华藏就是极乐2. 杀生与放生3. 不得示有版权4. 苦、集、灭、道5. 莲池大师诠释放生6. 深自惭愧7. 真空妙有8. 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9. 善恶报应10. 菩提心11. 胜造七级浮屠12. 放生13. 一念净心是道场14. 匡正时弊15. 放逸16. 一念19. 日增日损20. 戒定慧21. 版权所有22. 论传戒23. 菩萨大戒,岂可随便24. 是非入耳君须忍25. 以戒为师26. 盛者衰之始27. 念佛28. 求生净土29. 败30. 请佛住世31. 佛陀三个不能32. 金刚上师说33. 戒杀放生34. 四分律35. 唯佛与佛能究竟36. 阿字功德37. 修净业38. 念佛贵断疑39. 发菩提心40. 仗自力难41. 学密42. 无有是处43. 三净肉44. 放生45. 文殊示佛皆念佛而生46. 礼佛47. 行与愿48. 自误误人49. 宁居下品50. 皈依51. 一心不乱52. 精诚53. 南柯一梦54. 诸经宗要55. 早辨修行路56. 放诸生命57. 施食58. 莲池大师诠释放生59. 戒杀生60. 最有效的方法61. 礼忏灭罪62. 误事63. 念佛宜早64. 口诀65. 老实念66. 浪死虚生67. 有德即有福68. 念佛兼作福69. 放生赎命70. 素食添福71. 莫求人天福报72. 大愿王73. 雪中送炭74. 知足75. 祸福1. 华藏就是极乐净修捷要说:‘大日遮那同归光寿,华藏密严不离极乐’毗卢就是弥陀,华藏就是极乐。 2. 杀生与放生—灵峰宗论六之三,九五三页杀生即杀自心未来诸佛,放生即放自心未来诸佛。 若放自心未来诸佛,即真念佛三昧,修此念佛三昧,是恒转法华经百千万亿部也。 3. 不得示有版权印光大师说:凡属弘扬佛法之书,皆不得示有版权。 若示,则弘法之功德,不敌阻遏流通之罪过矣。 4. 苦、集、灭、道境苦生厌 此苦谛慧也厌苦则不敢造业 此集谛慧也因不生则果不生 此灭谛慧也殷勤知悔 即道谛慧也5. 莲池大师诠释放生净业三福,慈心不杀实居其一,今能不杀,又放其生。 既能放生,又以法济令生净土,如是用心,报满之时,九品莲台高步无疑矣。 (净业良导)6. 深自惭愧内不见有我,则我无能;外不见有人,则人无过。 一味痴呆,深自惭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 (蕅益大师)7. 真空妙有金刚经上讲的真空,真空不空即是念佛法门的妙有。 念佛法门的妙有不有即是金刚上所讲的真空,两者在理论上并无抵触,而且是融会贯通的。 (道源法师)8. 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十往生经云:‘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9. 善恶报应无量寿经云:‘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10. 菩提心维摩诘经云:‘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是出家。 ’(菩提心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11. 胜造七级浮屠李炳南老居士说:上等功德,除了断恶缘外,必须兼放生。 佛家有一句话说: 救一众生,胜造七级浮屠。 七级浮屠就是庙的七层宝塔。 如此就知救一众生之功德是多么大,因为佛是心心念念要救度众生的,所以救一条众生的命就和报答佛恩一样。 12. 放生放生一事,原为启发现未人之善心,以期戒杀吃素,普令含识,各得其所,各尽天年。 近之则息杀因,远之则灭杀果,小之则全吾心之纯仁,大之则消弭世界之杀劫,且勿以为不急之务,而漠然置之也。 13. 一念净心是道场经云:一念净心是道场,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碎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14. 匡正时弊佛制‘比丘不得度尼,僧尼不得共住’须恪遵守勿逾。 (济集四页)15. 放逸少年必当老,诸欲犹如梦。 是故有智者,不应乐放逸。 (正法念处经)16. 一念修行无巧法,只要生死切谛观百年身,露电同生灭千古大圣贤,皆从一念决一念识重轻,群妄自超越19. 日增日损同情坏人,你比坏人更坏,你就是坏人帮凶。 一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 一日行恶,祸虽未至,福自远矣。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行恶之赛,如磨刀之石,不见其亏,日有所损。 20. 戒定慧防非止恶谓之戒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六境俱空,照见无惑,名慧21. 版权所有印佛教书籍,在后面印上‘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八个字,就表示心量狭小,不肯度众,靠版权能赚几个钱,真是因小失大,愚不可及。 (无量经玄义)22. 论传戒太虚大师‘论传戒\’说:余自稍知经律以来,辄因于受戒持戒未能自信,故只与人授三皈、五戒,至多亦授璎珞十善戒、瑜伽菩萨戒而已。 于沙弥十戒,且未敢与人授之,况于具足诸微细戒之比丘戒耶? 23. 菩萨大戒,岂可随便菩萨大戒,岂可随便,以前皆是先受五戒,即五戒论。 尚有少分、多分、满分之别,要在真实能持,不在虚有其名,可想其郑重矣。 受五戒者,行持一二年后,而无犯破,乃可进受菩萨大戒。 (李炳南老居士全集)24. 是非入耳君须忍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东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事痴呆半作聋(唐寅. 警世诗)25. 以戒为师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波罗提木叉,即戒律)26. 盛者衰之始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福莫大于无祸,祸莫大于邀福祸到休愁,也要会救福来休喜,也要会受27. 念佛清朝慈云大师在观经直指说:‘世间人业障深重,所有一切经咒忏法都不能消除,最后这一句佛号可以消掉,最有效的方法是念佛。 28. 求生净土黄念祖老居士说:‘我可以斗胆的向大家说:修什么法门,如果不求生净土,一生成办,就没有可能。 ’29. 败曾国藩说:‘家败离不得一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一个佚字,讨人厌离不得一个骄字。 ’30. 请佛住世凡夫徒执佛说涅槃经后,即入灭,以为佛已舍世,曷能请佛住世。 不知请佛住世,即请自己佛,自心作佛,即心即佛也。 夫众生心净,见佛常住,众生心垢,见佛舍命。 是故佛之常住与否,皆众生心之净染相应。 吾人若念念在佛,即时时请佛住世,勤修六字,则净念相继,吾佛则然显现。 (谛公语录二四八页)31. 佛陀三个不能一. 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 二. 佛能知群有性,穷忆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 三. 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 32. 金刚上师说金刚上师诺那呼图克图说:‘放生时,念阿弥陀佛,或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或持咒,并代众生发愿,则能消灭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业障,来世可转生为种有善根之人身,便可修佛成道,有无量不可思议功德。 ’33. 戒杀放生经云:‘回向阿耨多罗三菩提者\’就是回向无上正等正觉,就能依这些戒杀放生功德,助你成就佛道。 总之,欲成就佛道,必须永离杀生,多做放生工作,否则好杀者必受诸业障干扰,不得精进,聪明的大德们,一定要明白。 34. 四分律戒经‘四分律\’卷三十五说:有各种人不得受具足戒,如‘截手截脚、截耳、鼻. .. 负债(中略)或有失威仪,行下极至一切污辱众僧,如此人,不得度具足戒。 ’35. 唯佛与佛能究竟弥陀要解曰:‘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牟佛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36. 阿字功德日兴教大师曰:‘自(阿)字出一切陀罗尼,自一切陀罗尼生一切佛。 ’又\‘毗卢舍那,以此阿字名为秘藏。 ’阿字功德如是,故佛号之功德可知矣! 37. 修净业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 (净土指要)38. 念佛贵断疑上品见佛速,下品见佛迟虽有迟速异,终无退转时参禅病著相,念佛贵断疑实实有净土,实实有莲池(张守约)39. 发菩提心蕅益大师说:‘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发菩提心。 ’40. 仗自力难印光大师云:‘末法众生福薄慧浅,障厚业深,不修净法,欲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则万难万难! ’41. 学密密宗是开了智慧才能学,内心清净,一尘不染,普通人学他一定堕地狱。 严格说八地菩萨才有资格学密。 42. 无有是处智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欲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何以故? 烦恼强故,未得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途,焉能救彼。 凡夫无力,唯应专念阿弥陀佛,使成三昧,临终正念,决定往生,见佛得忍,还来三界救度众生。 43. 三净肉印光大师说:‘吃素不难,贪口腹而欲吃素则难,三净肉及肉边菜,乃为下根人所立法也。 ’44. 放生蕅益大师说:‘欲即人心证佛心,转劫浊成净土,术莫于放生。 放生一法,唯扩与久。 一杯水不救车薪火,设人各一杯焉,一杯不已再一杯已,杯水多,车火未有不灭者。 今杀运纷纷,并同分恶业招感,非慈悲三昧水,孰能熄之。 ’45. 文殊示诸佛皆念佛而生文殊乃七佛之师,自言我于过去,因观佛故,因念佛故,今得一切种智。 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密,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46. 礼佛终日终年终身念佛之人,岂可于佛不行礼敬。 十大愿王,礼敬居首,座下一切可以不,礼佛决不可以不。 若不礼佛,便难感通,何以故? 以身图安逸,心之诚亦未有必致其极也。 (印光大师全集)47. 行与愿慈照云:有行无愿,其行必孤有愿无行,其愿必虚无行无愿,空住阎浮有行有愿,真入无为此乃佛祖修净业之根本也48. 自误误人末法时期,有一类学人,特别强调行菩萨道,不离世间,要建立人间净土,这个理想虽高,但不是生死凡夫所能为力,必须往生西方净土之后,乘愿再来,或在此方已断见思惑,并断很多尘沙惑,才可以常在世间,自觉觉他。 未达这种地位,而欲常住五浊恶世,不但净土建不起来,恐怕自己反为秽土所转,岂不误人,而又自误。 (明伦论文)49. 宁居下品人间四相难逃死,天上何曾免五衰宁可九莲居下品,不来尘世受胞胎50. 皈依皈依不是他家事,福德还从自己生万树花开因地暖,千江月现为波清51. 一心不乱万缘放下,便是不乱净念相继,便是一心52. 精诚言出随行方是诚,多闻勤事力求精誓修六度菩提种,长养三资极乐生53. 南柯一梦草露风灯闪电光,总是南柯梦一场人归何处青山在,青山无语叹人亡54. 诸经宗要维摩经,以不思为宗金刚经,以无住为宗华严经,以法界为宗涅槃经,以佛性为宗55. 早辨修行路贪名逐利满世间,不如破衲道人闲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富贵百年难保守,轮回六道易循环劝君早办修行路,一失人身万劫休56. 放诸生命欲趣菩提,慈心为本凡修净业,济物为先但能救死,无不放生既乃放生,自然长命因兹胜缘,回向西方普愿众生,同成佛道(莲宗宝鉴卷六)57. 施食释尊再四教诫我诸弟子,随所住处,当施法食,济诸法界一切有情,除彼饥渴极苦,化令同趣菩提,若不施食,无慈悲心,非吾弟子。 (莲宗宝鉴卷六)58. 莲池大师诠释放生诸放生者,或增福禄,或延寿算,或免急难,或起沉珂,或生天堂,或证道果,随施获报,皆有征据,然作善致祥,道人之心,岂望报乎? 不望报而报自至,因果必然,辞之亦不可得耳,放生者宜知之。 59. 戒杀生世人多好割烹熏,皇天赏罚最公平欲消劫数无他术,惟望家家戒杀生60. 最有效的方法清朝慈云大师在观经直指中说:世间人业障深重,所有一切经咒忏法都不能消除时,最后这一句佛号可以消掉,最有效的方法是念佛。 61. 礼忏灭罪论云:‘若人虽修行信心,以从先世来,多有重罪恶业障故,为诸魔鬼之所惑乱,或为世务牵缠,或为病苦所恼,应当精勤,昼夜六时礼拜诸佛,诚心忏悔,得免诸障。 62. 误事强顺人情,勉就世故。 八个字,误却你一生大事。 (西方确指)63. 念佛宜早念佛宜及早,莫说身未老死生有短长,呼吸谁能保一失此人身,万劫无处讨奉劝世间人,莫待卧芳草64. 口诀(言简而义精者,斯之谓诀)金刚经之口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法华经之口诀———‘惟一乘法无二无三\’华严经之口诀———‘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弥陀经之口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十六观经之口诀———‘是心作佛,是心是佛’65. 老实念但只老实念,不必问如何只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境缘无好丑,佛号一扫过66. 浪死虚生多造恶,少修福,浪死虚生徒碌碌入三途,堕地狱,受苦遭辛为鬼畜古圣贤,频饶舌,晨钟暮鼓动心曲善恶业报最分明,唤醒世人离五浊67. 有德即有福有德即有福,无嗔即无祸心宽寿自延,量大智自裕68. 念佛兼作福作福不念佛,福尽还沉沦念佛不作福,入道多苦辛无福不念佛,地狱鬼畜群念佛兼作福,后作两足尊69. 放生赎命放生赎命事难懂,无限阴功在其中一岁积成千种福,十年培养万种功已赴网罗遭困厄,将投汤火近惊冲临刑遇赦恩无量,彼寿兴兮尔寿隆70. 素食添福善恶皆由习惯成,去除恶习在初萌福添病少增聪慧,素食端须自幼龄71. 莫求人天福报人世迁居必择邻莫向人天求福报寿终难免再沉沦生忉利,作转轮暂时快乐未为真劝君念佛求西去永作消遥自在人72. 大愿王我佛慈悲大愿王,劝人念佛往西方娑婆界内轮回苦,极乐国土寿命长七日持名心不乱,六根清净性昭彰如来直指菩提路,句句明文在典章73. 雪中送炭人情相见不如初,多少贤良在困途锦上添花天上有,雪中送炭世间无时来易得金千两,运去难赊酒一壸堪叹眼前亲族友,谁人肯济急时无74. 知足万事天来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一帆风顺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身看后头75. 祸福蛾扑火,火焦蛾莫谓祸生无本果种花,花结果须知福至有因 发布时间:2025-03-20 11:08:10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4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