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静波法师:为什么要求解脱自在? 内容: 经文: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食后日晡,有众比丘及天帝臣民四辈弟子,欲听如来说甘露法。 有异方道士异学婆罗门七人,头须晧白拄杖呻吟来至佛所,稽首作礼叉手白佛言:吾等远人伏承圣化,久应归命道术有简,今乃得来觐睹圣颜,愿为弟子得灭众苦。 佛即听受悉为沙门,敕七比丘共止一房。 然此七人睹见世尊,寻得为道,不计无常变易之法,共坐房中思惟世事,小语大笑不念成败,命日促尽不与人期,但共戏笑,恣意放逸不念无常。 尔时世尊起至房中,而告之曰:卿等为道当求度世无为之道,何为大笑? 一切众生自凭五事。 何谓为五? 一者恃怙年少,二者恃怙端正,三者恃怙力势,四者恃怙才器,五者恃怙贵族卿等。 七人小语大笑恃怙何等? 于是世尊即说颂曰:何喜何笑,念常炽然,深蔽幽冥,而不求锭。 何喜何笑者,尔时世尊告七人曰:汝等七人来在道境,亦复不在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复告比丘我先有教,未能尽漏不可有所恃怙,汝等受形未脱结缚,蛇蚖共居成五盛阴,云何于中小语大笑? 当念此苦永劫不除,方兴戏笑以成尘垢,苦哉难悟卿等是也,故曰何喜何笑,是世尊教敕之言。 念常炽然者,云何为炽然? 以无常火而为炽然,亦以苦火而为炽然,愁忧苦恼而为炽然。 又以何等而见炽然? 爱欲嗔恚愚痴憍慢嫉妒恚疑,所见炽然,故曰念常炽然。 深蔽幽冥者,犹人夜行不睹颜色,生盲无目不见玄黄,如此幽冥盖不足言。 所谓大幽冥者,无明缠络遍人形体无空缺处,是谓大冥覆蔽众生。 不别善恶趣要之本,不别白黑缚解之要道俗之法,亦复不知善趣恶趣出要灭尽,故曰深蔽幽冥。 而不求锭者,云何为锭? 所谓智慧之锭。 以智慧锭为照何等。 答曰:知结所兴以道灭之,分别善趣恶趣出要之本,能别白黑缚解之要道俗之法,善能分别善趣恶趣出要灭尽,普曜诸法无不明照,而更舍之乃趣冥道,故曰而不求锭。 经文详解这一段经文很短,但是我们应当从中受益! 真理往往都是简单至极! 让我们共同来分享和受益。 所谓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就是当年释迦牟尼佛曾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的祇园精舍之中。 祇园精舍应该在舍卫国,这个地名对于佛教徒并不陌生。 所谓食后日晡,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同大众用过午斋之后的时间。 午斋之后的时间大约是在下午三点钟到五点钟之间,叫做日晡,也就是吃完中午饭(中午斋)之后,太阳西斜的时间。 在这样的时间里,发生了一段故事,这个故事足以让我们反躬自省。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很有味道。 所谓有众比丘及天帝臣民四辈弟子,欲听如来说甘露法,众多比丘,还有天人、王族、大臣、百姓和四部弟子,纷纷前来聆听佛陀的教诲。 大家都来了,要听闻佛陀的开示,以求解脱自在。 为什么要求解脱自在呢? 因为人生苦! 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的困扰,以及各种各样的烦恼的困扰。 如果我们愿意说真话的话! 那么每个人都会有烦恼! 而不为彻底解决烦恼的学佛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学佛要过度四魔,要去超越。 哪四魔? 第一个是死魔,即死亡对我们的困扰;第二个是五阴魔,即身体带给我们的困扰;第三个是烦恼魔,即烦恼带给我们的困扰;第四个是天魔,即认为有主宰万能从而带给我们的困扰。 如果这四个困扰不能突破,那么我们的学佛是没有说服力的。 我们不能嘴上说自己学佛了,而事实上自己不快乐,也不自在! 因为没有用智慧去解决我们的问题! 所以释迦牟尼佛跟大家在一起,要开示大家解脱自在的智慧方法! 所谓有异方道士异学婆罗门七人,正好在这个时候,从远方来了七个人。 这七个人是:信奉外教的修道者和婆罗门修行者。 他们从远方而来,风尘仆仆地来向佛陀请教佛法。 所谓头须晧白拄杖呻吟来至佛所,他们须发全白,拄杖蹒跚而来,到了祇园精舍这个道场。 这七个人眉毛和头发全都白了,年龄很大,老态龙钟,用手杖拄着,走路不平稳,因为老了嘛! 我们现在有的人头发白了,有的人还没有白,只是不用着急! 早晚会白,这是规律,无常的规律! 所谓稽首作礼叉手白佛言:吾等远人伏承圣化,这七个人来到佛陀的面前,礼拜佛陀,五体投地。 他们说:我们本是远方的浅薄之人,有幸可以接受到您的教诲。 他们来到佛陀的住地,想要得到佛陀的教诲,为什么说浅薄呢? 因为还没有具备解脱的智慧和能力。 所谓久应归命道术有简,早就应当前来听闻佛教义理,因为我们从前所修的法浅显无用。 为什么是浅显无用呢? 想想看,他们的胡子和头发全白了,想要年轻吧,又老了;想要长寿呢,又拄杖蹒跚;想要不死呢,现在已经时日无多了。 其实,他们给我的感觉就是:在自己年老、有病的时候,需要有一个依靠和归宿;而这个依靠和归宿,一定就是真理! 一定就是佛法! 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解脱的方法,所以来到佛前,说他们以前学的那个东西没有用,想要学有用的方法。 有用的是什么呢? 佛法! 所谓今乃得来觐睹圣颜,愿为弟子得灭众苦,至今才有机会前来拜见佛陀您,希望今后可以在您的身边,成为您的弟子,修学佛法,以期最终解脱烦恼和痛苦。 他们很诚恳,很虔诚,远道而来,拜在地上,因为原来学的东西只是表面现象,现在想学一些深刻的东西! 我们中的很多人,不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吗? 从气功到看相算命,再到外道、跳神弄鬼当这些东西都走过来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们不能了生脱死! 因为不灵了,所以才会追本溯源,找到真正的佛法,真正地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才是没有后遗症的! 所谓佛即听受悉为沙门,针对七个人的请求,释迦牟尼佛慈悲地应允了他们,应允他们出家,做比丘。 因为佛陀是慈悲且有智慧的! 请大家要注意,这个慈悲一定是在透视了他们的根器之后才决定给他们剃发的,这个大家一定要明白。 今天有很多老年人来出家,我们不能要,也是一种慈悲,因为作为一个佛教徒,不要给佛教添累赘;作为一个护法,力所能及,会活得很有尊严! 如果非得要把头发剃光出家,那也真的很麻烦! 因为出家之后,就得给他找侍者了。 到现在,我的侍者也无非就是打一点水,别的事不需要他们来做。 所以我们想说的是:不给佛教添麻烦,不给佛教的形象增加负面的影响,这样的信仰才是有尊严的信仰! 这七个人和我们今天的人不一样,必然有因缘。 我们不可以同日而语! 若是冒充慈悲而没有智慧,必是别有用心,或者后患多多原标题:为什么要求解脱自在呢? 哈尔滨极乐寺静波法师开示节选转自微信公众号:点一盏明灯 发布时间:2025-03-24 11:06:27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4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