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题外话|古人读书都学些什么? 内容: 题外话|古人读书都学些什么? 金克木先生,是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学者。 他生于1912,那一年中华民国刚刚成立,他1930年赴北平求学,1933年开始发表诗歌、散文、翻译等,是三十年代新诗坛的重要一员。 金克木先生精通梵语、巴利语、印地语、乌尔都语、世界语、英语、法语,懂德语、拉丁语等多种外国语言文字。 他是少有的通才,不仅具有很深的旧学底子,也熟悉外国文化。 金克木先生在《八股新论》的附录里记述了他幼年被兄长检查学习情况的一段情景,其时虽然已经是民国,从中可以看出古人求学的内容和方法。 我觉得很有价值,整理如下(非原文):在外地教家馆的本家二哥回来过年了。 前往问候。 他问起读书,随手翻开唐诗要我念。 恰好是李白的《赠孟浩然》。 我答: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他打断我的背诵,问:有什么问题和讲法。 我答:本来“孟夫子”是称呼孟子(轲),这里指孟浩然。 古时“夫子”是通称。 “爱”不是怜爱,是“君子爱人以德”。 他问:《孟子》属《四书》,何时何人编定《四书》? 我答:是南宋朝朱夫子(熹)。 唐朝李白生得早,还不怕冒犯亚圣孟子。 他问:《论语》里的“夫子”不是孔夫子吗? 我答:有的不是。 “相夫子”是指辅佐季孙氏。 到前清就多半指先圣孔夫子了。 马二先生说,“就是夫子在而今”,只是指孔圣人。 他立刻变色,说:什么马二先生? 是《儒林外史》里的吧? 你还看小说? 这部书还可以看。 别的要挑选。 《东坡志林》可以长文才。 《梦溪笔谈》可以长学问。 这两部可以看。 我再接下去说:“风流”不是“风流才子”。 他问:知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吗? 我答:好像是《诗品》的。 他问:有两部《诗品》,是哪一部? 我答:是司空图的。 他问:再举一句。 我答:杜少陵的“风流儒雅亦吾师”,苏东坡的“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我接着念下两句:“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红颜”泛指青年,不是“红颜薄命”。 他又变色说:什么“才子”“薄命”,你看的小说还不少啊! 怎么不引吴梅村的“冲冠一怒为红颜”? 我念完讲完这首诗的八句。 他说:读书要一字一句都不放过。 《论语》一开头有“不亦悦乎? ”“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 ”,《孟子》开头有“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亦有仁义而已矣”,这里“亦”字都当“也”字讲吗? 为什么孔孟都那么喜欢用“亦”? 要这样读书,作诗作文才能得益。 像《儒林外史》这样的书,虽是小说,有些部分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句话,都是含有用意的,经过推敲的。 这类小说看了才有用,别的不要看,莫浪费光阴。 回来对三哥一讲。 三哥说:这是我们的父亲、祖父、曾祖父作八股文时的读书法。 你看过家里那些成堆的“时文”书没有? 他随手拿出一本《四书备旨》。 书分三栏。 下栏是本文和朱(熹)注。 中栏是“本章章旨”“本节节旨”。 上栏是讲述要点难点。 三哥说:现在不学八股,要学策论,写报纸社论、通电、宣言全用得上。 家里有《东莱博议》,找出来看看。 要连带看《左传》,互相对照,大有好处。 还有一部《史记菁华录》。 再加上《秋水轩尺牍》《古文笔法百篇》和《水浒》上金圣叹的夹批以及《圣叹外书》,就知道怎么作文章了。 过了年我教你念英文小段文章,好像洋《古文观止》,可以懂得一点外国人怎么作文章。 古文、英文,道理是一样的,文章是“作”出来的。 不过你学这些,将来只好当秘书或者教书,不会有多大出息了。 好在你学了打算盘,会记账,当账房也还可以吃饭。 我看几千年来念书人的命快要大变了,但不知会变到哪里去。 发布时间:2025-04-05 10:16:55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5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