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果煜法师:《天台小止观》讲记 觉知魔事第八 内容: 觉知魔事第八80年 12月 28日为什么要先讲病再讲魔? 因为事实上,病就是魔的一种。 梵音魔罗,秦言杀者,夺行人功德之财,杀智慧命故。 云何名魔事? 如佛以功德智慧,度脱众生,入涅槃为事。 魔以破除众生善根,令流转生死为事。 若能安心正道,方知道高魔盛,故须善识魔事。 但魔有四种:一烦恼魔、二阴入界魔、三死魔、四鬼神魔。 前三种魔,皆是世之常事,今不分别。 鬼神魔相,此事须知,今当略说:鬼神魔有三种:一精魅鬼、二堆惕鬼、三魔罗鬼。 首先我们讲魔,就是障碍的意思,在我们修行中,碰到任何的障碍,都可以称为魔,而这障碍又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种:就是让我们退转。 碰到障碍了,心就退转了! 本来心是向前走的,后来向后退了。 第二种:虽然没有退转,但已不能前进,不再走。 第三种:虽然觉得自己仍在往前进,但方向已搞错了! 就是邪进。 事实上也就是,如果发生任何一种状况,让我们产生退转、邪进! 或者让我们产生不往前走的事情,就称为魔,称为障碍;也就说我们不要把魔,只是当作外来的鬼神,其实大部分众生所碰到的魔,都是属于自己的业障。 既然是有业障,所以才需要修行;如果没有业障,在发心的当下,就可成佛了! 因为每个人都有业障,所以每个人都会着魔,魔就是障! 因此我们常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不修行者不知魔的存在,因为如果我们本来顺着业障、习气,不觉得是魔,现在要逆着习气、业障去修行,才觉得它是魔;所以魔并不是外来的,而是本来就存在;只是我们在用功,因为心态不一样,所以它变成魔了。 我常说的比喻:就像抽烟者,最初他抽烟抽来抽去,饭后一根烟,快乐似神仙! 他觉得抽烟很好,有一天他觉得为了他的身体,或为了什么原因,他必须戒烟,这时他觉得烟瘾很难过,烟瘾很严重;这烟瘾就变成他的魔了! 为什么? 因为他想要戒烟,如果他不戒烟,烟瘾就不成为魔也! 因为他想戒烟,所以烟瘾才成为他的魔。 同样一般众生,顺着贪瞋痴的习气,去做什么,他不觉得那是魔、是障! 现在准备克制贪瞋痴的习气,才会觉得说那是魔、是障。 也就说:修道碰到魔障,这是当然的事情;因为修道就是要降伏这些业障。 着魔并不稀奇;但从着魔之中,能够了解那是魔,而一层一层降伏魔障,这才是成道的根本。 也就说我们不要怕魔,事实上就是因为有魔,所以才来修行;很多人都说打坐会着魔,所以吓得不敢打坐了,修行会着魔,所以吓得不敢修行了;其实你不敢打坐,不敢修行,这才是魔也! 最严重的魔─因为魔与道是相违的,你不学道就是魔。 所以这点首先是我们要知道的,魔即为障,障不一定是外来的鬼神。 所以我们看:『魔以破除众生善根,令流转生死为事。』魔就是我们过去的业障、习气,这习气就是叫众生的善根泯灭、继续流转生死。 所以魔,主要是指众生的习气、业障,众生的贪瞋痴,众生的无明。 『若能安心正道,方知道高魔盛』刚才讲到,因为我们要修行,想办道,所以才觉得那是魔! 我师父常用一种比喻:就是一般人的烦恼业障,就像粪坑一样,日积愈累,愈积愈多,到最后便不觉得是粪坑了! 我们在现代是看不到,现在都是用抽水马桶;乡下有一种茅坑,上面都弄得厚厚的,看起来不觉得是茅坑,也不觉得是臭,等到有一天要把它掀起来时,哇! 才觉得里面是粪坑,都是臭秽的东西。 因为你要除去它,所以它的臭气反而跑出来;也就像我们以前常说的你本来有病,不打坐时,他还不会发作,一打坐就开始痛起来了! 所以是因为打坐、修道,这魔才显现出来的,而不是说他本来没有,现在才有的。 『但魔有四种:一烦恼魔、二阴入界魔、三死魔、四鬼神魔。』魔─如果就我的分类,我们是讲业有内外:内业─个人的别业;外业─众生的共业。 内之中又分做身体,还有心─包括受、想、行、识,也就说别业中有我们的身心五蕴;外─又分做无情的器世间,及有情众生。 色、身:是指色─我们上次所讲的病,就是指内业里的色,身是业报身。 身里面有种种病、种种酸痛的觉受,种种气脉的变化,都是指身业。 我们知道打坐,一般人最初碰到的业障,就是指身体的酸痛麻等等这些,我们上次已说过! 这是指身。 受心:包括受、想、行、识。 受,感受或情绪。 情绪上次已说到,如果打坐时气积在下,小腹之下,贪欲会比较重;同样如果气是往上,在头部瞋心会比较重;如果气积在胸部,会比较郁郁寡欢。 所以这是因为生理的气,而影响到我们情绪的变化。 我们一般人在过去很多喜怒哀乐的气,并没完全发散出来,所以都积在身体里,积在脉道里,一打坐,你正气要通过去时,烦恼的气,就可能会跑出来了! 在要出来发泄时,我们的情绪就跟着起变化,有时高兴,有时烦恼,有时郁闷等。 打坐其实很单纯就是数息,为什么会数成忧郁寡欢? 为什么会数成瞋心很重! 这就是过去的习气,过去的情绪你没有发泄,现在他要出来了! 所以不知道者,会觉得很奇怪,有人为什么打坐坐得瞋心更重,都是过去的习气。 感受:觉受也是一样! 我们说过如果气通过视神经,通过听神经,通过脑部的时,会产生很多的幻觉,好象听到什么? 看到什么? 甚至在我们心很定时,所感受到的世界,跟我们平常见到的不一样! 有人觉得不一样,就会紧张害怕不安! 有人看到这些幻觉、幻听、幻视,会耽心、会烦恼,会如何! 这是指受的变化,就是一种魔障。 想就是我们种种的妄想。 过去贪心重的妄想,瞋心重的种种的妄想会起来。 如果打坐坐得好,会把我们过去所作的业识种子翻出来。 所以我们常常会突然想起以前的什么事情,过去的什么事,因为想起来,情绪同时跟着起波动。 我常说到:如果一个人平时妄想杂念很多,所以你想什么都没有力量,在打坐心很定时,如果突然想到哪一件事情,那件事情相对的比重就会很重,对我们情绪的影响也就会很大。 那时也许只是一种妄想,可是我们的感受,会比平时深刻很多。 譬如:你想到一个人很讨厌,那时全世界,最讨厌就是这个人,非把他除掉不可,否则心就坐不安了。 我们以前有位学员,他已读研究所了! 在打禅七时,突然想到妈妈,这时非回去跟妈妈见个面,讲个话不行! 平常就在外面工作、读书,也没什么? 那时突然这么想念,想念得这么厉害;还有一个台大的女生更好玩! 她每次拜佛时,都往她家的方向拜,想妈妈,平时她不可能这样,但那时心静时,反而情绪会比平常猛,会比平时厉害。 所以那时,有很多平常被压抑的妄想,都跑出来了,而且这力量冲击就会比平常大,如果我们当时没办法克制,心就会被带着跑,这是指受想。 行:佛法讲行,主要是指我执。 一个人如果打坐坐得好,他的心力能够集中;所以他的情感、思维,会比平常敏锐,所以对自己的信心也会比平常增强,一个修定者,大致上来讲,都是蛮有自信心的,因为他比以前聪明,心力能够集中,他的心能为他所用,如果心力集中,自信心增强,就可能形成更大的慢心、我慢、我执。 佛法讲到所谓的天。 欲界天,色界天,禅定天,高级的天是打坐出来的。 天都有天慢,认为这世界是我的,为什么呢? 如果一个人打坐坐得好时,因为他的心比较能做主,心能够做主时,这种神道的思想,就容易出现,我就是神;神就是我,这时我们会起更大的我执,神都是慢心的。 识就是会产生一些邪见、常见、断见等等。 这也就说,过去的受、想、行、识,会在打坐的时产生变化,会产生更多的烦恼,如果不知道者,就可能随着境界随着烦恼而去了。 我们继续讲到无情的世间:外─无情的器世界:一般人比较容易了解,譬如:今天天气很冷,就不能打坐;天气太热或无情外界所形成的噪音,对我们会形成打坐的干扰。 人─有情的众生:其实对我们形成最大的干扰是人,不是鬼神! 我们从打坐到现在,你被什么干扰,大部份还是被人干扰,哪时候被鬼神干扰,除非自己心里有鬼! 被人干扰又可分做两种:第一种直接阻碍你打坐者─譬如:有些人在家里,父母不喜欢他打坐吃素! 你喜欢打坐哪天出家怎么办? 或者有些人会说打坐会着魔,就是反对他打坐;有人没有反对,可是他们喜欢听歌,唱卡拉OK、看电视、喜欢做什么? 一大堆人在旁边闹,令你没办法打坐。 出家人也是一样,也许有人会告诉你:我们还是一心念佛往生西方吧! 现在末法时代,打坐可能着魔的机会多,成佛的机会太少,还是不要做梦,有这样的讲法,也许他没有反对你打坐,但很多事情,让我们心不能安定下来。 所以因为人、人事而使我们不能打坐的情形也蛮多的。 第二种刚好相反,有很多人很喜欢你或者你喜欢别人。 当然也不能打坐,我们讲出家众好了! 如果信徒太多,也不能打坐;今天某某人来问:师父! 我今天心里很烦! 一讲就讲了三个钟头;或者今天某人去日本买了一些水果,师父这好水果,你一定要吃,现在就给我吃,时间又泡掉了。 所以很多时候,这些状况是有的。 而且有人跟你讲:我们这里有法会请你来开示,推不掉,只好去开示,去花时间,回来也花时间,讲了又花力气。 还有多少时间打坐? 所以对我们目前能感受到的,有情众生所得到的一些魔障,大部份是人居多。 第三种在人之中有所谓恶知识─他们也赞成打坐,也鼓励打坐;但他们的方法、知见不见得正确,所以跟着这些人听、跟着这些人学,坐到最后可能离道愈远。 这是指人所产生的障。 第四种或者有时候,我们自己在看佛书或打坐之中,有一点点的心得,就容易被这些信徒、弟子,黄袍加身,就是你现在修行很好了,很有成就了。 我们自己如果不注意,就会慢慢起慢心、狂心,然后就可以各地称王。 我是这山头的山主了! 这是我的势力范围。 最初我们刚开始发心出家,打坐时其实都是很单纯的,只是一心一意要修行办道,但在修行的过程之中,也有一些进步跟体验,但如果不小心,被这因缘一牵,就非常难回头! 到最后你觉得事情不妙了,想要狠下心来,狠不下心来了;被人家牵着鼻子走了。 过几天人家说师父我们去盖个道场,哪个信徒送我们一块地去盖吧! 一盖下去三年五载。 所以在我们感受之中,这时代修行被鬼神牵着走的也有,但主要是被人牵走为多。 鬼神:在佛法里讲有鬼也有神。 没有福德的称为鬼;有福德的称为神,鬼跟神之间并没有很明显的界限。 鬼神之中又可分为几种:第一种称为冤家债主:就是我们过去生中跟他结冤,他不希望你修行。 你要修行他就给你捣蛋,可能让我们生病,让我们家庭生活不安乐,令我们周围的人事不好,让我们心不稳定。 第二种不见得是冤家债主,但喜欢调皮捣蛋的鬼神:看那人在打坐好玩! 好玩! 我们去试他有没有功力? 然后一下子牵你的鼻子,一下子抱你的大腿捣蛋! 这两种我们当然还是比较清楚的。 第三种他会利用人的鬼神:有一种讲法我不知是否正确? 就说天上神,一般的神一定要具足一些福德,要做一些善事,要积一些福德,才能去当什么神。 结果在这时代里面做善事者不会很多,但神还是要有人去当,就像我们目前那么多职位就是要有人去当,所以有些众生,虽然积得福德不够多,但还是先给他当神,最后再要求他补办功德。 这是听说的不知是否正确? 他怎么补办功德? 他已经升天去了! 所以他必须在人间里找到替身帮他办,这很明显的就是一般的乩童,其实大部份的乩童,并不见得都是坏人,都做坏事的;他可能会帮助人家看命、卜卦、甚至帮人家开药方,吃了病也会好,做的是善事;并不见得是我们一般人所想象的神坛恶棍! 他们还是做一些对人有益的善事,为什么? 因为要补办功德。 所以我听说有这种讲法:『你某某人! 你借我三年,三年之后,我就放你自由。』为什么? 因为他算三年之内,要把所缺的功德补满;这样鬼神会利用某些人。 当然乩童是不用说,只有那些小鬼才会找上乩童,大鬼、大神会去找修行人。 我前面说到: 鬼神附身有三种层次:第一种层次称为唠唠叨叨:小鬼! 他会跟你商量,『你借我三年! 拜托!』然后你说:『不要!』他会缠着你不放,唠唠叨叨的一定要我们答应! 你不答应他就没折了! 我听信徒跟我说,他们一天到晚唠唠叨叨,但不答应,他没有办法。 第二种称为莽莽撞撞:为什么称为莽莽撞撞? 这时他不须要跟你商量,他要来就来。 为什么是莽莽撞撞? 因为要附身时,他没办法一下子就进去,所以那人就在那边抖了半天,半天之后就附身了。 我们听说乩童就是这样子? 对不对? 他在那边抖了一两个钟头之后,才开始由人变成神了。 等到过一阵子,事情办完要走了,又在抖了半天才回去。 这称为莽莽撞撞。 功夫好者,可能不用那么久,一两分钟就进去了,一两分钟就出来了! 最厉害听说好象触电一下子,一秒钟就不知道了。 所以也就说第二种在进出之间,当事人还是知道,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有人好象在什么状况,好象触电一下,他就感觉跟以前不一样了! 第三种更厉害就是浑然一片:他哪时进去哪时候出来,我们根本并不知道,鬼神附身哪时候进来,哪时候出去? 所以像第三类当然是大鬼、大神。 所以被附者,他只会认为自己愈来愈聪明,他的能力愈来愈高,愈来愈大;但他从来不会觉得是鬼神在利用他,所以这些人会表现出非常狂慢,嘿! 我就是神! 目前在宗教界就有很多这样的人:像清海、卢胜彦就是很典型的。 鬼神哪时候进去? 哪时候出去? 不知道。 但他觉得他跟神一样伟大。 所以事实上,愈高的鬼,愈高的神,我们一般人,根本防都没得防;因为他哪时候来根本不知道! 哪时候走你也不知道! 你现在觉得你好象很聪明了,不知道你是人? 还是鬼? 这怎么办? 只能靠我们的正知正见。 所以我再三强调:我们不需要去防鬼跟防神,不需要去诵縒、拜忏、要如何去赶鬼赶神,而是要改变我们自己,一定是彼此之间同气相应,观念习气是相类的;所以鬼神才会找上你,才会附身。 如果本身观念习气见解都不一样,各走各的,他也许还是存在,但是跟我们没有关系。 也就说我上次再三提到,为什么在佛法里讲到:魔王是住在欲界的最高天─所谓:他化自在天! 表示如果我们还有欲望存在,就必然被魔王所控制,能够舍除一切的欲望,才能离开魔障。 因此最后我所谈的,虽然有外在的鬼神,有外在的人魔、鬼魔、神魔,其实根本还是在我们自己的业障、习气、自己的观念,如果观念正确,习气业障慢慢消,不赶鬼,鬼也不会来找你的,找了也没有用,跟他不相应! 讲魔,我们主要讲到这些。 如果讲到另外一种为─慢魔。 慢魔:增上慢人。 就是修行已到某种地步了,也有所得;但还没圆满,而自己以为圆满了。 就像:有些人打坐已坐到某种状况,他说:我心已经很安了、很定,已可不用方法了。 这种人当然应该是有些功夫,否则也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但事实上,如果你还知道自己心很定,还不是真定;如果你知道我现在还在数息、打坐,就不可能好到那里去! 所以这是增上慢人,以为我自己已了事了! 其实根本没有了事! 这是另外一种魔─慢心的魔。 修行是没有终点的,圆满是不可能的,但只可能趋向于圆满,像数学所讲的渐进线,可能渐渐趋向于比较圆满;但不可能到达最后的圆满,就是佛也是一样! 因此一个人真正发心修行,是没有终点的;只能不断地去努力,去提升自己,也去提升别人。 如果哪一朝,你觉得你可以了,那你是着魔了! 所以事实上,我们还是说:真正的魔还是自己,最初是身体的存在,属于身心的业障,最后是属于个人的知见,个人的无明,知见不正,无明不除,魔就在其中也! 因此真正的要去降魔,就是要去觉悟。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前必须降魔? 我们一般人都把魔,当作外魔对不对? 其实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他的定境已超过欲界、色界、无色界了! 四禅八定的功夫都有了,魔根本对他是无可奈何的! 但成佛之前,必须降魔,主要降的是无明的魔,烦恼的魔,降魔才能成道;成道才可以降魔。 所以真正的魔,根本还是众生的无明! 众生的我执,如果能了解这一点,对于其它的魔障,便能很清楚了解。 我们现在就看觉知魔事这章! 页五十三。 一、精魅者:十二时兽,变化做种种形色,或作少男少女,老宿之形,及可畏身相等,种种非一,以恼惑行者。 此诸精魅,欲恼行者,各当其时而来,须善别识。 若多于寅时来者,必是虎豹;若多于卯时来者,必是菟廘等;若多于辰时来者,必是龙鼍等;若多于已时来者;必是蛇蟒等;若多于午时来者,必是马驴驼等;若多于未时来者,必是羊等。 若多于申时来者,必是猴玃等;若多于酉时来者,必是鸡乌等;若多于戊时来者,必是狗狼等;若多于亥时来者,必是猪豕等;若多于子时来者,必是鼠等;若多于丑时来者,必是牛犊等。 行者若能善占则知! 恒用此时来者,即是其兽精魅,呼其名字,而呵责之,即当谢灭。 这种十二时兽,在佛经上好象没看到,中国人有这种讲法,印度是否有这种讲法,我不太知道,至少印度是讲六时,不讲十二时辰,白天是日前、日中、日后;然后初夜、中夜、后夜,好象没有讲十二时辰;把十二时辰对应十二种走兽,这是中国的讲法还是印度就有这种讲法,我不太确定;但我可以说:其实这不太重要! 现在打坐还要先看看是什么时辰? 会有虎豹来,会有什么这来那来的。 我刚才说最重要的,在调于自己的身心、自己的观念。 人跟人之间也是一样,如果有一个人,我们很讨厌他,对他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你去打他、骂他! 就没完没了。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理他,佛法里也常讲到默摈! 对不对? 有些人不守规距,怎么办? 就是默摈! 精魅鬼也是一样。 如果对一些任何的境界来,也不用去问他真的? 还是假的? 因为在打坐之中产生很多境界,觉得是属于我们自己第八识里面的种子变现出来的,你说看到蛇,是真的蛇还是假的蛇? 你还要去抓一抓吗? 不管牠! 是真是假? 我们不是很清楚。 但我常说:你把它当作假的是最聪明的,因为是假的就不受影响。 所以我不觉得要在十二的时辰里,一一去辨识,喔! 这时辰应该是什么走兽? 然后最后一句话说:『行者若能善占则知! 恒用此时来者,即是其兽精魅,呼其名字,而呵责之,即当谢灭。』赶快看看,现在是子时,来的是老鼠,骂它说你这鼠精不要来找我! 不需要这样,你把它当作真的,你就已受它影响了! 更不用再去分别现在是子时,你本来要去骂它的名字而呵责之,骂了一顿,自己的心就乱掉了! 最好是把它当作假的不管它! 真的不管牠,牠也就走了! 假的不管它,当然是更好! 所以我觉得最好还是把它当作假的不管它! 下面也是一样! 二、堆惕鬼者:亦作种种恼触行人,或如虫蝎,缘人颜面,钻刺熠熠,或击雳人两腋下,或乍抱持行人,或言说音声喧闹,及作诸兽之形,异相非一,来恼行者,应即觉知,一心闭眼,阴而骂之。 这也是一样,不要说这些种种虫蝎、种种奇奇怪怪的景象出现了! 就是变成佛,变成菩萨,变成护法的形象来也是一样,是真是假,我们很难分辨得出来了! 虫蝎,有人在打坐时,真的好象觉得虫在爬,蛇蝎在叮一样,身体很不舒服。 有时是属于气脉的关系,你气脉碰到障碍,所以会有一些酸痛、刺痛、痒的感觉,你要把它当作堆惕鬼,才麻烦了! 也可能是幻听,会幻视,看到种种不同的景象,听到很多异常的声音。 这时最好还是把它当作你八识心田的种子变现的,不管它! 不理牠! 所以下面讲的『一心闭眼,阴而骂之,作如是言』,我觉得这并不是很必要的。 你打坐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方法守好,把它当作假的,努力地去用方法,心在很定时,外面的世界及这身体都可以忘掉的。 作如是言:我今识汝! 汝是此阎浮提中,食火嗅香,偷腊吉支,邪见喜破戒种,我今持戒,终不畏汝。 若出家人,应诵戒本,若在家人,应诵三归、五戒、八戒等,鬼便却行匍匐而去。 如是等种种留难,恼人相貌,及余断之法,并如禅经中广说。 诵戒正常来讲,有分黑夜白夜,我的看法并不是为了要去赶鬼,就赶快去诵戒。 这不是一个很如法的想法,最重要应该是依法守戒,不只是诵戒,如果只是诵而不守戒,也不能感应到真正的善神来护法。 下面也是一样! 三、魔罗:扰乱行者,是魔多化做三种五尘境相,来破人善心。 一、作违情事,即是作可畏五尘,令人恐惧。 二、作顺情事,即是作可爱五尘,令人心生爱着。 三、作非违非顺事,即是作平等五尘,动乱行者。 是故魔名杀耆亦名华箭、亦名五箭,射五情故! 在名色中,作种种境界,惑乱行者,作顺情色者:或作父母兄弟,诸佛形像,端正男女,可爱之境,令人心着色中,作违情顺境界者;但作虎狼狮子、罗剎之形,种种可畏相,来怖行人。 非违非顺者:但作平常之形,动乱人心,令失禅定,故名为魔。 或作种种好恶音声,或作种种香臭之气,或作种种好恶之味,或作种种苦乐境界,来触人身,皆是魔事。 其相众多,不可具说。 最后一句「魔名杀者,射五情故!」,能扰乱我们身心者,就是称为魔。 我们常说着魔! 是我们自己去着的,我们受他影响,放不下就是执着;执着就是着魔。 所以从佛法看,你不管执着什么? 可爱的! 可恨的! 或者执着一种善法,执着一种你自以为是的一种法,都是魔,为什么? 因为执着的关系! 在执着之中产生情的变化,是贪、是瞋、是慢、是疑! 种种这些境界! 这都是魔! 因此最好的解释,魔是什么? 离开你当下的方法就是魔! 念佛者离开佛号,心往外面攀缘了,就是魔,不管是什么境界! 如果我们现在用的是数息法,离开数息,看到其它的境界就是魔;参禅者离开话头也是魔;所以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之中,常常会有一些好的觉受,如果我们被这些觉受所束缚了,觉得轻安,觉得自在,觉得我现在心很定了,觉得如何,这也是魔。 虽然这觉受是我们很辛苦的打坐,克服酸痛麻,慢慢得到的,但如果你安于这境界,然后方法却不用了,这就是魔;甚至有时我们在打坐,会对佛法有一些体认,然后我们就顺着这体认,前想后想,想了很多,这从在思惟修来讲,是在思惟佛法的义理;但就真正的专心修行来讲,这还是魔。 在过去我在禅堂打坐,也会常常犯这问题,打坐坐到某种状况,体会某种道理,然后就把听到的佛经全部翻出来,好好整理一遍;这样一想,就可以想一支香,两支香。 当然这并没有造什么大恶业,也不会被那些鬼神挟着走,但因心已经离开方法,所以还是魔! 因此还是说离开当下的方法,不管是什么境界,就是魔! 因此最后我们说:着魔,着其实是我们自己喜欢的,如果是最初我们很讨厌的境界,不管是酸痛麻,妄想很多,杂念很多;或者一些捣蛋鬼,一些我们不喜欢的境界来干扰时,我们还知道那是魔,还是小事情;因为至少你知道那是魔。 有的境界是我们自己喜欢的,自己贪求的;既然是自己喜欢贪求的,当然自己的执着就会更重! 最初所着的魔,都是我们不喜欢的;可是最后我们会着的魔,都是我们自己喜欢的。 就像我们一般人在打坐时,常常讲到欲界里有苦有乐,但到了色界初禅、二禅、三禅,是只有乐没有苦;但如果不把这些乐的觉受放得下,不可能到四禅以上的境界,那个乐,反而是魔是障! 因此要分别什么是魔,是要靠知见的。 所以我们看五十五页最后一行。 举要言之! 若作种种五尘,恼乱行人,令失善法,起诸烦恼,皆是魔军。 以能破坏平等佛法,令起贪欲忧愁,瞋恚睡眠等,诸障道法故。 所以何谓魔呢? 只要我们起了跟法不相应的心,就称为魔! 『令失善法』这善,并不是善恶的善,并不是我很喜欢的境界跑掉了! 如果我们心有所染,心有所执,必然会起烦恼,会起执着,就会破坏佛法,所以这些都是魔! 我们看! 如经偈中说(大正二五─九九─一六九引用)欲是汝初军忧愁为第二饥渴第三军渴爱为第四睡眠第五军怖畏为第六疑悔第七军瞋恚为第八利养虚称九自高蔑人十如是等军众厌没出家人我以禅智力破汝此诸军得成佛道已度脱一切人所以从忧愁、饥渴、爱欲、睡眠这些都是魔,最后的是利养、自高,就是属于贪心、慢心。 我常说:神道─所常表现出来的就是贪心跟慢心,贪心是在欲界天里会有贪心;在色界、无色界以上,大概主要是慢心! 禅定功夫高者,贪心不会很重,瞋心也不会很重,但是慢心就可能很重! 而慢心既起,就是跟我、我执相应,跟佛法不相应。 所以下面:行者! 既能觉知魔事,即当却之! 却法有二:一者、修止却之! 凡见一切外恶诸魔境、悉知虚诳,不忧不怖,亦不取舍,妄计分别,息心寂然,彼自当灭。 也就我前面所讲,我们看一切境界,不管是喜欢的、讨厌的,都把他当作假的来看待。 『悉知虚诳』,知道他是假的,我们就能不忧不怖,不贪不取。 心中知道他是假的,就不受他影响;不受影响,修止却之,当然是要回到你当下所用的方法,不管他他就过去了。 所以我还是说:把一切当作假的,继续用方法,就可以了! 二者、修观却之! 若见如上所说种种魔境,用止不去,即当反观,能见之心,不见处所,彼何所恼,如是观时,寻当谢灭。 若迟迟不去,但当正念,勿生恐惧,不惜躯命,正心不动。 第二种是修观却之:修止主要是说,外面所有境界都是假的,所以我不管它! 第二种修观却之,就说连你这人也是假的。 『即当反观,能见之心,不见处所』主要是连我自己都是假的,我们一般会欢喜,会瞋恨,会恐惧,都是为了这个我,所以这个心才起的。 如果这个我不在,这个心不存在。 那一切的境界都不是问题! 就随它去没关系! 所以修观,主要是观无我! 下面! 知魔界如,即佛界如,若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则魔界无所舍,佛界无所取,即佛法自当现前,魔境消灭。 事实上什么是魔? 什么是佛? 一定是有佛才有魔,有魔才有佛! 这两者因为众生的取舍才出现的;也就说是矛盾、对待、差别;才有魔跟佛之间的差别,是矛盾、对待,才有取舍。 众生一定是这样子,要取这个,舍那个,这样反而才是魔! 因此说到最后有取有舍才是魔,无取无舍才是佛! 因此对一切境界,你把他当作魔,这才是魔,把某些境界当作佛,这也是魔。 所以禅宗上面讲『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所谓斩:不是真的去斩他,而是去斩这种分别取舍的心,不取舍、不分别,这样才是跟真正的佛法相应。 这时魔境消灭,境界可能还存在,但那已不是魔了! 总结三个层次也就说这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修止,把他当作假的,继续用方法;第二种是反观能观的我不在,取舍的心不在,所以境界如何都无所谓;第三个是当下一切接受,接受一切当下现前的境界。 不去分别他是佛还是魔;或者当下一切境界,一切接受跟一切不管,其实是相同的;一切无所舍,跟一切无所取,其实是一样的! 这样就能跟真正的佛法能够相应。 复次:若见魔境不谢,不须生忧,若见谢灭,亦勿生喜,所以者何? 未曾见有人坐禅,现魔化做虎狼来食其行者;亦未曾见魔化做男女可为夫妻也! 当知! 皆是幻化,愚人不了,心生惊怖,及起贪着,因是心乱,失定发狂,自致其患,皆是行人,无智受患,非魔所作。 魔境不灭。 梦喻最后说到,在打坐之中的境界,跟晚上作梦的境界,其实是差不多的。 我们打坐慢慢除掉第六识的分别,会有第八识种子的现行,而产生种种的虚幻的境界,我们晚上睡觉时也是一样。 那些细微的种子浮现了就变成梦境。 每一个人都作过梦,也知道不管晚上作什么梦,白天还是一样过。 晚上梦见被车子撞了,白天起来腿也好好的,身体也好好的,没有事! 晚上梦见出去,让人家请客,吃的饱饱的,醒过来还是一样。 所以如果我们在梦境当下,你知道是梦境,大概很快就醒了! 同时我们在修定之中产生一些幻境,如果你在当场知道幻境,这幻境也很快就消失了,不知者就会随着境界转,知道就消失了! 因此当知即是幻化,一切都是虚幻的。 『愚人不了,心生惊怖,及起贪着』如果把假的当作真的,自己的心乱了,气乱了,然后才会产生一些病。 『因是心乱,失定发狂』就像有些人常问:如果我在打坐突然听到一个声音,然后心就砰砰跳得好久! 抓不回来,为什么? 也是因为心乱,气散! 如果心不乱,气就不会散,这身体就不会生病。 所以重点在于心,一切境界能否影响我们,就看你如何去用心? 心能定则一切境界都不受影响,也就说心是主,境是客,主不能做主,只好反客为主,就受他影响! 复次:若诸魔夜恼乱,或经年月不去,但当端心,正念坚固,不惜身命,莫怀忧惧,当诵大乘方等,诸经治魔咒,默念诵之,存念三宝,若出禅时,亦当诵咒自防,忏悔惭愧,及诵波罗提木叉戒,邪不干正,久久自灭。 魔事众多,说不可尽,善须识之! 常逢魔应忏悔那么刚才说到,如果我们经常碰到魔,表示个人的业障太重! 业障重,首先要忏悔,忏悔并不是把业障丢给佛菩萨,请他去处理! 不是这意思。 忏悔最重要的意思,其实是接受,不是逃避。 很多人有这种心态就是:我现在做坏事做过了,然后赶快去自首,自首就没有罪了;世间法也经常是这样子。 如果坏人能够自己自首,至少能够减罪;因为是要减罪,所以才去自首的。 而这人其实没有惭愧心、忏悔心,只是想逃避这些罪过,那么这些人下次一定是会再去犯罪的,因为他没从内心之中发出真正忏悔自首的心。 所以忏悔,首先要承认我以前所做的错了,以后要改,现在我要接受应有的果报,如果我们一旦从心中发起真正忏悔接受时,即使有再坏的果报现前,我们心里不会痛苦、不会矛盾,最大的痛苦乃来自于矛盾。 我们接受他时,反而就好多了;你能接受他,因为这种善心,这种缘,也能很快让我们过去的业障能够消;因为业障主要是来自恶心,坏的念头。 真正的忏悔,是从贪瞋痴的念头去忏的,行为只是果,而妄想习气才是因,忏悔要从因里面去忏。 也就说刚才讲到一个人业障重,第一要忏悔;第二要修福德。 忏悔业障跟修福德,本身是一体的两面,忏悔是坏事不再做,修福德是好事要多做,不断地忏悔,不断地修福德;我们的业障慢慢消,福德慢慢积存,在修行上的缘就会比较顺。 所以我还是说:我们主要的是从改变自己去消业障,去转魔境。 最初是忏悔业障,修行福德,再进一步就是要礼佛,拜佛,要听闻佛法,这些基础慢慢具足,进一步才能修止观。 是故初心行人,必须亲近善知识,为有如此等难事故,是魔入人心时,能令人心神狂乱,或忧、或喜、因是成患,乃至致死,或时令得诸邪禅定,智慧神通陀罗尼,说法教化,人皆信伏,后则大坏人出世善事,及破坏正法。 如是等诸异非一,不可说尽! 今略示其要,为令行者,于坐禅中,不妄受诸魔境界。 取要言之! 若欲遣邪归正,当观诸法实相,善修止观,是则无邪不破! 故释论云:除诸法实相,其余一切,皆是魔事。 从心态上调整而离魔障一般的小魔、小鬼,入身不可能让人死的,除非是冤家债主;但如果真的死,也是由于个人的业报。 『或者令得诸邪禅定,智慧神通陀罗尼说法教化,人皆信伏』我刚才已说:像清海、卢胜彦等等,这些人因为知见不正,因为心态不正,所以被鬼神附身,所以表现出相当的神奇,会说很多法,但不是佛法,很多人信那些神奇的现象,以为他所说的也是法,『后则大坏人出世善事,及破坏正法。』这里有一种心态,我必需再说明:我见到有些被鬼神附身者,这些人基本上,最初是比较郁郁寡欢,是比较自卑感的人;有人天生不足,可能贫穷,可能不聪明,在人群之中,不是受到大家瞩目,受大家欢迎者,他心理上也一直期待要奋发图强、要突破;但他不肯用正法去努方,而只是期待有一天突然一下子,麻雀变成凤凰就飞出去了! 因为这种不肯安于方法去努力,而又一心期待产生一种突变,这种人最容易被这些鬼神所利用,他也看经、也修行;但这心态不变,就说希望有一天变了,然后要向世人证明,我不是你们当初想象的那种阿郎,要证明我跟以前不一样了,要让人相信他、赞叹他;有这种心在,就很容易被鬼神所利用,也就说心态不正。 我们常说人阴气重比较容易被鬼神所利用,阴气重是什么? 就是指这种心态者! 自信心不足、郁郁寡欢,自卑感又很重,然后又如何? 或者比较感性的不是理性,比较喜欢一些怪力乱神的。 像这些人就很容易被鬼神所利用。 我还是说,一个人要避免被这些鬼神所附身,所利用,主要的还是在于正知、正见,还有正确的心态。 修行是必需的,证果也是渐次有的;但证果是水到渠成,不是我们目前的目标,目前就是确确实实,老实去努力,做一分,有一分的效果,不要急切的期待,会有如何大的改变。 顿悟成佛! 这句话其实害了很多人;因为很多人就是不肯老实去用功,只是期待突然顿起来了,就成佛了! 大概成魔的可能性比较大。 所以我们看最后一句话:如偈中说:若分别忆想即是魔罗网不动不分别是则为法印真正的佛法,是叫我们不动、不分别,心不被境界所动,心也不期待什么境界,这样才是法;如果心中期待什么? 期待有一种境界,期待自己有什么突然的改变。 这其实都是魔,魔跟佛之间,一般人很难分别;因为一般人都是在境界上去分的,这境界是什么? 其实不在境界,而是在我们的心,你怎么去用心,再好的境界,你的用心错了,还是魔;再坏的境界,我们能正确用心,那还是佛。 所以我常说:我们是要见性,不是见相;见相是在境界里面去问,那都是相,见性是指心性,心性是不动的,不动、不分别才是心性,才是法印,也就最后还是要讲正知见,有正知见者就不会着魔。 今天就讲到这地方,我们下次再讲善根的部份。 发布时间:2025-04-16 12:46:40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5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