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九) 内容: 好,请看下面。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下面就是具体的展示极乐净土依报的庄严。 这个“无有众苦,但受极乐”的具体展开,就是下面经文的诠释了。 “其国众生”——极乐世界众生——所受用的地方,现在先提到栏、网、行树:它的生存环境、生态环境。 佛又告舍利弗,极乐世界的国土有七重的栏楯。 七重栏楯就是:有七重宝树,七重宝树又有栏楯围绕。 宝树上又有七重罗网。 这个罗网来庄严它的虚空;七重行树庄严它的地面。 这些都是四种珍宝合成、围绕的。 所以极乐国土就叫极乐。 这里讲“七重’有表法的意思,“七”是代表出世间圆满的数字。 就好像释迦牟尼佛降诞,东、南、西、北各走七步——步步莲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天上人间,唯我独尊! ”前面六步代表六道,往前迈一步就是出六道——出世间法。 好,这种“七重”也代表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就是分为七科展开的。 三十七道品的核心内容,也是按戒、定、慧来展开的。 四宝围绕是表明涅槃的四德:常、乐、我、净。 那么“常”就是无量寿的意思。 “乐”就是前面讲的“但受诸乐”。 这个“但”就是:那个乐没有一丝的烦恼、染浊和苦夹杂在里面的,它是纯一的快乐。 这个“我”就是指无量光,一般会谈到具有八种自在的我。 我们一般执著那种虚幻的身心为我,要破这个就要谈无我。 在无我当中,你也不要执著无我,还要谈涅槃的真我:无我当中的真我。 它的自在义、它的主宰义,在涅槃的境界当中是具有的,所以用无量光来展示。 “净”就是清净:离开一切烦恼、染浊、习气的清净德能。 好,四种珍宝表明这四种德性。 “周匝围绕”,就是很多宫殿——佛菩萨住处——都围绕着常、乐、我、净的四德。 皆是四种珍宝来合成,表明他自己的功德甚深,就是他自己的多善根之因。 那么“周匝围绕”表明:针对自己而言,有很多其他的圣贤遍满西方极乐世界。 这种“他圣贤”表明多福德的缘强,就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我们到那儿去,都跟诸上善人住在一起。 “里仁为美”,受这个感染,受这个熏习,我们的道业也会自然的增进。 这是表明:极乐世界的内因,就是自己常、乐、我、净内在的德性很深;外缘,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佛菩萨周匝围绕——外缘很好。 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一种好的环境,是用什么样的行为感得呢? 这里具体谈到极乐世界四土怎么去召感。 凡圣同居的净土是“增上善业所感,亦圆五品观所感,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 好,先看一下这个。 “增上善业”指什么? 就是指执持名号。 信愿执持名号是我们修行当中的至善、第一善、无与伦比的善,所以它具有增上的功能作用。 一般我们讲这个“增上”,属于用了一个唯识学的观念。 唯识讲有四缘:亲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 你执持这个名号,名号的功德对我们的加持具有增上缘的力量,它就能够作为能感的一种力量,感得前往西方极乐世界。 同时有一个圆教五品的修行来感。 随喜功德,读诵大乘经典,宣说大乘经典,兼行六度,正行六度,这是圆教五品位。 圆教五品位在天台“六即”当中,属于观行即佛,是智者大师所示现的一个证位。 这个证位修行的功德是什么呢? 就是伏住见思惑,但是它还没有断见思惑。 好,我们只要修行圆教五品位,见思惑没有断,但有信愿称名的增上善业,就能感得往生凡圣同居土。 那么凡圣同居土以这样的因缘所生的,是胜妙的五尘。 色、身、香、味、触,这五尘非常殊胜,非常微妙。 它的体性也是实相,能够帮助我们修行道业。 那么方便有余净土它是即空观智所感,实报庄严净土是妙假观智所感,常寂光净土是即中观智所感。 这些就谈得更深切一点,不是我们当下的水平,我们就暂时不作讨论。 这里我们要了解的,极乐世界的四土庄严跟通途讲的因缘所生法也没有两样:即空、即假、即中——一心三观。 所以极乐世界同居土的真谛、俗谛、中谛,也是一而三、三而一的圆融无碍的境界。 那么下面有一个问答破疑。 有人就问,常寂光只是理性——真如理体,为什么还会有那些事相上的庄严呢? 七重行树、七重罗网这些都是事相上的东西,那么常寂光的理性没有这些形象。 这里蕅益大师从理事圆融的角度给予了一种回答:事相是从理体显现出来的,所以一一庄严的事相当体都是真如理性;一一真如理性都具足着四土的庄严,这样才是阿弥陀佛究竟圆满的依报庄严——果上功德;如果阿弥陀佛证到的常寂光——无相的空性,不具足殊胜微妙五尘的事相的话,那它跟小乘的偏真涅槃法性就没有两样了。 阿弥陀佛证到的是大乘的那种圆教功德。 它的理性是即有之空的理性,它的有是即空之有的那种妙有:它是真空妙有的。 所以这里叫“第一义谛妙境界相”。 这才是大乘圆顿教义极则的道理。 全事即理,全理即事;事理不二,事理一如。 好,请看下面。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 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 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 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好,我们来看这一段,是池、阁、莲华。 上面谈到的是往生者住的地方,现在阐明的是往生者出生之处。 我们这些众生信愿称名到西方极乐世界,诞生的地方是:七宝池八功德水莲华当中产生的,这是我们诞生的地方。 对于我们净业行人来说必须要了解:我去了以后怎么出来呀? 依托在什么地方? 那一看诞生的地方,我们才知道这里非常的殊胜微妙了。 不是母体“胎狱”的污秽境界,而是宝池。 宝池里面有八种功德的水。 水是生命诞生的一个依托之处。 怀胎的母体也有水,但是是污秽的。 你看这个宝池是由金、银、琉璃、砗磲、玛瑙这些珍宝合成的:或者一种珍宝构成,或者二种、三种乃至七宝合成的那个池。 这样,它构成的材质就不像我们这个世间的土、石头、水泥。 这个水有无尽的功德,性空德水呀! 实相的水。 这里就提出了八功德。 八功德也是随顺我们这个世间的凡水而言。 如果从如来的德水来看,它是无尽的功德。 这个“八功德水”我们看看,比较一下。 第一是“澄清”。 这个水看过去非常的干净、非常的清澈。 它那个澄清就能使——我们的身到池水里面去沐浴——往生者的身心也得以澄清。 所以经典讲“开神悦体,荡除心垢”。 这个德水里沐浴能够开发我们神识里面的性德,能够使我们的法体得到喜悦,能够使我们内心那种烦恼的尘垢得以荡涤。 所以它澄清的德水具有帮助往生者修道的德能。 那么相比较,我们这个世间的水是“浑浊”的,同时使这个世间凡夫众生的身心也浑浊。 你看到那种大浪淘沙、浊浪翻滚的情况,就是我们心性的一种表现。 随着现在的工业发展,污染越来越严重。 我们的水被污染的情况已经很严重了,真的水里面都有很多的毒素哦! 第二是“清冷”。 极乐世界那个水很清凉,能够离开热恼,跟我们这个世间的水不一样。 我们这个世间冬天很寒,夏天就很热;西方极乐世界永远是那样的清凉。 第三,极乐世界的水很“甘美”,喝下去很甜。 不像我们这个世间的水,水味都不好。 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其他的水是很劣的味道,喝下去不好喝。 第四是“轻软”。 我们这个世间水是氢二氧,它本质上是很重的——水往低处流。 但西方极乐世界的水是轻软的,它可以水往高处流的,水可以沿着那个宝树来回流。 第五是“润泽”。 极乐世界的那个水呢,非常的滋润,跟我们这个世间的水容易发臭、容易腐烂、容易变颜色不一样。 第六是“安和”。 极乐世界水,它徐徐的流过,非常的安详。 跟我们这个世间的水相比,我们水是很急——“急暴”。 如果暴风雨下来,“飞流直下”很急暴。 现在各地也正在闹水灾,江西一带据说都决堤了。 一决堤,整个水就像魔,洪魔的力量就能够淹没很多的土地、村庄。 所以一看到这个水,大家就会觉得很恐怖——急暴。 第七是“除饥渴”。 极乐世界的水不仅解渴,而且能除饥:你饥饿了,喝一点水就饱了。 它不仅滋养身体,而且能够滋养法身的善根。 哎,不像我们这世间的水很“生冷”,你稍有不慎就会对身体有妨碍,对我们的心性也没有好处。 第八是“长养诸根”。 极乐世界的水还能够生起我们的善根,不仅是六根,而且我们的信心啦,惭愧呀,精进啦,禅定啦,智慧呀。 都能生起这样的善根。 不像我们这个世间的水能够“损坏诸根”,以及让我们增加疾病,甚至被淹死。 你看这里面都有两土的比较。 看到娑婆世界这种浑浊、急暴的水,就能看到我们的业力到了什么程度。 了解西方极乐世界那种澄清、长养诸根的八功德水,就能知道自性的这种实相功德在什么地方。 那见过西方极乐世界的水,它很奇妙:水可以给你讲经说法。 水和水搏击的声音,你想听什么法就能听到什么法。 这个水你沐浴之后,坐在莲华上,德风一吹:如果你没有断见思惑,就能断见思惑;你是初果圣人,你沐浴一下就能得到二果;你是二果圣人,沐浴就能得到三果;你没有发菩提心,你沐浴一下就能发菩提心。 它有这样的一个好处。 而且这个七宝池八功德水永远不会干枯,水量适中,也不会泛滥形成水灾。 它的底下都是“金沙布地”,池底不是我们世界的泥巴。 而且一看就能看到池水的底部:或者是金沙铺成的底面,或者是银沙铺成的,或者是琉璃沙铺成的。 这个七宝池的四面的台子——“阶道”,也是金、银、琉璃、珍珠合成的,不是我们世界的砖、石头砌成的。 这个宝池旁边呢,又有种种的楼阁,叫“七宝楼阁”。 七宝楼阁有的是在虚空,有的是在地面:重重无尽。 那楼阁旁边又有很多的树,生态环境很好。 这个楼阁是七宝的楼阁。 不像我们现在住点房子也很紧张,房子的质量都是钢筋、水泥的。 水泥的房子住过去很不舒服,都是化学材料的东西。 现在我们的生命质量下降到什么地方? 你想住比较生态一点的木材房子都不可得。 这个楼阁就是往生者住的地方,以及听法的法堂。 这我们都要了解。 这些都是七宝合成的宫殿,而且它非常奇妙,能够全息律:在这个宫殿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局部,都能看到他方世界的景物。 只要我们一往生在七宝池八功德水,莲华一开我们就可以登上七宝池的“四岸”,进入到宫殿、法堂,见阿弥陀佛,听闻佛法。 然后这个宝池里面有很多的莲华。 一般讲有四色的莲华:青、黄、赤、白。 这个莲华呢,都能放光。 这个莲华里面出生的往生者,他身上有光。 这个莲华也会有光,而且光还不是一种,无量的光色交相辉映。 这个莲华有四种德性,叫“微妙香洁”。 这是赞叹莲华的四种德性。 什么叫微? “质而非形曰微”。 “质”就是它质地——是七宝;“非形”就是没有固定的大小、形态,它是随心如意的。 这个莲华非常妙,也是由心回转,没有障碍。 竟然是全体唯心! 这个唯心的“心”:从它的现象上来说,是莲华的光色;从它本态的显现,是我们的菩提妙境的体性。 所以它很干净。 莲华具有微、妙、香、洁的特点,那么莲华里面的往生者也具有这样微、妙、香、洁的德能。 西方极乐世界是莲华的刹土,它的莲华不仅宝池里面有,遍地都是莲华。 而且莲华能放出三十六百千亿的光,每一光又能显出三十六百千亿的色,每一光色里面又能现出三十六百千亿的佛。 每一尊佛又到他方世界去示现救度众生,“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 莲华的依报能够显现佛身的正报,依正都是交相互摄、重重无尽的。 所以看到这样境界,你从一个局部就能够了解到:西方极乐世界那种无尽的庄严,到了多么富丽辉煌的程度! 那这样一个美好的生态环境——七重栏楯、虚空的罗网、七重行树遍布,以及七宝池、八功德水、无尽的楼阁、无尽的莲华,这些庄严是怎么来的? 最后总结是阿弥陀佛的愿力。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句话就是阐明上面往生者住的地方、出生的地方、周边种种的庄严,都是阿弥陀佛的“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 这句经文义理很深。 先从佛的那个层面来说,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依报庄严都是阿弥陀佛因地发的大愿。 这个“大愿”是他智慧的表达:是他证到了诸法空性,由他的愿力生起的四十八大愿。 由这个愿来引导他六度万行的菩萨行,这叫“大行”。 这个大行主要侧重在福德的层面来说。 那么大愿、大行都是称合法性的功德。 这个“性”就是他所庄严的来源。 这个“性”有的是从三谛的角度——俗谛、真谛、中谛——来成就。 既然是阿弥陀佛的愿行来成就,就能够普遍地庄严极乐世界四种净土,能普遍地摄受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过去现在未来无尽的时间态里面的一切凡圣。 “一切凡圣”就九法界众生。 只要能信愿称名的人,都能令其往生。 成就这样功德庄严的净土的目的,是要让十方信愿称名者往生的,安立他在“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刹土究竟成佛。 这是阿弥陀佛称性功德庄严的目的所在。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师讲于温州太平寺 发布时间:2025-04-18 08:38:51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5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