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面对毁谤该不该澄清 内容: 面对毁谤该不该澄清 佛教是最和平的宗教,佛弟子是最宽容的团体,作为六度之一的“忍辱”,是每个佛弟子都应修行的。 但是,当世间人处于种种目的,对佛教大肆毁谤的时候,佛弟子应不应该回应呢? 我们汉传佛教学的都是菩萨乘经律,都是要发菩提心、受菩萨戒的,我们的言行应该以菩萨戒为标准,方才如法如理。 那么菩萨戒中有没有这样的内容呢? 有的。 比如,《梵网菩萨戒》有十条重戒,其中第十条叫“谤三宝戒”,是这么说的: “若佛子,自谤三宝,教人谤三宝,谤因、谤缘、谤法、谤业。 而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鉾刺心,况口自谤。 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见人谤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 我们每个出家人,只要受过三坛大戒,那么必然是受过《梵网菩萨戒》的,戒里说,如果我们受了菩萨戒,哪怕听见外道、恶人一句毁谤佛教的话,都像被三百矛刺心一样难受。 何况自己跟着恶人一起毁谤呢? 那么,你如果阻挠其他人对毁谤者的回应和澄清,不就是“反助恶人、邪见人谤”吗? 如果你这么做,那么你不是已经破了最根本的十重戒了吗? 再比如,在《瑜伽菩萨戒》里面,有一条叫“不护雪讥谤戒”,是这么说的: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自能发不信重言,所谓恶声、恶称、恶誉,不护不雪。 其事若实而不避护,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事不实而不清雪,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若他外道;若他憎嫉;若自出家,因行乞行、因修善行谤声流布;若忿蔽者;若心倒者,谤声流布,皆无违犯。 ”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当代高僧济群法师在《瑜伽菩萨戒讲义》中,是这么解释的: “作为菩萨,如果被人诽谤或屈辱,又该如何对待呢? 这有两种情况:一是确有其事;一是无中生有。 若菩萨确有不如法的行为而导致他人诋毁,就要及时避护,充分检点自己的行为,不再犯同样的过错,否则就是有染违犯。 如果所面对的是诬陷不实之辞,菩萨就应澄清事实。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从声闻戒的角度来说,“是非以不辩为解脱”,但不作解释而听之任之的话,对方的误解可能会越来越深,嫌恨也越来越重,虽然自己很清闲,对方却会因此产生烦恼并造作口业,所以从利益众生的角度来讲,及时澄清是有必要的,“若事不实而不清雪”,也是犯戒,是非染违犯。 既要能护,也要澄清,这两点正显示了菩萨积极入世的态度。 ” 济群法师讲的很清楚,大家应该都能看的懂,很多人喜欢说,面对诽谤我们更应该反思啊,其实不是这样的。 如果你做了错事,别人指责你的错误,是应该反思的,你不反思却去跟人争辩,是违反菩萨戒的。 但如果别人诽谤的内容,完全是无中生有的,完全是造谣中伤的,那么为了佛教的形象,为了佛法能够长久流传,佛弟子却是必须要去澄清的,如果不去澄清,恰恰也是犯了菩萨戒的。 很多事情,佛陀已经在戒律中讲的很明白了。 我们是不是应该听佛陀的话呢? 如果是的话,我们就应该能做出合适的选择。 发布时间:2025-05-01 10:09:24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5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