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人生为何要念佛 内容: 淤泥不染竺摩法师著要启发众生自性本具迷而不觉的灵光,最好的方便,还是念佛。 念佛念得心地清净,自性灵光便会炯然照露出来。 对于佛法没有认识与信念不具的人,总认为念佛没有什么意思,或属于迷信一类。 其实用冷静的头脑来观察,念佛不但有意义,不迷信,而且还是属于极理智的举动。 现在且从最浅显的地方,讲明念佛是理智的、不迷信、有意义的道理。 ···淤泥不染竺摩法师著人生为何要念佛随净土机施念佛号净土法门丛谈修学净土的三资粮人生为何要念佛未说念佛之前,先来说一下开光。 光是与暗相反的。 有了黑暗,光明就被赶跑了。 光明譬如主人,黑暗譬如盗贼,如果能以光明克服黑暗,盗贼敛迹,主人便可常开智眼,坐镇灵府,当下也就是佛了。 既然如此,佛自有光,何待人开;不过借此方便权宜,开发各人自性本具,迷而不觉的灵光罢了。 要启发众生自性本具迷而不觉的灵光,最好的方便,还是念佛。 念佛念得心地清净,自性灵光便会炯然照露出来。 对于佛法没有认识与信念不具的人,总认为念佛没有什么意思,或属于迷信一类。 其实用冷静的头脑来观察,念佛不但有意义,不迷信,而且还是属于极理智的举动。 现在且从最浅显的地方,讲明念佛是理智的、不迷信、有意义的道理。 一、念佛为治心:人类在一切动物中是最灵敏的,因他有一颗智慧的心。 智慧的心是从好的一面说的,这颗心能扩展到至极圆满,即是佛的真心;但平常一般没有修养的心,都是不好的,是烦恼不净的妄心。 这个妄心,佛经上形容它为‘心猿意马\’,喜欢做恶为非,不容易控制得住的。 从前,从禅理中摸索出来的王阳明,也曾说过:‘山中之贼易治,心中之贼难防。 ’心中之贼,就是由妄心所起的烦恼,如贪、嗔、痴、慢、疑、我见、边见、邪见等等。 心海不波,性月朗照,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但有了这些烦恼在心海里兴风作浪,呼风唤雨,就把朗照性天的智月迷隐于阴霾中去了。 观无量寿经说:‘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苦者说清净业。 ’这清净业,就是指念佛的净业,能医治我们的妄心。 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中说,佛者觉义。 觉有二义:一是觉察,时时觉察这心,不为烦恼所侵。 如人觉察有贼,时时提防,贼技就无所施展。 二是觉悟,觉悟到诸法的真性,则一切在迷惘中所起的我见、边见、邪见等的俗知俗见都可舍去,回复到心海不波,性月长朗的境地。 所以念佛,正是破迷为觉,治妄成真的良好方法,怎可说是迷信呢? 除非是自己不懂这个道理。 人生的疾病可以说有两种:一是生理上的病,二是心理上的病。 生理的病是属于肉体的,世间中西的药物可以医治;心理的病,是烦恼的病,属于精神的,世间的药物是医治不好的,需要出世的法药来医治。 ‘佛是无上医王\’这句话,就是指佛能医治众生的心病。 经说:‘佛说种种法,为治种种心;若无种种心,何须种种法! ’佛法不但能调身,更重调心,道理就在这里。 平常说:‘心病还须心药医\’。 这话是从经验中说出来的。 烦恼的病,就是心病。 从前有个傻瓜行过塔下,忽想起万一塔倒下来,岂不压死许多人? 又我若被压死,我妻将如何? 归急问妻。 妻谑答:‘你死,我当嫁与隔邻的王达。 ’傻瓜听后,既忧塔倒身死,又忧妻嫁王达,遂得重病,百医难治。 后来有个信佛的朋友来看他,他的妻子告以病的起因。 佛友自谓能治。 见到傻瓜即说:‘你所看见的那个塔,昨晚已倒下来了。 ’傻瓜听见马上从病榻上爬了起来惊问道:‘压死了多少人? ’佛友从容不迫地说:‘昨晚正当放工时候,街人都已归去,故只压死一个人。 ’傻瓜急问:‘此人为谁? ’答谓:‘王达! ’傻瓜即刻喜得心花怒放,百病消除。 因傻瓜忧塔倒会压死自己,又忧王达夺妻,现知两事都已发生,自然心病也没有了。 这个佛友的假设,就好像佛的方便说法,为的是要治好众生种种的心病。 佛法八万四千,结归唯在一心。 自从释尊灵山拈花,迦叶破颜微笑,就是以心印心,以心传心,在理性上著眼;乃至最后在遗教经中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也无非要弟子们从事相上做制心的工夫,达到大悟心法的理性。 制心最好的办法,莫如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六字洪名。 念玆在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妄念渐消,即到‘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状态。 华严经云:‘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 ’我们能于行住坐卧,出入往还,时时把佛放在心头,念到此心净如虚空,了无渣滓,无相无碍,得大自在,就是念佛所致的实际受用。 二、念佛能医口:平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又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口不修,说出来的一定不是好话。 每见一张油嘴,掉其三寸不烂之舌,无非是勾心斗角,搬弄是非。 所以佛戒妄语,因人无信不立,妄语即失信于人;戒绮语,花言巧语,不但引人邪思,而且趋于下流;戒两舌,离间他人,最损阴德;戒恶口,毒言伤人,过于刀剑。 然口毒由于心毒,所以先要修心,否则‘佛口蛇心\’,更要不得。 观经说:‘若不远离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习善语,自利利人,彼此俱利。 ’两者的损益,为祸为福,自可三致其意。 有些人,天生一张最会讨人便宜的嘴,但讨便宜有时也会失便宜。 像苏东坡一次与佛印对坐殿中,问佛印道:‘你看我坐态像个什么? ’佛印答道:‘像一尊佛。 你看我呢? ’东坡回答他:‘你像一堆牛粪。 \’因佛印穿著大袍,婆娑于地。 佛印知他造口业,默然不语。 东坡却得意的笑了,以为自己占了上风,归来告诉苏小妹,说自己每次与佛印对辩都是输给他,今天却胜了,就把经过说给妹妹听。 小妹听了,急忙说:‘哥哥! 又是你输了! ’东坡追问为什么呢? 小妹说:‘佛印嘴里走出一尊佛,你的嘴里却痾出一堆屎,你这臭嘴巴,还不是输了吗? ’东坡听了,颇有省悟。 这便是讨便宜失便宜,自己上了佛印的当,还睡在鼓里摸不到钟。 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了。 在佛经里还说到一个人恶口粗言,常被诸天呵责,而鬼神也扫其脚迹,被他踏过的地方,也嫌不净。 同是一张嘴巴,如果不讲‘无义语\’,转过来多讲‘有益语\’,或读经,或念佛,那就可消灾灭罪,增福无量。 唐朝有一女尼,平日常诵法华经里的‘青莲花香,白莲花香’,后世做人,口中常出清香,人见人爱,人见人敬。 又如宋黄岩正等寺的慧观和尚,畜有鸲鹆,常教他念佛不绝。 一日立化笼上,所瘗之处,出青莲花。 掘开一看,莲花是从鸲鹆的口中长出来的。 这便是读经念佛之口,和诳言咒诅之口,价值不同所在。 三、念佛可离苦:佛法为脱苦的方便;念佛法门亦是脱苦方便之一法。 由于念佛的功用,不但可脱现世苦,也可脱来世苦。 (一)解脱现世苦——现世人生的疾苦,有来自物质上的,有来自精神上的。 有来自人为的,有来自自然的。 衣食住行的不具,是物质给予的痛苦。 飞机大炮、原子弹的威胁,是人造的痛苦。 风雨寒暑的剥蚀,是从自然界来的痛苦。 还有求不得、冤憎会、爱别离等苦,又是从物质精神以及自然环境种种袭逼而来的痛苦。 一个能懂佛理,了悟人生本来是苦、空、无常、无我的人,能用一句佛话,自净其意,看破世情,放下万缘,那么无论遇到何种痛苦来袭,自己都能抵挡过去,自己都能排解自己,无论如何,他的痛苦要比不理解佛法,不肯念佛的人来得少;而且他既能了知人生是苦、空、无常、无我的,同时又能排解自己,安慰自己,抵挡痛苦的来袭,可见他内蕴的精神,还是很勇敢的,很积极的,和那些向苦难低头的弱者,不敢正视现实,走向消极自杀的道路,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二)解脱来世苦——佛法说我们的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在没有得到转凡成圣的解脱以前,虚妄业识的生命,无始劫来,就是轮回流转,从未休止的。 因此,一个人如抵挡不住人生各种痛苦的袭击,想去自尽,希图逃避痛苦,那是办不到的,而且这也是愚蠢的作法,不但不能脱苦,反而会更加痛苦。 因自尽已是苦,自尽之后过去业报不己,仍要受苦。 佛说人生所受的苦报,都是过去所作的前因招感的,前因未了,你想早点死,想逃避它,可是绝对逃避不了的。 唯有自己觉悟反省,忏悔旧业,不造新殃,才能重创未来的幸福,获得光明的前途。 念佛,是念佛的智慧、学问、道德、人格,使自己的心地清净,朝向成佛之路,能够学佛,跳出轮回生死,不受业识流转的痛苦,得无生忍,入不退地,就是解脱未来痛苦的最好法子。 念佛,是佛教许多法门中的异门方便,一句佛号,简单方便,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可以念。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佛在楞严经中亲口所说的。 还有,念佛是修行的捷径。 因念佛能‘横超娑婆,带业往生’。 如虫穿竹筒,从中间的竹节中打横咬出来,不必从尾至顶经过许多的路程。 所谓‘多障众生念佛观\’,念佛能消多劫业障,如千年暗室,一灯能破。 念佛不但可以忏除宿业,去掉障碍,即使去不掉罪障,也可‘带业往生\’,到净土境地,继续修道,永无退转。 如唐张善和屠牛为业,临终恶相现前,见群牛索命,生大恐怖。 其妻教以至心念佛,恶相顿消,见佛来迎。 这都是带业往生的明证。 古德还说:‘余门学道,如蚁子登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 ’都是赞扬念佛法门的简捷、便利,是不无理由的。 所以,古来不论是禅、教、律、密的各宗的明眼大匠,多数兼修净业,归心净土。 正所谓‘教重自宗,行归净土’。 如莲池疏钞说:‘禅如永明,以宗门柱石,而上品上生;圆照以独秉单传,而标名莲境。 教如僧睿弘辅什师,而莲华出榻;四明中兴教观,而西向坐亡。 律如灵芝生弘毗尼,而死生安养;清照大阐律学,而说偈西归。 ’这些行者,都有事实的表现,写来略作佐证而已。 发布时间:2025-05-01 13:46:23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5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