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集历代玉文化之大成——明清玉器赏析(二) 内容: 集历代玉文化之大成——明清玉器赏析(二)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收藏信息等着你~图8 清 方形青玉花觚清 方形青玉花觚口径7. 2×4. 1、足径6. 3×3. 4、高20. 4厘米。 花觚造型古朴大方,长方形,中间凸腹饰乳钉纹,在其上下各有两道等距离凸起宽楞,楞上饰回纹和云雷纹。 两侧分别雕有一大一小两条向上爬的龙,大龙的嘴巴紧紧咬住瓶口,爪子紧抓瓶身,身上鳞甲尖锐锋利,这是一条成年龙;而那条小蟠螭身上泛着幼儿肌肤的光泽,它歪歪扭扭地已经爬到了瓶口上。 清 透雕花盖碧玉盒清 透雕花盖碧玉盒口径9. 4、底径6. 5、通高10. 8厘米。 玉盒上下子母口套合,圈足。 盒盖透雕卷草纹,盖边与盒边口沿处均饰回纹,近底处饰一周莲瓣纹。 玉盒通体碧绿,精美别致。 清 双耳青玉杯清 双耳青玉杯口径7. 85、腹径7. 2、足径5. 1、高3. 6厘米。 玉杯直口,弧壁,矮圈足。 对称式双耳,耳下部有小珥。 杯外底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除此外,全杯内外光素无纹。 清 万象更新白玉嵌件清 万象更新白玉嵌件高8. 5、宽9. 6、厚1. 5厘米。 白玉嵌件中间位置琢雕一象,大象回头望向正朝着它走来的童子,大象长鼻卷曲上扬,双牙相交,高浮雕象鞍,璎珞披挂,大象被装饰一新。 嵌件右侧是一身着长袍、面如满月,有些急切、浑身散发喜悦气息的童子双手怀抱一插枝净水宝瓶正向着大象走来,要把宝瓶放置于大象背上。 嵌件左侧和上方是顺着椭圆形嵌件雕琢的大树。 此白玉嵌件纹饰静中有动,呈现出一派焕然一新、生机勃勃、喜庆祥和的氛围,图案纹饰寓意“万象更新”。 清 黄玉斋戒牌清 黄玉斋戒牌长6. 1、宽4. 2、厚0. 5厘米。 玉牌两面分别为满、汉两种文字,刻“斋戒”二字。 斋戒,古人于祭祀之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不作乐,整洁心身,以示敬诚。 清朝,凡大祀、中祀,皇帝致祭,事前应斋戒,斋戒牌南向、斋戒铜人西向被供奉于斋戒所供案上。 《清会典》载:“斋戒牌木制,饰以黄纸,以清汉文书斋戒日期。 ”雍正十年(1732),雍正皇帝认为内外大小官员虽设斋戒牌于官署,但恐言动起居之际稍有懈慢,仿明祀牌制制斋牌,酌定斋戒牌的样式,缩小尺寸,这种斋戒牌“广一寸,长二寸,书清汉斋戒字,佩著心胸之间”。 清代皇帝及文武官员将缩小版斋戒牌挂于身上,以期简束身心,竭诚致敬,不稍放逸。 清 蟠螭纹璧形白玉佩清 蟠螭纹璧形白玉佩直径5. 7厘米。 蟠螭头占据玉佩中间的璧孔,龙身顺着圆形玉佩盘绕,龙口衔灵芝。 玉璧在中国玉文化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人认为其象征着上天,为十分重要的祭祀礼仪用器,即所谓的“苍璧礼天”,稍小的玉璧可作为佩饰。 清 蟠螭纹白玉带扣清 蟠螭纹白玉带扣钩首玉板长6. 1、宽4厘米,扣环玉板长5. 8、宽4厘米。 白玉雕制,两件相扣,一件端头为钩首,另一件端头为扣环。 两件白玉件上均透雕蟠螭一条,两件玉板上纹饰图案成对称图案。 蟠螭口衔灵芝,身盘尾卷,寓意“吉祥长寿”。 原文作者:王晓艳原文来源:《收藏家》2019年2月刊《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明清玉器》(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想了解更多收藏信息,欢迎关注【收藏家】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发布时间:2025-05-09 10:04:04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5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