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明奘法师:四祖寺第五届禅文化夏令营讲座——学心经用心经 开示 问答 内容: 四祖寺第五届禅文化夏令营讲座——学心经用心经奘师:去年夏令营我有没有讲课,我都忘记了。 现在可能讲课也太多了。 今年来到这里,我纯粹身份角色变了,成为一个夏令营的讲师,而不再是一个管理者和参与者,纯粹是一个讲师的身份来的。 所以心里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大家想知道那个感觉不一样在哪里吗? 怎么来形容呢? 很难找到一个词汇来形容那个身份、角色的转变,那个临界点是什么样的。 因为作为一个组织者、策划者、实施者,对于全场的把握,从报名录取到接待到分组分工,到直接的开营乃至到闭营结束后,要全方位的来关注那个。 但是,单纯做一个讲师呢,好像这些事与我无关了,一下子特别的放松。 那种放松,就好比昨天晚上你们问宗光法师:什么叫做“执著”? 什么叫做“放下”? (心里)一直挂着那件事情:哎呀,这个夏令营会不会成功啊? 会不会有问题啊? 会不会中间感冒(的人)太多,干脆就取消啊? ……种种的牵挂。 但是现在,没力气牵挂,只是单纯的坐这里跟大家见面,讲个课,交流一下,所以,那个心态一下子就放松了。 所以,很好的睡觉。 来了之后,我还从来没有睡过这么好的一觉:10点钟我就睡,一下睡到6点钟,前天晚上。 但昨天又忘了,昨天一看书看到凌晨1点,6点就起来了。 所以,这个心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那这次夏令营的主题是:学心经用心经。 中国人都知道《心经》,不管受过教育没有受过教育,不管是读过书,没读过书,为什么? 既不是“色不异空”,也不是“空不异色。 ”孙悟空头疼的时候,唐僧念的什么? 紧箍咒。 紧箍咒的内容是什么? 就是《心经》。 知道了吧? 所以,你看,孙悟空的猴性怎么才能被收服呢? 被《心经》收服的。 想想看,中国老百姓任何人都知道,只不过不知道紧箍咒就是《心经》,《心经》即是紧箍咒。 为什么一个猴性大发的人,一个齐天大圣那样子,好斗风范的人能够被《心经》给收摄隹呢? 收,收敛的收;摄,摄影的摄,收摄住,让他的心能够死心塌地的走在一条西行之路上,他的作用在哪里? 他的力量在哪里? 我们随便念一个咒,随便念哪个咒子,头也不会疼,也不会上天入地的无法止痛。 但是,怎么一念“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他就会头痛呢? 因为《心经》以它最大的认知的智慧改变了我们身上的兽性、猴性和人性。 把我们身上这个兽性、人性转变成什么性? 转变成佛性。 而佛性是什么? 就是慈悲和智慧。 所以,整个的《心经》实际上高度的概括,就这个一件事情。 但是,大家想想看,这件事情,是难还是容易? 难还是容易? 如果是容易,一念就会,他不致于头痛,对吧? 他什么时候被唐僧念咒得……,他会头痛呢? 是他行侠仗义的时候? 还是他为非作歹的时候呢? 想想看,是为非作歹不守规矩的时候才念的。 相反,他真正的打杀那些妖精-危害人间的那些个真的妖精的时候,唐僧有没有念呢? 没。 也就是,他让他做人的这些准则失去的时候,他作为人美好的东西丧失的时候,唐僧才念咒,(让他)来收手。 所以《心经》,实际上用现代最前沿最科学的术语,就是认知模式的彻底改观和改变。 那怎么样下手? 最重要的,不是说听听唐僧怎么念《心经》,解决了孙悟空猴性的问题。 最关键的,这个是给我们用的还是给他们用? 佛法是拿来解决我们每个个体生命的实践。 大家可以记住一些词:佛法是用来干嘛的呢? 用来改造我们生命的实践、实验。 它可以作为信仰的层面出现。 我把它当成具有巨大能量的,巨大加持力的,这样一个宗教的形式出现,宗教的载体和媒体出现。 我对它顶礼膜拜,我把《心经》刻在金子上、刻在银器上、刻在木头上,刻在石头上,乃至印在体上、挂在山顶上、挂在佛塔上……,这是宗教形式的出现;那它也可以从学术的层面出现。 比如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这八个字解释了什么? 物质的质与能的关系,对不对? 物质都含有能量。 但是,这个能量被什么样的方式显现? 凡是能被我们肉眼看得见的、摸得着的物质现象,全叫色。 色不异空。 尽管我们用肉眼凡胎可以看得见摸得着。 但是这个东西,你说它是实有吗? 大家想想看,这个扇子是实有吗? 如果依据“色即是空”,那扇子是不是个色法? 被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占有空间,占有形相,占有体积,能够在相似的一个时间段保持着相对稳定,时间、空间、位移、速度,它都有,是吧? 所以,这叫“色法”。 但是,它怎么是空呢? 明明是个“有”啊,是吧? 我们让它进入空,有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就是解析几何的方法。 想想看,这个扇子是什么构成的? 蒲草,对不对? 那蒲草来自哪里? 长在山地或者水边,是吧? 那它,能够存在一万年还是一、两年呢? 一两年。 在它没有长草之前,被牛吃掉了,还能结出这个吗? 解析的方法。 那这个草,它要有种子,对不对? 种子来自哪里呢? 不可能凭空而来。 或者小鸟带来,或者风吹来,或者是别人割倒,然后再撒过来。 那种子之前呢? 是花。 花之前呢? ……。 所以,解析几何的方法,就永远向前推向前推。 能找到第一把扇子吗? 能找到吗? 能找到第一棵种子吗? 所以,这种解析的、学术的方法,就像西方科学一样,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神灵去解决。 你找不到第一因,只好说“神创造了他”。 这是解析,学术的方法。 那佛法的叫智慧直观法。 当下即是空。 什么叫“当下即是空”? 这是什么作用? 扇风的。 我在这儿画一个佛像,是什么? 佛像。 插在这里呢? 道具。 济公活佛嘛! 是不是道具? 这儿,插进去,魔术。 你能说是扇子吗? 把它揉巴揉巴,你看,然后,灌点水泥,淬点毒,扎过去是什么? 暗器。 再把它卷巴卷巴,来点可乐,加冰的,可不可以? 有没有实体可得? 我们认为的是扇子,是实实在在的有个扇子呢,还是只是暂时被我们认知为扇子? 是暂时的,对不对? 依据佛教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它是暂时的、虚幻的,被我们认可为扇子,但它本性皆空。 无论从它的形相上,从它的作用上,从它的功能上,还是从它的构成成份上,全是空的。 我们把它拆掉了,后面你们的心灵手巧的女孩子,把它编成一个花样,可不可以? 可以。 所以,空的意思,不是什么都没有,是它不固定不恒常不持久不唯一。 不固定,它不永远的固定形状,包括它的颜色,再过十年,或者不用十年,我等一下拿个打火机把它点一下,它成为什么? 成为灰烬,是不是? 所以,不固定不恒常。 你把它千秋万载,让它成为古董,古董的爷爷,古董的祖宗,它还是有消亡的一天。 然后,它不唯一。 唯一的意思,就是它无法作主宰。 它只能被有主宰的我们来使用,它才成为扇子,对不对? 我们把它挂在上面,它能自动扇风吗? 不行。 因此,直观的智慧,当下就是空。 没有恒常的、不变的、独立的主宰性,这就是空的本义。 因此,我们想想看,我们学习也好,工作也好,求生存也好,求发展也好。 我们的痛苦烦恼来自哪里? 昨天有个营员说:他已经最大程度的信任了他的朋友,是吧? 但是他的信任并没有换来同等的信任,所以,痛苦。 那你现在反思,能够信任你朋友的你是不是跟这个扇子一样,当体是空的啊? 如果你当体是空的,那你所信任的朋友、同学是不是也是当下是空的? 他一个时间段,某一件事情上,做出了让我们不信任的事情或抉择? 是不是他终身就如此? 永远是如此? 内心的骨子里就如此,不值得信任呢? 大家想,哦,原来他只是迫于压力,迫于利益,迫于权力,迫于当下的那种环境,让他作出了一个不齿的选择。 他并不是很懂的。 所以,你是不是那个烦恼的力量一下子就淡了? 没有什么,人非圣贤。 我都要犯错误,我都有欺骗我的家人(的时候),那怎么就我的朋友就不能呢? 为什么只能我欺骗别人,就不能别人偶尔地涮我一把呢? 这样一想,空性的智慧起作用了。 你的烦恼立马就停息下来。 原来让你痛苦三十年的事情,现在让你痛苦三个小时就够了。 三个小时之后,该喝酒的喝酒,该打牌的打牌,该上学的上学了,是吧? 那是你们。 当然,你们不用交头接耳的想:是不是和尚还打牌? 别去那样想。 我只是举个例子。 你们因为在学校里边,难免有这样的选择,有这样生活行为方式的独特性,很正常。 所以,佛法是用来实践的,不是用来讨论和研究的。 我们学术的来讨论,就是两个,一个是解析的,一个是直观的。 那我们接下来,还有一个是什么? 操作。 怎么样来操作才最重要? 260字的《心经》,说容易非常容易。 要背下来是最容易的。 但是要融会贯通,理解它消化它是不容易的,能够把它做起来,是更不容易的。 你们年岁小,年岁大的可能知道,文化大革命。 知道文化大革命的,请举手。 被批斗过的,请举手。 有没有? 文化大革命时,被批斗。 所以,老和尚讲,(那时)被斗地主。 所谓“斗地主”,可不是你们在网上玩的扑克牌游戏,那么的好玩! 是真正的(脖子)这里要挂一块牌子,那些个年轻人,有的很坏,在这儿弄个纸牌,名字上打上××,(用)黑毛笔,像这么大热天,弄这宣纸糊个高尖的帽子,高高的,戴上它,低着头,像牛被牵上奴隶市场一样的去接受批斗。 那我们的费老费孝通,当年在工人体育场被批斗,红卫兵批斗他。 抽一皮鞭,交代一下,抽一皮鞭,鞠一下躬,在特殊的斯文扫地的年代,这是个民族性的灾难。 批斗他,他也不恼。 像傅雷,就自杀了,他不堪忍受红卫兵对他的污辱;老舍,也是自杀的,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中。 还有吴晗,当年三家村的……,这些著名的艺术家,好多都自杀了。 那这个费老,下来,一起批斗的周老,好像是周培元,然后说:“你怎么不恼啊? ”你猜,费老说了一句什么话? 他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斗即是空,空即是斗。 ”(鼓掌! )如果我们把那个被整、被批当成实实在在的实体,就像(傅雷……)他们的选择一样,走上了结束生命之路。 这个老人家,他很智慧,他做出来了。 所以,在批斗的时候,低头就低头,认罪就认罪,皮鞭打就打。 他做出来了。 所以,如果我们了解佛法的人,能够把佛法做出来,他会有生命力。 学术,比如说,在没有学术的黑暗时期,有没有它的生存空间? 有没有? 没有吧! 那比如说,宗教在特定的不需要宗教信仰的一些时空环境下,它有没有空间? 它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如果说,它只关乎我们的生命,你一刻也不能离开它。 你走路也得用它,你吃饭也得用它,你说话也得用它,你做事也得用它……。 你想,你不能离开它的这个东西,还能被别人剥夺吗? 用武力用强权,用利益,所谓威逼利诱,都奈何不了你。 这就是佛法的这个层面如何去做? 做才是佛法最持久的力量。 也是他跟学术跟信仰不共的那个层面。 不共,就是他不一样的地方。 大家想不想做? 我要通过我的讲座,先把大家勾起想做的心才行。 想做呢? 那现在咱们就结束,到楼上去坐。 看看你痛,你呲牙裂嘴的时候,你来用。 “痛不异空,空不异痛。 ”本来又痛,然后又热,然后被蚊子咬,“咬不异空,空不异咬。 热不异空,空不异热。 ”去用。 它就有力量了。 《心经》是有这个力量。 你想玄奘法师西行,独身渡过流沙河,走过火焰山,四天四夜走过莫贺延碛这个沙漠,四天没有进食任何东西,只有一点点水,他没有这个力量,怎么能过去? 所以,风沙即是空,空即是风沙。 干渴即是空,空即是干渴;饥饿即是空,空即是饥饿。 过去了! 所以,才能学成归国,奠定在人类的翻译史上、旅行史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样一个盛举。 但是,说起来,这个功能很大功效很高功力很强。 如何操作? 如何操作,才是最重要的? 那我分享给各位的很简单。 也就是,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任何条件下,无论是独处还是和别人相处,无论是顺畅的环境,让你开心的还是让你不开心的地方,特别简单! 当下,也就是正在发生那件事的时候,当下让它成为智慧的工作的地方。 什么叫做智慧工作的地方呢? 也就是当我正在烦恼的时候,我马上把它当成一个实验器:我烦恼了! 看看我的烦恼能不能够停下来? 停下来,它就空了。 对不对? 如果纵容我的烦恼,继续往前推衍推衍推衍,那我就成为一个被痛苦攫取的人,被烦恼抓住的人,被不幸俘虏的人。 现在不一样了! 有烦恼的时候,我马上用《心经》,坐在这里边,先不用别的,我是愤怒的眼睛,愤怒的形象,愤怒的声音,包括血管暴起……,都是很直接的。 先照面镜子看看,啊! 色不异空。 看,它本来应该是空的,我怎么这么暴怒呢? 大家想想看,马上感受一下,先想一个让你特别愤怒的人,在内心里想两秒钟,有没有心跳加快一点? 呼吸急促一点? 然后照镜子,我怎么成为这样子的? 色不异空啊! 当下,那个愤怒的力量就淡了一些。 你还做不到完全转化和消灭它,但是,你起码让它淡下来。 淡下来了,你的智慧的、知觉的力量就升起来更强一些了。 原来让我不开心的,是我把它当成实体。 现在,好了,所有让我不开心的,人、事、物、环境、条件、因、缘、过程,……所有这一切,无不遵从空的法则。 那一堆空气碰合在一起,组合成另一团空气。 又怎么样呢、它奈何不了我。 一下子,那个力量就大了。 体验一下,当场作个实验:这两排男生,把右手就这么举! 往后举! 别像练瑜珈似的,举得特别不舒服! 特别不舒服! 这边女生,这么举! (女生)你们举左手,(男生)你们举右手,然后举到无法再忍受的时候! 我不让你们停下来,你们不能停! 用力的举,这不就是执取嘛? 不让你放下,你就必须得执取。 一开始无所谓,是个游戏! 当你超过三分钟,就成为一种痛苦和折磨的时候,不让你放下! 实际上我们的人生,就经常是这样:你想做什么做不到,你必须去遵从别人的想法去做,对不对? 是不是这个样子? 一下子就感受。 怎么样让他不舒服即是空,空即是不舒服,你体验它。 我得有个前提条件,我没说放下,你是不能放下的。 是吧? 你感受,你酸啊! 胀啊! 麻啊! 失去知觉啊,逐步逐步那些个难过的东西,全出来了! 你怎么来化解它? 你上来,把我暴打一顿? 这个不现实。 是吧? 因为我们生命中过程中,很多并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很多我们就是这样被动的,你只能自我用智慧化解它。 (哎,没让你放下你怎么开始挠脖子? )如何感知这个“空”即是不舒服? 你来接受,慢慢地你不再抗拒它,你来接受、了解、拥抱这个不舒服。 了解它,接受它。 啊呀! 很麻! 很酸! 很胀! 你享受一下,这个酸胀的感受很独特! 享受一下,你从接受变成享受,享受一下,你举单杠、你作俯卧撑,也不一定有这个效果! 被逼无奈下,你作出一个主动的选择,你欢喜的接受! 我就这样做了,怎么着吧? 一下子那个酸劲麻劲胀劲儿,很直接,有吗? (答:有)我的没,因为我放下了。 就是这样! 感受直接不直接? 直接不直接? 《心经》实际上要把它讲透,也容易也不容易。 那么今天,我只是抛砖引玉,跟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心经》的这个三个层面:信仰的层面、宗教的层面,学术的层面,实践的层面。 这三个层面是完全漠不相干的还是有密切的关联的? 是有密切的关联的。 我们入门,既可以从学术的层面入门,也可以从信仰的层面入门,也可以从实践的层面入门。 就像我们逛百货商店一样,《心经》就是一个百货商店。 我们进来,既可以买东西也可以不买。 既可以进来深入的购置必需品,我们也可以纯粹的做一个观光客。 大家难得有机会,花七天时间来了解这样一个重要的经典,应该是很珍惜。 别的先不用管,先把它背下来。 背下来最有用! 当你做噩梦的时候,实在是喊妈也不灵的时候,叫祖宗也不灵的时候,你就来念《心经》,梦中一定有作用。 好! 我的讲座就这么多,接下来,你们有问题来随便问我,好吧? 问:两个问题,(大致意思)。 一个是关于唯识的问题,一个是关于佛教发展的问题。 我看到您“八经五论”活动的小册子,这几部经里面,有讲如来藏性的,有讲南传佛教的,又有讲中观般若、唯识的,您对这有什么看法? 第二个,(大致意思)佛教在印度的消亡,是被掺杂进了印度教的东西,而逐步的被消灭了。 那在中国,现在也不纯正了,而禅宗是直指人心的。 我有个感觉,现在佛教是被基督教给包围了,被其它教来围攻,佛教传统的阵地都丢失了。 那如何去更好的发展,流传到世界各地去? 奘师:这个问题蛮专业的。 刚才你是看了《八经五论》的小册子,才有这个问题的,是吧? 没有什么。 我对于宗派的观点,不是太敏感,也不是太感冒。 因为宗派的教学,打个比方有点像大学里的院系专业。 大学呢? 就像佛法。 释迦牟尼他倡导这个佛法,他发现的实相之法,怎么说呢? 无论你什么样的人,无论你长得高与低、胖与瘦、美与丑、好与坏,无论你生活在什么样的时空环境下,你只要内心不安宁,他就解决你内心不安宁的问题。 你可以没有任何宗派的标志。 佛法就是这样的。 所以,我在千经万论里边,用我狭隘的认知觉得这八经五论,对宗派没有什么太多的影响,只是佛法而已。 无论你什么人,学了这个都可以有一个操作性。 比如说,这八经其中六个就是树立根本的正见,让我们了解心性的本体。 《圆觉经》、《维摩诘经》、《金刚经》、《六祖坛经》、《楞严经》、《楞伽经》,这六个了义经典,让我们能够知道我们心的本体在哪里,它的作用模式是什么,它如何是被污染的,现在从污染的状态下如何正本清源,这六个经讲得很透彻。 那《四念住经》、《大念住经》,它是讲的,让我们“念住念住”,我们的心的本体已经这样子了,找到了,然后,我们的心被污染的这个,也清楚了。 现在要从被污染的状态回到那种清净光明的状态,总要有个下手处。 四念住,大念住,就是让我们心念安住的四个地方,四个方法,叫身受心法。 身,身体;受,感受;心;法,心所认知的叫做法。 这四个东西,是让我们心念安住的。 那《中论·十二门论》、《百论》、《大乘起信论》、《清净道论》、《阿毗达磨论》,这些基本上都是对于这些个,既对于心的本体的认知的辅助认知,也是对于一些具体操作的四念住方法的一些补充和完善。 所以,比较简单,比较实用,又比较科学。 所以,哪个宗派的都有。 但是,如果过早的、狭隘的抓取宗派的一些观点,我个人来讲,不是太敏感。 因此,我也不管什么如来藏性,也不管什么赖耶藏性,因为都是佛法,对不对? 都是佛陀二千多年发展史上的衍伸出的一个花或者一个叶,我只拿来,好用的就够了。 所以哪个好的,都可以拿来用。 暂时我还没有时间来过滤,没有时间来关注到的东西,无关紧要,慢慢来。 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说佛教的发展。 佛教如果以宗教的形式去发展,比如到西方去,那你想在人家传统的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俄罗斯的东正教、伊斯兰教这些传播区域去,你去发展佛教,你想想看,你是被碰得狗血淋头呢还是会一帆风顺呢? 想想看,是被收拾得体无完肤还是到那儿去被歌功颂德呢? 因为,宗教是排他性的,是吧? 佛教是不可能去发展的。 但是,佛法只关注普遍存在的人心的热恼如何止息的问题,这个,它做得到。 你信天主教信基督教信伊斯兰教,都无所谓。 因为信教的人,是具体活生生的人。 而人活着,无非三件事:身体、语言和精神。 身体健康了,他就起码快乐一部分,对不对? 语言能够和谐了,人际关系就和谐了;然后心灵健康了,这个身口意三业清净了。 无论你信什么,身、口、意三业它是真实的具体的。 所以,佛法是解决身口意的问题。 而它倡导的戒定慧,戒是道德的,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任的生活方式;定是对心念的高度的把握和认知;慧是深刻的洞见力和圆融的观察力,各位想想看,每个个体都有身口意三业,那每个个体都可以过道德的生活,过心念把握的生活,过智慧洞见的生活。 看起来,好像弱化了佛教。 表面上是弱化,但实际上是普及。 最后,发现佛法本身高度的智慧性,高度的包容性,高度的外延扩展性,宗教里是没有的。 佛法里有。 所以,我就觉得,什么被基督教包围啊,被其它教来围攻啊,我们佛教传统的阵地都丢失了……,还不是人家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身的问题。 如果一个佛教徒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走到哪里都慈眉善目,走到哪里都能够天下拥从,以你的道德,以你的学识,以你那种慈悲的对待生命的态度去与人相处,不需要普及佛教,佛教自然就普及,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怎么去做的问题。 太多的争论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去做。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去做。 做呢,既要讲究科学,也要讲究艺术。 要有科学的手段,要有艺术的魅力,才更容易吸纳人群。 问:三个问题。 (听不清)有关:一、海外、东南亚华人佛教的发展;二、关于儿童戏剧营的;三、伊斯兰教的苏菲教派;奘师:先回答第二个问题吧! 当然,早就想到。 刚才讲座之前,我们正在老和尚屋里。 去年6月7日在吉隆坡办儿童戏剧营有165名小孩,老和尚说:“明奘,秋天来四祖寺办一次儿童戏剧营。 ”刚才已经确定了时间。 所以,儿童是专门针对因为6岁~12岁特定这个年龄段,那么家长干嘛呢? 因为这个儿童戏剧营是至少要有一名家长必须要跟着。 你像上次165个孩子,我们没有讲任何佛教的一些东西。 但是,分成12个组,把佛陀的一生划成12个戏,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角色,一个演员。 把释迦牟尼的一生,从他出生蓝毗尼花园,到菩提树下降魔,到鹿野苑初转*轮度五比丘,到度三迦叶,到讲法,到涅槃……,孩子们把12部戏全都演下来。 你想,没有普及佛法,但是整个佛陀的一生故事,他们都知道了。 那种宗教感情就出来了。 那些小孩子,我看到,我都欢喜的不得了。 所以,晚上讲课我才出去,白天我就跟孩子在一起玩。 你想,孩子拿个被单做一个袈裟披在身上,结果这儿绑得还不好,都掉了。 但是,没有人说他,都开心得不得了。 所以,这样的一个方式是普及的。 我们把课程西化,从3岁以上,6岁以上,12岁以上,18岁以上,35岁以上,50岁以上,75岁以上,分成这么一个不同的细化。 当然,是个系统的,个人之力很微浅,一定是大家一起来做才好。 所以,我现在正式邀请参与到我们的儿童戏剧禅修营来,参与到我们其他的清静行提倡,参与到由生活禅、夏令营推演的不同的弘法活动中来。 既有年轻人的,也有老年人的;既有少年人的,也有年青人的。 这个,我们已经在作尝试,当然也有一定的压力。 最早,把儿童营引进到国内来,那时我没有自己的道场,没有寺院认可,孩子们要蹦蹦跳跳,全是玩。 是要在大殿里玩的。 那大殿里有佛像,那很多教徒:哇,这不是“造反”? 我去幼儿园,幼儿园不敢,没有幼儿园借给我地方。 最后,没办法,在广州那些课程,全都是租用度假村。 所以,无形中夹杂着很多的成本,又没有人赞助,只好收取费用,大家把费用均摊了,场地解决了。 当时最早,只有9个小孩来参加。 但是一期成功了,根本不用担心第二期。 家长孩子开心得不得了! 他玩得开心! 见到了,都是“什么时候,我要再来! ”所有儿童营里唱的歌啊,没有强迫任何孩子去背,结束后,都背得下来。 因为他要锻炼什么能力呢? 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综合欣赏能力,想像力。 这个东西,他不能把它当扇子。 同样都是一把扇子,每一个孩子上来要把它想像成不同的道具。 有的人,把它当成吃饭的钵;有的人,把它当成骑的魔毯;有的小孩,把它当成哈利波特的魔法棒……,只要有重复是不可以的,拓展了他的想像力。 那将来,我们大概在元旦的时候,老师和义工我都从吉隆坡请来,大概十五、六位,在杭州会办一次大型的儿童戏剧营和生命儿童营,完全是把孩子们丢在大自然中去拓展,当然都是有佛教色彩,但是佛教的内容又不是很多。 让他们先有宗教感情。 因为跟他们在一起的,都是和尚们啊,尼姑师父们啊,我们的这些义工们啊,他自然的对我们就有感情。 所以这种,新型的普及方式,蛮有意思的。 第一个问题,海外、东南亚华人佛教。 因为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这些地方,像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当时还是明朝中国皇帝册封。 所以,基本上是受汉传佛教的影响多。 但是,最近这五十年,南传佛教开始也到那儿去发展。 南传佛教,也就是佛陀时代的佛教有一个特色,就是简单操作。 上来,老师、师父只教给你禅修的技巧、方法。 那你有问题,问老师。 没有问题,就打坐。 单一。 没有什么更多的念经的呀,超度的呀,没有那些所谓的佛事。 他就是打坐,有问题问老师,没有问题,你坐就好了。 所以,最近这二十年普及得特别快。 很多的那些出家人呀,像有一次我到新加坡去,好像是2001年,一个年轻的女信徒,包个大头巾,跟个阿拉伯妇女一样的,我说:“你干嘛了? 怎么这样子? ”眉毛也没有。 她说她去泰国短期出家一个月。 那在泰国的短期出家,只要你出家,修禅定的时候,不但头发剃光,眉毛什么的都剃得光光的,让你对身体没有任何挂碍,完全体验禅修。 这很普及。 在我们中国大陆可能有点难度。 而且,只准许男生剃头,女生害怕你发生问题。 今年三月份我在北京举行一次短期出家,同时,我们也搞了一次托钵,那是1949年建国以来在北京第一次托钵活动。 我们就在村子里边,根本没有信徒。 不像在柏林寺那一次托钵,七十几个人的那个规模仗式。 因为我们刚去发展那个场地,村里边还没有什么信徒。 所以,给的都是北京城内和其他一些地方去的信徒。 拿些东西去托钵,也蛮有意思。 一点一点让大家先了解。 那整个东南亚的佛教,因为像马来西亚的国教是伊斯兰教,因为他对印度教和佛教也是一种包容的态度。 所有的华人不管你信什么,他一并都界入你是佛教;所有的印度族群的人,都打入到印度教。 那马来人,自然是信伊斯兰教。 一出生就填宗教信仰。 然后一上学,你必须选择一个宗教。 没有宗教信仰,在人家看来是有问题的。 就是你没有宗教信仰,是有问题的。 所以,跟我们有所根本的不同。 现在全世界有宗教信仰的人群,占人口比例是82℅,多一点点。 那我们(佛教徒)18℅。 中国人占了多少? 是吧? 占了很大的比例。 所以,有宗教信仰不是什么坏事,但是这个宗教信仰要引导得好。 如果引导得不好,那么它也有灾难性的东西。 至于第三个问题,伊斯兰教的苏菲教派它比较注重冥想,注重灵性,也就是伊斯兰教的神秘派。 他这个,占少数。 那正本溯源,伊斯兰教的产生地、跟天主教、跟基督教、跟犹太教,实际上这四个教基本上是同源同种。 它的整个教义,整个生活方式,基本是一样的。 那么,看看这几个教的成长史、创教史、发展史,尤其是早期刚创立这三、四百年,几乎都是灾难史。 越受到政府的压迫,好像他们就越有力,越有市场。 相反佛教,来到中国两千年了,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耳熟能详的,比如说:口头禅、平常心、宇宙、时间、世界、无常、单位……,这都是佛教的术语。 都已经变成老百姓的一部分,好像我们缺少危机感。 因此,佛教现在被基督教呀、被地下的天主教势力,有点抢占地盘一样的。 既要正视这个问题,也不要太关注。 只要我们做好自己,定好位。 问:佛教里面,我就记得一个字:善。 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善就是美。 ”那佛教说“美“吗? 奘师:“天下好话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天下名山,你说,美不美? 好话,谁都爱听,你说美不美? 那佛教的雕像、佛教的音乐、佛教的美学,你说美不美? 本来在深圳机场买了一本书:《图解佛教之美》。 回来没等翻,结果那天我去上海,在机场一看,这本书很好,又买了一本同样的。 如果讲美,那佛学,和谐的状态是最美的状态。 佛法讲,我们的个体生命,身与心的和谐,也就是精神与肉体的和谐。 个体与大众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最讲究唯美的。 如果讲唯美主义的美学,那佛学一定是当之无愧是最唯美的。 你想,极乐世界,七重罗网,七宝行树,然后水鸟林榭,那个每个罗网上挂着什么珠子,你想是真的还是假的? 绝对唯美。 所以,佛教是讲究美的。 当然美还不够,还要善。 善还不够,要超越善。 你想,没有恶哪来善呢? 当然,超越善才够,发扬美才够。 不能仅仅停留在追求善上。 问:在生活中,当烦恼和痛苦一下子袭来的时候,感觉很难接受,而且时间非常长。 奘师:好像网络上刚热播了一下“朱坚强”的歌,听过吗? 地震汶川灾区,有一个猪活了34天还是36天? 所以,给它起个名叫朱坚强。 这个歌特别热,我还没有听到。 我是听到前几天去灾区的记者,他们去访谈我,跟我讲,结果又发现一个猪,活了六十几天,在灾区废墟里边,真的在活着。 真是了不起! 你说,在那个时候是接受还是忍受? 享受是作不到的。 只能是忍受,接受。 你不接受没有办法。 所以,不管是突如其来的,还是循序渐进而来的,没有空穴来风,所以多向自己的内心寻找答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外在的,我是无辜的,我只是受害者。 千万不要把自己扮演成一个受害者的角色,要主动的,我是这个世间的核心的一部份。 我不是单纯的受害者,这样的认知来调整心态,就会主动和积极。 问:您如何看待在家修行和出家修行? 对我们来说,出家是清静的。 可生活中,总要面对烦恼。 如何来取得一种真正的清净? 奘师:佛陀当年规定,在家信徒,每个月至少要有几天到寺庙里来体验出家的生活。 八关斋戒,就是让你到寺庙里过的。 当然,印度那个地方天热,不像我们要考虑冬天的取暖问题和夏天的问题。 印度所谓的寺庙,就是一大片林子。 出家人一个区域,在家人有一块区域。 出家人除非去讲课,教他们禅修才过去。 平时是不过去的。 过午不食。 他那个热带,人口也少,树上到处都结着果子,摘着也就吃了。 万一托钵乞食不够,摘几个果子也够了。 哪里都能睡觉。 一个月规定至少要有六天。 就是,你再烦恼,这六天要到寺庙来。 现在,这样的寺庙也好,条件也差,然后针对在家信徒的共修课也少。 大家就自己在家修行。 要知道,你在禅修的时候,听着电话禅修,上着网禅修,发着短信禅修,上着网禅修,看着电视、听着MP3禅修,怎么可能安静下来呢? 不可能。 所以,你必须要一个月拿出那么几天,先不要多,先拿三天、四天到寺庙来住。 慢慢慢慢的,你的生活节奏调整过来了,心态也调整过来了。 你可以两个月来三天,然后半年来一天,乃至到一生都不来寺庙也没关系。 你能把佛法的智慧、慈悲运用在生命中间就足够了。 但是,佛法对内在的体验。 要知道,不仅仅停留在止恶扬善上,它也不仅仅停留在禅定修为上,它也不仅仅停留在论议讲说上,它包括了生命、生活,方方面面,所以,你会发现,越深入越微妙,也可能来得(次数)更多,也可能来得更少。 希望每个寺庙都能发挥真正佛教的教化功能,教育化导人群的功能。 不单纯是信徒只是来很盲目很被动的参与一些法会,而是真正要在解决生命的困惑问题。 人到底为什么活着? 生命的价值意义何在? 生命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佛法是有准确的定位和答案的。 并且,对于实现这个答案和目标,也有准确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些方法不是说你一天就会的。 尽管禅宗讲究顿悟,讲究空性,讲究上根利智,但是,他的修为还是放在生活中一点一滴,一件一件,一天一天做起来的。 问:奘师您好! 请问禅与茶的关系,谢谢! 奘师:苏东坡有首偈子:“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溪声,流水和溪声都是广长舌相,是不是禅? 山色,春有春的色,冬有冬的色,秋有秋的色,夏有夏的色。 山色无非清净身。 又一位祖师说:“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也就是说,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无不是禅无不是道无不是法。 既然如此,茶是不是其中的一份子? 禅茶能不一味吗? 禅和星星能不是一味吗? 禅和我们的呼吸、喷嚏、鼻涕,能不是一味吗? 但是你说,禅鼻涕一味,鼻涕禅一味,谁听着怪恶心的,是吧? 禅茶一味,很高雅。 这就是唯美,佛教的唯美。 你说,垃圾能不是禅吗? 所有的垃圾,它本身没有说要作垃圾的,它是因为组合排列不同,曾经是建筑材料,后来因为房子也拆了,然后用了新的材料,新的水泥钢筋来了,原来的破砖烂瓦成为垃圾。 那它成为材料之前的土壤的时候,哪有什么善恶、好坏、美丑啊? 所以,禅跟任何都是一味。 但是中国人,茶作为国艺。 僧人在寺庙时打坐,又要杜绝瞌睡,不好去奢华什么腐败什么,对不对? 又不能喝酒又不能吃肉又不能打牌又不能赌博,喝喝茶,好像这和尚比较相应,写写字比较相应。 所以你看,书道禅道茶道,都自然的成为佛法。 要知道它的演变,但是,也别把它高推圣境,说怎么样神圣,没那么玄乎,就是一杯茶,它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渴,忽略了这个根本目的就完了。 所以,爱瓶子里的水多一点点,爱瓶子少一点点。 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问:奘师:您好! 在《心经》中说,要求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并有一颗悲悯的心,让我们懂得惜福。 我身边有一些朋友是基督教的。 他们宣扬的也是善与爱的内容,我想这两者是否有类似之处? 而且我一直有个疑惑,因为他们基督教排练节目,一直邀请我去帮忙。 如果我向佛,那我还能去帮基督教的忙吗? 奘师:你不妨去做个卧底。 知道卧底什么意思? 就是打入敌人内部。 基督教,也讲善,讲摩西十戒作为善的标准。 佛教也讲究,五戒十善。 但是佛教,他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是针对这五乘根性的人的教化。 那基督教、犹太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是针对天乘的人教化,人天乘。 那缘觉、声闻和菩萨,这三乘就没有。 所以在宗教里边,一神教,都没有后三乘。 多神教,就以印度教和道教,这两个教里边是有缘觉乘和声闻乘,但是菩萨乘和佛乘,就唯佛法所独有,佛教所独有的。 所以,教化对象教化目标不一样。 那作为人、天乘的教化,它的终极目的,行五戒十善,死后或者转生为人,或者上生为天堂。 那依据佛教的判定,天堂总共有二十八层。 其中,有四层,叫四空天,就是唯有心识,心的认识那个识。 那西方叫灵魂,佛教不叫灵魂,叫心识。 然后还有色界天十八层,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还有欲界天,有六层天,欲界天就是跟我们人一样,有婚丧嫁娶,专门是欲望。 色界十八层,完全是禅定天。 你修多少善,也上不去。 修善法,只能在欲界天。 修禅定,冥想,才能到达色界天。 到达无色界这四层天,那是更深层的禅定,才能到达。 因此呢,基督教讲究善,很好,但是很不够。 止恶扬善,同时要超越善恶,这就是声闻与缘觉和菩萨乘才能做到的。 因此,你不妨去参加他们的活动,学习他们一些方法,家庭聚会的方法,吃圣餐的方法,带孩子的方法,拿来在我们佛教用。 你们这些28岁~35岁的,结了婚的,应该都作过爸爸作过妈妈的,你们都有小孩,干嘛不带到庙里来玩呢? 为什么不把他们带过来呢? 放心大胆的带来。 其他有些寺庙还老古董老古板。 不用担心,带到我们师父所在的,他开创的寺庙,柏林寺四祖寺啊老祖寺,老和尚可喜欢了。 那我本身就比较有童心。 看到有孩子,我根本不去讲什么大人的课,不去搞什么政府的接待,整天就和孩子玩。 所以,把你们的小孩带来,然后,让他们在寺庙长大,假期就来玩呗,开学了就回去上学。 这样培养佛法的朴素的这种感情,最直接最直观。 问:“顿悟”与“渐悟”的问题奘师:你有没有很恐怖的经历、人生体验? 自己一个人跑到小木屋,黑灯瞎火的找蜡烛找火柴,有没有这个经历? 去体验一下。 我记得两个月前,我在北京给首都师范大学、北师大的外教作讲座,交流。 一个意大利的小伙子也来问我这个“顿”和“渐”的问题,我想,讲来讲去讲不明白,当场作个游戏! 就把我们在讲课的地方,所有的灯都关掉。 然后派一个翻译,把他的眼睛先给蒙上,走出去。 然后,回到这个房间,黑灯瞎火的让他自己把灯给找着。 因为是在地下室里边,桌椅板凳一大堆,大白天的蒙着眼睛,什么都看不到。 他摸摸摸,找着灯了,亮了,然后,当场把他眼罩揭开。 寻找那个过程是顿的还是渐的? (答:渐的)当手一捅那开关,灯亮的时候,是顿的还是渐的? (答:顿的)马上他就明白了。 意大利那小伙子可开心了! 后来,老组织人到我那边喝茶去。 “顿”的过程离不开“渐”的累积,渐的累积,目的是那一刹那,不可分割。 你认为,只有那个刹那,没有那个累积,错。 问:(大致)佛教对“自杀”的看法。 奘师:佛教是反对“杀生”的。 杀生,包括自杀和杀他,都反对。 但是,在特定的生命抉择面前,也有很多的出家人、佛教徒,选择了自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比如文天祥,他也是个佛教徒。 他完全可以投降,可是他没有,他选择就义。 他是以死换取国人的民族气节。 所以,他的一死,价值很大。 但是作为正常的,因为欠债,因为生病,因为种种不得已,因为忧郁而自杀。 这些是佛教彻底反对的。 因为,我们生命就是一个接力赛,你只有一棒跑一棒,一棒传一棒,才能完成。 因为生命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我们欠缺忍辱,所以,就在事情上让你种种的不顺,学会接受。 你学不会接受,你要自杀,那你下一次还得跑,还得接力。 你把所有生命发生的喜怒哀乐,顺逆成败都当成学习的对象和资料。 没有什么,只是学习。 问:(听不清楚)奘师:我也不记是谁的,但是这故事记得很清楚。 海浪把这些鱼都冲到海滩上,小孩子就往水里捡鱼,不停地捡。 旁边很多成年人说:‘你是捡不完的! 你也救不了那么多鱼! ”小孩子的回答,很单纯! 但是也很具体! 他说:“我能多捡一个就救一个! ”佛教就是这样的态度。 你先不要管全天下的劳苦大众是不是都能成为真正的国际共产主义,也不用说普天下的众生都像地藏菩萨发愿那样,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先看看自己能不能从烦恼中止息下来。 如果我个体运用佛法的智慧,能从烦恼中止息下来了,同时,我明白了,生命的本等性;也就是生命的残缺、困惑、不圆满,生命的苦痛与悲痛是平等的。 人人平等,人人都要面临的。 从我明白的那一天起,我不再制造痛苦给我身边的亲人、家属、邻居、同事、我的民族。 这就是菩萨。 先从自己做起,不要管别人。 不要管别人怎么污浊,不要管别人怎么恶劣,我做好了,我不再成为他人痛苦的原因和条件,这就是菩萨。 所以,他的操作性非常简单。 绝对不是什么大而无当的空谈和议论,就这么简单。 从收摄身、口、意开始,身不做恶事,口不说恶言,意不想很恶的东西,总是清净的善良的祥和的美妙的。 那不就是菩萨国土? 在别人看来,你可能有点傻,略略有点阿Q,没关系! 本来,佛法就叫难信之法。 如果大家都相信了,佛法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个世界也就不会这么多的灾难,人为的灾难,对吧? 全世界人类都奉行最简单的一条戒:不杀生戒! 你还要什么原子弹? 军备竞赛呢? 对不对? 特别简单。 你说,你信吗? 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有人信吗? 我们都认为以武止武,以牙还牙。 但是佛教告诉你们,所有的人都奉行一条戒:不杀生! 就够了。 你也不要说,不杀动物,就是所有的人都不再杀人! 抢劫你抢财不要杀人! 对吧? 你搞这个军事,体育竞赛就完了呗! 部队的战士们都去练花样滑冰,水上舞蹈! 你在这个山头,我在这个山头唱山歌。 特别简单! 佛法是难信之法,但是它特别可行。 放下屠刀! 和平马上就实现,就这么简单! 你们信吗? 信吗? 你看,大家都不信。 但是我相信。 我对佛陀所说的这句话我绝对相信,从来没有动摇过。 不杀生就绝对是和平的根本的因,种子。 只有我们大家不杀生了,和平才真正的到来。 问:禅是目的还是手段? 奘师:禅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因为,禅要解决生命的烦恼问题。 生命的烦恼停下来的状态,叫做禅。 但是禅也是个手段,你怎么进入呢? 对吧? 你不可能说,明白了,你明白了你还得活着。 活着就是手段。 发布时间:2025-06-13 11:38:55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6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