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德生童子有德童女会缘入实相 内容: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智诚法师校对(五十)德生童子有德童女会缘入实相德生童子和有德童女,为幻智归幻善友。 童子表凈智,童女表凈悲。 以悲智相导,故二人同会,会缘之终。 悲智满故,将见慈氏,绍佛位故。 尔时,善财童子渐次南行,至妙意华门城,见德生童子、有德童女,顶礼其足,右绕毕已。 于前合掌。 而作是言。 圣者。 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 云何修菩萨道。 唯愿慈哀,为我宣说。 在这个时候,善财童子,从为法聚落,渐次向南行。 来到妙意华门城,见到德生童子和有德童女,顶礼其足,右绕完毕之后,在二位童子面前合掌,而这样地说:大圣! 我已经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可是我仍然未能知道菩萨怎样学习菩萨行? 怎样修行菩萨道? 唯愿大圣慈悲,哀愍我,愿为我宣说,无任感激。 时童子童女告善财言。 善男子。 我等证得菩萨解脱,名为幻住。 得此解脱故,见一切世界皆幻住,因缘所生故。 这时候,德生童子和有德童女告诉善财童子说:我们证得菩萨解脱三昧,名叫幻住。 (能所境智染凈之法,皆从缘起。 无定性故,如幻而住。 )我们证得这种解脱门的缘故,所以见一切世界,皆是幻住,是虚妄,没有眞实的。 为什么说幻住呢? 因为一切法,皆从因缘而生,从因缘而灭。 所以从缘生,缘生无性,本来没有一个自性,所以说是虚妄。 一切众生皆幻住,业烦恼所起故。 一切世间皆幻住,无明有爱等展转缘生故。 一切法皆幻住,我见等种种幻缘所生故。 一切三世皆幻住,我见等顚倒智所生故。 一切众生生灭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皆幻住,虚妄分别所生故。 一切国土皆幻住,想倒心倒见倒无明所见故。 不但世界是幻住,就是一切众生,都是幻住。 皆是由起惑、造业的烦恼所生起之缘。 一切世间的万事万物,皆是如幻住。 因为无明、有、爱这三种因缘辗转不停而生出来。 一切法皆如幻住。 因为有我和我见等,皆由种种幻缘所生出来。 一切三世皆如幻住,乃由我见等顚倒智所生出来。 一切众生的生灭,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皆如幻住。 因为由虚妄分别所生出来。 一切国土皆如幻住,因为由想顚倒、心顚倒、见顚倒、种种无明所变现出来。 一切声闻辟支佛皆幻住,智断分别所成故。 一切菩萨皆幻住,能自调伏教化众生,诸行愿法之所成故。 一切菩萨众会变化调伏诸所施为皆幻住,愿智幻所成故。 一切声闻和辟支佛,也是如幻住。 因为他们的智慧,能断分别所成就的果位。 一切菩萨,也是如幻住,因为他们能自调伏教化一切众生,诸行愿法之所成就故。 一切菩萨的众会,变化、调伏、诸所施为,皆如幻住,因为愿智幻所成就故。 善男子。 幻境自性,不可思议。 善男子! 幻的境界,本来没有自性,所以不可思议。 (幻法非有,体不实故。 非无,相非无故。 非一,性相异故。 非异,无二体故。 空有相即。 一异两亡。 旣离二边,亦忘中道。 由斯交彻,故能一中现多,多皆即一,重重无碍,为不思议。 )善男子。 我等二人,但能知此幻住解脱。 如诸菩萨摩诃萨,善入无边诸事幻网。 彼功德行。 我等云何能知能说。 善男子! 我们二人只能知道幻住解脱门,如果谈到一切菩萨中的大菩萨,他们善能入无边诸事幻网的境界。 他们的功德行,我们怎样知道? 怎样说得出? 就是勉强说出来,也不会说完全。 时童子童女说自解脱已。 以不思议诸善根力,令善财身柔软光泽。 这时候,德生童子和有德童女说自得解脱之后,以不可思议诸善根的力量,使令善财童子的身体,又柔软又光泽。 而告之言。 善男子。 于此南方,有国名海岸。 有园名大庄严。 其中有一广大楼阁,名毗卢遮那庄严藏。 从菩萨善根果报生。 从菩萨念力愿力自在力神通力生。 从菩萨善巧方便生。 从菩萨福德智慧生。 善男子。 住不思议解脱菩萨,以大悲心,为诸众生现如是境界。 集如是庄严。 童子童女二人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 在妙意华门城的南方,有一个国,名叫海岸国,有个华园,名叫大庄严华园。 在该园中,有一所广大楼阁,名叫毗卢遮那庄严藏园。 乃是从菩萨善根果报所生。 从菩萨念力、愿力、自在力、神通力所生。 从菩萨善巧方便所生。 从菩萨福德、智慧所生。 善男子! 住在不可思议解脱的菩萨,以大悲心,为一切众生示现这样的境界,积集这种的庄严。 弥勒菩萨摩诃萨,安处其中。 为欲摄受本所生处父母眷属,及诸人民,令成熟故。 又欲令彼同受生同修行众生。 于大乘中,得坚固故。 又欲令彼一切众生,随住地随善根皆成就故。 又欲为汝显示菩萨解脱门故。 显示菩萨徧一切处受生自在故。 显示菩萨以种种身,普现一切众生之前,常教化故。 显示菩萨以大悲力,普摄一切世间资财而不厌故。 显示菩萨具修诸行,知一切行离诸相故。 显示菩萨处处受生,了一切生皆无相故。 德生童子和有德童女对善财童子说:弥勒(无能胜)菩萨,他安住在毗卢遮那庄严藏大宝楼阁中。 他想要摄受本所生处的父母和眷属,以及一切人民,为令他们都成熟的缘故。 又想使令与他同受生同修行的众生,在大乘之中,得到坚固不退菩提心的缘故。 又想使令一切众生,随住地和随善根皆能成熟的缘故。 又想为你(善财童子)显示菩萨解脱门的缘故。 又为你显示菩萨徧一切处受生自在的缘故。 又为你显示菩萨种种身,普现一切众生的面前,常常教化众生的缘故。 又为你显示菩萨以大悲力,普摄一切世间资财,没有厌倦的缘故。 又为你显示菩萨具修菩萨诸行,知道一切行离一切相的缘故。 又为你显示菩萨处处受生,了知一切受生皆没有相的缘故,这是弥勒菩萨住在大宝楼阁的原因。 汝诣彼问。 菩萨云何行菩萨行。 云何修菩萨道。 云何学菩萨戒。 云何净菩萨心。 云何发菩萨愿。 云何集菩萨助道具。 云何入菩萨所住地。 云何满菩萨波罗蜜。 云何获菩萨无生忍。 云何具菩萨功德法。 云何事菩萨善知识。 何以故。 你到海岸国大庄严园中,大宝楼阁内,去问弥勒菩萨怎样修菩萨十种法门。 ①怎样行菩萨行? ②怎样修菩萨道? ③怎样学菩萨戒? ④怎样凈菩萨心? ⑤怎样发菩萨愿? ⑥怎样集菩萨助道具? ⑦怎样证菩萨所住地? ⑧怎样满菩萨波罗蜜法? ⑨怎样获菩萨无生忍? ⑩怎样具菩萨功德法? 请示如何事奉菩萨善知识。 这是什么缘故? 善男子。 彼菩萨摩诃萨,通达一切菩萨行。 了知一切众生心。 常现其前,教化调伏。 彼菩萨已满一切波罗蜜。 已住一切菩萨地。 已证一切菩萨忍。 已入一切菩萨位。 已蒙授与具足记。 已游一切菩萨境。 已得一切佛神力。 已蒙一切如来,以一切智甘露法水,而灌其顶。 善男子! 弥勒大菩萨,他通达一切菩萨所修行的行门。 了知一切众生的心念。 常常现在众生的前面,教化众生,调伏众生。 弥勒菩萨已经圆满一切波罗蜜法。 已经住在一切菩萨地。 已经证得一切菩萨无生法忍。 已经证入一切菩萨住。 已经蒙诸佛授与具足记。 已经游过一切菩萨境。 已经得到一切诸佛的神力。 已经蒙一切如来,用一切智慧的甘露法水,而灌其顶。 得法王子之位。 善男子。 彼善知识能润泽汝诸善根。 能增长汝菩提心。 能坚汝志。 能益汝善。 能长汝菩萨根。 能示汝无碍法。 能令汝入普贤地。 能为汝说菩萨愿。 能为汝说普贤行。 能为汝说一切菩萨行愿所成功德。 善男子! 弥勒菩萨能润泽你的一切善根,能增长你的菩提心,能坚固你的志愿,能增益你的善法,能长养你的菩萨根,能显示你的无碍法,能使令你入普贤菩萨之地,能为你说普贤菩萨之愿,能为你说普贤菩萨之行,能为你说一切菩萨的行愿所成就的功德。 善男子。 汝不应修一善,照一法,行一行,发一愿,得一记,住一忍,生究竟想。 不应以限量心,行于六度,住于十地,净佛国土,事善知识。 何以故。 善男子! 你不应该只修一种善行,只明了一种法门,修行一种行门,发一个愿,得一个记号,住一个无生法忍,就这样生究竟想,你不应该用有限量的心,而修六度的法门,住在十地的果位,清凈诸佛国土,事奉一克善知识,这是什么缘故? 善男子。 菩萨摩诃萨应种无量诸善根。 应集无量菩提具。 应修无量菩提因。 应学无量巧回向。 应化无量众生界。 应知无量众生心。 应知无量众生根。 应识无量众生解。 应观无量众生行。 应调伏无量众生。 应断无量烦恼。 应净无量业习。 应灭无量邪见。 应除无量杂染心。 应发无量清净心。 应拔无量苦毒箭。 应涸无量爱欲海。 应破无量无明暗。 应摧无量我慢山。 应断无量生死缚。 应度无量诸有流。 应竭无量受生海。 善男子! 菩萨中的大菩萨,应该种植无量的善根。 应该积集无量的菩提具。 应该修行无量的菩提因。 应该学习无量的巧回向。 应该教化无量众生界。 应该知道无量众生心。 应该知道无量众生根。 应该认识无量众生解。 应该观察无量众生行。 应该调伏无量众生。 应该断除无量烦恼。 应该清凈无量业习。 应该消灭无量邪见。 应该清除无量杂染心。 应该拔出无量苦毒箭。 应该涸干无量爱欲海。 应该打破无量无明暗。 应该摧倒无量我慢山。 应该割断无量生死缚。 应该度过无量三有流。 应该竭尽无量受生海。 应令无量众生出五欲淤泥。 应使无量众生离三界牢狱。 应置无量众生于圣道中。 应消灭无量贪欲行。 应净治无量瞋恚行。 应摧破无量愚痴行。 应超无量魔网。 应离无量魔业。 应净治菩萨无量欲乐。 应增长菩萨无量方便。 应出生菩萨无量增上根。 应明洁菩萨无量决定解。 应趣入菩萨无量平等。 应清净菩萨无量功德。 应修治菩萨无量诸行。 应示现菩萨无量随顺世间行。 菩萨应该使令无量众生,出离五欲(财色名食睡)的淤泥。 应该使令无量众生,出离三界(欲色无色)的牢狱。 应该安置无量众生,在圣道之中。 应该消灭无量贪欲之行为。 应该浄治无量瞋恚之行为。 应该摧破无量愚痴之行为。 应该超出无量魔的网。 应该脱离无量魔的业。 应该浄治菩萨无量的欲乐。 应该增长菩萨无量的方便。 应该出生菩萨无量的增上根。 应该明洁菩萨无量的决定解。 应该趣入菩萨无量的平等。 应该清浄菩萨无量的功德。 应该修治菩萨无量的诸行。 应该示现菩萨无量随顺世间的行门。 应生无量净信力。 应住无量精进力。 应净无量正念力。 应满无量三昧力。 应起无量净慧力。 应坚无量胜解力。 应集无量福德力。 应长无量智慧力。 应发起无量菩萨力。 应圆满无量如来力。 应分别无量法门。 应了知无量法门。 应清净无量法门。 应生无量法光明。 应作无量法照耀。 应照无量品类根。 应知无量烦恼病。 应集无量妙法药。 应疗无量众生疾。 菩萨应该出生无量浄信的力。 应该安住无量精进的力。 应该清浄无量正念的力。 应该圆满无量三昧的力。 应该生起无量浄慧的力。 应该坚固无量胜解的力。 应该积集无量福德的力。 应该长养无量智慧的力。 应该发起无量菩萨的力。 应该圆满无量如来的力。 应该分别无量的法门。 应该了知无量的法门。 应该清浄无量的法门。 应该生起无量的法光明。 应该作为无量的法照耀。 应该明照无量品类的根。 应该知道无量烦恼的病。 应该积集无量妙法的药。 应该治疗无量众生的疾病。 应严办无量甘露供。 应往诣无量佛国土。 应供养无量诸如来。 应入无量菩萨会。 应受无量诸佛教。 应忍无量众生罪。 应灭无量恶道难,应令无量众生生善道。 应以四摄摄无量众生。 菩萨应该严办无量甘露的供品。 应该前往无量诸佛的国土。 应该供养无量诸如来。 应该普人无量菩萨的众会。 应该接受无量诸佛的教化。 应该忍受无量众生的罪业。 应该灭除无量恶道的苦难。 应该使令无量众生,皆生善道。 应该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来摄受无量众生。 应修无量总持门。 应生无量大愿门。 应修无量大慈大愿力。 应勤求无量法,常无休息。 应起无量思惟力。 应起无量神通事。 应净无量智光明。 应往无量众生趣。 应受无量诸有生。 应现无量差别身。 应知无量言辞法。 菩萨应该修持无量总持的法门。 应该生起无量大愿的法门。 应该修行无量大慈大愿的力量。 应该勤求无量的法门,常不休息。 应该生起无量思惟的力量。 应该生起无量神通的变化。 应该清凈无量智慧的光明。 应该前往无量众生的六趣中,教化众生。 应该受生无量诸有中,调伏众生。 应该示现无量差别的身,来教化众生。 应该知道无量言辞的法门,来调伏众生。 应入无量差别心。 应知菩萨大境界。 应住菩萨大宫殿。 应观菩萨甚深妙法。 应知菩萨难知境界。 应行菩萨难行诸行。 应具菩萨尊重威德。 应践菩萨难入正位。 应知菩萨种种诸行。 应现菩萨普徧神力。 应受菩萨平等法云。 应广菩萨无边行网。 应满菩萨无边诸度。 应受菩萨无量记别。 应入菩萨无量忍门。 应治菩萨无量诸地。 应净菩萨无量法门。 应同诸菩萨安住无边劫。 供养无量佛。 严净不可说佛国土。 出生不可说菩萨愿。 菩萨应该入无量的差别心。 应该知道菩萨的大境界。 应该住在菩萨的大宫殿。 应该观察菩萨甚深的妙法轮。 应该了知菩萨难知的境界。 应该修行菩萨难行的行门。 应该具足菩萨尊重的威德。 应该实践菩萨难入的正位。 应该知道菩萨种种的诸行。 应该示现菩萨普徧的神力。 应该摄受菩萨平等的法云。 应该广大菩萨无边的行网。 应该圆满菩萨无边的诸度。 应该摄受菩萨无量的记别号。 应该证入菩萨无量的忍门。 应该浄治菩萨无量的诸地。 应该清浄菩萨无量的法门。 应该和菩萨共同安住无边的劫。 供养无量诸佛。 严浄不可说诸佛的国土。 出生不可说菩萨的愿力。 善男子。 举要言之。 应普修一切菩萨行。 应普化一切众生界。 应普入一切劫。 应普生一切处。 应普知一切世。 应普行一切法。 应普净一切刹。 应普满一切愿。 应普供一切佛。 应普同一切菩萨愿。 应普事一切善知识。 善男子! 举出最重要重要的来说。 应该修行一切菩萨所行的行门。 应该普徧教化一切众生界。 应该普徧进入一切劫。 应该普徧受生一切处。 应该普徧知道一切世界。 应该普徧修行一切法门。 应该普徧清浄一切剎土。 应该圆满一切愿力。 应该普徧供养一切诸佛。 应该普徧同于一切菩萨的愿。 应该普徧承事一切善知识。 善男子。 汝求善知识,不应疲倦。 见善知识,勿生厌足。 请问善知识,勿惮劳苦。 亲近善知识,勿怀退转。 供养善知识,不应休息。 受善知识教,不应倒错。 学善知识行,不应疑惑。 闻善知识演说出离门,不应犹豫。 见善知识随烦恼行,勿生嫌怪。 于善知识所,生深信尊敬心,不应变改。 何以故。 善男子! 你想求见善知识,不应该有疲倦的心。 见到善知识,不应该生厌足的心。 请问善知识,不应该生怕劳苦的心。 亲近善知识,不应该生出退转的心。 供养善知识,不应该有休息的时候。 接受善知识的教化,不应该有倒错的情形。 学习善知识的行门,不应该有怀疑的迷惑。 闻善知识演说出离三界的法门,不应该有犹豫的心。 见善知识随烦恼行,不应该生起嫌怪的心。 在善知识的处所,应该生深信尊敬的心,不应该改变善知识的教化。 这是什么缘故。 善男子。 菩萨因善知识,听闻一切菩萨诸行。 成就一切菩萨功德。 出生一切菩萨大愿。 引发一切菩萨善根。 积集一切菩萨助道。 开发一切菩萨法光明。 显示一切菩萨出离门。 修学一切菩萨清净戒。 安住一切菩萨功德法。 清净一切菩萨广大志。 增长一切菩萨坚固心。 具足一切菩萨陀罗尼辩才门。 得一切菩萨清净藏。 生一切菩萨定光明。 得一切菩萨殊胜愿。 与一切菩萨同一愿。 闻一切菩萨殊胜法。 得一切菩萨秘密处。 至一切菩萨法寳洲。 增一切菩萨善根芽。 长一切菩萨智慧身。 护一切菩萨深密藏。 持一切菩萨福德聚。 净一切菩萨受生道。 受一切菩萨正法云。 入一切菩萨大愿路。 趣一切如来菩提果。 摄取一切菩萨妙行。 开示一切菩萨功德。 往一切方听受妙法。 赞一切菩萨广大威德。 生一切菩萨大慈悲力。 摄一切菩萨胜自在力。 生一切菩萨菩提分。 作一切菩萨利益事。 善男子! 菩萨因为善知识的关系,所以能听闻一切菩萨的诸行。 能成就一切菩萨的功德。 能出生一切菩萨的大愿。 能引发一切菩萨的善根。 能积集一切菩萨的助道。 能开发一切菩萨的法光明。 能显示一切菩萨的出离门。 能修学一切菩萨的清浄戒。 能安住一切菩萨的功德法。 能清浄一切菩萨的广大志。 能增长一切菩萨的坚固心。 能具足一切菩萨的陀罗尼辩才门。 能获得一切菩萨的清浄藏。 能生起一切菩萨的定光明。 能得到一切菩萨的殊胜愿。 能与一切菩萨共同一愿。 能听闻一切菩萨的殊胜法门。 能获得一切菩萨的秘密之处。 能终至一切菩萨的宝洲。 能增长一切菩萨的善根芽。 能长养一切菩萨的智慧身。 能护守一切菩萨的深密藏。 能修持一切菩萨的福德聚。 能清浄一切菩萨受生之道。 能摄受一切菩萨正法之云。 能证入一切菩萨大愿之路。 能趣入一切如来菩提之果。 能摄取一切菩萨的妙行。 能开示一切菩萨的功德。 能往一切方听受妙法。 能赞叹一切菩萨的广大威德。 能出生一切菩萨大慈悲的力量。 能摄取一切菩萨殊胜自在的力量。 能生起一切菩萨的菩提分。 能做出一切菩萨的利益事。 善男子。 菩萨由善知识任持,不堕恶趣。 由善知识摄受,不退大乘。 由善知识护念,不毁犯菩萨戒。 由善知识守护,不随逐恶知识。 由善知识养育,不缺减菩萨法。 由善知识摄取,超越凡夫地。 由善知识教诲,超越二乘地。 由善知识示导,得出离世间。 由善知识长养,能不染世法。 由承事善知识,修一切菩萨行。 由供养善知识,具一切助道法。 由亲近善知识,不为业惑之所摧伏。 由恃怙善知识,势力坚固,不怖诸魔。 由依止善知识,增长一切菩提分法。 何以故。 善男子! 菩萨因为由善知识任持的关系,所以不堕落于恶趣中。 因为由善知识摄受的关系,所以不退转大乘的法门。 因为由善知识护念的关系,所以不毁犯菩萨的浄戒。 因为由善知识守护的关系,所以不随逐恶知识。 因为由善知识养育的关系,所以不缺灭菩萨法。 因为由善知识摄取的关系,所以超越凡夫的地位。 因为由善知识教诲的关系,所以超越二乘的地位。 因为由善知识示导的关系,所以得出离世间的尘网。 因为由善知识长养的关系,所以能不染世间法。 因为承事善知识的关系,所以修习一切菩萨行。 因为供养善知识的关系,所以具足一切助道之法。 因为亲近善知识的关系,所以不为业惑之所摧伏。 因为恃怙善知识的关系,所以势力坚固,不怖畏一切魔军。 因为依止善知识的关系,所以增长一切菩提分法。 这是什么缘故? 善男子。 善知识者。 能净诸障。 能灭诸罪。 能除诸难。 能止诸恶。 能破无明长夜黑暗。 能坏诸见坚固牢狱。 能出生死城。 能舍世俗家。 能截诸魔网。 能拔众苦箭。 能离无智险难处。 能出邪见大旷野。 能度诸有流。 能离诸邪道。 能示菩提路。 能教菩萨法。 能令安住菩萨行。 能令趣向一切智。 能净智慧眼。 能长菩提心。 能生大悲。 能演妙行。 能说波罗蜜。 能滨恶知识。 能令住诸地。 能令获诸忍。 能令修习一切善根。 能令成办一切道具。 能施与一切大功德。 能令到一切种智位。 能令欢喜集功德。 能令踊跃修诸行。 能令趣入甚深义。 能令开示出离门。 能令杜绝诸恶道。 能令以法光照耀。 能令以法雨润泽。 能令消灭一切惑。 能令舍离一切见。 能令增长一切佛智慧。 能令安住一切佛法门。 善男子! 善知识者,能清浄一切的业障。 能消灭一切的罪业。 能除尽一切的障碍。 能停止一切的诸恶。 能摧破一切的无明,长夜的黑暗。 能破坏一切邪见的坚固牢狱。 能出离生死的城。 能舍弃世俗的家。 能截断诸魔的网。 能拔出诸苦的箭。 能离无智慧的险难之处。 能走出邪见的大旷野。 能度过诸有的暴流。 能离开诸邪的道路。 能示现菩萨大道。 能教导菩萨妙法。 能令安住在菩萨行之中。 能令趣向于一切智慧之中。 能清浄智慧之眼。 能增长菩提之心。 能出生大悲之愿。 能演说妙行之法。 能畅说波罗蜜之法门。 能摈弃一切的恶知识。 能令安住一切地的果位。 能令获得一切忍的力量。 能令修习一切的善根。 能令成办一切的道具。 能施与一切的大功德。 能令得到一切种智的地位。 能令欢喜积集一切的功德。 能令踊跃修行一切的法门。 能令趣入甚深的义理。 能令开示出离三界的法门。 能令杜绝一切的恶道。 能令以法光明来照耀世界。 能令以法雨来润泽众生。 能令消灭一切的迷惑。 能令舍离一切的邪见。 能令增长一切诸佛的智慧。 能令住在一切诸佛的法门。 善男子。 善知识者,如慈母,出生佛种故。 如慈父,广大利益故。 如乳母,守护不令作恶故。 如教师,示其菩萨所学故。 如善导,能示波罗蜜道故。 如良医,能治烦恼诸病故。 如雪山,增长一切智药故。 如勇将,殄除一切怖畏故。 如济客,令出生死暴流故。 如船师,令到智慧寳洲故。 善男子。 常当如是正念思惟诸善知识。 善男子! 善知识者,好像慈母一样,因他能出生佛种。 好像慈父,因他有广大利益。 好像乳母一样,能守护不令作恶业。 好像教师一样,能指示菩萨所学的法门。 好像善导一样,能指示波罗蜜的道路。 好像良医一样,能医治烦恼的热病。 好像雪山一样,能增长一切智慧的药草。 好像勇将一样,能殄除一切怖畏的敌人。 好像济客一样,能令众生出离生死的暴流。 好像船师一样,能令众生到达智慧的宝洲。 善男子! 常常应当这样正念思惟一切善知识。 复次。 善男子。 汝承事一切善知识。 应发如大地心,荷负重任无疲倦故。 应发如金刚心,志愿坚固不可坏故。 应发如铁围山心,一切诸苦无能动故。 应发如给侍心,所有教令皆随顺故。 应发如弟子心,所有训诲无违逆故。 应发如童仆心,不厌一切诸作务故。 应发如养母心,受诸勤苦不告劳故。 应发如佣作心,随所受教无违逆故。 应发如除粪人心,离憍慢故。 应发如已熟稼心,能低下故。 应发如良马心,离恶性故。 应发如大车心,能运重故。 应发如调顺象心,恒伏从故。 应发如须弥山心,不倾动故。 应发如良犬心,不害主故。 应发如旃荼罗心,离憍慢故。 应发如犗牛心,无威怒故。 应发如舟船心,往来不倦故。 应发如桥梁心,济渡忘疲故。 应发如孝子心,承顺颜色故。 应发如王子心,遵行教命故。 再者,善男子,你承事一切善知识时,应当发出像大地的精神,因为大地负荷重任永不疲倦。 应发出像金刚的精神,志愿坚定,不可摧毁。 应发出像铁围山的精神,一切诸苦不能动摇。 应发出像侍从的精神,服从主人的一切教令差遣。 应发出像弟子的精神,不违背老师的一切教训。 应发出像童仆的精神,不厌烦一切的操作。 应发出像奉养母亲的精神,受诸多勤苦也不诉说辛劳。 应发出像佣人的精神,随主人的指示,没有违背。 应发出像除粪者的精神,放弃憍慢。 应发出像成熟的稻禾的精神,能低下头来。 应发出像驯服的良马精神,离弃了野性。 应发出像大车的精神,能运载重物。 应发出像已调顺的大象的精神,永远伏身顺从。 应发出像须弥山的精神,不倾倒不动摇。 应发出像良犬的精神,不会伤害主人。 应发出像旃荼罗(穷人)的精神,谦卑不憍慢。 应发出像已去势的犗牛的精神,已没有了凶猛暴怒。 应发出像舟船的精神,来来回回不倦怠。 应发出像桥梁那样度人过河不知疲劳的精神。 应发出像孝子的精神,体会父母的心情,承顺父母的面色,承欢膝下。 (虽然无华衣美食供养父母,可是令父母心生欢喜,即为孝子。 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到那时候,后悔已来不及了。 )应发出像王子的精神,遵守作为国王所需的一切教育和训练。 复次。 善男子。 汝应于自身,生病苦想。 于善知识,生医王想。 于所说法,生良药想。 于所修行,生除病想。 又应于自身,生远行想。 于善知识,生导师想。 于所说法,生正道想。 于所修行,生远达想。 又应于自身,生求度想。 于善知识,生船师想。 于所说法,生舟檝想。 于所修行,生到岸想。 又应于自身,生苗稼想。 于善知识,生龙王想。 于所说法,生时雨想。 于所修行,生成熟想。 又应于自身,生贫穷想。 于善知识,生毗沙门王想。 于所说法,生财寳想。 于所修行,生富饶想。 再者,善男子,你应该这样想:自己好比生病痛苦,善知识就是医生,他所说的法,就好比良药,自己依法修行,就好比除病。 你又应该这样想:自己好比要远行,善知识就像向导,他所说的法,就是正确的路线,我依法去修行,就像依路线到达了目的地。 你又应该这样想:自己好比要渡河,善知识就是船师。 他所说的法就好比是舟是桨,我依法修行,就会渡到对岸。 你又应该这样想:自己好比是禾苗,善知识好比是龙王,他说的法就像及时雨,我依法修行,就像稻谷成熟。 你又应该这样想:自己好像很贫穷,善知识就像毗沙门王,他说的法就好比是财宝,我依法修行,就是得到财富。 又应于自身,生弟子想。 于善知识,生良工想。 于所说法,生技艺想。 于所修行,生了知想。 又应于自身,生恐怖想。 于善知识,生勇健想。 于所说法,生器仗想。 于所修行,生破怨想。 又应于自身,生商人想。 于善知识,生导师想。 于所说法,生珍寳想。 于所修行,生捃舍想。 又应于自身,生儿子想。 于善知识,生父母想。 于所说法,生家业想。 于所修行,生绍继想。 又应于自身,生王子想。 于善知识,生大臣想。 于所说法,生王教想。 于所修行,生冠王冠想,服王服想,系王缯想,坐王殿想。 你又把自己想做学徒,善知识就好比技艺很好的师傅,善知识所说的法,就好比技艺,自己依法修行,就好比学到了技艺。 又好比自己很恐惧,善知识就是勇敢的人,他说的法就好比武器,我依法修行,就好比拿到武器打败敌人。 又把自己想做商人,善知识就是导师,他说的法就是珍宝,我依法修行,就是在拾珍宝一般。 又把自己想做儿子,善知识就是父母,他说的法,就好比家业,我依法修行,就好比继承家产。 又好比自己是个王子,善知识是大臣,他说的法,就好比大臣对王子的教导,我依法修行,就好比戴上王冠,穿上王服,系上王缯,坐上王位一样。 这一段经文所说的道理,是教我们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还未遇到善知识的人,应该到处去找善知识。 已经遇到善知识的人,应该亲近善知识。 听善知识的教诲,不可违逆善知识的教化。 善知识是迷途的指南针,能令你辨别方向,走向菩提大道。 学佛法的人,一定要把自己的自私自利心,消灭殆尽。 不让它作怪,扰乱定心。 应将它变成一个为法忘躯的心。 只要能得到佛法,就是把自己的身心性命来布施,也在所不惜,绝无吝惜。 不过,各位要晓得,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高一丈,魔在头上。」你越要用眞心来修行,越要受考验,只看你认识不认识而已。 若想修道,一定先要把贪心没有。 没有贪心,就不会攀缘。 不攀缘包括不攀金钱,不攀物资,所以一定要没有贪心、瞋心、痴心。 若有贪瞋痴三毒心,就生出很多麻烦。 你们看! 每个人自己不知有什么业障,刚要认眞修行,便发生魔障。 所谓「要学好,寃孽找;要成佛,要受魔。」现在(一九七九年)三步一拜的果廷(恒朝法师),刚刚才上路,知道用功办道,把自己找回来。 可是他母亲生病,住医院开刀。 这一开刀不要紧,却把果廷弄得妄想纷纭。 在三步一拜的时候,拜他的妄想。 这个考验非常的厉害,如果招架不住,便随境界转了。 可是果廷的心在动,身在拜,用坚强的意志来克服妄想。 各位想一想,修道不是一件容易事。 果廷自己觉得对于其他的境界,都有把握,可以忍受得住。 唯独对这个境界(母亲生病)有点受不住。 虽然忍受不了,可是还在三步一拜。 这就是不随着境界转的表现。 修道人要注意! 不可打妄想。 妄想是修道人的绊脚石。 你有什么妄想? 就有什么境界来考验你。 故我常说:「一切是考验,看尔怎么办,觌面若不识,须再从头练。」比如男人放不下太太,女人放不下丈夫。 父亲放不下儿子,母亲放不下女儿。 就在这个地方来考验你,就在这个地方不能修行。 所以境界来了,不容易打破这一关,也不容易通过这一关,所谓「修道如爬百尺竿,下来容易上去难。」各位想一想! 怎么办? 若不向前进,就是向后退。 向前进,容易上升;向后退,容易堕落。 上升善道,下堕恶道。 所以说:「难! 难! 难! 修行二字令人寒,须早起,应晚眠,朝朝夜夜不得闲。」你说难不难? !各位对华严经这段经文,有什么感想? 要仔细的检讨一番,对于经文才有认识。 不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 要细嚼慢咽,品其滋味,才得法益。 不要贪多,只在精密。 贪多嚼不烂,反而受其害。 食古不化,没有用处。 善男子。 汝应发如是心。 作如是意。 近善知识。 何以故。 以如是心近善知识。 令其志愿永得清净。 复次。 善男子。 善知识者,长诸善根。 譬如雪山,长诸药草。 善知识者,是佛法器。 譬如大海,吞纳众流。 善知识者,是功德处。 譬如大海,出生众寳。 善知识者,净菩提心。 譬如猛火,能炼眞金。 善知识者,出过世法。 如须弥山,出于大海。 善知识者,不染世法。 譬如莲华,不着于水。 善知识者,不受诸恶。 譬如大海,不宿死尸。 善知识者,增长白法。 譬如白月,光色圆满。 善知识者,照明法界。 譬如盛日,照四天下。 善知识者,长菩萨身。 譬如父母,养育儿子。 善男子! 你应该发这种的心愿,作这种的意念。 亲近善知识,承事善知识,供养善知识。 什么缘故? 因为用这样的心愿,这样的意念来亲近善知识,令你的志愿,永远得到清浄。 再说一次。 善男子! 善知识者,能长养一切善根。 譬如雪山,能长养一切药草。 善知识者,是成佛的法器。 譬如大海,能容纳一切江河之水流。 善知识者,是有功德之集处。 譬如大海,能出生一切众宝。 善知识者,能清浄菩提心。 譬如猛火,能锻錬眞金。 善知识者,能出生超过世间的法。 好像须弥山,能出于大海。 善知识者,不染世间的法。 譬如莲华,出于泥而不染于泥,出于水而不着于水。 善知识者,不受一切恶。 譬如大海,不存死尸。 善知识者,增长白浄法。 譬如白月(十五的夜月)其光色圆满明洁。 善知识者,能照明法界。 譬如晴天的太阳,能普照四天下。 善知识者,生长菩萨身。 譬如父母,养育儿子一样的情形,虽然劬劳,但无怨言。 善男子。 以要言之。 菩萨摩诃萨,若能随顺善知识教。 得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功德。 净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深心。 长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菩萨根。 净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菩萨力。 断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障。 超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魔境,入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法门。 满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助道。 修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妙行。 发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大愿。 善男子! 以重要的道理而言之:菩萨中的大菩萨,若能随顺善知识的教诲,则能得到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功德。 能清浄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深心。 能增长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菩萨根。 能清凈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那样多的菩萨力。 能断绝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那样多的业障。 能超越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那样多的魔境。 能证入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那样多的法门。 能圆满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那样多的助道。 能修行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那样多的妙行。 能发出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那样多的大愿。 善男子。 我复略说一切菩萨行。 一切菩萨波罗蜜。 一切菩萨地。 一切菩萨忍。 一切菩萨总持门。 一切菩萨三昧门。 一切菩萨神通智。 一切菩萨回向。 一切菩萨愿。 一切菩萨成就佛法。 皆由善知识力。 以善知识而为根本。 依善知识生。 依善知识出。 依善知识长。 依善知识住。 善知识为因缘。 善知识能发起。 善男子! 我又略说一切菩萨所修的行门。 一切菩萨到彼岸的法。 一切菩萨所证的果位。 一切菩萨所证得的无生法忍。 一切菩萨所持的总持法门。 一切菩萨所入的三昧法门。 一切菩萨所有的神通智慧。 一切菩萨的回向。 回小向大,回因向果,回事向理。 一切菩萨所发的愿。 一切菩萨所成就的佛果。 皆是由善知识的力量所成就的。 以善知识为根本,依善知识生起一切善根,依善知识长养一切善根。 依善知识安住一切善根。 善知识为善根的因缘。 善知识能发起一切善根。 时善财童子。 闻善知识如是功德。 能开示无量菩萨妙行。 能成就无量广大佛法。 踊跃欢喜。 顶礼德生及有德足。 绕无数帀。 殷勤瞻仰。 辞退而去。 这时候,善财童子,闻善知识有这样的功德。 能开示无量菩萨的妙行,能成就无量广大的佛法。 乃踊跃起来,欢喜若狂。 顶礼德生童子和有德童女之足,右绕无数帀,殷勤瞻仰,辞退而去,到海岸国,去参访弥勒菩萨。 前边摩耶夫人等十一人明会缘入实相竟。 下边弥勒菩萨一人叙述摄德成因相。 卍卍卍卍卍今天(一九七九年六月九日)讲做人的道理。 所谓「糊胡涂涂生来做人,糊胡涂涂死去做鬼。」来的时候,不知为何而来? 去的时候,不知到何处去? 为什么会这样胡涂? 因为无明在作怪,所以跟着虚妄的境界而转。 人以为发财是好,结果死的时候,一分钱也带不去。 以为做官最好,结果死的时候,官职也没有了。 发财做官如同作梦,虚妄不实,旣然那是虚妄不实,应该早日清醒才对,可是有人对你说:你是在作白日梦哪! 你绝对不相信,还要追逐声声色色、名名利利,不肯休息。 追逐到死的时候,还是不觉悟,多么可怜! 各位想一想这有多苦。 不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道理。 各位! 赶快发大菩提心,把贪心、瞋心、痴心停止吧! 不再让它们兴风作浪。 要晓得三毒害人不浅,能令人顚倒发狂,能令人失去理智,为达到目的,不顾一切做出伤天害理的事。 轻者伤身,重者伤命,不可不愼,不可不戒。 我们为甚么有顚倒? 因为有贪瞋痴的缘故。 若无贪瞋痴的话,一切风平浪静,则没有烦恼。 甚么是好? 甚么是坏? 甚么是富? 甚么是贫? 甚么是贵? 甚么是贱? 要分别清楚,否则,苦恼无边。 我常对你们说:「善人不怨人,怨人是恶人。 贤人不生气,生气是愚人。 富人不占便宜,占便宜是贫人。 贵人不发脾气,发脾气是贱人。」生气和发脾气有所不同。 生气是生于内,发脾气是发于外。 这几句话是做人的方法。 希望各位记在脑海中,作为警惕。 虽然不是金科玉律,可以当做座右铭。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发布时间:2025-06-17 09:41:53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6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