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能弘法师:怎么样把知见转成证量? 内容: 有人问了个问题:请问师父,禅宗说当下即是,即心即佛,那怎么样把知见转成证量呢? 现在人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什么? 就是错把知见当证量。 祖师都有证量,真修实证,是真正的证悟,真正的悟入自心。 我们去听祖师们的公案,或者听佛经、听开示,有时候很多很高的知见,你可能听得明白,但是真面对境界时还是糊涂的,这就是有知见,没有证量。 真正有证量,面对境界就不会糊涂了,这是真正能导向解脱,真正有解脱的气魄。 那怎样把知见转成证量? 关键就是一定要有实修的功夫。 没有实修的功夫,知见再高,也是说食不饱,说吃的说一堆,实际上没有下嘴,还是饿肚子,那是画饼充饥。 实修很重要,也就是要由知起行,由行证知,所以知见和证量之间就是一个行,行就是实修、实践。 比如说当下即是,因为众生本来是佛,众生佛性具足,佛性清净无染,本来解脱。 假如你当下这个觉悟的心现前,那就不需要去哪里找,当下即是,解脱就在当下,当下觉悟不迷,哪还有烦恼? 但问题是你当下有没有觉悟? 清净自性有没有显现? 或者你还是在迷乱、错乱里? 你说当下即是,可是你在随业流转,跟着境界跑,那当下是轮回,当下是生死烦恼,当下一点都不是。 比如有的人去问祖师:什么是佛? 祖师说:说话的就是! 什么是佛? 你在说话,这就是了,离此别无。 假如你悟了,说话确实就是;你不悟,说话就不是。 因为你天天在说话,你天天是佛吗? 不是,天天是众生,你一说话就是贪嗔痴,一说话就是妄想执着,怎么会是佛? 是魔还差不多。 所以说说话就是,你悟了,这个话从哪来的? 话是从心起的;心从哪里起? 心从真心所起。 所以悟了不迷,当下明明了了、清清楚楚,没有执着分别,这不是真心妙用吗? 这是佛在起用,是佛的功德流露,不是佛是什么? 还用另外找佛吗? 所以得功夫到家,当下即是佛就没有错。 即心即佛,有的人听了之后,觉得我知道了,我的心就是佛,我不用学了。 他拿着即心即佛这一句话就跑了,觉得完成了、毕业了,但是碰到境界的时候照样轮回,到时候他就即心不是佛了,就即心是魔了。 一起心就是贪嗔痴,一起心就是妄想执着,一点佛的样子都没有,还是凡夫业障相,或者明白两天,第三天就给忘了。 所以即心即佛,这个佛是觉悟,这个心是真心。 你说即心即佛,那你的真心显现了吗? 当下显现,才当下是佛。 这个真心非关文字、不可思议,是佛的本体,我们的妙心,你做到了就当下是佛,做不到就不是佛。 另外一个,你悟入真心,真正悟了,那你起用都不离佛,念念不住就是佛,就念念解脱,问题是你做到没有? 所以说无所住,你说我知道了,不要执着,不要住着在任何境界上,这就是解脱了。 但是你碰到境界的时候,是有所住还是无所住? 妄念起来你执着吗? 事情面前你执着吗? 头疼脑热执着吗? 称赞、毁谤执着吗? 讥笑、赞叹执着吗? 顺利、不顺利执着吗? 苦、乐面前执着了吗? 执着就是有所住,不执着是无所住。 当下不执着真正做到了吗? 做到了就是修。 修在哪里? 修就在当下,观照当下,觉照现前,能够真正的无住就是修。 为什么要无住? 因为刹那变异,不可执着;因为梦幻泡影,不可执着;因为缘起无自性,不可执着;因为都是真心显现的幻境,不可执着。 你当下的心有没有这样觉照而无住? 不住、无住、不执着才是真正的做到了。 这个知见就转了,转成了修,修到家就证了。 所以知见怎样转成证量? 中间要有修。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注意! 观自在菩萨怎么度一切苦厄?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行,就是观照、觉照当下,功夫到家,就照破了五蕴皆空,功夫不到家,五蕴就照不破。 所以你有没有用功夫实修? 没有实修,知见永远是知见,不可能转成证量,不可能了生死。 我们现在人比较浮躁,容易听了半截就跑。 事实上就是缺乏修,缺乏脚踏实地。 还有的人他不听就瞎修,在那里弄得很累,搞得很起劲,但是修不到点上,白折腾、瞎折腾,这是两种毛病。 一个是空谈戏论,一个是瞎折腾,这是两个极端。 实际上要怎么样? 互补长短,纠正过来空谈的多修,多修的多听,这样的就都对了。 理论结合实践,要知行合一。 前几天我们讲过解行并重,有解还要行,这样才有可能知见转成证量,即心即佛才真的起了大解脱妙用了。 事实上,不仅是智慧需要去行实修,戒律也要实修的,定力更要实修,戒、定、慧三个都是要实修的。 戒律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乃至八关斋戒、十戒、具足戒,你能做吗? 做就是实修。 假如不杀生说了一堆,你照样杀,那和做有关系吗? 说不妄语,还老说瞎话,那和做有关系吗? 所以,知道多少就做多少比较好。 做一点就能受用一点,否则停留在嘴皮子上,停留在想自以为是上,不能证悟受用,也不能了生死。 一下子不能达到,次第慢慢做也行。 慢慢修行,快快到。 就怕你不老实修行,投机取巧,老说一堆也没有用。 所以禅要真正去下手,不要变成口头禅,做很重要。 戒律要实修,每一条都要去做,就叫修了;定呢,不论是念佛还是观呼吸、持咒,都要去用功;慧呢,有了定的功夫,然后起慧观,来观照实相,不执着身心生灭变异,这样就能够转过来,生死就可以了。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空中大道场 发布时间:2025-06-24 14:55:51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7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