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救众生身命 成就诸佛心愿 内容: 观世音经云。 大梵天王。 问陀罗尼相貌。 菩萨答言。 大慈悲心是。 华严合论云。 观世音。 表位西方。 以西方秋杀之地。 于杀处行慈救苦。 即名观世音也。 普贤行愿品曰。 若令众生欢喜。 则一切如来欢喜。 何以故。 诸佛如来。 以大悲心而为体故。 因于众生而起大悲。 因于大悲生菩提心。 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众生至爱者身命。 诸佛至爱者众生。 能救众生身命。 则能成就诸佛心愿。 由此观之。 诸佛菩萨。 千言万语。 无非教人救众生之苦。 邪魔外道。 千言万语。 无非教人食众生之肉。 故知劝人放生。 则啓人慈悲之心。 为永劫长乐之善因。 劝人杀生。 则啓人残忍之心。 为永劫怨愆之本。 一言为祸福之机若此。 可不慎哉。 观世音经: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又称《观音经普门品》、《观音经》、《普门品经》,为《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之别行,内容在宣说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之妙用。 大梵天:位于色界初禅天之第三天。 又称梵天王、梵天、梵王、大梵、梵童子、世主天、娑婆世界主。 谓己为众生之父,乃自然而有,无人能造之,后世一切众生皆其化生,并谓己尽知诸典义理,统领大千世界,以最富贵尊豪自居。 陀罗尼:意译总持、能持,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的念慧力。 华严合论:即《华严合论》,凡一二〇卷,唐代李通玄撰,本书为八十华严之注释书,内容开立十门以说明八十华严经之要义。 普贤行愿品:即是《四十华严》,凡四十卷,唐代般若译。 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又称《贞元经》。 众生:又意译作有情、含识、含情、含灵、群生、群萌、群类。 一般是指迷界的诸有情。 《不增不减经》载:法身为烦恼所缠,往来生死,故称众生。 如来:又作如去,为佛十号之一,即佛的尊称。 乘真如之道,而往于佛果涅槃之义,称为如去。 由真理而来,而乘正觉之义,称为如来。 大悲:悲,是为拔苦。 诸佛菩萨不忍十方众生受苦而欲拔济之,其心称大悲,乃佛菩萨为救渡众生痛苦之悲悯心。 菩提:意译又作觉、智、知、道。 从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的智慧。 等正觉:又称等觉,佛十号之一,即指佛。 为菩萨修行至极位之称。 即是所遍悟的真理,与诸佛所悟菩提内容相等,但实际上比佛略逊一筹。 邪魔:指妨碍菩提道之邪法恶魔。 外道:指真理以外之邪法者。 永劫:无限长的时间。 白话解说:《观世音经》说:大梵天王问陀罗尼是什么样的相貌,观音菩萨答说:具有大悲心就是了。 《华严经合论》说:观世音,所表示的位置是西方,因西方属金是为秋天肃杀之地,在有杀机的地方能行慈悲来救苦难,即是名为观世音。 《普贤行愿品》说:如果能让众生欢喜,那么一切如来就会欢喜。 是什么原因呢? 所有的诸佛如来,都能以大悲心来救助整体众生的原故。 由于众生的原故而生发大悲心,由于起大悲而生菩提心,由于菩提心的生发而成就等正觉的果位。 众生最爱的就是自己的身命,诸佛最爱的就是众生。 能够救度众生的身命,就能够成就圆满诸佛的心愿。 从这个地方来看,诸佛菩萨,千言万语,无不是在教导众人救渡众生,使出离苦海。 邪魔外道,所有的言语,无不是在教导人吃众生的肉而造业。 因而知道劝人行放生的善事,就是在启发人的慈悲心,为种下长久常乐的善因。 如果劝人去行杀生的恶业,则是在启动人类的残忍心,为种下永远遭受怨恨罪愆的根本。 一句话可成为将来造福致祸的关键,就是如此,可不谨慎吗? 发布时间:2025-06-26 09:43:51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7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