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五(六) 内容: 佛告究罗檀头。 彼王于十六处有疑。 而彼大臣以十六事开解王意。 佛言。 时。 大臣于彼新舍。 以十事行示教利喜于王。 云何为十。 大臣言。 王祭祀时。 诸有杀生. 不杀生来集会者。 平等施与。 若有杀生而来者。 亦施与。 彼自当知。 不杀而来者。 亦施与。 为是故施。 如是心施。 若复有偷盗. 邪淫. 两舌. 恶口. 妄言. 绮语. 贪取. 嫉妒. 邪见来在会者。 亦施与。 彼自当知。 若有不盗。 乃至正见来者。 亦施与。 为是故施。 如是心施。 佛告婆罗门。 彼大臣以此十行示教利喜。 又告婆罗门。 时。 彼刹利王于彼新舍生三悔心。 大臣灭之。 云何为三。 王生悔言。 我今大祀。 已为大祀. 当为大祀. 今为大祀。 多损财宝。 起此三心。 而怀悔恨。 大臣语言。 王已为大祀。 已施. 当施. 今施。 于此福祀不宜生悔。 是为王入新舍生三悔心。 大臣灭之。 佛告婆罗门。 尔时。 刹利王水浇头种。 以十五日月满时出彼新舍。 于舍前露地然大火。 手执油瓶注于火上。 唱言。 与。 与。 时。 彼王夫人闻王以十五日月满时出新舍。 于舍前然大火。 手执油瓶注于火上。 唱言。 与。 与。 彼夫人. 婇女多持财宝。 来诣王所。 而白王言。 此诸杂宝。 助王为祀。 婆罗门。 彼王寻告夫人. 婇女言。 止。 止。 汝便为供养已。 我自大有财宝。 足以祭祀。 诸夫人. 婇女自生念言。 我等不宜将此宝物还于宫中。 若王于东方设大祀时。 当用佐助。 婆罗门。 其后王于东方设大祀时。 夫人. 婇女即以此宝物助设大祀。 时。 太子. 皇子闻王十五日月满时出新舍。 于舍前然大火。 手执油瓶注于火上。 唱言。 与。 与。 彼太子. 皇子多持财宝。 来诣王所。 白王言。 以此宝物。 助王大祀。 王言。 止。 止。 汝便为供养已。 我自大有财宝。 足已祭祀。 诸太子. 皇子自生念言。 我等不宜持此宝物还也。 王若于南方设大祀者。 当以佐助。 如是大臣持宝物来。 愿已助王祭祀西方。 将士持宝物来。 愿已助王祭祀北方。 佛告婆罗门。 彼王大祭祀时。 不杀牛. 羊及诸众生。 唯用酥. 乳. 麻油. 蜜. 黑蜜. 石蜜。 以为祭祀。 佛告婆罗门。 彼刹利王为大祀时。 初喜. 中喜。 后亦喜。 此为成办祭祀之法。 佛告婆罗门。 彼刹利王为大祀已。 剃除须发。 服三法衣。 出家为道。 修四无量心。 身坏命终。 生梵天上。 时。 王夫人为大施已。 亦复除发。 服三法衣。 出家修道。 行四梵行。 身坏命终。 生梵天上。 婆罗门大臣教王四方祭祀已。 亦为大施。 然后剃除须发。 服三法衣。 出家修道。 行四梵行。 身坏命终。 生梵天上。 佛告婆罗门。 时。 王为三祭祀法. 十六祀具。 而成大祀。 于汝意云何。 时。 究罗檀头闻佛言已。 默然不对。 时。 五百婆罗门语究罗檀头言。 沙门瞿昙所言微妙。 大师何故默然不答。 究罗檀头答言。 沙门瞿昙所说微妙。 我非不然可。 所以默然者。 自思惟耳。 沙门瞿昙说此事。 不言从他闻。 我默思惟。 沙门瞿昙将无是彼刹利王耶。 或是彼婆罗门大臣耶。 尔时。 世尊告究罗檀头曰。 善哉。 善哉。 汝观如来。 正得其宜。 是时。 刹利王为大祀者。 岂异人乎。 勿造斯观。 即吾身是也。 我于尔时极大施慧。 究罗檀头白佛言。 齐此三祭祀及十六祀具得大果报。 复有胜者耶。 佛言。 有。 问曰。 何者是。 佛言。 于此三祭祀及十六祀具。 若能常供养众僧。 使不断者。 功德胜彼。 又问。 于三祭祀及十六祀具。 若能常供养众僧使不断者。 为此功德最胜。 复有胜者耶。 佛言。 有。 又问。 何者是。 佛言。 若以三祭祀及十六祀具并供养众僧使不断者。 不如为招提僧起僧房堂阁。 此施最胜。 又问。 为三祭祀及十六祀具。 并供养众僧使不断绝。 及为招提僧起僧房堂阁。 为此福最胜。 复有胜者耶。 佛言。 有。 发布时间:2025-07-31 08:37:29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8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