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成刚法师:三皈五戒 内容: 咱们在座的各位,都是在家修行的佛门弟子,善男信女,有的皈依三宝了,有的受五戒了,都是发心学佛,走出苦得乐的道路。 大家皈依三宝了,受五戒了,现在我就把三皈五戒法给大家说说,使大家对三皈五戒都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以便更好的修行。 三皈,三是表示数量。 皈,就是回归的意思。 就像我们出远门,到遥远的地方去,到晚上还得回家。 就是归宿,我们最终的归宿。 皈依,就是皈命依靠之意,皈,是皈命;依,是依靠,举我们身心的全体,要皈命依靠佛,皈命依靠法,皈命依靠僧。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皈命依靠佛、法、僧三宝呢? 因为我们众生在迷,心里迷惑,不明白,不能正确认识宇宙人生,所以无始劫来生生世世,贪著这个世间,内之身心、外之世界,妄想执着这个世间,所以在三界六道这一切事物上起妄心,造恶业,造善业,造不善不恶业。 因为业有一种力量,业力,它牵引我们第八识,就是神识,到人道、天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去受报,被生老病死所逼迫,苦不堪言。 所以无始劫来我们就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就像旋转火轮似的,没有开始,没有终了。 因为我们众生在迷所以不能自返,自己不能觉悟,不能返迷为悟,所以大觉世尊释迦牟尼大慈大悲,乘自己的菩提愿来到世间设立佛教,教化我们在迷的众生,令我们能够返迷为悟,能够按照事情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宇宙人生,认识我们这个身心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今天见佛闻法了,发心皈依三宝,要受五戒,要修行,要走出苦得乐的道路。 皈依,就是皈命依靠的意思。 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我们的重心转移了,把我们的心从贪著、妄想、执着世间的这一切事物上面提携出来,转移到佛、法、僧上面。 这也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人生的转折点。 因为无始劫来,我们贪著世间,随生死流。 现在调转方向,反其道而行之,要出离生死,不仅是今生的一件大事,而且是尽未来际的一件大事,所以我们应当珍重,作稀有想。 我们既然已经皈命依靠三宝了,成为一名名正言顺的佛门弟子,我们再就不能回头想念世间这些声色获利,贪嗔痴,杀生,偷盗,斗乱危害这些事情,这些事情正是我们要减损断除的,我们要随着佛法的净因缘发起我们不可思议的功德。 所以从今以后我们要念佛、念法、念僧。 为什么要念佛、念法、念僧呢? 佛在经里说,皈依三宝功德不可思议。 因为我们是佛门弟子,再不能想念世间的生死之事,应当念佛、念法、念僧。 念佛就是念三世诸佛,心里有佛即是佛在,我们是佛门弟子,三世诸佛是我们的皈命依靠处,是我们的学处,学习之处,也是我们的师范表率,也是我们的导师,导引我们出离生死的苦轮,所以我们不能把三世诸佛忘了,要念念不忘,一心念阿弥陀佛,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念药师琉璃光佛. .. .. .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 佛在经里不说么:一句弥陀超三界。 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使我们超越欲界、色界、无色界。 三界属于生死。 我们就能超越三界而出离生死苦轮,毕竟得安乐。 所以我们要一心念佛。 观无量寿经说:念一句阿弥陀佛,能灭除八十亿劫生死大罪。 能够灭罪增福。 另外,阿弥陀佛在无量寿经里发愿:若有众生念我名号,一心不乱,临命终时我即垂慈接引。 我们就会往生在极乐世界的莲花里化生,将来一生补处,究竟成佛。 你像到了自在家乡了,永远出苦,常受妙乐,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能够摧毁打破一切生死疲劳,使我们究竟成佛。 因为我们是三宝弟子,要念佛,所以我们对三世诸佛都要恭敬、礼拜、赞叹,功德不可思议。 佛和弟子们有一次出去托钵乞食,正碰到一群儿童在路上堆土起塔,其中有一个小孩,一看到大觉世尊来了,没有什么供养的,恭恭敬敬的捧一把土放在佛的钵里。 就因为他发挚诚心供养本师,所以佛就祝愿他,因为供养佛的因缘,他生生世世得做国王,受大福报。 所以我们要对三世诸佛恭敬、礼拜、赞叹,功德不可思议。 不要贪著世间,世间的一切都是生灭、无常、可坏之法,没有哪一种事物是常恒不变的。 哪一种事物也没有常恒不变的实体。 佛说我们的人生就像水泡一样,天上下雨,水泡不停地生灭,可观不可拿,这个水泡没等成立,马上就破灭了,人生就是如此。 所以我们不要贪著世间,要念佛、念法、念僧,发愿一心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即被诸佛之所护念,天魔外道不能危害,直至成佛而后已。 皈依佛,以佛为师。 我们皈依三宝时不发愿了么,尽形寿归依佛,形,即是色身六根;寿,即是浊命,色身浊命。 尽形寿皈依佛,不得皈依其它天魔外道。 我们既然皈命依靠佛了,诚则灵,诚是一心不杂它念,这样才能有感即应,感应诸佛菩萨加被我们,所以我们成为名正言顺的佛门弟子,就再不能皈依天魔鬼神、外道、外仙、气功大师、狐仙、黄仙、蛇仙等等。 因为三世诸佛是进入不生不灭的出世的圣人,大彻大悟,具有大智慧、大神力、大光明,值得我们皈命依靠。 只要皈命依靠三世诸佛,就能使我们自己永远保持在正确的学佛位置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个靠山用世俗的话说是永远靠不倒的。 我们身命可舍,皈命依靠三世诸佛的愿心不可退却。 所以我们皈依佛以佛为师,不许皈依其它天魔外道等,因为它们都是六道生死众生,它们正在生死,都是妄心用事。 天魔、鬼神搅扰修行佛法的人,障碍我们,系缚我们,逼迫我们,往三恶道推我们。 外仙,像狐仙、黄仙、蛇仙等它们都是畜生之类,贪著酒肉供养,谁相信它,它有一种邪通,知道我们的心理,附我们的体,主宰我们的身心,表达它们的意志,让我们顶仙给别人看病,昼夜危害我们。 说种种虚妄之话,现种种虚妄之相,如果不听它的,它对我们种种障碍,系缚,逼迫,最后自己不能主宰,精神失去正常,生活不能自理,陷入病态,危害无穷。 如果我们向它们乞求,我们就不如畜牲了。 佛法是觉悟人心的,净化人心的,佛说的话都是诚实之语,真实可信,圣人设教,所以我们应当认可、爱乐,随顺而不违逆。 如果我们皈依三世诸佛以后,转而向鬼神学,和鬼神打交道,那就举体皆错了,就会走入歧途,招惹灾难,导致苦轮,将来堕三途道。 佛在经里有明文论述,佛乘愿来到世间设教,为了使法界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佛把佛的大门打开,把真实不虚的宇宙人生的谛理指示给我们,这就叫开示。 我们因为大觉世尊的开示而悟入人生的道理。 悟入是众生的事情,我们应当很好地随顺佛法。 佛说的法是圣人设教,真实不虚,广大圆满,只要依之而行,就能使我们究竟成佛而后已。 所以不需要在佛法之外,再建立什么天魔、鬼神、外仙、外道、气功大师之类的,它们都是生死法,都是在作生死业,我们不要相信。 皈依佛,以佛为师,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不能皈依佛以后,转而再去皈依外仙、外道。 这就错了。 也不能学气功,气功都是世间凡夫的妄想发明,附会佛教的名词、道教的名词,把自己的邪知邪见掺杂在里面,成为气功大师的理论。 所谓气功都是筋骨皮肉上的事情,所以都是生灭、无常、可坏之法。 另外有的个别人通过这些事情做为一种生活手段。 皈依法,佛者觉义,我们不要错解佛义。 即心作佛,即心是佛,离心无佛,佛是由我们不生不灭的本觉佛性作得。 是指心觉悟净化说的。 觉悟,就是明白的意思。 我们能够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就能正确对待,就能得出正确结果,所以能超越六道生死。 佛是指心上觉悟净化说的。 我们谁心能觉悟,能净化,谁就能成佛;谁迷闷,谁浊恶染污,谁就作众生。 众生也是指心说的,不是指形相说的。 佛者觉也,众生者迷也,都是指心说的,不是指形相说的,若指形相说,天魔外道也能变现佛的三十二相,来说种种法要,因为它的心是迷惑、浊恶、染污的,我们不能说它是佛。 大家对佛和众生要有一个正确认识。 我们发心学佛,就要使自己的心觉悟起来,然后依法修行净化自己的身心。 佛在经里说:心净则国土净。 随着我们心逐渐觉悟,逐渐清净,国土净就是我们的果报,我们未来的境界就会殊胜起来,一切不从求中得。 佛在经里说,依我的神通眼观看,佛具有大神力,凡是当国王的,都得侍奉五百世佛。 五百世在佛地,修戒修善,得有这个福德因缘,才能当国王。 这是我们佛亲自证得的,如果不在佛地修戒修善五百世,侍过五百世佛,没有这个福德因缘,他想当国王无有是处。 不从求中得,如果他在佛地已经修了五百世戒和善法,他想不当国王,国王也得现前,所以不从求中得。 你像世间有些人,愚痴、暗昧、贫穷、下贱,到处流浪,饥寒交迫,这也不从天降,不从地长,也不是别人给的,循因结果循业发现,由果验因,他过去生生世世悭贪不舍,造诸恶业,所以感招今生愚痴、暗昧、贫穷、下贱、痛苦的苦报。 佛说这个因果律是丝毫不爽的,就像世间说的,造善得善报,造恶得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循环报应,丝毫不爽。 秋天所以能得到瓜,是因为我们春天种瓜了,春天不种秋天绝对没有瓜。 所以一切不从求中得。 说我想当国王,我想富贵,那不可能,你必须得造这个因,很好地修学佛法,断除自己的生死习气,我们自然心净则国土净。 我们心清净了,我们的境界、果报就殊胜起来了,丝毫不从它得。 世间的钱财名利,在迷众生都认为升官发财是乐,其实我们仔细思想起来,正念谛审观察,用佛法之慧眼看世间因缘,高官厚禄不但不是乐,而且升官发财正是苦的体。 今天通过种种手段、种种办法升官了,虚妄境界现前了,所以唆发了我们的贪嗔痴心、妄想,所以高兴一时,贪著,这本身就是生死。 可是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世间都是无常的,明天因缘变化,官又失掉了,反而会遭致更大的忧愁痛苦。 所以佛在经里说叫坏苦,所以升官发财、高官厚禄都不是乐,如果它是乐的话,应该一得永得,再也不会失掉,一乐永乐。 钱财是这样,今天得到十万元钱,给我们身心加重了负担,很怕它失掉,心上产生牵挂和障碍,可是不因为我们牵挂障碍,它就不失掉,因缘变化了它又不是我们自己的了,更加忧愁痛苦。 佛把这个苦就叫坏苦。 世间根本就没有乐。 佛说这个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举体皆苦,根本就没有乐。 因为众生迷,把这个苦强作乐想,时间不长失掉了,还是苦,既然称它是苦海,就没有一滴水是甜的,要有一滴是甜的,那么佛说这个苦海就不成立,就是苦的根和本。 每天无量诸苦向我们身心逼迫来,愿意受也得受,不愿意受也得受,非受不可,有这块罪累就逃脱不了苦的逼迫,苦就是逼迫性。 身心尚且如此,身心之外的一切更不可言说。 所以我们要觉悟起来,要正确认识宇宙人生。 我们内之身心、外之世界就叫正报,正由业力感报此身,苦乐通过他受用。 为什么要发现这个妄身妄心呢? 因为我们生生世世造了很多业,善业,恶业,不善不恶业,循业发现,业有一种力量,受业力的支配,所以发现这一期果报,业力没散果报不能完结。 如果业力散了报完了,我们四大就该坏散了,这一期生命结束了,了不可得。 所以两手空空来,两手空空去,来时也是寸丝不挂,我们想在世间得到钱财、名利,甚至斗乱危害,互相杀伐,流血牺牲,导致天灾人祸,可是最终走的时候,也是两手空空去,这个虚妄的身心留在世间。 祖师说:万般皆不去,唯有业随身。 什么钱财名利、亲戚朋友,什么也带不去,唯有我们造的种种业牵引我们的神识受生死之报。 所以人生如同梦幻一样,不是我们醒来以后了达这个梦是空的,不可得,不计较了,我们正在做梦的时候,妄想执着、贪著梦境的时候,这梦境也不实。 无我我所,当体即空,了无所得。 不是我们觉悟了以后,这宇宙人生才不可得,正在迷执贪著世间,起惑造业之时,也没有实法可得,就像用手抓虚空似的,抓到未来际也抓不到一物,徒劳身心。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为了改变这个世间,种种劳费神思,劳费筋骨,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因为唯有佛说的法,才是出苦得乐的道路,其它的一切事物都是生死法。 所以我们应当一心皈命依靠三世诸佛,就能真实不虚,很好的净化自己,皈命依靠三世诸佛,再什么也不皈命依靠。 这个大家都知道,现在世间有的人相信狐仙、黄仙、外道,因为佛法是解脱法,安心法,其它的这一切都是系缚法,是生死法,所以学了外道外仙以后,因为它本身就是寄系缚、逼迫性、障碍性,所以最后无路可走。 皈依法,法,就是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佛说的经藏、律藏、论藏,佛说的法。 佛在经里说,三世诸佛离开众生色心,无一法可得。 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都是说众生身心之事,因为众生身心有八万四千种烦恼,贪嗔痴心,斗乱危害心,杀、盗、邪淫、妄语、长短是非这些心,共有八万四千种恶习,虚妄心行,酿成无边的生死,佛是对病说药说了八万四千法门,这些妄心都是生死的体。 比如说众生有贪心,贪心是三毒之一,爱它为贪,别人的一切我们都想得到。 另外,自爱为悭,悭,就是我们的一切舍不得施舍给别人。 贪心,是引取无厌之意,能毒害法身,杀害我们的慧命,使我们长劫轮回生死不得出离,所以它是我们的生死大病。 祖师不有个偈子说么:贪多业亦多,贪少业亦少。 万般诸烦恼,除贪一时了。 如果把贪心降伏了,贪心除,一切生死烦恼都没了。 因为贪心是我们的生死大病,能酿成无边的生死,所以佛对这种心病对病说药,说布施度悭贪。 我们要把钱财、物品、佛法甚至生命,众生所需一切给予,就能降伏我们贪心这种生死之病。 众生有嗔恨心,嗔恨心也是三毒之一,能毒害法身,杀害我们的慧命,使我们长劫轮回生死不得出离,所以佛说慈悲度嗔恨。 那么我们要慈悲于一切,我们是发心学佛的,佛以慈悲为体,举佛发心的全体就是慈悲二字,更没有其它。 对于六道众生我们都要慈悲,拔众生苦,给众生乐,使众生究竟出苦得乐,只能利益而不能危害,所以我们广修慈、悲、喜、舍去利益众生,而不危害。 发光明心,发利益心,不要发危害心,这样慈悲度嗔恨,能够发慈悲心,冤亲平等,普皆利益之,这就能把嗔恨心这种生死毒害彻底断除。 佛说慈悲是法药,修慈悲心,专门治嗔恨生死大病的。 我们嗔恨众生,发怒、不满意,由发怒到嗔恨,甚至要骂要打要杀,嗔心一起,首先危害的是自己,马上四大失调,气血失去周运,我们血液就发生毒变,整个身心气质发生变化,气血不畅通,地水火风四大互相凌害,百病丛生,当下陷入病态。 如果别人不接受,我们丝毫危害不了他人。 发光明心、利益心,首先利益的是我们自己;如果发嗔恨心,首先危害的也是自己。 所以佛说种种法药。 愚痴,惑他为痴,自惑为愚。 就是邪知邪见,不信因果报应,不信作恶得恶报,作善得善报,认为不造白不造,所以随便想,随便说,随便造,不但自己邪知邪见不信因果,而且还教别人,以迷导迷,自误误人,这就叫愚痴。 愚痴是三毒之一,是我们心上的生死大病,所以佛对这种病说了法药,说智慧度愚痴。 佛在四弘愿里说:法门无量誓愿学。 让我们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就能降伏我们的生死妄想,开发我们智慧之性,这样就能使我们断除愚痴,深信因果。 所以佛说三藏十二部教典都是对病说药,说了八万四千法门,除了对病说药之外,佛没有另外说法。 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一共是两个内容,一个是把我们心上的生死大病指示给我们,贪心、嗔恨心、愚痴心,杀生、偷盗、斗乱危害之心,就像医生似的,把我们的病告诉我们;然后对病把医治我们心病的法药告诉给我们。 一个是说病,一个是说药,这就是三世诸佛,这就是三藏十二部教典的全部内容。 除了说病说药,佛没有另外说法。 因为我们心上有这种生死大病,所以我们就应当深入经藏,能够通达佛的三藏十二部教典,然后用佛说的法药来医治我们心上的生死大病。 把我们的身口意、想说做纳入佛法的规范。 只要把我们的一念、一言、一行,思想、语言、行为纳入佛法的规范,我们就能去掉非理的部分,断除生死惑业,发起不可思议的佛法功德,我们就能够出苦得乐。 这个出苦不是空间处所的改变,是要在心上出离,苦在心上,佛在《楞严经》里说:就我们现前这一念心,无论是善的、恶的、还是不善不恶的,说我要抢劫,偷盗,杀人放火,去危害人,这就是恶性发心。 由于在这一念心的力量和作用下,说各种浊恶染污之话,危害之话,身体发起种种危害的造作,这就叫恶业。 因为恶业造了,业有一种力量,循业受报,就得受地狱、恶鬼、畜生之报。 那么我们发善心造善业,做种种善事,给自己或他人发起利益,说善话,做善事,这叫善业。 善业也有一种力量,牵引我们到人道,天道,阿修罗道,三善道去受报。 说我们发不恶不善心,不具善恶标志的,既不具善性也不具恶性的,这种平常的发心,就像走路,吃饭,洗衣服,上商店,不会给其他人造成利益,也不会造成危害。 这心生了,口也要说,身也要造,这业已成了,就叫无记业。 不能使人记忆,这业成了,它也有一种力量,也牵引我们到六道去受生。 所以就大乘了义来说,我们现前所使用的这一念心,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中间产生六识,就是我们现在的生灭妄识。 它就是生死的体,无边的生死和痛苦罪业都以它而得建立。 这心生起,就是业相。 不是落在恶业上,就是落在善业上,再就是落在无记业上。 有业就得循业受报,业就是因,有因就得循因结果。 所以我们应当用佛法降伏其心。 皈依法,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都是我们皈命依靠处。 要把我们的身口意、想说做纳入佛法的规范,我们就能去掉浊恶染污的部分,就能发起我们不可思议的佛法功德。 我们要用佛法来指导我们的一念、一言、一行。 就像佛在八正道里说:要提起正念,就是要念佛,念法,念僧。 念佛,就是念三世诸佛,念阿弥陀佛,念本师释迦牟尼佛。 念法,我们心里要转念佛法,转*轮,佛法转入心中,能摧碾我们心上一切贪、嗔、痴等生死惑业,就像车轮走过的地方,一切摧碾。 就像这个地方有贼在侵占,打家劫舍,老百姓不得安居乐业,国家就得发兵讨伐,把贼赶跑了,这个地方才能安居乐业。 我们也是这样,把佛法转入心中,贪嗔痴这个妄想生死烦恼,它自然就被摧碾降伏,最后就断除了,所以我们要念法。 因为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就是我们的皈命依靠处,是我们的学处,我们发心学佛,向谁学呢? 向法学,即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 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为什么叫经呢? 经者,径也、路径、成佛之路也。 如果我们不能深入经藏,按照佛说的法去发起我们正确的想、说、做,就没有成佛的道路可。 我们要皈命依靠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它是我们本师金口宣扬的诚实之语,真实可信,真实不虚的出苦得乐道路,所以我们要心里认可,爱乐随顺,恭行实践。 皈依法,以法为师,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就是我们的师范、表率、学处,也是我们的导师,导引我们出离苦轮,我们发心学佛,不要在佛说三藏十二部教典之外另找理论依据。 一会儿说天魔怎么说的,鬼神又怎么说的,气功大师又怎么说的,狐仙,黄仙又怎么告诉我们的,这都是邪说,都是妄想发明,我们不能皈命依靠,应当皈命依靠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 按照佛说的去实行,这样我们才能够真实不虚,才能使自己直至成佛而后已。 佛乘愿来世间设教,佛把要说的话已经全部说之,因为佛法是解脱法,是安心法。 诸佛菩萨不会一会儿告诉我们这个,一会儿又告诉我们那个,一会儿给我们现这个相,一会又给我们现那个相,说灾说异,使我们数数生心,身心不得安宁。 佛法是平常法,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好事,也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坏事,是超越善恶好坏的。 《楞严经》里说,检验魔的标准是这样。 因为诸佛菩萨所说法是解脱法,是安心法,不会使我们身心躁动不安。 佛说,身安则道隆。 心安则身安,身安则心安,身心安宁、愉悦,我们道业才能兴隆。 我们这个妄心,这个生死的根本,生死的冤贼才能歇下来。 我们越是躁动不安之时,越是妄想执着之时,越是身心病苦之时,这是罪业最深重的时刻,提不起正念。 我们身心愉悦、清净了,精神提高了,智慧增长了,内心欢喜了,我们就能把罪业降到最低的时刻。 佛在《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因为众生有相,就是这一切虚妄之相,就是这一切事物。 这一切事物,包括我们抽象的心念:善的心念、恶的心念、不善不恶的心念。 抽象的就是没有颜色,没有相貌,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妄心行。 另外包括这一切森罗万象,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房屋、桌椅板凳、车水马龙、男女老少、饮食医药,众生都认为这些事情是真实的,所以贪著不舍,妄想执着在这一切事情上,引起我们心上的纷争,好坏、憎爱、取舍,这就是生死之业,也是苦也是生死。 我们了达这一切如同梦幻。 佛在经里说:本无五阴。 这个身心世界本来不有,虚妄显现,像做梦似的,我们不攀缘,不妄想执着,了达本空不可得,不强行主宰,我们就能降伏其心。 若心能歇下来,得到降伏,一切罪业、痛苦、生死无所依据,云消雾散了。 我们现前这一念心,大家听我说话这个心,我跟大家说话这个心,它是生死的体、苦的体、罪恶的体。 这一念心要歇下来,一切罪业、痛苦、生死无所依据,云消雾散。 所以我们发心学佛要不能降伏其心,那也是徒然,得不到佛法的利益。 苦乐在心上,妄心歇了,妄缘空处即菩提。 这个生死妄想歇了,妄灭真露,那么我们不生不灭的本觉佛性才能全部显发。 就像今天似的,太阳的体和光明还在虚空住,丝毫未减,就因有乌云遮挡所以举天黑暗,一旦乌云撤了,太阳的体和光明就会全部显发,普照天下一片光明。 我们也是这样,正因为无明妄想没歇,它在惑乱,整个身心躁动不安,沉重、病苦、障碍、颠倒、系缚,坐卧不安,苦得不得了。 就是因为心没歇,心要歇了,心安则身安,身安则心安。 要想使心能安定下来,我们就不要去攀缘、妄想、执着,内之身心、外之世界这一切事物,甚至斗乱,说这个事情不好,我们就种种分别嗔恨,拒绝危害,这就是生死、罪业、痛苦吗? 祖师说:平常心是道。 什么是平常心? 就是心里无事。 祖师有个偈子说:若无闲事挂心头,即是人间好时节。 心里不要装事,过而不留,就像鸟在空中飞似的,过而不留,迹象不可得。 不要妄想执着抓住不放,我们妄想执着哪一种事物,哪一种事物反过来就逼迫我们,系缚我们,障碍我们,都苦的不得了。 这一念心虽然没有形象,没有相貌,没有颜色,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横在心中,就苦的不得了,整个身心气质发生变化,往坏的方向变化。 所以要看破放下,身心世界如同梦幻,了不可得,就像水中月、镜中像,把水淘干、把明镜打破也拿不出月和物的实体。 都是妄想执着性。 心里不要有事。 心里装事是非多,好事坏事引起心上的纷争,好坏、憎爱、取舍就像贼似的,在这里作乱,我们这个地方能安居乐业吗? 我们的身心就成为战场了。 另外也不能装物,好物坏物,钱财珍宝,装物贪心多,好的贪,不好的嗔恨。 也不能装人,装人是非多。 你一想到仇人哪天哪天还骂我,还危害我,你一想到他,马上就嗔恨,心里就唆发妄情。 嗔恨、烦恼、恐惧,这不就是业嘛,就是苦嘛! 想到他对我如何如何的好,给我办什么好事,跟我怎么亲,贪爱贪著,我尚且不有,那么好坏、憎爱、取舍又依据谁而得建立呢? 都是虚妄建立。 我们心里要无事,行住坐卧、吃饭穿衣,要无事,身心尚且不可得,身心之外这一切更是虚妄不实,如同梦幻,应该把它看得淡薄了,看得幻化。 不是看得幻化,它本来面目就是如此。 佛在《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做梦本来是假的,梦中幻化的泡影更是虚妄不实,何必去强行主宰,去妄想执着呢? 要把它看破放下。 看破,是能够正确认识,觉悟。 放下,是不要受它的牵挂障碍。 《心经》说: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发心学佛,不是让我们得到点什么,也不是让我们失掉点什么,因为我们的本觉佛性本觉妙心,本来是佛,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良莠取舍,是以不足。 我们向世间求,向出世间求,所以生种种妄心,把我们本觉佛性覆盖了,使我们心地阴暗无所明。 现前用这个生灭心它是贼,是生死的根本。 佛在《楞严经》里说两种根本,所以它要不歇下来总是徒然。 种种攀缘,种种妄想执着,那也没用。 这个心一起动,就像元帅似的,坐在虎帐里,他一启动,四营兵马都启动,整个战事就起来了。 我们心一启动,整个地水火风,就是四大,就失去平衡,地水火风互相凌害,就象战事起了,整个身心就陷入病态,那么身心不能愉悦了,就要嗔恨烦恼,因为身心痛苦了,就不能慈悲喜舍,就要烦恼,就要危害,就把我们拖进到无边的生死。 所以必须达到心上的平衡,就是正确认识这个宇宙人生不可得,无我、我所,这个身心也没有我,众生都约身计我,其实这个身心也没有我。 这一切也不是我所有,都是妄心计度,应当这样认识。 就是我们要把佛法转入我们心中,摧碾我们心上的贪、嗔、痴等惑业,要开发自己的智慧之性,才能灭除愚痴暗昧之性。 不要用自己的生死感情去认识这一切,要用佛法来认识,我们自然在一切事物上得解脱,不会被这一切事物系缚、障碍、逼迫,这样才能出苦得乐。 我们还要去妄想执着它,还要去贪著它,还想得解脱,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就像我们还想不湿鞋,还偏往泥坑里走,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应当皈命依靠法,随顺佛法,我们必须提起正念,按八正道念佛,念法,念僧,念布施,念持戒,念忍辱,念精进,念禅定,念智慧,念修戒定慧三无漏学。 心里要念,怎样把戒持好,怎样广行布施,怎样精进念佛修行,怎样修诸禅定,念慈悲喜舍,怎样利益众生,念阿弥陀佛,念观世间菩萨,就是我们每发一念,必须提起正念,按八正道正思维。 凡有所说,都要说佛法的话,说利益的话,不说危害的话,要发光明心、利益心,不发危害心。 说话呢,要说正语,说佛法的话,说觉悟人心的话,说净化人心的话,说利益众生的话。 我们色身凡有所造作,都应当发起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要正行,发起正当的行为造作。 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心不贪,不嗔恨,不愚痴,这样的话,就能规范净化自己。 就得皈命依靠法,以法为师,三藏十二部教典是我们的师范、表率、学处,皈命依靠处,所以尽形寿皈依法,再不许皈依外道典籍,像天魔、鬼神、外道、外仙、气功、狐仙、黄仙说的种种法,我们都不要作为我们修学佛法的依据,这是皈依法的意思。 皈依僧就是皈依十方僧众,包括圣僧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和凡夫僧。 因为佛法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赖僧传。 僧能够续佛慧命,使法灯不灭,作人天眼目。 我们佛法所以能延续三千年之久,经久不衰,就是因为佛法赖僧传。 在家居士这一代信佛,下一代不信了,佛法就断了。 因为僧能够出离居家五欲,世俗尘累,举身心全体承担如来家业,住持佛法,普度众生,堪作众生福田。 所以僧也是我们法界众生的皈命依靠处。 佛宝、法宝、僧宝这三者是次第相应,缺一不可的。 法,是佛金口宣扬的真实道理,只因为有了佛法,佛教才能在世间得以建立,大家才能使无量的众生接受佛法的教化,走出苦得乐的道路。 但是佛、法、僧三宝所以能住持在世间,因为佛入涅槃了,法是佛说的教典,由谁来住持呢? 由僧来住持,传宗接代,续佛慧命,使法灯不灭,作人天眼目,全赖僧之力也。 僧宝,宝是救济意。 我们皈依三宝能使我们息灭无边的生死苦轮,使我们得出世大富贵,再也不受生死的困乏,生死对于法界众生来说,是一种最困惑人、最贫困人的一件生死大事。 佛来世间设教就是为这一大事因缘,使我们出离生死究竟成佛。 怎么成佛呢? 心上得觉悟,得净化,即心是佛,即心作佛,离心无佛。 我们要皈命依靠僧,那么十方僧众,不管是圣僧,凡夫僧都是我们皈命依靠处,是我们学习之处,也是我们的师范、表率和导师,导引我们出离苦轮的,所以我们要恭敬、礼拜、赞叹,不能轻慢。 那功德不可思议。 皈依僧以僧为师,尽形寿皈依僧,再不许皈依其它天魔外道,外道徒众,像天魔、鬼神、气功,外仙、狐仙、黄仙徒众,我们再也不能皈命依靠,我们只能皈命依靠佛,皈命依靠法,皈命依靠僧。 因为我们是佛、法、僧三宝弟子,佛、法、僧三宝是我们的福田,我们皈命依靠功德不可思议。 大家要明白皈依三宝的意义和道理。 皈依三宝功德不可思议。 佛在经里都有明文论述,大家可以发明。 所以人身难得,佛法难遇,佛说失掉人身的像大地土那么多,能够继续人身的,像手指甲土这么多,相差悬殊,为什么呢? 五戒是人天的浮囊,就像我们在苦海似的,如果不能很好的地守住五戒,都得沉堕到地狱、饿鬼、畜生三途道,都得失掉人身。 能够守五戒才能继续人身。 我们生活在世间看一看,邻里、亲戚、朋友,有几个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 即使是不杀人,鸡鸭鹅狗,飞禽蠕动之类,鱼鳖虾蟹之类,几乎每天都要杀害,苍蝇蚊子之类都包括。 有几个不偷盗的? 不偷盗个人的,也要偷盗工厂、机关、单位的,有便宜就占,非理而取。 邪淫妄语。 所以能保持住人身很难。 佛法难遇,世间不是总有佛法的,众生机缘成熟了,感佛来应,来设教,世间有时没有佛法就是空劫。 因为众生罪业深重,不堪于接受佛法,佛来设教,他来诽谤、毁灭,反而有罪,所以佛就不来设教,所以我们应当珍惜爱护,作稀有想,很好的爱乐随顺。 上面是我跟大家讲的三皈的意思,大致想到哪说到哪,随便给大家说说,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僧,为什么要皈依三宝,三皈是什么意思。 因为我们作为一个佛门弟子,都得皈依三宝,要知道这个因缘。 另外,在家居士是三皈五戒法,接受了三皈法以后,发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了,就是名正言顺地走入佛门,成为一名正式的佛门弟子。 再不能把自己混同一个普通的世俗人,就应当很好的规范、净化自己。 在家居士皈依三宝了,就意味着必须守五戒。 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这五种恶性造作,是法界六道众生最粗重的身心过恶,就是这五种恶性造作无始劫来生生世世把我们引入歧途,招惹灾难,导致苦轮。 所以我们今天皈依三宝了,其真实意义,就是要守这五戒:第一不杀生,第二不偷盗,第三不邪淫,第四不妄语,第五不饮酒。 从我们身、口、意上彻底把这五种恶性造作,这五种最粗重的身心过恶,这五个生死冤贼彻底把它清除。 杀生就会断送众生的命根,使众生流血牺牲受极大苦。 佛在经里说:杀生者命短。 我们生活在世间,看到六道众生,生命短促,有的没生下来就死去了,有的人生下几天就死去了,有的人活几年,有的人不能享尽天年,夭折了,为什么短命呢? 从果上看,已经结果了。 这个苦果,不从天降,不从地长,也不是别人给的,自造业还自受。 佛说杀生者命短,这是我们本师亲自证得的真实道理,亲闻亲见,世间众生为什么生命短促,也是循因结果,循业发现,因为它就是这个因,所以果就表现这种形式。 因为我们无明妄想未断,未得神通,不知道过去是怎么回事,但由果验因,它一定是过去横杀无辜,危害无穷,不爱惜众生生命,所以他感招今生的生命短促。 所以我们要想福寿绵长,我们就不能横杀无辜,要爱惜众生生命。 不但不杀人,不杀鸡鸭鹅狗,飞禽蠕动之类,鱼鳖虾蟹之类,牛马猪羊之类,苍蝇蚊子也不杀。 苍蝇蚊子为什么要堕落在这种痛苦的境界呢? 有这种丑陋的相貌呢? 就是因为它做人的时候,生生世世,一切都想得到,横杀无辜,危害无穷,最后它全部失掉,堕落在畜生道。 虽然堕落在畜生道,但它的佛性不减,只是妄心太重了,由这种妄心,发现这种苦的果报。 可是一旦它罪业消了,它也受业力支配,业报完了,业没有力量了,那么它的果也就完结了,它还可以返到人道,见佛闻法以后,还可以觉悟,它还可以成佛,所以我们不要去杀害它。 佛在经里不说么,视法界众生亦如家人。 都是亲人,都是诸佛菩萨,只能利益,不能危害。 杀有杀的罪,佛在经里说,杀了畜生的命,吃了畜生的肉,穿了畜生的皮,和畜生结下因缘,增加畜生的气氛。 我们认为把畜生杀了拉倒了,其实没拉倒,它的冤魂时刻在纠缠我们,往地狱、饿鬼、畜生道推我们,我们不会有好的事情,灾难无穷。 让我们嗔恨、烦恼,去起惑造业,受种种苦报。 人者,仁也,仁义。 吃畜生的肉,穿畜生的皮,就改变了我们的身心气质,就增加了畜生的气氛,和畜生结下因缘了,欠它的债了,所以超越不了畜生的限制。 佛在经里说么,人死为羊,羊死为人,如是多劫,无有了期,互相杀啖,互相杀,互相吃。 那些鸡鸭鹅狗,牛马猪羊,它们也不是上帝造的给人吃的,不是,不像外教说的。 循业发现,循因结果! 如果我们去杀害,去吃,将来我们也得做羊,做畜生,被人杀害,被人吃掉,就失掉人身了。 所以我们切莫杀生。 万恶杀为首。 都想保存自己的生命,能够活尽天年,享受天年,畜生也是这样。 你看畜生吧,经里说,它的心常在恐怖之中,恐怕别人危害它,伤害它,为什么呢? 它生生世世就逼迫众生,使众生无量恐惧,它想杀害、危害众生,所以它感招今生之报,你在它身边一走,它赶快飞走了,跑走了,恐怕我们危害它,它本身就是痛苦的。 现在我们觉悟了,不和它结下生死业缘了,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要不杀生。 不偷盗,不与而取为盗。 偷盗使人贫穷下贱,愚痴暗昧,受这个报。 你看有的人一生到世间就无依无靠,没法生存。 所以别人没给我们,我们就非理而取据为己有,这就叫盗。 一草一木也不能拿人家的,占人家的便宜,不管是个人的还是公家的,偷盗性质是一样的。 我们偷人家的,就欠人家的债,将来是要偿还的,有因就有果,立杆就有影。 因虽小但将来受报非常重。 就像世间人似的,五分钟就抢劫偷盗了,受到法律制裁,得判牢狱五年,不但自己痛苦,家庭、亲戚、朋友也跟着痛苦,你说这不适得其反嘛,为什么这样呢? 就是愚痴暗昧,不能随顺佛法,不能觉悟自己,净化自己,所以我们切莫偷盗。 佛在经里说,有一次佛跟弟子到外地去,路上碰到一块黄金,四四方方,明明晃晃的,这么一块大黄金,阿难就跟佛说了,咱们把黄金捡回去吧,佛就告诉他,这不是黄金,是毒蛇。 阿难虽不理解,但因为大觉世尊说了,所以阿难就没捡。 佛就领着弟子走过去了。 紧接着走过来父子二人,这么一块黄金,得到它,可以赶走贫困,得大富贵,生活幸福,所以高高兴兴把它捡回去了。 这时国王贴下檄文,因为国王的府库被盗,金银财宝被盗了,所以捉拿强盗。 就有人告发父子二人,说他们父子二人得到一块黄金,不知哪来的。 就把他们父子二人抓去了,一一治罪,他父亲就对他儿子说,唉呀,不怪大觉世尊说这块黄金是毒蛇,真是毒蛇。 但悔之晚矣。 所以我们切莫偷盗,因上有了,我们自然得大富贵,自然生活安乐,一切具足。 因上没有,通过偷盗也不能解决,反而遭罪愆,遭痛苦,不但今生而且三世罪,未来的大苦报。 不邪淫,就是一夫一妻制,不干犯他人男女,不喜新厌旧,要讲究道德、人伦、法律,不但做个好公民,而且要做一个好信徒。 不妄语,就是不说谎骗人。 说谎骗人严重了也堕落地狱、饿鬼、畜生报。 这也是危害众生的罪业行为,本身就是痛苦,就是生死,就是罪业。 不饮酒,酒能迷乱人心,酒本身是一种物质,它没有善恶罪福,但是饮了酒以后,就能失去理智,使我们随便想,随便说,随便造,我们看世间有喝酒的人,吃了酒肉以后昏沉大睡,乱说乱闹,起惑造业,甚至违犯社会法律。 不要喝酒。 从今以后对于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这五种过恶,要心不想,口不说,身不造,我们才能清净本然,彻底断除这五种恶性造作的气氛,心地光明了,自然我们吉祥如意,消灾免难,诸佛护念。 佛在经里说,能够很好的守住一戒,就有五位诸天善神昼夜守护。 要把五戒守好了,就有二十五位善神昼夜守护。 天魔、外道、鬼神、外仙都不能加害,我们内心就欢喜,精神提高,智慧增长,就能够灭罪增福,出苦得乐。 恶的气氛不除,想要出苦得乐不可能。 这种恶性的想、说、做,本身就是罪业,就是痛苦,就是生死的体,所以我们真正的皈命依靠处,就是要断除身、口、意的过恶。 如果我们虽然皈依三宝了,受五戒了,不能断除身、口、意的过恶,也是有名无实,不得实际利益。 我们不去用佛法净化我们的身、口、意,反而向鬼神、外道、外仙求福求利益,那就是痴心妄想,不但没开发我们智慧之性,反而增加了愚痴暗昧之性。 那还不如我们平常好好种地,做一个好农民;好好做工,做一个工人;好好经商,做一个商人,安安宁宁的度过这几十年。 我们学佛要学到实处。 另外,和三皈五戒法相应的善法也和大家说说:佛说杀生者命短。 我们不杀生知道了,一定不杀生,苍蝇蚊子也不杀。 我们不去危害一切众生,绝对没有任何人来危害我们。 这是一个哲理,不是什么迷信。 诸佛之所护念,所以和五戒相应的善法,就是我们在家弟子不要贪食酒肉,最好长斋素食。 佛还说啖肉者多病。 就是一个口字加一个炎字,即是吃义。 贪吃众生肉的人多长恶病。 为什么呢? 我们想贪食众生肉,这种发心就是危害的发心、恶性的发心、黑暗的发心,这个发心就浊恶染污,就是发病的根本,不会吉祥如意、身心健康。 另外鸡鱼肉蛋都是众生的身分,使众生受到宰杀,流血牺牲,受极大苦,满足我们个人的贪欲,来滋养我们的色身。 血肉都是菌组成的,这个畜生血肉气氛和人不一样,血肉都是菌,吃进我们体内,在体内发作,多长恶病,不治之症,长高血压,长瘤,昏头胀脑,你看有的人吃完酒肉之后昏头大睡,失去理智,不能提起正念,什么也不能做,障碍禅定,遭诸魔障,天魔外道来亲近。 这种饮食气味浊恶,吃了以后念经念咒不恭敬,没有感应。 所以佛门弟子不要贪食众生肉,要慈悲,长斋素食,对修行出苦得乐有利。 佛在菩萨戒经里不说么:不得食众生肉,食众生肉断大慈悲种性。 三世诸佛所不欲见。 我们皈依三宝了,受五戒了,还去吃众生的血肉,那又慈心何在? 咱们讲佛法,就得说到实处,不能说虚妄话,说虚妄话就有罪了。 至于能否做到,是个人的事情。 认识问题,绝对不能轻视。 佛说的事情,本来面目,真实不虚,杀生罪业严重。 吃虽然没有杀严重,但是不吃决定不杀。 都不吃肉还杀生干什么? 这里就有我们随喜功德,有我们的恶性造作在里面。 所以佛说吃不会白吃的,是要偿还的。 亲朋好友来了,严格说,三皈五戒,不能买,也不能做,种种刀切、刀砍、煎炒烹炸,心想、口说、身造,这不是恶性造作吗? 我们面子过不去,都是亲人,可是你照顾了面子一时过得去,都是生死妄情,将来受报之时,自造业还自受,父母兄弟姐妹虽然至亲,但是到生死受报的时候,各不相代,谁也不来代替。 所以我们到肉案子,花钱买,你心里想啊,它也是众生,被宰杀了,都是血肉模糊,你让他砍这块,剁那块,那不也是恶性造作么? 不买不做,指导别人,传授方法,告诉人家怎么做,煎炒烹炸,你口也说了,身也造了,心也想了,这不还是恶性造作么? 立杆就有影。 所以杀有杀的罪;不杀,吃有吃的罪;不吃,买有买的罪;不买,做有做的罪;不做,参与还有参与的罪,就看我们认识到什么程度,要规范净化到什么程度,想出苦得乐到什么程度。 彻底断,彻底除,不要掺杂。 就像这个桶似的,过去装毒药了,毒害有危害性,我们要把毒药扔掉,让它装甘露,得彻底洗刷,一点毒药也不能留,如果有一点毒药刷洗不干净,装进甘露,也变成毒药了。 就像一锅菜,做得很好,沾染上一点粪,整个菜就不能吃了。 所以佛说的三皈五戒的世间善也是纯净化的,彻底断除杀、盗、淫、妄、酒这五种恶,寸丝不留。 不要掺杂,掺杂总是病,就像这块玉似的,所以是无价之宝,因为它没有瑕疵,不掺杂顽石是纯玉;这块黄金所以是纯金、精金,特别贵重,是因为它不掺杂矿的成分。 我们修行也是这样,我们是三皈五戒居士,在家修行之士,就要按照三皈五戒的要求,很好地认可、爱乐、随顺而不违逆,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在家弟子。 如果不能这样,就不能真实不虚,想出苦得乐,没有道路。 佛法就是用佛说的法来觉悟我们的心,净化我们的心,这就是佛法。 除此以外都不是佛法。 所以供养狐仙、黄仙、鬼神,过去供养了,因为过去迷闷不认识,现在就不要供养它了,跟它说:我皈依三宝受五戒了,是佛门弟子了,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了,其它什么都不信了,我也不信狐仙,不信黄仙,不信蛇仙,但是我不嗔恨,我慈悲你,你也要改恶从善,别贪著酒肉供养,别附人的体危害人。 给它讲清道理,也要让它发心求生极乐世界,好好念阿弥陀佛。 然后把它的牌位一升,再也别想它了,因为你一想它,心里有它,它有邪通,知道你的心理,它就乘虚而入,主宰我们的身心,就受它的危害。 你想要把它动员走,它还不走呢,那不就糟了吗? 我们的身心被它占据了,自己不能主宰了,怎么能修学佛法呢? 有害而无益也。 我们是佛门弟子,必须走佛指引的光明道路,不能向鬼神学,向外仙、外道学,有的人受三皈五戒以后,不很好常念三宝功德,好好守五戒修行,专门去找鬼神办事,招了很多麻烦惑乱。 我们是觉悟的人,佛者觉义,佛是我们的学处,除了向佛学,谁也不向谁学,应该有这样的观念。 另外,我们在家庭、社会、邻里、同志、朋友之间,因为我们接触面很广,和众生来往接触,在一切众生中间要广行利益,切莫危害,好事于他人,困难留自己。 别学占便宜,这样才和我们佛门弟子,三皈五戒相应。 众生都幸福了,都安乐了,我们也在其中了。 因为我们是菩萨,是佛门弟子,不能和老百姓一样,还去纷争、斗乱、危害、分毫不让,那就不行了,要广行利益。 因为我们觉悟了,用佛法相应的解脱烦恼,出苦得乐。 我们觉悟了,牵挂障碍不那么严重了,苦的程度、罪的程度、生死的程度减轻了,但是还有千千万万在迷的众生,妄想、执着、贪住世间,被一切事物所系缚、障碍、逼迫,苦得不得了,所以我们要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把三皈五戒、佛法因缘讲给他,让他也能悟明,发心学佛,走出苦得乐的道路,那么我们功德就无量了。 就像我们这一盏灯,点明了千万盏灯就一片光明了。 另外,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我们要深入经藏,佛说的法都是觉悟、净化人心的,我们才有了这种方便办法,要不就束手无策,不学无术。 所以我们要深入经藏,开发自己的智慧之性。 有事无事,都能正确认识,正确对待,就能得出正确结果。 修诸禅定,就是降伏我们现前的生灭妄识,把它歇下来,一心念佛,一心修禅定,这样就能圆满佛的一切功德智慧德相。 因为我们是业力凡夫,罪业深重,很难仗自力断除生死习气,究意成佛。 所以我们要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一心念阿弥陀佛,就能灭罪增福,得不可思议的佛法利益,切莫妄想。 只要我们随顺佛法,一切就会殊胜起来,离开佛法一切黑暗、痛苦、罪业,所以要用佛法来认识、对待这一切事物,不要凭自己的生死感情。 我们要把佛法学明,用佛法降伏生死妄想的习气,这个就是佛法。 除此之外,不是佛法。 这叫开佛知见。 如果请了一大堆书,放到一旁不问不闻,去搞其它的事情,那就是有名无实了,要把它学到实处,这就是我给大家讲三皈五戒的意思。 因为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三皈五戒弟子,都是在家学佛的,另外有家庭,有工作,还要有自己的生计,不能间暇学佛,忙里抽闲,我们在生活工作上,要有手段,也要把这些事情纳入佛法规范,不符合佛法的一律取缔之,不想、不说、不做,我们宁可要饭,也不徇理枉法。 就是不违背佛说的教理,这样才能真实不虚。 不要为一时之世间利益,违背自己的三皈五戒,非理而取,业造下了,将来受的苦报是严重的。 忍得一时苦,将来得大安乐。 不要因为一时的贪著,招致无穷的悲伤。 人生是无常的,佛说人生命在呼吸间,这口气呼出去了,吸不进来就结束,我们贪著更多有什么用呢? 明天身心还不知如何? 就假如我现在跟大家说话,不能保证我明天还活在世间,所以有什么争的,贪的,互相危害的呢? 我们能随顺佛法,很好地守戒修行念佛,阎罗老子再恶,他得恭敬我们,他就没有摸索处。 如果我们不是这样的话,难逃法网,到临命终时,大小二鬼前推后拉,那阎罗王就特别恶了,种种刑法,比世间还严重呢。 我们要认识,妄想习气越障碍,越严重,越痛苦,我们越要随顺佛法,就能减轻,如果我们破罐子破摔,不但现前果报失掉,将来堕落大苦,堕落得更深重,就不得翻身了,就不好办了。 只要我们有了佛法,就能自作主张,能够顶天立地,有了主意,就能方向明,路子不错。 佛不是封的,我们自心主宰,是上天堂,下地狱;上极乐还是上人间,下苦海,就像我们上北京还是上长春,还是上辉南,我们心来了,所以就到辉南了。 心要不愿来谁把我们抬到辉南? 所以佛不主宰我们,佛只是把自己证得的人生哲理、走过的道路指示给我们,让我们自己去认识,去觉悟,去成办,我们自己不觉悟不成办,佛也没有办法呀! 我们将来成佛以后和三世诸佛平等。 佛法在于拯救众生,在佛的慈悲眼里没有一个众生不可以拯救,地狱众生虽然极恶但是佛也不舍,还到地狱去度众生。 因为众生皆有佛性,只要他能够反迷为悟,都可以究竟成佛出苦得乐,佛法是超越对待的,超越善恶、逆顺、罪福、佛和众生的。 不是利益一方面,违害一方面,那不是真正的利益,不是对待法,也不是对立法,佛法冤亲平等。 我们是学佛的,应该像佛这样发心,这样实行,自己自然殊胜。 发布时间:2025-08-01 13:57:26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8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