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见性无还分第十九 内容: 见性无还分第十九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 而我悟佛现说法音,现以缘心,允所瞻仰。 徒获此心,未敢认为本元心地。 愿佛哀愍,宣示圆音。 拔我疑根,归无上道。 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 若复观指,以为月体。 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 何以故? 以所标指为明月故。 岂唯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 何以故? 即以指体,为月明性。 明暗二性,无所了故。 汝亦如是。 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分别性。 譬如有客,寄宿旅亭。 暂止便去,终不常住。 而掌亭人,都无所去,名为亭主。 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则无所去。 云何离声无分别性? 斯则岂唯声分别心,分别我容,离诸色相,无分别性。 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 拘舍离等,昧为冥谛。 离诸法缘,无分别性。 则汝心性,各有所还,云何为主? 阿难言:若我心性,各有所还。 则如来说妙明元心,云何无还? 惟垂哀愍,为我宣说:佛告阿难:且汝见我见精明元,此见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 汝应谛听,今当示汝无所还地。 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耀。 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 户牖之隙,则复见通。 墙宇之间,则复观壅。 分别之处,则复见缘。 顽虚之中,遍是空性。 郁孛之象,则纡昏尘。 澄霁敛氛,又观清净。 阿难! 汝咸看此诸变化相。 吾今各还本所因处。 云何本因? 阿难! 此诸变化,明还日轮。 何以故? 无日不明,明因属日。 是故还日。 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郁孛还尘,清明还霁。 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 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 何以故? 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 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 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则知汝心,本妙明净,汝自迷闷。 丧本受轮,于生死中常被漂溺。 是故如来名可怜愍。 【分义】真心无能所之相。 现以缘心闻法,固然不是本元心地。 佛以八还辩见,示见性无还。 即明还日轮,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郁孛还尘,清明还霁。 诸可还者自然非是真实。 唯有见精,则无所还。 然此见精,真妄和合。 真者即妙明见性。 妄者指见精中微带一分无明之妄见。 诸学道人,切勿将妙明见性与见精划等号视之。 此无还者,即见精中妙明见性耶。 然此见精中妄见,如第二月,亦非真有,故亦须还。 那么,还于何者? 谓还无明。 因无明故,而有能见,无明若破,此见即还。 妙净明心,离于见相,是则方名本元心地,真无还者。 然而,此分经文未曾明示见精所还,何也? 佛说法技巧(悬示于后),权借八还,以破诸妄。 诸妄寂故,真心彻显,无明自破,见精不还而还矣。 则此见精明性,即是见性,本妙明净,本无明暗来去诸差别相,是故见性无还。 此本元心地,唯一性净明心,圆明彻照。 我与毗卢,了无差别。 故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圆音】谓一切音即是一音,一音即是一切音。 【缘心】即六尘缘影之妄心,如镜中影。 若认此缘心为能听法者,则失法性。 【拘舍离】即前之未伽黎断见外道。 谓以宿命通。 知八万劫事,八万劫外则冥然不知。 谓为冥谛。 【见精明元】即此能见之体,灵明之用,出自本元。 且已断前七识缘尘分别,却未破赖耶无明而微带妄见。 由是经言: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 盖月有四相:第一是天上净月,喻性净明体。 第二是人以手捏目望月,遂成二月轮,取其捏出者为第二月,则非真有,喻此见精微带妄见。 第三是水中月影,喻见相分缘尘分别。 第四是天上净月之光,喻见精中之妙明见性,为真性之妙用。 发布时间:2025-08-04 11:38:22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