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见性是心分第十五 内容: 见性是心分第十五阿难! 汝先答我,见光明拳。 此拳光明,因何所有? 云何成拳? 汝将谁见? 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 阿难! 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 若无汝眼,不成汝见。 以汝眼根,例我拳理。 其义均不? 阿难言:唯然,世尊! 既无我眼,不成我见。 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 如无手人,拳毕竟灭。 彼无眼者,非见全无。 所以者何? 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 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 更无他瞩。 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 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 为无有别? 如是,世尊! 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校量,曾无有异。 阿难! 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 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 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 又则灯观,何关汝事? 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 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分义】见性者,即见闻觉知性,是常住真心之妙明心用。 此见性起用时显,不用即隐,了不可得。 经中盲人瞩暗,其义不在能瞩暗相,而在于显示盲人虽无眼根亦具见性。 故知眼只能显色,非眼是见。 是故世尊明示: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前文阿难以推穷寻逐为心,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故佛不许。 此处佛示见性是心,离于眼根。 离眼根故,亦应离于前尘明暗色空,是离缘而见。 非谓能见明暗之见分。 一切众生皆有真心,此心灵明寂照,周遍法界,清净本然。 于常住真性中,明暗色空及能见之性,皆不可得。 若执此能见之性为实有,有见性可得,却成阿赖耶识见分之妄见。 若执见闻觉知即是见性,恰是认贼为子,自劫家宝。 诸修学者,不可不慎。 【阎浮檀金】此金超过紫磨金色百千万倍,用喻佛身光明。 发布时间:2025-08-04 12:42:51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8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