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达观法师:烦恼即菩提 内容: 烦恼即菩提世间的人都有烦恼,不论一般人或修行人,在家人或出家人,每个人皆在寻找共同的答案:「怎样消除心中的烦恼。」一般人总是无能为力,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一辈子活在无奈及抱怨中,直到老死。 但稍有悟性的人,觉察到这不是自己想要过的人生,便四处去寻觅决解之道;有幸跟对善知识学还好,若是不幸则掉入邪魔歪道,让烦恼的自己更加痛苦。 还有一种通常的现象,就是变成宗教的信徒;或者参与行善的团体,成为一位志工;甚至决意出家,专心来修行,但烦恼依旧存在,仍然挥之不去。 百思不解,不知怎样是好? 然前念已去,后念又来;前事已过,后事又生。 一念皆一念,一事接一事,实在苦不堪言;问人无解,求己无用,拜佛不来。 虽在人间,心却时常活在地狱中,被贪水所淹,瞋火所烧,愚痴不醒,轮回不停。 但有果必有因,有问题也定有答案,因此大家不要气馁。 唯有把心静下来思惟,就可以找到明确的答案! 佛说:「众生悉有佛性。」佛性即是觉性,觉性能生智慧,只有智慧才可解决烦恼。 要消除黑暗的方式,只要把灯点燃,黑暗即刻消失;要消除黑夜的方法,只要太阳升起,黑夜立即不见。 黑暗及黑夜,表示我们的愚痴;燃灯和太阳,好比心中的智慧,因此六祖说:「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因此,要用自心的智慧,来消除自心的烦恼。 不知诸位,您是否警觉到相同之处,那就是「心」在作祟! 烦恼是心所生,智慧也是心所起,而关键就在于「自心」;明白此道理,就无须向外追求,所谓:「圣人求心不求佛,凡夫求佛不求心。」接下来当思惟烦恼是什么? 所谓烦恼,是使身心发生恼、乱、烦、惑、污等精神作用之总称。 人们常于有意或无意间,为达到自我满足,故常沉沦于苦乐之境,而招致烦恼之束缚。 简单的说,因不能满足自己,而产生种种不好的感受。 当我们了解烦恼的由来,则知这完全出于个人的主观(即是邪见)和好恶(即是习气)所带来的困恼;经由理智的观察,快者马上让烦恼消失(即是顿悟),慢者渐渐减少烦恼(即是渐修)。 那该怎样来消除烦恼呢? 事实上是不用消除烦恼的,因为它是由于误解而产生的。 一般人常为钱烦恼。 当没有钱时烦恼,有钱时也烦恼,他到底在烦恼什么? 不然就为情所苦,当还没谈恋爱时苦闷,谈了恋爱也不快乐,等到失恋之后更痛苦,他到底在烦恼什么? 是欲望吗? 表面上如此,但实际上是自己愚痴无明所造成的烦恼! 而修行人常为妄心烦恼。 当未修行时,心很混浊;当已修行时,心更混乱。 出家人,常为悟道烦恼。 读经藏不懂时,心生挫折;稍懂却做不到,更显得无力感。 难道是这些人自找苦吃吗? 表面上好像不是,但实际上还是自己愚痴无明所造成的烦恼! 人常不知不觉掉入自己创造的陷阱,且不断的自我折磨。 事实上,本来就没有烦恼,是愚痴的心所产生的;当创造了烦恼,接着去想解决烦恼的方法,这不是很可笑吗? 正所谓头上安头,一迷再迷。 烦恼生起时,是一迷;找方法来解决它,是二迷;解决烦恼后,想得个清净或开悟,是三迷。 智者知道烦恼是无中生有,当下不降伏便自除;明了无一物可得,一法可求,故不求清净便自净。 因此迷悟只在一念间,明了了,不就没事! 举例来说,外面有各种声音,您可以因此而生烦恼;但声音无所谓烦恼与不烦恼,是自己愚痴所生。 为了解决此声音,于家中装隔音玻璃,若不够再装隔音板,再不行把窗子封闭,但家里面还是有其他人的声音;不然独自搬到山上,而户外有大自然和虫鸣鸟叫的声音,那干脆关在里面,但自己的内在还是有心声。 由此可知,这不是根本的办法,而是一种自我折腾;只要愿意接受此声音,烦恼立即不药而愈。 不知您是否已领悟! 好好体会六祖所说:「烦恼即菩提。」迷时生烦恼,悟时即菩提。 发布时间:2025-08-07 12:45:05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8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