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依据禅门经典:禅宗所证,即是第八识如来藏 内容: 禅门经典中有关的语句处处表明,禅宗所证,即是第八识如来藏:(1)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四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同古同今契物契我。 正体一如非生非灭。 所以道。 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夫如是则生未尝生。 灭未尝灭。 去未尝去。 来未尝来。 都卢是个如来藏体真如正性。 敢问。 提举中奉。 即今在什么处。 还委悉么。 无生无住着。 处处是全身。 檀越请小参。 师云。 尽大地是个解脱门。 头头物物皆证入无边刹海如来藏。 (2)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第二十四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又佛谓富楼那曰。 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 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 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如来藏即此心此性也。 (3)永嘉证道歌唐慎水沙门玄觉撰摩尼珠人不识。 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 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眼得五力。 唯证乃知难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难。 水中捉月争拈得。 常独行常独步。 达者同游涅槃路。 (4)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第八到第八识。 亦谓之阿赖耶识。 亦谓之含藏识。 含藏一切善恶种子。 (5)六祖大师坛经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兼受无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记自性含万法。 名为含藏识。 思量即转识。 生六识出六门六尘是。 (6)宗镜录卷第四十九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心性本无来去。 亦无起灭。 所经行处。 及自家父母眷属等。 今所见者。 由昔时见故。 皆是第八含藏识中。 忆持在心。 非今心去。 亦名种子识。 亦名含藏识。 3、与近代虚云大和尚的开示对照余问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师曰:开是开显,示是指示,悟是了悟,入是证入。 佛之知见,即如来藏心。 如来藏生佛不二,只为众生迷,故轮转生死,无有了期。 我佛悯之,因出现于世,将生佛不二之如来藏心,开显指示,令众生了悟,证入佛道 ,以免长劫沉沦,而获登彼岸。 此即佛出世之一大因缘也。 余辞出,礼谢毕,师曰:来此有缘。 又曰:幸勿执著。 二十六日晚,随众坐香后,师开示云:道本平常,道不远人,道也者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 昔者有人问古德云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道 。 又有人问古德曰何为道,曰:道通长安。 此皆谓道极平常之意也。 古人云:若识得心,大地无寸土。 今人多迷失真心,修行参禅即在识得此真心。 妙明真性常住,倘能屏息诸缘,不生一念,妙明真心自然现前。 虽然言之则易,行到却难,仍非大家努力参究一番不可。 学习心得:此段语录,虚云老和尚很明白地指出,我佛出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众生了悟此一生佛不二之如来藏心,修行参禅就是要识得此真心,即如来藏心。 (老和尚)上堂曰:三世诸佛。 唯一大事化现世间。 欲令众生开示悟入如来藏性。 出没隐显。 若水中月。 发布时间:2025-08-13 11:43:36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8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