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阿鋡暮抄解第一 内容: 四阿鋡暮抄解第一阿罗汉婆素跋陀撰符秦西域三藏鸠摩罗佛提等译阿鋡暮(秦言趣无)前礼善逝法众坏有众(礼三尊众能除结也)当说所欲。 略速义说。 是故三法当说。 弟子问说。 是有三法说。 是三法何义。 师答法依三门(面也向也)结句。 是次第作是故三法想识。 问三法次第何义。 答大佛经章系无数相。 淫恚怀味精进因缘食持(味恚也着也进行系之故曰持也食味也)众生少智求圣谛。 是辈想当知义。 疾知义三法方便想。 分别是次第。 一切是世间所有想。 随所欲想等结是故想知义三法作。 问是方便相应说三法。 答功德恶依觉解脱(修妒路功德一恶二依三)功德恶依觉解脱。 有是句义。 是根句是三。 各各三度三分。 问有三分句。 初思惟解脱说。 何义是解脱。 彼解脱功德。 恶依觉相应。 答已入不为说。 是解脱世间等生。 至虫蚁。 虫蚁亦求乐等生。 谓见食而趣解脱。 乐痛一义世间少乐相应乐因缘。 不知如乐道乐涅槃乐无病等生也。 以道乐有不知是所欲。 若所欲不是为说。 已入道。 不为说如小儿。 问何者眼即自知眼处。 是自知是不为说。 如是乐世间所欲。 是道所欲。 是故说道义作无恶问是何功德。 觉乐解脱。 有若尔者不可见金见为富也。 有病不可言闻。 是故不觉解脱。 答中间如明灯入坏闇。 有不是明灯后有闇。 是智生解脱者。 知觉一义。 问是何法功德。 名为众生深痴。 为色味香。 为受不受已受。 答或随想外经说是功德福德根无恶(修妒路三句福也根也无恶也)福德根无恶。 是三功德清净法果。 我功德想。 是一切三皆入。 是当略说。 问已说是福德根。 无恶是何法。 答福德施戒分别(修妒路)复复善事(复复犹恒恒也)复簁人恶是故福(簁犹卢也)是三行施戒分别。 如是先师说常能作福。 德所行施(八字也)众生之命。 命速乎驰(八字也)若簁消恶。 作行之数(八字也)是故福德。 如斯说喻(八字也名首卢首卢三十二字偈也)问已说福德施戒分别是何施名。 答己身他受自财。 施念俱去所更施。 是三行施。 法食无畏(修妒路)法施食施。 无畏施。 是三说施也。 是法施世间出世间章说。 是法施无畏施。 八行三归命去五戒。 世尊说归佛去。 无量众生。 无畏无妒无恚无杀。 余者如是。 问若归去见有杀虫。 何法无畏护。 答我不说一切众生以邪见痴杀虫。 作他财恶。 作是三归去。 不有世间等见。 得若归去无。 世间等见是不归去。 是故无量吉食施。 名食为首。 种种他施与塔为首(种种象)香为首(种种供也)己身受(二受己与他也)或二受。 是故二功德具足大果报。 是施净。 如是我先师言。 根财作有。 或念或二作有。 或义作世间吉是方便净。 施少有大果。 有因缘净。 少俱功德得。 问是戒何法。 答戒身口他受不坏他坏增(修妒路)戒名三相应相应身口俱起。 问何法。 答他受他不受增。 是他受名己饥羸。 自知不娆他受。 众生自知众生不娆(解不杀也)如是他财他妇不染取如是(虽言受亦不受耳直分身口不受也)不他受妄言两舌粗言不要言。 不着他受。 若七支不娆他受。 种种贫穷为力助他受二共想。 福增续如从今如杀生不作发意。 中间增多相应。 如出财得报意。 善生觉受如种谷。 枝叶增至得果。 如是连续至睡眠增多。 是故增是戒(梦不失也)问是分别何法。 答分别禅无量无色(修妒路)分别是善行。 是故分别如麻油花合行分别。 如王求如等求王果得有是求行。 净果相应有分别。 是禅思惟义是四行。 问是何法。 答禅淫行爱乐痛苦痛止(修妒路)是四禅初淫不善行。 止善因缘系意住离淫说。 二自行说自行自觉少铃声欲止。 是故无行(譬三定也铃余音自行止喻也)是自行止淫前已说也。 爱止三爱意欢喜如泉踊跃是无(三禅无)淫行止。 增止。 苦痛乐痛止。 乐痛乐身意无逼(乐痛止也)苦外是彼无淫行爱。 乐痛苦痛止。 是四禅问是为无量何法。 答无量者。 慈悲喜护(修妒路)是四无量想。 众生无量。 彼受因缘是无量。 不是善能量。 是故无量。 是慈名一切众生爱。 谓意行。 一切众生敏。 是身念是慈等。 已悲苦恼众生爱。 自身爱喜乐念众生。 共系喜护无所作。 众生他非法忍。 若是众生作是相违见因缘。 是故过忍护。 已说无量问何法无色。 答无色虚空。 识无所有。 有想无想处(修妒路)处者依义也。 众生是四分处空色助色恶见助。 是故意无染。 虚空因缘意一定。 虚空共系想。 彼虚空处。 如何故虚空依为有识。 是故识因缘行识处。 是亦依无依解脱。 谓无所作。 是无所有处想。 见恶相灭见恐一意。 有想无想处。 是无色界。 观空已说。 已说无色分别说。 是一切福德说问是根何法。 答根无悭无恚无痴(修妒路)无悭无恚无痴是三事根相。 问是谁根。 答非前功德说也。 是故一切解脱入法。 是根如相应说。 当使相应。 一大二相应(痴大恚悭入)如无悭施无恚戒无痴分别。 复无悭食施无恚无恐施无痴法施。 复无悭无娆他无恚不娆他无痴增益。 如是三戒复无悭禅根无恚无量无痴无色。 如是三分别。 复无悭圣事无恚忍无痴闻。 如是无恶根。 如是一切善行根。 如是无悭名所作行念不取。 无所为无恚名恚灭助。 无痴名无明。 无智灭助。 是故根问是无恶何法说。 答无恶忍闻圣分(修妒路)忍闻圣分。 是三无恶说。 无恶俗数义。 随想所作。 或不恐畏恶。 世尊已说无恶极行者言。 是忍苦增恶力。 自下无恚忍(修妒路)忍苦增力。 恶力加数苦增力无恶。 恶力自下(下欣也)厌苦是忍义。 增力加无恶。 不增力能不能为说(心如死灰恶声不出)唯当恐畏众生恶发。 谓增无恶是忍。 小人来力加自下。 足能报而不报。 是自下是众生过。 行过当忍。 是义当说。 苦寒暑饥渴风暖起(修妒路)苦名如增事。 是二事起身恼不。 无意众生恶众生因缘恶说。 是故二依(外内)谓逼身是当忍是忍问已说忍。 云何闻。 答闻修妒路(举四阿鋡所出十二首也)阿毗昙鼻奈耶(修妒路三藏也)闻名谓淫恚痴尽。 等有是闻余者非闻。 是三藏修妒路阿毗昙鼻奈耶。 是修妒路名谓一切智说。 佛所可者。 着断现四圣谛。 现明无内无外解脱。 阿毗昙名谓修妒路。 所有显示相应章鼻奈耶(律也秦言志真也)名无行无命清净说。 是三行闻。 是增贪淫止鼻奈耶。 恚止阿毗昙。 阿毗昙行所作觉说。 是故恚薄。 恚起犯戒枝。 地狱有痴止(修妒路)因缘说是一切闻问云何圣分。 答圣分等。 善知识思惟得(修妒路)等。 善知识等思惟等得。 是三圣分。 圣分无敢说恶义是善知识。 所欲助善力。 师弟子伴(修妒路)谓所欲。 助善力谓彼善知识。 彼三师弟子伴。 问云何助师。 云何善弟子。 云何力伴。 如数说。 答如是说已知差别。 助善力是善知识相。 彼师弟子伴。 知说是增助善二有是枝。 彼或相助不善助觉不力说。 如父无足年高父子。 或有力不善念。 欲助善不助不善处(助不助二也)如末迦兰富兰(六师之二)或欲无助善力。 如一切明知医。 前有怨知病不救。 若是三相等具。 是善知识。 或师过或弟子过或伴过。 是故三相相应是善知识问是何法思惟。 答思惟息觉精进护想所行(修妒路)息觉精进护想。 以为面是无作。 彼息名意乱定。 彼相像觉精进意懈怠念。 教不乱护等得等相应。 如御车马迟则策之牛奔则抑之。 等行是护。 当如是观意。 无量内入一护一。 皆有缘众生前相应。 是意等得护问何所说。 若护之意即奔则抑之。 若意迟则策之等得护。 答我前不说是等思惟耶。 如等思惟。 如恐怖时。 相应行数。 若异者无等思惟也。 是故思惟问是得云何。 答得等具方便果(修妒路)方便定入无外供养。 是相应入等具方便果问何谁等具。 答如说解脱问是何等具名。 答等具等书(等者书文字曰等也沙门具十二法为等具也)根断近禅(修妒路)等聚是善行。 是故等具如种等具。 种等具是枝义。 是等具三行等书根断近禅问彼等书名何法。 答等书五纳阿练茹比丘行(修妒路)具足等书等书。 等书增是义。 二象作工师能画。 彼巧匠作凿刻石木。 削治作像。 书作经作画作。 彼像二行作。 巧师所作能耐风雨。 彼虽好不能耐。 如是二人。 道人白衣。 彼道人念弃亲属。 所作弃如巧师也。 彼白衣妻不奴婢如画师所作。 彼白衣展转爱乐。 彼爱别离忧喜恐斗诤为首。 非法而破坏。 作经像无坚。 有非道人。 世尊说如孔雀好青项鸟。 飞行不如野雁步。 如是白衣不似比丘牟尼(亦比丘也)坐空野禅是书也。 五纳阿练若作比丘行。 是三头陀功德。 十二根有。 是余九眷属各当别说。 世尊酸陀梨所。 将难陀为说三功德。 何时卿难陀得见汝(八字)无事而粗服衣纳五(八字)彼信施之而无所染(八字)远淫欲行能离其崄。 (八字首卢)是故知根有是三功德及余四利。 起衣乞食床卧有利。 彼衣利持五纳为说。 乞食利。 教乞利床卧利。 为说阿练行。 是功德具坏有利等书。 或二行入贡高入自叹入。 彼衣乞食床卧利也。 入贡高是三功德息一助止去贡高。 是得乐为说头陀功德问云何五纳。 答五纳三衣取得(不择好恶也修妒路)五纳彼常住。 是故五纳。 五纳分是五纳。 彼五纳三枝具足满。 有三衣为面首。 是修妒路义。 问若五纳三事。 九头陀功德有如是等(修妒路)相违。 彼丘冢道路。 弊坏衣被。 得着被三衣。 僧伽梨郁怛罗僧安陀罗婆[口*(葵-天+示)]。 彼或有我持三衣。 最好利坏。 即由利便乱若不多最好求二利。 最利多利。 如或有人求最好女人二。 不求好千。 如是多利。 持三衣止最好利生。 是世尊我持三衣。 一一割截。 持六衣劫贝四。 [鳥*奏](葛也青构反)系布傍渠(麻布)阿鞞駏(榜也)蒖麻([這-言+(茼-一)]布库打反)是辈六遇得便着割碎持。 是故义不最好作不得恶。 是名无好。 彼如是三衣持名不求好。 若众许若白衣许。 床卧坐见余好而坐(二皆得坐也)彼如遇得作说。 如坐好因缘得是当坐。 若上座命是随遇。 如是具足满五纳问是阿练茹何法。 答阿练者。 坐树下露坐常坐常住(修妒路)我常当坐树下。 我常当露坐。 我常当坐(三坐也)是阿练茹具足。 满阿练茹行。 是故阿练茹。 阿练茹分。 是故阿练茹。 是四床卧利助彼喜信作讲堂。 柔软褥作乐想知为分别说。 世尊我是不相像。 弃家他舍着弃讲堂上。 取阿练若行。 如是阿练若行。 作屈坻(今郁反容身禅小屋)作平屋意。 欲作是二。 是世尊我是非阿练茹行。 平屋事。 如舍马如乘驴。 是故当坐树下。 弃恶树而乐好树乐。 利果好华树乐。 彼世尊教露坐。 用是为男女所欲。 婆罗门所乐。 为露坐已。 利不生彼。 如是露坐苦行作大床卧。 至日出弃。 思惟念眠。 是故我世尊。 我是非清净。 如截耳欲着交露珰。 是故当坐彼坐草蓐。 结跏趺坐。 世间所有遍思惟自行。 行如是为具足满阿练茹行问何法乞食名。 答乞食一坐后无食(无贮)在丘冢间(修妒路)二行学道僧住处得。 及乞食彼住处得食。 名谓信家日日来具足食施。 或恐来为劳外。 为立僧园堂。 作已即中办具与食。 乞食谓家家少多得乞食。 是乞食若违二非法行。 彼一处食欲得食。 檀越施我当食。 作如是意于食乐着。 世尊示行乞食。 彼乞食来数数食至于时。 如是不得思惟。 彼世尊制一食若如有人(四字)计常(二字)思念有慕(四字)得浆饭食(四字)知节(二字)能自抑寤(四字)是得彼一坐食复索好饮。 佛听饮大得种种饮。 不能思惟。 是世尊我用是为弃。 斯饮渴水亦得止是后食止。 彼如是一坐食弃。 后澡浴涂身严饰其身。 彼世尊我亦是食想贡高食。 长身极供养之要。 当坏尽捐丘冢间。 是故教丘冢间。 见丘冢间食所化。 复彼丘冢间虫半消。 膖胀欲坏烂脂血流漫骨髓。 千身骨交乱。 见已贡高止。 如是比丘行具足满。 有是为等书问何法是根断。 答根断不可强止。 自制不染有(修妒路)根断是根断不可强止。 自制不染有问是谁不可强止。 答根起不可止。 根不可止如断马水谷。 若不护根不可断。 多与水草腹满。 马不能行。 若不随时根不可强止。 如瞎者亦当离淫。 是故不可强止知行界所不受等思惟可护。 或先师说根界去想。 受弃不能至界。 谓受自弃不染近。 谓相似女人像。 最好如见母见根。 是三根断问是近禅何法。 答近禅忍无想(修妒路)等近思惟。 是故近禅前说解脱问如前说四禅何故说是。 答彼世间出世间解脱得是行必定解脱。 是辈中间圣谛可得。 如人度空野地。 见园宅果树花实。 彼意必定为不复饥饿。 为近城郭如思因缘。 为旷野地淫怒痴。 为劳善知识将导思惟。 疾行阴界处。 无常无我苦所有观。 若欲是有忍(三忍)增思惟不动如梦中见乐。 见其形像。 苦时相见。 是想增。 世间最好法。 世尊想如是。 是禅行其中间觉见喜。 是圣谛时婆素跋陀(秦言今贤人名也得无著道)三法解脱度。 初说[口*(葵-天+示)]未都(尽也天竺品题皆在品后也) 发布时间:2025-08-16 10:42:03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28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