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宋智明:第三章 六妙门念佛法要 第五节 还源念佛三昧门 内容: 第五节 还源念佛三昧门还源即是还归自性本源,穷究心佛不二的真实相,故此门修法是在观想念佛门成就後,定力已坚,心地初明之际,再进一层打开本来,体悟理事不二的法界本礼。 觉明妙行菩萨示念佛三昧说:心本无念,念逐想生,此想虚妄,流转生死,汝今当知,此一句阿弥陀佛,不从想生,不从念有,不住内外,无有相貌,即是尽诸妄想。 诸佛如来清净微妙之身,非一非二,不可分别。 如是念者,烦恼尘劳,无断无缚,止是一心,必得一心。 方得名为执持名号,方得名为一心不乱。 净业功成。 直趋上品。 修念佛三昧先要明理,但不必学禅宗之理(理虽不异,但立场不同,故与净土宗旨不合),而宜於在净土经论中研明心性,助开本明。 在具体修法时,此理就能时时与心法相应,导之而证念佛三昧。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曾非常具体地论述了念佛三昧的修法,兹录於下:若论证三昧之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返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顾,心心契合佛体。 返念而念,返观而观;即念即观。 务使全念即观,全观即念;观外无念,念外无观。 观念虽同水乳,尚未鞠到根源! 须向者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愈究愈切,愈提愈亲,及至力极功纯,豁然和念脱落,证入无念无不念境界。 所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 但离妄念,即如如佛。」此之谓也。 夫至此,念佛法得感应道交,正好著力。 印光大师所示的念佛三昧之法,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专注一境,毋使外驰」的寂止念佛;二是「全念即观,全观即念」的观想念佛;三是「重重体究,切_切提撕一的返源参究;四是「和念脱落」後的本源现前、三昧初证的时节。 至於「正好著力」即时转入净门的实相净土法的无修之路。 念佛三昧的体究返源法不同於禅宗的参究疑情法,参究著重在「念佛是谁」上,而念佛三昧在亲切提撕到极点时,自然和念脱落,体到无不念的三昧境界。 至於证入之後,禅宗与净土本来不二,只是功用不同,起用有异而已! 发布时间:2025-11-22 14:18:04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30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