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三章 与吉达长者有关的事件 内容: 第三章 与吉达长者有关的事件马哈咖施展神通在别处,提到和个人比较有关的事件。 有一次,一些比库在他家应供后,吉达(Citta)陪他们走回寺院。 那天天气很热,他们汗如雨下。 其中最年轻的马哈咖(Mahaka,古译:摩诃迦)比库对较年长者说,来阵风或雨一定会很受欢迎。 这话听起来平淡无奇,但其实它别有涵意,能施展神通的马哈咖正请求被准许这么做。 当他真的召来雨令同伴们清凉一下时,吉达深受震撼,特别是由于马哈咖还很年轻。 由此,在寺院中,他请马哈咖(Mahaka)再次表演神通力。 也许因为吉达是第一次看见这种超自然的事迹,他对此当然感到很好奇。 马哈咖同意了,他将一件外衣与一捆甘草置于走廊上,然后进屋并关上门。 他从钥匙孔发出一道剧热的光束,将那捆稻草化成灰烬,却没有损及外衣。 吉达满怀热忱,提议要护持马哈咖一辈子。 然而,一如伊西达答,马哈咖宁可离开此地,永远不再回来(SN 41:4)。 比库们被禁止为了取悦在家人而施展神通力(Vin. 2:112)。 马哈咖很年轻,这些神通对他还很新鲜有趣,因此无法抗拒吉达的请求;但事后他立即警觉,并做了正确的事,永远离开。 耆那教教主的挑战吉达(Citta)的城市不只有比库来访,也有其他教派的沙门。 其中之一是耆那教的教主尼乾陀. 若提子(Nigantha Nataputta)。 吉达也去拜访他,因为他不愿对其他教派示弱,且勇于接受辩论的挑战(SN 41:8)。 若提子想知道吉达是否相信佛陀所说有「无寻无伺定」①,吉达回答不相信有这种事,若提子本来就很想将这位著名的吉达纳入自己的门下,因此很高兴这个回答。 「说得好!」他大叫,并接着解释自己的信念,要阻止意念之流就像要徒手阻断恒河一样困难。 「不可能让寻与伺止息。」他说。 然而,若提子并未正确理解吉达的意思。 吉达以反问回应:「尊者! 你认为相信与知道何者较好?」「知道。」若提子回答。 接着吉达解释,他自己已经历过所有禅定,其中后三者(第二禅到第四禅)确实是无寻无伺的。 因此对他来说,那已不是相不相信的事,而是从直接的经验知道佛陀的说法是正确的。 于是若提子严厉责备他第一次回答的形式。 吉达则抗议他第一次被称赞为智者,而现在则被称为愚人。 两种意见中只有一个可能是真的,因此究竟若提子是如何看他? 但吉达没有获得回答,若提子宁可保持沉默。 这件事显示出,即使著名的思想家也会陷入前后矛盾中,尤其当他们的自尊受到伤害时,而若提子更自称超过思想家的层次。 他过去一直无法达到较高的禅定,因此才会武断地认定它们是虚构的。 如今,有个完全值得信赖的人说他已确实达到这些禅定,这证明他自己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以及自己的境界尚不如人。 若提子长期以来都修习极端苦行,而吉达却还在过在家生活,这事实一定更加深了他的懊恼。 所以若提子会陷入困惑中,也就不难了解了。 与裸形行者的对话第三件提到的个人遭遇,是介于吉达(Citta)和裸形行者咖沙巴之间(SN 41:9)。 这位行者是吉达家的一个老朋友,因此当他多年之后首次返回老家时,便去拜访吉达。 吉达问他过苦行生活多久了。 「三十年,」他说。 吉达接着问他是否已达到超凡的喜悦与智慧。 咖沙巴回答:「不! 我每天就只是裸体、剃头,打扫我的座位。」那就是他的生活。 接着换咖沙巴发问。 吉达成为佛陀在家信徒多久了。 「三十年。」吉达回答。 他已达到圣果了吗? 「嗯!」吉达说:「我确定已经历过四种禅,且如果我先佛陀而死,他会说已没有任何欲界的结使②会再束缚我。」咖沙巴很清楚,这意味着吉达已是个不来者,已达到四个觉悟阶段中的第三个。 这位行者因严厉的苦行而憔悴,惊讶于在家人竟能达到如此高的成就。 平心而论,在佛教中,在家人就可能达到这样的成就,那么比库的成就一定更高,于是他请吉达帮助他加入佛教。 他随即被僧团接受,且在不久之后,就达到阿拉汉果。 吉达的另外三个朋友在经过那种讨论之后,也都出家成为比库。 他们是苏达马(Sudhamma)、苟达答(Godatta)与伊西达答(Isidatta)。 伊西达答前面提到过,曾经和吉达通过信。 他们三人后来都达到究竟解脱,将吉达这位在家人抛在后面。 拒绝来世成为转轮圣王最后一件吉达(Citta)的记载,是关于他死亡的情况(SN 41:10)。 当他生病时,天神们出现在面前,劝他发心来世成为转轮圣王。 [1]吉达拒绝了,他有更高的目标,比那个更清净与平等。 他正在追求无为涅槃,在建议吉达成为转轮圣王时,这些天神一定不知道他的成就,那已令他不可能再回到人间。 他已经超越欲贪的诱惑,那是将众生束缚在人间的结使。 他的亲戚们由于看不到天神们,猜想吉达已神智不清了。 他请他们放心,并解释他正在和无形的众生们谈话。 然后在他们虔诚的请求下,他给天神们最后的建议与忠告,他们应永远信赖佛陀与他的法,并坚定不移地布施圣僧团(sangha)。 就这样,这个佛陀的在家圣弟子,留给后人们最佳的行为典范,他自己毕生都奉行那些作法,并达到如此光荣的成就。 这些典范带领他从欲界之苦中解脱,趋向涅槃,究竟苦边。 原注[1]转轮王(cakkavatti-raja)是佛教典籍中的理想君王,他的统治是建立在正义的基础上。 译注①寻(vitakka):是将心投入或令它朝向所缘的心所;伺(vicara)是保持心继续专注于所缘上的心所。 在禅修时,寻的特别作用是对治昏沉睡眠盖,伺则对治疑盖。 寻如展翅起飞的鸟,伺则如展翅于天空滑翔的鸟。 寻与伺的作用强,心可长时间安住于所缘,而达到初禅。 在第二禅至第四禅中则无寻与伺。 ②结使:结与使都是烦恼的别称。 烦恼缠缚身心,结成苦果,故称结;驱使众生沉溺于苦海,故称使。 发布时间:2023-07-29 14:10:33 来源:素满香 链接:https://www.sumanxiang.cn/article/7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