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印光大师:卷五 净土法门与修持宗旨

2024-11-15

158、净土法门(念佛法门)以什么为宗?

以信、愿、行三法为宗。

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则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无令暂忘。(《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页 一函遍复)

念佛的宗旨,是生真信(即信),发切愿(即愿),专持佛号(即行)。信愿行三,为念佛宗旨。(《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36页 复幻修大师书)

159、念佛决定往生的条件是什么?

信愿行三法具足,决定往生。若无真信切愿,纵有真行,亦不能生。蕅益所谓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若论念佛法门,唯以信愿行三法为其宗要。三法具足,决定往生。若无真信切愿,纵有真行,亦不能生,况悠悠泛泛者哉。蕅益所谓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三世不易之常谈,三根普被之妙道也。宜通身靠倒,庶亲证实益耳。信愿行三,十要中皆悉详示。而第一要,弥陀要解五重玄义中,第三明宗,发挥三法,最为精详。其后节节段段,皆有指示,宜细参阅。此不备书。(《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81页 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凡修念佛法门者,务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普劝同人,求生极乐。果能如是,则万修万去,决不漏一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一第707页 念佛恳辞序)

160、修净业的要求是什么?

严持净戒,发菩提心,具真信愿。

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非信何由发愿,非愿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证所信而满所愿?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信、愿、行,如鼎三足,缺一则蹶。(《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890页 净土指要)

161、往生净土需要哪三资粮?

具足信愿行,即是净土三资粮。同时发慈悲心,行方便事。息贪嗔痴,戒杀盗淫,自利利人,更合佛意。临终感动阿弥陀佛来接引生到极乐世界去。

念佛的人,虽没把见思烦恼断除,但能具足信愿行的净土三资粮,临终就能感动阿弥陀佛来接引他生到极乐世界去。(《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第1653页 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

凡我有情,闻是净土法门者,当信娑婆极苦,西方极乐。当信多生已来,业障深重,匪凭佛力,骤难出离。当信求生决定克期得生。当信念佛定蒙慈悲摄受。由是坚定一心,愿离娑婆,如囚之欲出牢狱,绝无系恋之心。愿生西方,如客之思归故乡,岂有因循之念。从此随分随力,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无论语默动静,行住坐卧,迎宾待客,著衣吃饭,务令佛不离心,心不离佛。譬如切事系心,凡百作为,不忘此事。或有公私众务,了无少暇,须于早晚十念念佛,至心发愿,亦能往生。以阿弥陀佛曾有愿云: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是故十念念佛,亦得往生也。但既念佛求生西方,必须发慈悲心,行方便事。息贪嗔痴,戒杀盗淫,自利利人,更合佛意。否则心与佛背,感应道隔。但种来因,难获现果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四第652页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

162、为什么说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净土法门,大纲在信愿行三。必须要真为了生脱死,以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大菩提心。修持之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必须要真为了生脱死,以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大菩提心,以深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故彻悟禅师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此乃最简便之要诀。(《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45页 复朱智贞居士书二)

净土法门,大纲在信愿行三。修持之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无须多说,依此力行,则自可亲得其益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85页 复汤文煊居士书二)

163、依哪八句话,为圣为贤,了生脱死,皆有余裕?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今谓只此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八句,若能依而行之,为圣为贤,了生脱死,皆有余裕。佛法要妙,唯在乎诚。汝能始终守之以诚,则更无可言矣。谈玄说妙,弄口头,求神通,宜置之东洋大海外,方可亲得实益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五第510页 复周伯遒居士书十八)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欲学佛道以脱凡俗,若不注重于此四句,则如无根之木,期其盛茂,无翼之鸟,冀其高飞也。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博地凡夫欲于现生即了生死,若不依此四句,则成无因而欲得果,未种而思收获,万无得理。果能将此八句,通身荷担,决定可以生入圣贤之域,没登极乐之邦,愿汝勉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891页 复蔡契诚居士书三)

164、信愿行三者是什么关系?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吗?

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念佛行人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94页 复陈锡周居士书)

念佛有信愿,决定会临终往生西方。无信愿,则只得人天福报而已。有信无愿不名真信。有愿无信不名真愿。信愿二法,如车之二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779页 复琳圃居士书)

盖净土一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如鼑三足,缺一不可。或专崇行持,而不尚信愿,则执事废理,仍属自力法门。与专以自性唯心,而不仗佛力之执理废事,同一过失。所以蕅益大师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笃哉斯论,不可不知。(《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729页 上海法藏寺念佛开示)

165、如何认识和处理愿与行的关系?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如鼑三足,缺一不可。真念佛人,当念佛时,信愿行三,全体具足。如子忆母,其间断无狐疑不信,与不愿见母之念头可得。发愿当于朝暮念佛毕时,此外一切时但以至诚恳切念佛即已。

(附某居士原书)

鄙人信从净土,已决定奉行,而于愿行两字,尚须乞教。愿与行是否两种分运,抑须同运。一,若以两种而论,则念佛时先发愿求生,如慈云十念求生文然后再念,惟念佛时只存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之旨,心口如一,历历而转,于念念中但存这么念,并亦无求生之愿,而依此念法往生均属上品,此是照彻悟禅师之语。二,若以愿行同运而论,则念佛时声声如婴儿堕水急呼母救,此杭州玉峰禅师之说。又若坚密大师云,六字洪名,念念之间,欣厌具足,与玉峰师说正同。

惟以上两说,第一说所云,念佛时似少恳切之旨。蕅益大师曾云,求生净土,全赖信愿。若无信愿,则虽念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亦无得生之理。然则虽念到一心不乱,恐未能十足稳当。照第二说所云,虽念佛时愿行具足,而念念之间,心中多存一愿,则于一心不乱,似又嫌不纯。按时杭僧□□师亦以不能兼顾,不能不顾为虑。玉峰有用兵之喻。末学钝根未明究竟,想高贤必有确论以作后学津梁。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如鼑三足,缺一不可。阁下既已笃修净业,信之一字,谅已全体担荷,究竟无疑矣。至于愿行二法,似犹有彼此对待之执,不能融会贯通,致于圆融无碍法中,生起许多障碍。俾彻悟、坚密、蕅益三大师之普照万汇圆满月光,只因一丝当目,便成分隔矣。惜哉!今谓真念佛人,当念佛时,信愿行三,全体具足。如子忆母,其间断无狐疑不信,与不愿见母之念头可得。说甚同运分运,说甚愿存则一心不纯。原是一个,何得头上安头,以不能兼顾及不能不兼顾为虑?观阁下之所说,与某僧之论,皆实未能著实从事,乃于未发足前,先拟议到家景象。故于古人对治分别之法言,反生出种种分别。试问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不恳切而能然乎,无信愿而能然乎?

彻悟坚密二师之语虽有异,而意实相资而相成。认做分运同运,可谓无择法眼。至于蕅益所说,乃是为一辈倚傍宗门,念自性弥陀,生唯心净土,及不依净土宗旨而修,但以念至一心不乱为究竟极则事者之法药也。何可引此净宗门外之事,以例信愿具足之真修,致门径混滥也。此上约理通说也。若约事别说,发愿当于朝暮念佛毕时,(晨朝十念,亦先念佛后发愿)或用小净土文,若身心有暇,宜用莲池大师新定净土文。此文词理周到,为古今冠。须知发愿读文,乃令依文发愿耳。非以读文一遍,即为发愿也。除朝暮发愿外,一切时但以至诚恳切念佛即已。(《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56页 复拟答某居士书)

166、念佛求生之人,为什么不必求知念佛的是谁?

末法人障深慧浅,求知不可得。不如学愚夫愚妇,老实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附来书)

雨木念佛十年,略知旨趣。窃谓灵峰、梦东诸大师,及我师文钞,所示念佛方法,大抵皆就愚夫愚妇通途立说。若吾辈能通文字,心思复杂之人,仍用彼愚夫愚妇之念佛方法,断断不能往生净土。鄙意以为念佛求生之人,当先求知念佛的是谁,盖既见主人翁,则念佛方有用处,往生方有把握。不特念佛应当如是,即念经持咒,亦何莫不然。今人动谓老实念佛,死心念佛,即可往生。不知苟不能识得念佛的是谁,则念佛何能老实,何能死心。纵使日夜十万声,于生死有何相干哉。有以古人多专主持名,不参是谁相诘者,雨木曰,此乃古德罢参以后之事,初心非可效法也。雨木见今日念佛之人,十九不明此旨,实可哀愍。当时时苦口劝人,而居士中竟有谓我为邪见者。佛法真义,沉晦至此,曷胜痛叹。兹特披陈所怀,敬求印证,并乞详加阐示,众生之幸,非仅雨木一人之幸也。

详观来书,不胜钦佩。阁下欲令一切人亲见本来,直登上品,观经所谓读诵大乘,解第一义,发菩提心,劝进行者,其阁下之谓乎。虽然,说法当须观机,若不察机,妄投法药,则与庸医以药杀人无异。须知禅净二宗,归元是一,修法各别。禅以彻见本来面目为宗,净以信愿念佛求生为宗。使世皆上根,则阁下所说,诚为有益。而上极甚少,中下甚多,不教以信愿求生,而教以参究是谁,参而得之,固为大幸,尚须重发切愿,以求往生。若参而不得,以心中常存一不知是谁不能往生之念,则断无与佛感应道交,亲蒙接引之事矣。而今之参者,其能真到大彻大悟地位者有几。

夫知念佛的是谁者,乃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也。勿以余人论,即阁下亦未曾到此地位。何以知阁下未到,以至则决不敢说灵峰、梦东为就愚夫愚妇立说,而不知是谁,即老实念,死心念,亦不得名为老实死心,纵使日夜十万,于生死有何相干,及谓古人专主持名为罢参后事,初心不可效法等语。由是言之,阁下之心,实欲自利利人,阁下之语,实为自误误人矣。切请缄默莫说,否则如来普度众生之一大法门,被阁下关塞锢蔽,莫由开通,其罪当与谤佛谤法谤僧相等,可不慎乎。阁下之见,以不知契理契机之所以然,妄执利上根之法,而普劝一切修习,遂成偏执谬见。以不合机之法,妄行劝修,谓为佛法真义。光虽庸劣,民与阁下同陷谤佛谤法谤僧之咎,而妄为赞许乎哉。如谓不然,祈付丙丁,各行各道即已,光岂能强阁下舍已所学而从我乎?不过以阁下见问不得不直贡愚诚耳,祈洞察是幸。(《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343页 复汪雨木居士书)

167、念佛之人为什么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

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无信愿求生,则不能仗佛力了生死。生死不了,轮回无有出期。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纵然念佛,只注重看念佛的是谁,以求开悟而已。若生西方,无有不开悟者。若开悟而惑业净尽,则可了生死。若惑业未尽,则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无有信愿,则不能仗佛力了生死。自力佛力,两皆无靠,欲出轮回,其可得乎?须知法身菩萨,未成佛前,皆须仗佛威力。何况业力凡夫,侈谈自力,不仗佛力。其语虽高超,其行实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渊之别,愿同人悉体此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2页 一函遍复)

168、念佛人为什么不可以自杀求往生?

若厌世心切者,不如竭诚尽敬,专志念佛,求佛垂慈,早来接引。以自杀求往生不仅不能往生,反而成枉死鬼矣。

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若厌世心切,竭诚尽敬,专志念佛,求佛垂慈,早来接引,则亦有之。若自戕其生,以期往生,则便成枉死鬼矣。以彼工夫未到而自戕,当其正戕时,已经心失正念。况其戕之之苦,苦不可喻。心失正念,何能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也。此种邪见,自误误人,害岂有极。切勿说此话,免得无知受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90页 复吴沧洲居士书三)

169、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错在哪里?

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九第321页 复朱德大居士书)

170、念佛必须念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吗?

菩萨行道,以利人为先。修净业人,以真信切愿为本。只要深信切愿,不必一心不乱,都可仗佛威力接引,往生西方。

念佛人要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愿生西方。离信愿行三者,则无有是处。

修净业人,以真信切愿为本。能念到一心不乱,则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乱,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则可。不得,则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与佛不相应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48页 复何希净居士书)

净土法门,犹如大海。长江大河亦入,杯水滴水亦入。证齐诸佛者,尚求往生。五逆十恶者,亦预末品。何得以得一心及三昧,而拒其未得者。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自己决志求生,唯当企及于此。若谓非此决不得生,是又自立科条,不依佛说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49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所言照料林事(编者注:谓居士林团体事务),不能专修,深恐难得一心,未得往生或难如愿者。须知菩萨行道,以利人为先。净土之法门,以信愿为导。有真信切愿,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无真信切愿,纵已得一心,亦难往生。(宗门人念佛,多不讲信愿,则仍属自力难蒙佛力。以其彼既不感,佛难垂应,此一著要紧之极,故为道破。)但肯以光所说以上之事,实力行去,则与观经净业正因相应,与佛本愿相应。固不必疑豫其难得往生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808页 复王诚中居士书)

念佛人要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愿生西方。离信愿行三者,则无有是处。只要深信切愿,不必一心不乱,都可仗佛威力接引,往生西方。倘使大彻悟人,再加以念佛,必能蒙佛接引,品位加高。(《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725页 世界佛教居士林释尊圣诞日开示法语)

171、既然往生不必一心不乱,那可以一任随便吗?

汝不察光意,遂谓一任随便。眼前随便者,决非信愿真切之人。使信愿真切,决不至泛泛然随便。一任随便,往生也就无分了。

汝妄想纷飞,尚欲急得一心不乱,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光谓净土法门,重在信愿。信愿若真切,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无信愿,纵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故不令汝汲汲于求一心也。以汝之妄想纷飞,一求一心,定规著魔。汝不察光意,遂谓一任随便。眼前随便者,决非信愿真切之人。使信愿真切,决不至泛泛然随便。而均不得往生也。理本无障,因汝以无理为理,而自生障碍,又复尤谁。(《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107页 复温光熹居士书八)

172、净宗行者为什么要切戒不接受佛力?

一个人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藐视佛力,丧心病狂。净宗行者,所当切戒。

若不注重信愿,唯期持至一心,纵令深得一心,亦难了生脱死。何心故?以烦惑未尽,不能仗自力了生死。信愿既无,不能仗佛力了生死。世有好高务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于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890页 净土指要)

173、什么人能作真念佛人?怎样做才是真念佛人?

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之人,但止口会说话,亦可为真念佛人。

念佛人须知行住坐卧食语,无非自利利他之时。如是念佛之菩提心就会更为殊胜。其次须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吃素戒杀做起;须心心念念,对治自己习气毛病;须恭敬至诚,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须将好体面的心完全放下。果能如是,方可谓为真念佛人。

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之人,但止口会说话,亦可为真念佛人。去此两种,则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与否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第229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

随自意三昧,为上中下三根同修之行。念佛人虽不专以彼为主,亦不可不知。知此,则念佛之菩提心更为殊胜。以其知行住坐卧食语,无非自利利他之时也。然须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吃素戒杀做起,则方为真念佛人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550页 复崇明黄玉如书)

佛堂日课,即依现在所订规矩,切实修持。然不可一向专在事相上用功。必须心心念念,对治自己习气毛病。能如是者,方为真念佛人。否则,如水泡石头,绝无心得。(《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31页 与明本师书)

念佛之人,当恭敬至诚,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果能如是,纵不能完全了无妄念,然亦不至过甚。多有只图快图多,胡口滑读,故无效也。若能摄心,方可谓为真念佛人。(《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84页 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

人各有所好,好空名者,必不注重实益。汝庶祖母,虽有数十年之修持,仍然一个俗汉,其于往生,恐难之又难矣。然此亦可为念佛人作顶门一针。必须将好体面的心,完全放下,方是真念佛人。(《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第442页 复念佛居士书)

174、一心念佛,能生不生,皆不作念,这样想对吗?

胡说巴道,自误误人,害岂有极。千万不可依从,依之则往生无分。凡夫往生,全仗至心切念。彼一切付之无念,则何能感应道交。

至于化三一心念佛,誓生极乐,能生不生,皆不作念,至不生亦善,即是远离疑虑之心,乃学宗、教家之说大话。汝若是法身大士,则此语方为实义。然法身大士欲利益凡夫,亦不可说此话。若是博地凡夫,又求生西方,说此话,则是胡说巴道,自误误人,害岂有极。千万不可依从,依之则往生无分。凡夫往生,全仗至心切念。彼一切付之无念,则何能感应道交。其感应道交者,全由至诚恳切之决定念。证无念者,则可说此话。未证无念说此话,皆成东坡临终之误。可不哀哉,可不痛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852页 复周智茂居士书三)

175、往生正因是什么?

须信愿行具足。信之既深,则发愿必切。发愿既切,则行持必力。但念弥陀,莫加他法。真信切愿,执持名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心念耳听,字字句句,念得分明,听得分明,便是往生正因。

念佛一门,须信愿行具足。信之既深,则发愿必切。发愿既切,则行持必力。但念弥陀,莫加他法。真信切愿,执持名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心念耳听,字字句句,念得分明,听得分明,便是往生正因。既以此法自行,必须又以此法化他,则化功归已,实为往生最胜资粮。惟当先劝自家父母兄弟妻子,以身为本,由亲而疏。(《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一第1704页 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

176、佛云众生皆有如来智慧,是否包括信愿行在内?

如来智慧,无法不包。

如来智慧,无法不包。在众生分上,只是理性而已。切勿错认。(《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二第1951页 答周文珊居士问)

177、要了生死,做到哪一点就足够了?

欲了生死,实不在多,只一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足矣。

须知吾人欲了生死,实不在多,只一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足矣。纵饶读尽大藏,亦不过为成就此事而已。是则多亦归少,少亦归多。多少同为成就此事而已。则多不为多,少不为少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211页 复唯佛居士书)

178、净土法门的修持法则是什么?

净宗行人,常当如子忆母,一句佛号,不令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常当惭愧。能如是者,决定往生。

至于修持法则,常当如子忆母,行住坐卧,语默周旋,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任何事缘,不令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能如是者,决定往生。又须心念仁恕,气象浑穆,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常思已过,莫论人非。等觉菩萨,二六时中,礼十方佛,忏除宿业。况在凡地,常当惭愧,何敢自恃?若自恃者,纵有修持,皆属魔业。如是之人,切勿亲近,免致日久,与之俱化。(《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二第891页 净土指要)

179、为什么要认清净土法门宗旨?

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其大无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无不资此以成始成终也。世之好高务胜者,注重于开悟,不注重信愿求生。每每皆成弄巧成拙,求升反坠。自误误人,可不哀哉,可不痛哉。

令友陈敦复夫妇,敦行孝友,复能笃信佛法,精修净业,洵为今时不多见之人。今欲皈依,并受五戒,必要认清净土法门宗旨,庶可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须知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为平常无奇,遂以宗门参究之法为殊胜,而注重于开悟,不注重信愿求生。美其名曰禅净双修,究其实,则完全是无禅无净土。何以言之?不到大彻大悟,不名有禅。今之参禅者,谁是真到大彻大悟地位。由注重于参,遂将西方依正庄严,通通会归自心,则信愿求生之念毫无。虽名之曰念佛,实则与念佛之道相反。或又高张其辞曰,念实相佛。

实相,虽为诸法之本,凡夫业障深重,何能做到。弄到归宗,禅也靠不住,净也靠不住。仗自力,即到大彻大悟地位,以惑业未断,不能了生死。未悟到大彻者,更不须论。仗佛力,须具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方可。以一向以西方净土,无量寿无量光,一一通会归自心。而自心只是徒执其名,未证其实。西方之佛,无感不能有应。自心之佛,在因无有威德。世之好高务胜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求升反坠。而知识欲人以圆融见称,亦绝不肯作如是说。

致如来以大慈悲心,欲令一切众生,现生即了生死,而依旧不能了。此生既不能了,将来或可能了,而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轮回六道中者,当居多数也。如真能识得此种利害,再息心看净土各经书,方知此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其大无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无不资此以成始成终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九第283页 复张纯一居士书)

更新于:29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