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适度饥饿感为健康加分
保持适度饥饿感为健康加分
保持适度的饥饿感,饿不但有好报,还能使健康加分。如果想藉由控制饮食的量,来达到健康长寿的效果,必须先懂得食物的热量来源,以及如何维持均衡饮食,才不致减少了份量之后,热量却无法满足日常所需,甚至连基本营养也失衡,哪就无法达成健康长寿的愿望了。
饮食的目的是为了让身体补充热量,热量的需要量指的是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及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如果低于这个数量,将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正在发育中的青少年,更需要注意热量的补充,甚至需要摄取足够的热量,而热量需要依性别、身高、体重及个别活动量而不同。
相对的,食物摄取量过多会造成的热量过剩,超过基本需求时,会导致脂肪细胞的堆积,长期即导致肥胖;至于摄取不均衡,将使身体内分泌系统失调,可能使某些依赖内分泌的癌症发展或被强化。根据研究显示,高热量、高脂肪的摄取量与癌症的发生率成正比。尤其年纪愈大的人,或有血糖、血脂、胆固醇高及肾病患者,都应注意饮食避免过量。老人因味觉、咀嚼能力及肠胃道功能都比较差,所以吃太多,都是对身体的一大负担。
因此,吃
7
分饱大约平均扣除
3
成的热量,其实并不会违反满足热量需求的原则。举例来说,成年人如果每天减少
3
成热量,大致从基本
1800
卡热量需求减至
1300
卡,减少幅度有限,而且减少
3
成的热量,应该平均分配到每天
3
餐当中,相对的,每一餐减少有限,且在合理安全范围之内,可以轻鬆达成。
专家表示,胖人要少吃,因为肥胖之躯不会一成不变,只会每况愈下;病人要少吃,因为病人疾病处于高峰之时,饮食最好处于低谷,否则饮食就会成为病情恶化的催化剂;老人要少吃,因为成年人体内有充足的热量,因此需要充足的食物,否则会消瘦,而老人之躯需热量少,犹如炉火只需少许燃料,燃料过多反而会使其熄灭。其实,并非只有肥胖的人、病人、老人才需要少吃,不论大人与小孩,都该少吃一些。
除了学会要吃得少、吃得巧,还要注意用心吃饭,身体更好!首先吃饭一定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一旦放鬆心情与放慢饮食,能让副交感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保持最佳的消化和吸收状态。所以,不妨在进餐时放点柔和的音乐,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慢慢地吃,抱着享受生活的心态来进餐,无形中也达到了控制食量与进餐的速度。

信愿法师:未净妄念得一心,如何往生?
2小时前
信愿法师:昼夜六时强发愿从佛逍遥入宝国
3小时前
佛教里讲的的授记观念是什么
3小时前
净土探究(四十二)
4小时前
在生活中学佛的八个方面
4小时前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